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用1.5、3 mg/kg普罗布考进行干预,将20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R组、溶剂组、小剂量组(1.5mg/kg)及大剂量组(3mg/kg).术后15 min腹腔注射药物,于1、3、5d和7d取材.观察普罗布考对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急性期1及恢复早期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灶体积、脑组织水含量的影响,并用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环氧酶(COX-2)和5脂氧酶(5-LOX)活性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各组TGF-β1和p-Smad2/3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术后小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脑水肿和脑梗死,COX-2和5-LO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TGF-β1和p-Smad2/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手术组比较,经普罗布考干预后,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和脑梗死情况明显改善,COX-2和5-LO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TGF-β1和p-Smad2/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结论:普罗布考能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2/3信号通路,抑制脑内COX-2与5-LOX的活性有关.
作者:曾洪艳;彭宇婕;保丽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川楝子水提物对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川楝子水提物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同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qPCR法检测川楝子水提物作用后p53、Bax、Bcl-2、Bad和Bcl-xl等在mRNA水平的相对变化.结果:川楝子水提物可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其抑制率与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呈正相关;实验组较对照组p53的mRNA表达量上调,Bax和Bad的mRNA表达量上调,Bcl-2和Bcl-xl的mRNA表达量下调.结论:川楝子水提物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可能与其激活P53基因和Bcl-2家族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田云鹏;崔珈衔;任明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技术探讨Willis环各部分变异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患者,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根据Willis环的完整性,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类型,分析2组中Willis环类型及各部分变异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Ⅰ型所占比例较低,Ⅳ型比例较高,前交通动脉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部分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交通动脉变异与脑梗死发生有关,脑梗死组前交通动脉变异与前交通动脉正常的比值是对照组的3.176倍.脑梗死组左右两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部分左右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Willis环前交通动脉变异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萍;牛草原;贺丹;兰春伟;李仁艳;谭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肥胖对小鼠各组织中Metrnl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4个月诱导小鼠肥胖,实时定量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饮食与高脂饮食小鼠肝、骨骼肌、肾、结肠及脂肪组织中Metrnl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增加了小鼠的体质量和白色脂肪量.同时,高脂饮食显著增加了白色脂肪组织MetrnlmRNA与蛋白的水平,但未增加肝、骨骼肌、肾、结肠组织中Metrnl的表达.结论:肥胖特异性增加脂肪组织中Metrnl的表达,从而形成“肥胖-脂肪组织上调Metrnl表达-代谢改善”的反馈调节通路.
作者:郭玲玲;张喜;李志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方法:用Trichostatin A(TSA)、RG-108、8-BrcAMP和Rolipram 4种小分子物质对SD大鼠的ADSCs进行诱导分化,用免疫荧光形态学、免疫印迹和qRT-PCR等方法分别检测诱导前、后ADSCs神经元标志的表达.结果:诱导7d时,ADSCs呈明显的神经元样结构,胞体呈圆形,具有多个突起,神经元样形态变化率高达95.12%±2.65%;诱导后的ADSCs nestin、β-tubulinⅢ、MAP2和ChAT在rn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有升高.结论:小分子化合物可将AD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其可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损伤的干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
作者:郑亚妮;黄超;张志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利用欧几里德几何距离矩阵分析(EDMA)对辽宁汉族成人外鼻形态进行不对称性分析.方法:将101例辽宁汉族成人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其中男性组41人,女性组60人.使用VG Studio 2.2 MAX软件对两组MRI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面部重建及外鼻三维坐标测量,后对两组受试者左右侧外鼻测量数据进行EDMA分析.结果:EDMA结果显示,男性组与女性组左、右侧外鼻均有显著形态学差异,形状差异矩阵(FDM)比值(左侧比右侧)小于0.95和大于1.05的部分男性组有2个,占13.3%(2/15),女性组有4个,占26.7% (4/15).结论:辽宁汉族成人外鼻左右不对称,右侧外鼻整体轮廓大于左侧,女性外鼻不对称性高于男性.
