本刊为解剖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细胞学等方面的论著,刊登研究简报、国内外形态学最新进展、教学经验交流、变异畸形病例等。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人员及临床医师。
1专家论坛主要是约稿,内容是作者本人专长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以本人系列研究工作为基础的综合性述评。欢迎资深学者撰写具有新观点、新见解、有指导性的述评。不超过6000字。
2论著发表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不超过7000字(含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
3综述主要以近1~3年国内外知名期刊论文为基础,不超过6000字。
4技术方法交流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新技术和方法改进。方法介绍要详细、要突出创新和改进。组织学技术务必附照片。不超过3000字。
5问题讨论主要交流国内教学研究的创新性经验和研究成果,不超过3000字。
6变异畸形发表未报道的人体变异或畸形,须提供审稿的照片,不讨论,不要参考文献,不超过700字。
4文字和名词文稿应精炼,语法和拼写正确,用词造句、行文等方面达到出版水准。在正文和摘要中,首次出现英文缩略语、略称、代号时必须写出中英文全称,在括号内写英文全称、缩写或代号。国际学术界常用的英文词语可缩写,可参照有关缩略语词典。缩略语尽量少用,不超过5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用缩略语。不能随意创造非习惯、非常用的缩写词,以免给读者阅读造成困难。文稿内使用的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为准。
5文题名文稿题名应简明,能反映论文核心内容,不宜超过20个字。英文题目不超过150个字母和空格。文题内不得使用未被国际公认的缩略语和英文简写,一般不使用副题名,避免用“...的研究”、“...的观察”和“...的探索”等没有实质意义的词语。
6作者姓名和单位作者姓名应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不宜超过8名,应是参与选题、设计、实验和分析者,并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作核修和解释。作者单位(须写全称)、所在城市、邮编置作者下方。如作者单位为2个或2个以上者,在每一位作者姓名的右上角标注序号,单位全称前标上相同序号。英文作者姓名和单位应与中文一致,作者英文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和名分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用大写,例:许家军XuJiajun。
7摘要英文摘要置中文摘要之后,两者主要信息要一致。摘要使用结构式,内容分目的、方法(方法只写名称,不写过程)、结果、结论4部分。提供稿件内容梗概,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文字限300字以内。英文摘要应符合医学英语表达习惯,尽量使用第三人称的被动语态,方法和结果部分用过去时态,结论部分用现在时态。
8关键词中、英文摘要后必须有关键词,一般为3~8个。关键词应尽量从MeSH(MedicalSubjectHeadings)词表中选,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著的《医药学名词与主题词(MeSH)对应表》(词表以外的词必要时也可酌量选用)。
9正文分前言(不写标题)、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各层次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标题应简短明确,编号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文内接排的序号一律用(1)...,以下再分则用①...表示。
9.1前言说明立题目的、理论依据,国内、外当前研究概况,作者研究设想和意义等(要有足够的文献依据),不超过300字。
9.2材料和方法材料要写明名称、来源,动物或标本等,数目要符合统计学要求。对任何涉及人体的研究均应注明得到受试者知情同意并提供证明。常用的方法,若文献已有记载的,引文献即可;如系改进的方法,应详细写明改进之处;如是创新的方法,应详尽描述,以便他人有重复验证的可能性。此外,还应详述实验设计(包括统计学处理)的方法。
9.3结果结果要真实、准确,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结果的表达形式可用文字、图、表(单项不列表),但三者内容不要重复。结果内不要引证他人资料,不展开讨论。
9.4讨论讨论是结果的阐述,必须紧扣研究目的,紧紧围绕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并与前人有关的结果进行比较论证,作出客观的结论。不要重复“结果”中详尽的数据或内容,切勿大篇综述或罗列与结果无关的文献。讨论项内不要插入图和表,不要罗列他人结果。
10图、表图、表均应有简短、明确的图题和表题。仅用1个图和表的,则用图1和表1。专家论坛和论著的图题、图版说明和表题用中文和英文双语表达,图注、表格内和表注仅用英文。英文图版说明应尽可能把内容表述清楚,句子要完整、达意,用过去式。其他类型论文的图和表用中文表达,无须英文。
10.1图图题、图版说明打印在文内引用图下方。单张图半栏宽度(横径)不超过8.5cm、通栏不超过18.0cm;长(纵径)不超过26.0cm。线条图在A4纸上绘制或在Word、Excel、Photoshop内生成打印;照片图要图像清晰、反差明显、色彩真实,精度在300~600dpi,用JPEG或TIFF格式保存;结构用6号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标注;显微结构照像图须注明染色方法、标尺或放大倍数;图左下角加标尺及标尺代表的长度,右下角标注图序;单个图或整版图分别排在或贴在A4纸上。
