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由中国免疫学会、上海市免疫学会和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免疫学专业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及统计源期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也是基础类医学核心期刊之一。以服务全国为宗旨,主要报道我国免疫学研究成果,旨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刊载内容有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等。本刊设有论著、专家述评、中青年学者论坛、综述、学术讨论等栏目。
1.稿件栏目及撰稿要求
本刊现设论著、专家述评、综述等栏目。
1.1 论著 主要刊登原始性研究工作,文长5000~6000字(包括图表)。必须是未曾发表未作一稿两投的稿件。稿件应有良好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表达规范、实验设计合理、资料详实、统计分析正确以及结果可靠。对所用实验动物、主要试剂和重要仪器等,需要说明规格、品系、来源等。对已知基因单纯作克隆表达而无功能测定和应用研究,以及仅报道单克隆抗体研制而缺少功能和应用研究的稿件,应补充相应内容后进行投送。凡稿件涉及中药制剂者,要求提供主要成分或引用已发表的相应资料。
1.2 专家述评 主要由活跃于研究工作前沿或有成就的学者撰写。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就相应领域的国内外进展作观点鲜明的权威性述评。一般由编辑部约稿。
1.3 综述 反映免疫学新进展的专题综述(文长3500~4500字),参考引文一般30篇左右,应以近3年发表的文献为主。欢迎附有形象化彩图。
2 文稿格式
2.1本刊鼓励作者登录官网注册并投送稿件(地址见封4)。标题请用3号字体,正文请用小四号字宋体及1.5倍行距,英文用Time New Roman字体。
2.2 题目要求简明,勿用副题。若系资助项目或为科技成果,请在前面地脚处注释相应编号或获奖号。脚注还包括第一作者的简介,包括出生年份、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以及通信作者联系方式(邮箱)。论著需有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5个关键词,并附有相应的英文文题,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和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同时请写出中国图书分类号、文献标志码(理论性与应用研究为“A”)。
2.3 中英文摘要须一致,不可擅自缩简英文摘要。
2.4 正文各层次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般分为三级,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隔开,末尾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图、表及照片要精练。照片应清晰、对比度好。照片中特定部位可用箭头标示。图的宽度(含注字在内)不超过7 cm。本刊接受彩色图片,刊用时适当加收彩印费。表格采用三线表。所有图题、表题及注释仅用中文。图表按顺序编号并在正文中引用。
2.5 参考文献不包括未公开发表的材料,按温哥华格式书写列出,并按引用先后编号,在正文引用处以右上角编码形式标注。格式(包括标点符号)为:
期刊:[序号] 作者姓名(不超过3人全部列出,超过时写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文题 [J]. 期刊名 (缩写按Index Medicus格式),年,卷(期):起页-终页.
书籍:[序号] 作者姓名. 书名[M]. 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页-终页.
2.6 计量单位应使用国务院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简化汉字按国家统一规定使用。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规定书写。如,样本大小用英文小写n;概率用英文大写P;样本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γ(钮)。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采用转瓶培养可溶性gp130基因转染细胞.运用免疫亲和层析法,将抗人可溶性gp130的单克隆抗体偶联于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收获基因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经抗gp130单抗/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吸附,用pH 2.8、 0.1 mol/L甘氨酸溶液洗脱,获取可溶性gp130重组蛋白纯品.基因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溶性gp130的表达量为100~120 μg/ml,纯化后的回收率为70%~75%,SDS-PAGE电泳后出现一条蛋白曲带.经Western blot分析,纯化的可溶性gp130能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将可溶性gp130(终浓度为5 μg/ml)与IL-6依赖性生长细胞株XG2共同培养,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出现抑制.提示经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的可溶性gp130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邱玉华;马泓冰;程钢;孙玮丽;孙中文;周立峰;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性调节细胞,在维持正常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器官移植耐受、母胎免疫耐受及肿瘤免疫等密切相关.抗原特异性Treg可针对特异性的抗原发挥作用,其作用优于多克隆性Treg,但因体内含量较少,且体外扩增困难,使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如何高效诱导、扩增抗原特异性Treg以用于特异性免疫治疗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近年来抗原特异性Treg的扩增方法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立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了研究SARS-CoV病毒N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我们以PCR方法在全病毒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全长N基因,分别克隆到pcDNA3和pET32a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cDNA3-N和pET32a-N.以亲和层析方法分离纯化pET32a-N转化的BL21细菌裂解液中的重组N融合蛋白,并以ELISA方法检测pcDNA3-N质粒基因免疫小鼠诱导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pET32a-N转化BL21细菌后可检测到重组SARS-CoV N融合蛋白表达并分离纯化,pcDNA3-N基因免疫能够诱导产生N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研究的结果表明,SARS-CoV N蛋白可以在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有良好免疫原性,可以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和血清学诊断提供条件.