作者:杨夙;翟桂英;任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对中国辽宁汉族成人下颌骨进行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的差异.方法:使用VGStudio 2.2 MAX软件对106例(低角29例、均角47例、高角30例)辽宁汉族成人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颅骨提取,并在三维颅骨模型上测量下颌骨的三维坐标;使用WinEDMA1.0.1软件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的下颌骨做形状差异性分析并对差异进行bootstrap非参数检验.结果:欧几里得几何距离矩阵分析显示,辽宁不同垂直骨面型汉族成人的下颌骨按高角、均角、低角的顺序,下颌升支相对与整个下颌体由短变长,而下颌骨水平部的垂直高度由长变短.其主要差异集中在下颌骨升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辽宁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的下颌骨形态差异显著,在正畸治疗方案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该差异性.
作者:高林成;高琳清;翟桂英;刘大华;王鹏;席焕久;任甫;黄克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体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含不同浓度胰岛素的完全培养基预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制备条件培养基;应用预铺Matrigel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组条件培养基对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运用CCK-8方法及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不同组条件培养基对HUVECs增殖能力的影响;运用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检测不同组条件培养基对HUVECs成血管能力的影响;同时应用RT-PCR检测不同胰岛素浓度培养的HepG2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121、VEGF165、环氧化酶2(COX-2)的转录水平.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HepG2细胞对HUVECs的侵袭迁移能力、增殖能力的影响,对HUVECs的成血管能力的影响,对HepG2细胞VEGF 121、VEGF165、COX-2转录水平的影响,均分别与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胰岛素可能通过上调HepG2细胞中VEGF121、VEGF165、COX-2的表达水平促进HepG2细胞诱导HUVECs血管形成能力.
作者:刘晓梅;陈尚;吴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计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双侧肾皮质微循环血流的变化,探讨梗阻侧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健侧肾的代偿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仅将输尿管游离但不结扎离断,模型组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术.术后第7、14和21天随机选取并处死各组中的6只大鼠,观察双肾病理学改变,并检测双侧肾皮质微循环血流.结果: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双侧肾各时间点肾单位结构正常,间质无增宽;模型组大鼠梗阻侧肾术后7d出现早期间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健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并随代偿时间延长逐渐增多.肾皮质微循环血流,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健侧肾皮质微循环血流显著增加,梗阻侧肾皮质微循环灌注量先增加后进行性降低.结论:血液流变学改变、梗阻侧肾皮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进行性减少是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之一;而健侧肾皮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增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健侧肾的功能代偿.
作者:张翠薇;陈蓉;刘勇;阮思蓓;马跃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美满霉素联合栀子苷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和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美满霉素组、栀子苷组和美满霉素联合栀子苷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体分别观察美满霉素和栀子苷单一和两者联合干预缺血性脑损伤.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变化,TUNEL染色观察凋亡情况.结果:美满霉素和栀子苷均能有效促进脑损伤后海马组织的恢复并能拮抗神经元的凋亡,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联合应用较单一使用具有较好的效果.结论:美满霉素联合栀子苷对缺血性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有效拮抗神经元的凋亡.
作者:吴琼;蔡智慧;王振全;周媛媛;王晋;常全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获取蝶骨颈床孔的基本数据、形态特征等初步资料,为研究颈床孔与临床相关疾病提供临床解剖学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头颅CT扫描的1997例人群,统计颈床孔阳性者平均出现率,并且对有颈床孔阳性的人群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图像后,测量颈床孔前后距离、左右距离.结果:颈床孔阳性者平均出现率为5.3%;对筛查出106例颈床孔阳性者(男性占60.4%、女性占39.6%)进行了数据分析,其中男性出现率为6.4%,女性出现率为4.2%;对男、女性之间颈床孔径值左右径、前后径值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床孔出现率较少且形态不规则,术前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准确对颈床孔的孔径进行综合评估,可有效避免手术风险.