10.2表一律采用三线表。均值±标准差用x±s表示,置于表题之后。P值、缩略语等表注,以简练的文字写在表下方。统计学处理结果依次统一用*、△、﹟、▲、▽、▼、☆、★等。
11计量单位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统计学符号请用斜体。
12参考文献引用与本文直接相关的参考文献和专著,不宜超过25条,综述不宜超过40条,近3年的文献应占50%以上。作者必须对照原文认真逐一核对文献内容,避免错误。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05标准,文献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献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外加方括号标在文中相应处文字的右上角。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示例:裴伟[83,157]提出......莫拉德对稳定区的节理格式的研究[255-258]。文献中若作者在3名以内则全列出,4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al”。西文期刊名称缩写按照ListofJournalsIndexedinIndexMedicus和《世界医学药学及化学期刊名称缩写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来写。内部资料、未发表文章、教科书、文摘等不要引用。正在印刷的或将付印的(附证明)可以注明“在印刷中”或“inpress”。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第十二届国际组织化学会议2004年7月24~29日在美国加州举行.会议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近4年来细胞与组织化学在国际学术前沿的新进展.
作者:蔡文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胚胎小肠黏膜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反应(GnRH-IR)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 法,对44例胎龄在第9~38周新鲜人胚胎小肠的 GnRH-IR 细胞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及其形态进行观察;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皮和固有层内 GnRH-IR 细胞的数密度.结果:GnRH-IR 细胞早出现在人胎第11周的十二指肠上皮内,12周以后开始出现在十二指肠、空肠的固有层;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同肠的上皮和同有层内 GnRH-IR 细胞的数密度依次减小;在第21~24周以前,上皮内的 GnRH-IR 细胞的数密度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大,而后则随胎龄的增加而减小;固有层其数密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但在21~24周前增长较明显,以后增长缓慢.各段小肠上皮与固有层 GnRH-IR 细胞数密度比较,21周以前上皮内其数密度比固有层大,以后逐渐比固有层小.结论:人胚胎小肠内的 GnRH-IR 细胞形态多样,在人胚胎第11周开始出现,并广泛分布于小肠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其数密度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依次减少,在上皮和同有层内 GnRH-IR 细胞的数密度随胎龄增加而出现不同的变化.
作者:钟纯;张卫华;朱清仙;曾慧红;邹江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损伤视网膜的模型,研究视网膜神经元凋亡对Müller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MNU建立视网膜损伤模型,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研究感光细胞缺失对Müller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检测主要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TUNEL法显示,腹腔注射MNU后2 d,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凋亡现象明显.核增殖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素CyclinD1的表达明显增高.与此同时,Müller细胞也开始表达神经干细胞抗原巢蛋白(nestin);RT-PCR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的表达均升高.结论:在视网膜受到损伤时,Müller细胞增殖、去分化呈现出干细胞的特性.而视网膜中IGF、bFGF和HG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高,提示视网膜损伤后可能通过大量分泌细胞生长因子,促进Müller细胞的增殖.