作者:高海峰;熊凌云;汪晓华;储以微;王缨;熊思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为了比较健康者与SLE患者巨噬细胞表型和吞噬功能的不同,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及SLE患者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CD14+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7d,分化为成熟巨噬细胞.FACS检测巨噬细胞表面CD163表达.取健康人CD4+T细胞标记CFSE,在抗CD3、CD28抗体刺激下,以5∶1比例分别与SLE和HC巨噬细胞共培养4d,FACS检测CD4+T细胞增殖比例.紫外辐照Jurkat T细胞株诱导人来源凋亡细胞,将pHrodo Green标记的凋亡细胞(5∶1)与SLE和HC巨噬细胞共培养2h,FACS检测pHrodo+ CD14+巨噬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与HC相比,SLE巨噬细胞CD163表达量显著下降;SLE巨噬细胞对CD4+T细胞增殖抑制能力显著降低;SLE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下降.这些结果提示SLE患者巨噬细胞表型、免疫调节能力和吞噬功能存在异常,可能参与其发病.
作者:陈纬纬;邓伟;张卓亚;姚根宏;唐小军;李文超;孙凌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分析中国新疆维吾尔族、云南彝族健康人群的KIR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特点.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对维吾尔族、彝族人群基因多态性进行低分辨率检测和单倍型分析.维吾尔族中共检出15种基因型,以AH(5,2)型常见,频率为22.7%,其次为AF(1,2)和M(2,8),频率分别为13.7%,9.09%.在彝族中共检出19种基因型,以AJ(2,2)型常见,频率为33.3%,其次为AF(1,2),频率为17.5%.此外,在维吾尔族、彝族中共发现8种新基因型,提示中国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KIR基因分布频率、单倍型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作者:池永斌;张磊;杨珏琴;姚芳娟;许玲娣;范丽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人可溶性FL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FL,经转染PA317细胞和G418筛选抗性细胞克隆,获得重组病毒液.NIH3T3细胞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后,选择适当滴度的重组病毒(5×105CFU/m1)感染ECV304细胞;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感染ECV304细胞FL的DNA及mRNA表达;应用ELISA测定rhFL在ECV304中的表达水平,用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基因上清对单个核细胞来源DC的表型影响及3H-TdR掺人法测定DC对T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果表明,外源性rhFL基因整合到ECV304细胞染色体DNA并有效地转录和翻译,稳定表达水平为82.4ng(106细胞/24 h)的人FL.转基因ECV细胞培养上清能有效诱导人PBMC来源DC的分化和增强DC对T细胞的激发作用.外源性FL基因可以转移到ECV304细胞并稳定表达,有助于体外研究内皮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作者:丁天;徐颖;沈丽琴;许志祥;朱一蓓;王月丹;张学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研究对EBV-LMP2基因按照真核密码子偏好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对其在真核细胞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引发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我们对EBV-LMP2基因进行了完全改造,并构建了改造前后的Psectag/LMP2重组质粒,通过瞬时转染COS-7细胞检测其蛋白表达并进行了小鼠的DNA疫苗实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LMP2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未见大幅提高,同时引发细胞免疫的能力也没有明显上升.结果提示,我们单纯按照密码子的偏好来改造基因并不一定能使蛋白的表达量和引发免疫反应的能力提高.