作者:汤挺兵;汪晓庆;范晓文;陈光平;徐民;周樟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都水族儿童少年足型特点及其生长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对1 382名(男689,女693)6~16岁水族儿童少年的足长、足宽进行测量,按足长宽指数分型.结果:水族儿童少年的足长、足宽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15岁时已接近成人水平,足长与足宽存在正相关关系,总体足型以中间型为主(男50.22%,女59.45%),短宽型次之(男49.06%,女37.81%),窄长型少(男0.73%,女2.74%);聚类分析显示,水族与侗族、土家族、苗族等南方族群较为接近.结论:水族儿童少年足型发育符合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且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与壮族、回族、哈萨克族和汉族比较存在民族间差异.
作者:骆文斌;潘开昌;刘运敏;杨正华;张万;余跃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广西汉族和壮族大学生指长比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为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416例身体健康的广西汉族和壮族大学生(汉族182例,壮族234例)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采用直接测量法测量左右手2D、3D、4D和5D指长,并用攻击行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按民族和性别分组,计算左右手指长比2D∶3D、2D∶4D、2D∶5D、3D∶4D、3D∶5D和4D∶5D,探讨左右手各指长比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汉族男生右2D∶4D与敌对呈正直线相关.汉族女生左2D∶3D与愤怒、敌对和攻击总分呈正直线相关,左2D∶4D与敌对呈正直线相关,左3D∶5D与身体攻击、右3D∶5D与身体攻击和攻击总分、左4D∶5D与身体攻击、右4D∶5D与身体攻击和攻击总分均呈负直线相关.壮族女生右2D∶3D与敌对和攻击总分呈正直线相关,右3D∶5D与敌对呈负直线相关.结论:部分指长比对预防广西汉族大学生和广西壮族女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舒方义;黄秀峰;王金花;周庆辉;林朝文;李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利用球形电凝建立喉气管狭窄兔模型,探讨兔喉气管狭窄模型建立新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纵向切开气管第10~12环,用球形电凝(20 W)烧灼气管内壁5s后闭合气管,对照组纵向切开气管后不做任何处理闭合气管.在术后第7、14、28天内镜观察气管瘢痕形成情况,之后处死动物,取出喉及上段气管,观察大体标本,H-E及Masson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内窥镜检查,对照组无瘢痕组织增生,实验组出现瘢痕组织增生,术后第7天与第14天的气管狭窄度范围10%~21%和21%~33%,中位数分别为16%和29%,术后第28天气管狭窄程度范围44%%~62%.中位数55%.实验组气管狭窄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术后第28天气管狭窄度大于术后第7天.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动物气管狭窄部位黏膜下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大量胶原纤维增厚.结论:球形电凝可导致兔喉气管狭窄,可利用球形电凝建立喉气管狭窄,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黄汝施;郑宏良;张才云;陈世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提供更快、更稳定的方法.方法:所有大鼠按气管插管方法-开胸扩开第3肋间隙方法随机分为:灌胃针-开睑器组(传统组)、灌胃针-缝合线开睑器组、自制插管-开睑器组、自制插管-缝合线开睑器组(改良组),麻醉后分别用相应方法行气管插管和开胸,暴露术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记录每组大鼠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呼吸道哮鸣音发生率、肺损伤程度和死亡率.术后第2天和第4天随机取各组大鼠5只,行心电图、左心室插管和心肌染色检测模型心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使用自制插管的两组插管时间和次数与使用灌胃针的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呼吸道哮鸣音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使用灌胃针两组;使用缝合线开睑器的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肺损伤程度及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使用开睑器的两组;各组间心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组内心功能及梗死面积差异性较小.结论:改良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简单、成活率较高、模型质量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吴庆景;高凤敏;杨艳娜;侯广玉;杨国宏;孙晓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对小鼠嗅觉功能的影响及相关神经环路的改变.方法:应用A5 3T-α-synuclein转基因小鼠作为PD动物模型,嗅觉习惯化-去习惯化行为学实验记录小鼠对不同气味探索的次数,评价转基因小鼠嗅觉功能;利用重组狂犬病毒跨突触示踪技术评价嗅球神经连接.结果:与野生型组小鼠比较,转基因小鼠在嗅觉功能检测即表现为气味习惯化和去习惯化过程受损;嗅球与相关脑区的神经连接显示主嗅球投射比例相对减少,梨状皮层投射比例相对增加,其他皮层投射到嗅球的神经连接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影响小鼠嗅觉功能并改变其嗅觉相关神经环路.
