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478
  • 国内刊号:31-1899/R
  • 影响因子:0.40
  • 创刊:198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31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基础医学
现代免疫学杂志   2000年5期文献
  • 人IL-16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用RT-PCR方法将人IL-16基因的活性区段(783-1187bp)克隆至pBluescriptSK(+)载体,测序验证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T7-7His,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为可溶性蛋白,分于量约为18kD,通过Ni+离子亲和层析一次性纯化.Westenblot检测证实其具IL-16免疫原性,FACS检测证实该rhIL-16具促CD4+细胞增殖活性.

    作者:张晓鸣;徐永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肝癌细胞系HEpG2表达FasL杀伤T淋巴细胞

    为研究肝肿瘤细胞系表达FasL逃逸免疫监视的可能,采用逆转录-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法测肝癌细胞株FasL的表达,并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发现HEpG2细胞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皆可检测到FasL的高表达,而7721细胞未能测到.HEpG2细胞与Jurkat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19.4%的T细胞发生凋亡,抗FasL的单抗能阻断这种凋亡.因而肝肿瘤细胞HEpG2表达功能性的FasL,能杀伤Fas阳性[1]的T淋巴细胞.

    作者:冯荻;李伟毅;席晔斌;陈广洁;周光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HuCTLA4Ig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中分别扩增出CTLA4的胞膜外区基因和Igγ1恒定区基因,将它们拼接后插入质粒pcDNA3.将重组的HuCTLA4Ig/pcDNA质粒转染细胞,经筛选得到了高效、稳定表达HuCTLA4Ig的克隆.培养上清经Protein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所得蛋白在非还原条件下SDS-PAGE呈分子量为11kD的一条带;FACS检测显示该纯化蛋白与B7分子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在体外能抑制MLR的增殖反应.

    作者:祁小平;钱军华;谢晋;马宝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人源抗丙型肝炎病毒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筛选及表达

    用常规RT-PCR法,直接从5名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中扩增抗体重链Fd基因和κ轻链基因,构建噬菌体抗体Fab库.对抗体库进行5轮吸附-洗脱-扩增的亲和选择后,以ELISA法鉴定抗HCV噬菌体抗体.5轮亲和选择使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得到高度富集,抗HCV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达96%.对一阳性克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ELISA及Westernblot分析鉴定,证实成功表达出人源可溶性Fab.对抗体基因VH和VκDNA序列进行测定,证实所获基因为抗体可变区基因.抗HCV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人源抗HCV单克隆抗体Fab段的制备,为HCV感染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

    作者:张建琼;谢维;张雪萍;林陵;单祥年;王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Ras/MAPK/NF-IL-6信号途径在IL-6促7TD1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为探讨IL-6促进7TD1细胞增殖的机制,本研究采用凝胶阻滞电泳方法比较IL-6对核因子STAT3(代表JAK-STATs通路)、NF-IL-6(代表Ras/MAPK/NF-IL-6通路)的激活方式,以反义寡核苷酸(ASODNs)阻断IL-6对核因子的激活,检测ASODNs对IL-6效应的影响,并采用MEK特异性抑制剂PD098069阻断Ras/MAPK通路的激活,观测Ras/MAPK通路的功能意义.结果发现STAT3与NF-IL-6都可被低剂量IL-6激活,但NF-IL-6激活后持续的时间比STAT3长.STAT3ASODN对IL-6效应的影响很弱,而NF-IL-6ASODN可显著拮抗IL-6的促增殖作用.PD098059的作用同NF-IL-6ASODN相似.这些结果说明在7TD1细胞中,Ras/MAPK/NF-IL-6途径介导IL-6的促增殖信号.

    作者:张纪岩;黎燕;沈倍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榄香烯处理瘤苗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效应研究

    本文采用β-榄香烯处理小鼠H22肝癌亚系Hca-F,提取榄香烯瘤苗可溶性上清作为粗制肿瘤抗原,制备抗原冲击(pulsed)的树突状细胞,研究其抗瘤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榄香烯瘤苗抗原冲击的树突状细胞可诱导对Hca-F瘤株的MHC非限制性免疫应答,继承性转输后对Hca-F瘤株攻击有免疫保护效应;体外可激发脾不粘附细胞活化增殖和加强杀瘤细胞活性.

    作者:薛冰;施广霞;朴花;金梅;钱振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献血员CD8+T细胞的增加对CD4+T细胞的抑制作用

    实验发现65%体检合格的献血员外周血CD8+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伴随CD16+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这些异常的淋巴细胞与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共同培养6d,CD4+T细胞无增殖反应.预先用抗CD8抗体去除CD8+T细胞(去除率>90%)再用SEB刺激淋巴细胞,其应答能力恢复正常.增殖的细胞是CD4+T细胞,它们由34.04%增加到99.34%.CD8+T细胞由初的9.57%降低到0.12%.这些结果显示过量的CD8+T细胞有可能是被外原性抗原活化的T细胞.它们直接抑制CD4+T细胞对SEB的免疫应答反应,但不破坏CD4+T细胞的TCRVβ结构.