作者:王芳;万瑾;肖虹蕾;佘振珏;周国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胎胃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人胎胃壁组织内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第9~15周人胎胃壁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层部分细胞呈Bcl-2蛋白阳性表达,胃上皮细胞中见少量Bcl-2蛋白表达;Bax蛋白在胃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在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层有少数细胞呈弱阳性表达.结论:Bcl-2/Bax与人胎胃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作者:张剑;刘学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揭示向伏隔核壳部(nucleus accumbens shell,AcbSh)投射的下边缘皮质(infralimbic cortex,IL)神经元胞体上的突触体系,增加该神经通路中的突触学资料.方法:注射HRP到大鼠的AcbSh;以TMB法显示IL中被HRP逆行标记的神经元;光镜及电镜观察IL中标记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及胞体部的突触结构.结果:含有HRP/TMB反应产物的神经元散在分布于IL中.神经元胞体呈三角形或圆锥体形锥体细胞的基本特征,直径约为15μm×25μm.电镜可见神经元胞体仅接收3~5个对称性突触.结论:向AcbSh投射的IL神经元通过对称性突触接受抑制性神经信息支配,提示在整个摄食行为神经通路中,IL支配AcbSh,而自身又受抑制性控制.
作者:李瑞锡;彭裕文;崛悦郎;大谷修;西条寿夫;王劼;丁忠良;高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孕酮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海马小白蛋白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海马小白蛋白免疫反应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后1~7 d,海马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增多;第7天背侧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呈现小白蛋白阳性致密条带.脑缺血再灌孕酮处理后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进一步增加,可见许多串珠状小白蛋白阳性突起,未见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小白蛋白阳性致密条带结构.结论:孕酮可能通过对小白蛋白的表达调控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损伤的部分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崔慧先;石葛明;李双成;王磊;王伟;李学平;张小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为腰椎峡部裂线缆修复术提供所需的应用解剖学数据.方法:在成年人尸体标本上测量脊神经前支与L4、L5横突上、下缘和前面起始部,内1/4点处,内1/2点处间的距离,以及脊神经前支在横突上下缘投影长度占整个横突长度的比例.结果:脊神经前支与L4、L5横突前面的距离在起始部接近0 mm,在内1/4点处L4约为4 mm,L5约为1 mm,脊神经前支与L4、L5横突上、下缘的距离稍大.结论:由于脊神经几乎紧贴L4、L5横突起始部前面,在行峡部裂线缆修复术时,应特别避免在该处损伤脊神经前支.
作者:刘熹;刘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是否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三组大鼠视网膜的超微结构;同时测定三组大鼠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视网膜视细胞外节膜盘肿胀,排列紊乱;节细胞水肿明显,多数线粒体肿胀;滑面内质网扩张,部分粗面内质网扩张、脱粒.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视网膜的视细胞外节膜盘略见疏松;节细胞胞浆内可见肿胀线粒体,但肿胀较轻.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视网膜的SOD含量分别是56.2±1.8 nu/ml和72 3±2.3 nu/ml;MDA含量分别是8.054+0.893 nmol/ml和6.023+0.398 nmol/ml.结论:亚低温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自由基的过多生成,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陈少强;张更;黄焱;陈文列;钟秀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定量超声法( 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利用超声对物质密度、结构及材料的特征表现来评价骨的质量,具有经济、方便、无辐射的优点,其中的参数超声振幅衰减(broadband ultrasound attenuation,BUA)主要与骨的密度和骨的细微结构有关,是一种理想的筛查骨质疏松的新型检测技术,临床可用于大量人群普查,早期发现低骨峰值的人群,有利于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本研究采用定量超声仪测定784名广西三江侗族成年男、女跟骨BUA,以了解三江侗族健康人群超声指标的分布情况,建立侗族健康人群超声骨量峰值,为本地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依据.
作者:浦洪琴;吴荣敏;黄何华;黄昌盛;黄秀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多年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在显微镜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当操作,既影响观察速度和结果,又损伤显微镜.现指出引以为戒.
作者:李俊祯;王卫平;王晨辉;金红希;原艳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尊敬的解剖学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解剖学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解剖学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解剖学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解剖学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9月中旬在投解剖学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