作者:李同舟;丁胜;钱云柯;李海英;吴秀娟;牛海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那曲藏族人群体成分数据,探讨身体各部肌肉量的分布及随年龄变化特点,并分析身体各部肌肉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那曲藏族成年人共646例(男359例,女287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受试者身体各部肌肉量,所获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那曲藏族成人各年龄段肢体肌肉量,均表现为右侧大于左侧.除男性40~岁组左、右侧下肢肌肉量无差异外,其余各年龄组左右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那曲藏族成人所测身体各部肌肉量均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各部肌肉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男性多在30~岁组达峰值,女性多在40~岁组达峰值;上肢及全身肌肉量,男性30岁组、女性40岁组与同性别其他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肢肌肉量,高年龄组与低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躯干肌肉量,20岁组与其他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体各部肌肉量之间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多接近或大于0.9.结论:那曲藏族成人右侧肢体肌肉量大于左侧;随年龄增长四肢肌肉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躯干与全身肌肉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躯干肌肉量与年龄呈正相关,下肢肌肉量与年龄呈负相关,各部位肌肉量间高度相关.
作者:李文慧;席焕久;侯续伟;黄丽;张健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心第3冠状动脉的大体解剖学数据,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共收集了118个福尔马林固定的心,观测心第3冠状动脉数量、来源、分布范围、营养区域和长度及管径等解剖学数据.结果:第3冠状动脉出现率为28.8%,其中单支出现率为26.3%,双支出现率为2.5%.它通常分布于动脉圆锥、右心室前壁、室间隔及心尖中的1个或多个位置,也有些少见情况:第3冠状动脉比右冠状动脉大并结束于心尖;第3冠状动脉比右冠状动脉小且结束于心尖;心肌桥覆盖较大的第3冠状动脉.结论:心存在第3冠状动脉情况较多,它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吻合且分布于心尖和室间隔.因此第3冠状动脉是在疾病诊疗期间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
作者:刘彦铭;梁旭;姚锦秋;徐高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及miR-29的表达和作用以及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处理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分为对照组Ⅰ、模型组Ⅰ和给药组Ⅰ,治疗组分为对照组Ⅱ、模型组Ⅱ和给药组Ⅱ.模型组Ⅰ/Ⅱ和给药组Ⅰ/Ⅱ经气管注入博莱霉素,对照组Ⅰ/Ⅱ经气管注入生理盐水.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术后第2和14天腹腔注射给药,给药组给予活性维生素D3,模型组给予活性维生素D3溶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预防组的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4、21、28天处死大鼠取材,治疗组的各组分别于术后第21和28天处死大鼠取材.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iR-29a及TIMP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MMP1、MMP3和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Ⅰ/Ⅱ和给药组Ⅰ/Ⅱ中的MMP1、MMP3和TIMP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Ⅰ/Ⅱ中的表达,而miR-29a的表达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Ⅰ/Ⅱ;给药组Ⅰ/Ⅱ中MMP1、MMP3和TIMP1的表达均低于相应时间点的模型组Ⅰ/Ⅱ的表达,而给药组Ⅰ/Ⅱ中miR-29a的表达则高于模型组Ⅰ/Ⅱ中的表达.结论:MMP1、MMP3、TIMP1和miR-29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活性维生素D3可以促进miR-29表达,抑制MMP1、MMP3、TIMP1的表达;可能是通过miR-29调节包括MMP1、MMP3、TIMP1在内的多种靶基因来发挥抑制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许梦婷;刘乃国;刘营;龚悦;李新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身体成分与骨密度、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大连地区的汉族成年男性共113名,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身体成分,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检测骨密度(BMD),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BG)和血脂,计算各项目的平均值及各项目间的相关系数.结果:体脂肪百分数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质量和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BG与体质量、BMI、身体水分(TBW)含量、蛋白质质量、骨骼肌质量、无机盐含量、体脂肪质量、腰臀脂肪比(WHR)和基础代谢率(BMR)呈正相关,与HDL-C和BMD呈负相关;总胆固醇与TG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TG与年龄、身高、骨骼肌质量、BG和BMD无相关性,与HDL-C呈负相关外,与其他项目均呈正相关;超声波速度、骨折风险指数和骨强度与身高、体质量、BMI、TBW含量、蛋白质质量、无机盐含量、骨骼肌质量、体脂肪质量、WHR、BMR和BG呈正相关.结论:身体成分与BMD、BG、TG和HDL-C具有相关性,与总胆固醇无相关性.