    作者:陈钰;张磊;尉承泽;杨舸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髓鞘碱性蛋白致敏小鼠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

    采用有机溶剂、稀盐酸抽提及CM-52离子交换提取人髓鞘碱性蛋白(MBP)抗原,并用以致敏KM小鼠,观察小鼠实验性变态尖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情况并检测其免疫功能,包括MBP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NK功能、IL-2及MBP抗体.实验结果显示:按四级打分法,60只KM小鼠有41只小鼠出现1~2分临床症状,发病率为68.3%;发病组MBP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指数(SI),NK杀伤功能及IL-2水平明显增高(P<0.05);MBP抗体与发病程度呈负相关(r=0.986).实验证明:自制的人MBP具有生物活性,可诱导KM小鼠为EAE模型.

    作者:余奇文;张冬青;马安伦;张勇;葛海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检测结核血清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中提纯了阿拉伯糖甘露糖脂(LAM)抗原,将其用于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以检测结核血清抗体.对痰菌阳性组和痰菌阴性组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血清标本,本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1.9%(68/74)和53.3%(8/15).对正常人、肺癌病人和肺炎病人血清标本,本法的阴性率分别为96.4%(80/83)、94.4%(17/18)和100.0%(12/12).

    作者:储迅涛;吕绳凯;李伏田;徐蓉;陶义训;廖桂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同种异型T细胞抑制全身型MG患者AchR-Ab产生的研究

    观察人T细胞对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产生的影响.在体外用乙酰胆碱受体(AchR)为抗原诱导30例全身型MG患者的淋巴细胞,并分别加入正常人T细胞和同种异体MG患者T细胞共同培养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MG患者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AchR-Ab的含量,并用微量细胞毒试验检测培养前后MG患者的T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加入正常人T细胞组,其AchR-Ab含量显著低于加入同种异体MG患者T细胞组和MG患者自身对照组,且正常人T细胞可使MG患者T细胞亚群间的比例发生改变,CD8+细胞数量明显增多,CD4+/CD8+比值明显降低.本文提示正常人T细胞能抑制全身型MG患者AchR-Ab的产生,并对可能的机制及潜在的应用意义作了讨论.

    作者:李婉宜;李明远;陈平;龚其美;徐文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实验性哮喘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5的测定及其意义

    本文欲探讨IL-5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卵蛋白(OVA)造模形成哮喘鼠,取其脾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以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5浓度.结果经OVA刺激的哮喘鼠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5(44.6±6.2pg/ml)明显增高;与健康鼠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1).认为T淋巴细胞产生的IL-5与哮喘气道炎症可能有关.

    作者:王美琴;钮善福;白春学;方晓惠;陈常庆;陈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黑胸大蠊与美洲大蠊交叉抗原成分比较

    对黑胸大蠊与美洲大蠊体部浸出液交叉抗原成分进行分析,为利用有关美洲大蠊分子克隆的资料进行黑胸大蠊主要变应原的克隆、测序和重组表达做前期工作.制备纯种黑胸大蠊及美洲大蠊的体部浸出液,采用SDS-PAGE(12%分离胶)分离蛋白成分,用Coomassi亮蓝染色,比较两种来源蛋白成分的差异.然后将蛋白电转至PVDF膜,以免抗黑胸大蠊体部浸出液(WBE)抗体作为第一抗体,进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以判断两种蟑螂的交叉抗原成分.两种蟑螂体部浸出液蛋白成分的SDS-PAGE带型略有差异,主要是条带密度不一致,而从其疏密分布(分布型式)上看,两者间存在相当多的分子量相同或相近组分.经SDS-PAGE分离的条带多达近30条,分子量相同的组分多达20余条.免疫印迹表明,针对兔抗黑胸大蠊体部浸出液(WBE)抗体(IgG)有交叉反应的抗原成分多达10几条.黑胸大蠊与美洲大蠊体部浸出液的蛋白成分或变应原组分间存在交叉反应成分.提示,利用有关美洲大蠊分子克隆的资料进一步对黑胸大蠊主要变应原进行克隆、测序或重组表达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王金德;许以平;曹玲仙;姚苏杭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表面活性剂提取血痕对ELISA法检测M、N抗原的影响

    本文探讨用表面活性剂抽取M、N抗原对双位点一步ELISA反应灵敏度的影响.结果提示,0.2%OBG(n-Octy1β-Dglucopyranoside)、0.05%TritonX-100和0.05%Tween-20等表面活性剂用于提取人血痕中N抗原,能明显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作者:鲍蕾;张健;段薇;张秀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IPN-α联合GM-CSF在无血清培育条件下诱生DC的研究

    本研究分别采用IFN-αa联合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IL-4联合GM-CSF在无血清培育条件下从正常人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生树突状细胞(DC),并对其形态、功能及免疫表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FN-α联合GM-CSF能与IL-4联合GM-CSF同样有效地诱导产生DC,所得的DC在形态、免疫表型及功能上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人和MM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诱生所获得的DC在免疫表型及功能上亦无明显差异(P>0.05).