作者:左建民;周玲;王琦;曾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实验旨在研究CD4+CD25+T细胞在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中的调节作用.将小鼠脾脏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分为两组,即去除CD4+CD25+T细胞组和未去除CD4+CD25+T细胞组,测定树突状细胞提呈的肿瘤抗原多肽刺激不同T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因子IFN-γ分泌,以及多肽特异性CD8+T细胞对同源性胃癌细胞株MFC的杀伤活性.结果显示预先去除未致敏T细胞中的CD4+CD25+T细胞,所诱导的特异性CD8+CTL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增强,表现为反应性T细胞对树突状细胞提呈的肿瘤抗原多肽增殖反应增强,IFN-γ分泌量提高及CD8+T细胞对MFC杀伤活性增强.这些结果表明,预先去除未致敏T细胞中的CD4+CD25+T细胞,肿瘤抗原多肽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效能可明显增加.CD4+CD25+T细胞在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中起下调作用.
作者:施敏敏;刘炳亚;李强;张轶;陈雪华;陈皓;朱正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了研究青蒿琥酯(ART)、苦参素(MOX)是否可逆转Colon26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功能的抑制,分别制备经这两种中药作用后的Colon26再培养上清,同时以不经中药作用的Colon26相应上清作对照,研究对小鼠脾细胞功能的影响,包括以MTT法测定NK杀伤和ConA诱导转化,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的CD4+及CD8+表达的影响,定量ELISA测定TGF-β1、VEGF、IL-4、IL-6和IL-10五种免疫抑制物质的含量,并分析这两种中药下调Colon26分泌免疫抑制物质与上清免疫抑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经中药作用的Colon26培养上清中五种免疫抑制物质均可被测到,以TGF-β1含量高;该上清对所测的小鼠脾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显著抑制.ART作用后的Colon26,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的TGF-β1、VEGF、IL-10含量,及对小鼠脾细胞ConA诱导转化、CD4+CD8-表达及NK细胞杀伤的抑制均明显降低;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的TGF-β1和IL-10含量,及对ConA诱导转化和CD4+CD8-表达的抑制继续保持较低,VEGF含量及NK细胞杀伤的抑制恢复至对照水平.MOX作用后的Colon26,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的TGF-β1和IL-10含量,及对小鼠脾细胞ConA诱导转化的抑制均明显降低;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TGF-β1和IL-10含量继续降低,对ConA诱导转化的抑制恢复至对照水平.相关分析显示,ART及MOX作用后,Colon26培养上清对小鼠脾细胞转化的抑制均与TGF-β1含量正相关;ART作用后,Colon26培养上清对NK细胞杀伤的抑制与IL-10含量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ART和MOX可通过抑制免疫抑制物质的分泌而逆转Colon26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这可能是ART和MOX的抗瘤机制之一.
作者:崔澂;王润田;佟慧;王智华;丁军颖;张征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了采用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快速定量检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方法.用两株配对的tPSA单克隆抗体,一株tPSA单克隆抗体包被受体微球,另一株tPSA单克隆抗体用生物素标记,与链霉亲合素的供体微球共同组成检测试剂.结果:自制tPSA试剂分析灵敏度为0.006 ng/ml,线性测量范围为0.006~150 ng/ml,分析内和分析间的精密度分别为3.90%~6.67%、4.71%~6.90%,与AFP、CA125、CA19-9和人白蛋白无明显交叉反应,136份临床血清样本用本试剂与罗氏化学发光试剂检测,其相关系数为0.979.提示:自制tPS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各项指标均能达到临床要求,有望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作者:邹丽萍;贺安;林冠峰;董志宁;李明;吴英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现代免疫学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9月中旬在投现代免疫学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现代免疫学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请问现代免疫学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现代免疫学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现代免疫学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现代免疫学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