作者:吕利佳;徐飞;李岩;罗文超;邢长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测定喙突内外径和前后径以及关节盂大前后距离(关节盂宽度),探究喙突内外径及前后径与关节盂宽度在数值上的关系,为用喙突重建关节盂骨质缺损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对成年肩胛骨的喙突大内外径、大前后径和关节盂宽度进行测量,然后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关节盂宽度为(26.96±4.17) mm,喙突内外径为(14.87±3.38) mm,喙突内外径是关节盂宽度的55%±6%,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具有相关性.喙突前后径为(9.71±3.27) mm,与关节盂宽度无相关性.结论:喙突内外径和关节盂宽度有相关性,提示喙突内外径越大,关节盂宽度也越大.这为用喙突重建复发性肩关节脱臼导致的关节盂骨质缺损提供解剖学数据.
作者:张振华;胡皓凡;鲁思源;易诗琦;高文涛;徐高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国城市汉族人的身高、体质量与纬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随机采样原则,按照《人体测量方法》的规定,2009年~2013年在中国22个省共31个地区测量了10 451例城市汉族人的身高、体质量等20项指标值,并计算了7项指数和体脂率.结果:随纬度增加,男性、女性的头部、面部、躯干、下肢的高度值均增大,共同导致身高与纬度呈正相关.下肢全长增加的速度均超过身高增加的速度,北方汉族人的下肢占身高的比例大于南方汉族.随纬度增加,汉族城市人身体脂肪逐渐增多,胸腔、腹腔内脏器官和脂肪的体积增加、躯干宽度增大、躯干骨骼增重、臀部肌肉及脂肪增多;女性上臂、背部、腹部、小腿的皮下脂肪厚度呈线性增加,男性背部皮下脂肪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厚,男性大腿骨骼、女性上臂骨骼变得粗大,女性上臂肌肉逐渐发达,这些变化共同导致了体质量与纬度呈正相关.结论:汉族城市成年男性、女性的身高、体质量均与纬度呈正相关.
作者:刘璐;李咏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染锰诱导的大鼠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酶-3 (caspase-3) mRNA和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Apaf-1)、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设立空白对照组、低剂量(15 mg/kg MnCl2)和高剂量(30 mg/kg MnCl2)组.实验组分别染锰4周和6周,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给药途径均为腹腔注射,TUNEL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生精细胞caspase-3 mRNA、Apaf-1和PARP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染锰组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I)和caspase-3mRNA阳性细胞率均显著升高,Apaf-1和PARP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降低.染锰剂量相同,6周与4周组比较,以及染锰时间相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生精细胞A1和caspase-3 mRNA阳性细胞率均显著升高,Apabl和PARP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降低.各组大鼠生精细胞AI与caspase-3 mRNA阳性细胞率呈正相关,与Apaf-1和PARP阳性细胞率呈负相关.结论:锰可影响大鼠生精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促进Apaf-1和PARP分解,导致生精细胞凋亡,产生生殖毒性效应.
作者:郭海;宋爽;王国秀;才秀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解剖学研究不断深入,国内相关论文大量涌现,学术交流不断扩展.英文摘要作为读者第一时间搜集、查找信息的途径,是学术分享与交流的重要窗口[1].然而,目前许多作者对解剖学英语特点不了解,对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不熟悉,导致撰写的英文摘要不规范,影响学术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因此,现结合2015~2016年共100篇解剖学论文英文摘要原稿,对其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分析,以期提出相应的写作策略.