    作者:侯健;姜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gpl30单抗协同其他造血生长因子对人脐血造血细胞体外集落形成作用

    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观察gpl30激发型单抗联合其他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半固体集落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gp130激发型单抗具有显著的协同促进造血细胞体外集落形成作用,而且明显优于IL-6对上述因子的协同效应.因此,gp130激发型单抗具有潜在的体外扩增造血细胞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丽琴;张学光;顾宗江;周剑影;傅晋翔;戴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可溶性H-2Kb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在COS7中的表达

    本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可溶性H-2Kb分子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sKb-GFP.在COS7细胞中表达后,在内质网区域呈现明显绿色荧光.RT-PCR结果显示融合基因获得了正确表达,蛋白印迹分析表明细胞内产生了预期大小的融合蛋白.细胞培养上清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获得了预期大小的重组蛋白.

    作者:钱书兵;陈诗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sVCAM-1和ECP的分析

    本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人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sVCAM-1,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ECP、血清总IgE(tIgE)和特异性IgE(SIgE).结果显示,哮喘组的血清sVCAM-1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ECP含量未见明显差异,但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哮喘组血清总IgE几何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sIgE分析提示蒿草花粉(83%)和户尘螨(52%)的sIgE不仅阳性检出率高,而且其血清sIgE的含量亦较高.多因素分析提示:血清sVCAM-1与tIgE(r=0.503,P=0.014)、tIgE与sIgE(r=0.837,P=0.0001)、ECP与哮喘疾病状态(r=0.772,P=0.0001)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sVCAM-1较正常人高,并且与血清tIgE的升高有关;血清sIgE增高会导致血清tIgE增高;血清ECP的含量增高与哮喘发作有关.

    作者:王莲芸;王怀云;赵嘉惠;张克军;王宁;乔中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MHC I-肽四聚复合物:检测抗原特异性CTL的新技术

    以MHCI-肽四聚复合物标记的FACS检测法,是新近建立及发展的检测CTL的新技术.该技术以MHCI类分子、β2m、特异性抗原多肽和生物素-亲和素构建四聚复合物,模拟特异性靶细胞膜表面的MHCI类分子-肽复合物,识别并结合T细胞群中的特异性CTL,以流式细胞仪荧光检测和分拣CTL该技术不仅可定性检测CTL,还可定量测定T细胞群中特异性CTL的百分率,将在病毒感染、肿瘤等疾病的细胞免疫学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薇;熊思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Th1和Th2细胞的表面受体及其功能调节

    Th细胞根据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分为Th1和Th2两个细胞亚群,它们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Th1和Th2两类细胞显示出完全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它们的受体表达不仅有助于对Th1和Th2细胞的功能研究,而且对于了解Th细胞向Th1/Th2分化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Thl和Th2细胞的表面受体表达及其功能调节作一综述.

    作者:吴亚娣;孙兵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抗小鼠凝血因子IX的大鼠--小鼠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杨月涛;包意芳;赖立辉;薛京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急性肾小球肾炎不同病中TNF和sTNFR的变化

    作者:孙君江;陈书芬;杜同信;王自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IL-1受体相关激酶-2调控IL-1诱导的AP-1活化

    作者:郭甫坤;吴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作者:周晶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TSGF、AFP、S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的评价

    作者:范公忍;汪毅;胡大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粘膜免疫向免疫学提出了新问题

    粘膜免疫日益受到重视,首先是因为机体95%以上的感染发生在粘膜或由粘膜入侵机体.当前对人类生命与健康危害极大的,和难以防治的重要传染病,如AIDS病、流感、结核、腹泻、肝炎等都属于由粘膜入侵或粘膜相关的疾病,且由此引起的粘膜损伤及粘膜免疫功能的紊乱,常常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机会性感染甚至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其次,注意到粘膜免疫系统存在局部免疫的特点,即在一个粘膜部位致敏的免疫细胞,经胸导管进入血循环,逐步分化成熟,在特异的homing receptor介导下,多数免疫细胞(约80%)归巢到致敏部位的粘膜固有层(lamina propria)或上皮内(intraepithelial),发挥免疫效应功能.

    作者:高杰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第七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简介

    第七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7th workshop and conference on huma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HLDA7)于今年6月在英国Harrogate召开.本次大会主席是牛津大学John Radcliffe医院David Y.Mason教授,CD命名委员会主席是澳大利亚阿德兰特儿童健康研究所Heddy Zola教授.HLDA7增加了67个新的CD编号(CDl67a~CD247,其中仍有暂时空缺编号),并对前六届确定的CD1~CD166中补充了16个新的CD抗原,因此,实际上本次大会新增加83个CD编号或抗原.HLDA7有以下两个特点.

    作者:金伯泉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