作者:金坤;周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疾病,该病病程长而隐蔽,早期容易误诊,致残率高[1].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能够造成心、脊髓、肺等多脏器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2],因此,探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病理解剖学演变,对研究AS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解剖学工作中发现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尸体,考虑到其稀有的临床意义,将其设计制作成盒装标本,对教学及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徐桂清;姜杨;张善强;沈雷;高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笔者在一男性左上肢标本肘部操作时,发现该肱二头肌腱膜止点存在变异(图1),该腱膜起于肱二头肌肌腹下端的内侧份,起始处明显有肌丝附着,从形态上观察类似于肱二头肌的另一肌腱.该腱膜平行于肱二头肌肌腱内侧132 mm处走行,其位置较肱二头肌肌腱略浅.止于桡侧腕屈肌上份肌腹,与肱二头肌之间形成类似于“二腹肌”样的结构.腱膜中间宽度7.65 mm,厚度0.43 mm,其深面有肱动脉和肱静脉穿行,而正中神经未穿其深面.用手触摸该腱膜,其强度较肱二头肌肌腱差.
作者:蒲勇华;吴坤成;骆世文;李泽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发现左侧腋动脉变异1例,现报道如下.成人男性标本,解剖时发现左侧腋动脉(直径为7.56 mm)在胸肩峰动脉起始处下方4.54 mm分为2支:1支位置较为表浅,直径5.94 mm,且有正中神经与之伴行,后续为肱动脉;另一支位置较深,直径5.44 mm,其前方被正中神经外侧根覆盖(图1A).
作者:何如愿;张圣;张瑞珂;周雨扬;田宗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正常人体结构》为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教学内容包括大体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这门课程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课程中名词和概念较多,较为枯燥乏味,有些内容还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理解,特别是组织学部分尤为突出.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教学更具趣味性,笔者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在《正常人体结构》授课中笔者发现有大量内容可以设计成拟人的方式,融入一定的情景来辅助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现以《正常人体结构》中“肺的微细结构”为例,用拟人的方法来设计教学内容.
作者:周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神经系统疾病的讲解,一直以来都是授课的难点.因为神经系统的解剖内容极其复杂,而临床实践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又依赖,再加上神经系统功能的复杂性,使得神经系统疾病的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题组近2年在外科学神经系统疾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将解剖学内容与临床疾病诊断紧密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结合不同的解剖学课程,各有侧重将其融入到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能够让学生在重新复习并有重点的掌握解剖学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思路[h 2].现将其应用研究列举如下.
作者:胡佳;薛昆;刘建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医学院校已经针对护理操作规范进行解剖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护理解剖教学切实围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来实施[J],并且从笼统的课程改革深入到了具体的系统章节的教学创新.这充分说明基础医学的教师们真正认识到了“基础服务临床”的重要性,解剖学教师也开始走进医院,使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陋习逐步得到改善.
作者:刘求梅;谭化芝;罗淑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人体解剖学专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器官组织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1].国内工科药学院校,一直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独立授课;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同,器官组织形态结构是生理功能的基础,而生理功能是器官组织形态结构的运动形式;相互依存,相辅相成[2-3],因而按器官系统为中心,将上述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形成人体解剖生理学科学,在国内多数医学院校广泛开展教学实践[4]但工科药学院校较少采用,且对药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影响,尚无报道.
作者:李乐;宋英;齐敏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国外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数量也迅速增加,如何有效地提高留学生教育的教学质量、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是培养国际医学人才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医学领域影响力的保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数字化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已经成为新的教学理念[1-2].针对留学生的特点,积极推进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适用于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数字化教学及考评新模式,建立一种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考评”的学习平台,必将适应留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其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拓展其学习空间,全面推动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马海英;肖峰;徐飞;于丽君;丁艳芳;宫琳琳;孔英;孔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医学教育更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目标也在不断的发展,要求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单一的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显然是不足的.鉴于此,本校解剖教研室将LBL教学法与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I)及“角色代入”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吸取各教学法的精华、相互取长补短,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付秀美;谢红林;付文亮;薛景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医学从业人员学习其他医学知识的先导课程.众所周知,初学者对学习解剖学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1-2].预选卫生士官大多数来自基层,受教育程度不高,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解剖学课程困难更大.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次接触时的感受和体验:如果在刚接触时,就能比较顺利入门,体验到某些成就感,那么就会萌发兴趣,越学越好.反之,如果初学体验不佳,将直接导致兴趣丧失,甚至产生抵触和排斥.因此,提高预选卫生士官学习解剖学的效果,关键在于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改善初学者的体验[s 5].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分享一些改善初学体验、培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的具体做法.
作者:潘昌霖;郭金萍;黄会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胚胎学同属形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的范畴,是儿科、妇产科等临床学科的基础课程,是研究人体发生、生长和发育机制的科学[1].根据以往教学情况,学生理解和记忆都较为困难,另对于留学生,国内教师采用英文授课,其课堂讲授和教学效果对教师是挑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就我校留学生授课的准备工作和课堂情况总结几点体会.
作者:王丹;张秋华;王雅光;夏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系统优化课程体系,彰显人才培养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军医大学以先前实施的神经系统跨学科“联席授课”为基础[1],近2年来在临床医学八年制进一步开展了人体各大系统的正常人体形态学整合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以期避免课程整合中不同学科的教师和教学内容简单的“拼盘”现象[2-5],更好地解决学科间相关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存在较多的重复或“死角”等问题.具体的实践与思考如下.
作者:李玉泉;刘芳;张志英;熊俊;刘镇;许家军;杨向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作为一种新型的面向全球网民的授课方式,推动了封闭的大学课堂向多元化、共享、开放课堂的历史性转变[1-2].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在这股变革潮流中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3].传统解剖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4],教学效果一般.我们尝试建设人体解剖学MOOCs并在本校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其可行性.
作者:李秀;胡艳梅;羊牧;翁云兵;肖莉;聂政;陈俊;李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1-2].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医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目的要求.目前我国尚无一套统一的教学模式,各院校都在进行摸索和改革中[3-6].自2006年来,我们尝试构建立体化局部解剖学实践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现实+虚拟,解剖+临床,传统+创新,专业+人文的立体教学模式.使学生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现就非传统部分加以阐述和总结.
作者:汪坤菊;焦解歌;易西南;陈敏;石小田;马志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青光眼是以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进行性死亡和轴突溃变为病理特征的不可逆的严重致盲性神经退行性病变[1-2].眼压升高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RGCs是唯一能将视网膜处理后的视觉信息编码为神经冲动传输到脑的神经元,其损伤与死亡是青光眼视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因而,探讨青光眼病变中RGCs的死亡机制,保护和维持RGCs的存活以及增强其功能,对于青光眼的防治至关重要.
作者:孔祥攀;周利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外泌体(exosome)是一类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性膜性囊泡,直径约为30~150 nm[1],外泌体的形成初是由于细胞内吞,细胞膜内化产生核内体,随后在核内体膜的入鞘部分形成许多小囊泡,这样的核内体称之为多泡体,后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核内体小囊泡到细胞外间隙成为外泌体[2-3].外泌体早是在1983年由Pan和Johnstone发现[4],由细胞主动分泌、释放.研究至今,已发现淋巴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肥大细胞、神经细胞、树突状细胞、心肌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都可以产生外泌体,其广泛存在于体液循环之中,如外周血(血浆/血清)、尿液、脑脊液、唾液、痰液、精液、乳汁、羊水、腹水、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阴道灌洗液等.
作者:田淼;谭三勤;刘静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压力性尿失禁的特征为正常状态下无遗尿但在腹压突然增加时会有尿液不自主流出,是一种产后以及绝经后女性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基于盆底支持系统的“吊床理论”,Ulmsten等[J]在1995年首次介绍了经耻骨途径无张力阴道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得到临床医师广泛认可,成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金标准,但该术式易引起诸如膀胱损伤、腹股沟痛等并发症.同样采用耻骨后穿刺人路的还有尿道中段悬带成形术(intravaginal slingplasty,IVS)和耻骨上膀胱尿道吊带术(supraubic arch sling,SPRAC).
作者:陈希;郭晓丹;丁丽娟;涂丁元;刘阮金;陈通;刘芳;杨向群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