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478
  • 国内刊号:31-1899/R
  • 影响因子:0.40
  • 创刊:198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31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基础医学
现代免疫学杂志   2005年6期文献
  • 单元型相同骨髓移植后患者单核细胞来源的DC表面分子的检测

    对单元型相同骨髓移植患者造血重建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GM-CSF、IL-4进行DC诱导,7 d后加入TNF-α于培养DC中,继续诱导3 d.测定DC的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并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来源的DC进行比较.探讨单元型相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单元型相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均高表达CD1α、CD83、CD80、CD86和HLA-DR等DC的相关抗原和共刺激分子,患者的未成熟DC经TNF-α诱导后,成为成熟和有功能的DC,单元型相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具有激发同种异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能力,与健康人外周血来源DC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曹俊杰;吴德沛;李彩霞;吴小津;刘跃均;常伟荣;朱子玲;孙爱宁;马骁;傅铮铮;唐晓文;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巨细胞病毒pp65核酸疫苗的构建、表达与动物免疫效应

    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VAX1-pp65,通过对其表达产物的鉴定和免疫小鼠实验,探讨PVAX1-pp65载体对诱导免疫应答的效果及方式.用已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p65-pet32a,经酶切后与DNA疫苗载体PVAX1连接,构建HCMVpp65核酸疫苗(PVAX1-pp65).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293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试验来验证其表达的产物.同时,免疫小鼠后取其脾脏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和CD8+T细胞;并利用MTT法测定免疫小鼠的T细胞对ConA和重组pp65蛋白刺激后的增殖活性.结果显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pp65,经测序验证其序列正确.体外转染实验结果表明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胞浆内呈现与特异性pp65单克隆抗体反应的颗粒状荧光产物,免疫印迹试验也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的细胞裂解物中有pp65蛋白条带.另外,免疫小鼠脾CD8+T细胞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鼠脾细胞对重组pp65抗原蛋白的刺激后增殖反应明显.综上结果证实,成功地构建了HCMVpp65核酸疫苗,并能有效地表达,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HCMVpp65 DNA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针对HCM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核酸疫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张玥;孙宏彬;谈意隽;季育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具有天然N端的小鼠高活性IL-18的高效表达与纯化

    IL-18是IL-1家族成员,与IL-1β相似,IL-18也是以前体形式合成,其成熟和分泌需要Caspase-1的作用.我们正确克隆了小鼠IL-18全长cDNA,并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roIL-18,能在真核细胞COS7中得到正确表达;为了得到具有天然N端的成熟IL-18(mIL-18),IL-18 cDNA上Caspase-1的识别位点被转换成Factor Xa的作用位点,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IPTG能大量诱导GST-IL-18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经一步亲和纯化后,能得到30~50 mg融合蛋白/升菌;经过Factor Xa作用融合蛋白,能得到大量(5~8 mg/升菌)、高纯度(>95%)的mIL-18.与商品化的IL-18相比,所得mIL-18能诱导小鼠脾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IFN-γ,表现出更强的生物学活性,这为进一步在小鼠系统中研究IL-18的功能、人成熟IL-18蛋白的高效表达、纯化以及其后可能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永杰;陈松华;葛锡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细胞PKC活性变化的研究

    为了探讨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及其与T细胞活化和血小板减少程度之间的关系,无菌采集35例ITP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采用T细胞分离富集柱法分离纯化T细胞,分别用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的表达,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的减少程度.结果ITP患儿T细胞PKC的总活性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增强[(0.97±0.21)nmol/ml·min和(0.55±0.13)nmol/ml·min,(-x)±s,P<0.05],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表达与正常儿童比较显著升高(CD4+T FasL:32.7%±3.4%和14.7%±4.2%;CD8+T FasL:17.3%±9.7%和11.6%±8.5%,(-x)±s,P<0.05),并且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与CD4+T FasL、CD8+T FasL的表达均为显著正相关(r1=0.68,r2=0.53,P<0.05),与血小板计数成显著负相关(r=-0.75,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ITP患儿PKC活性增强可能引起T细胞的活化,活性T细胞增多可导致患儿血小板大量损伤,提示PKC信号转导在ITP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伍昌林;刘仿;肖红;陈群;杨小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PKC在结核杆菌抗原诱导人γδ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采用Annexin-Ⅴ-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分别观察Mtb-Ag(10.0μg/ml)刺激特异性激活的人γδT细胞不同时间凋亡情况,并研究Rottlerin(PKC抑制剂)预处理对Mtb-Ag诱导γδ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Mtb-Ag刺激3 h、6 h、12 h、24 h均可显著诱导γδT细胞凋亡(P<0.01),凋亡细胞比例在44.21%~51.76%之间;Mtb-Ag诱导γδT细胞凋亡可被Rottlerin(40.0μmol/L)抑制,凋亡抑制率为98.6%.提示PKC途径参与Mtb-Ag激发活化的γδT细胞凋亡过程.

    作者:梅传忠;李柏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EB病毒感染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运用B95-8细胞株培养上清中的EB病毒体外感染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和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病毒抗原LMP1和EBNA-2的表达.然后再采用FCM和RT-PCR方法,检测感染后细胞表面CD40L和CXCR4的表达.并且进一步通过细胞凋亡检测和Transwell,观察感染后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RPMI8226细胞感染后表达LMP1和EBNA-2;感染后细胞上调表达CD40L,细胞凋亡减少.而且,通过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表达增高,感染细胞的迁移能力也得到增强.

    作者:陶怡;戚春建;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汉滩病毒核酸疫苗滴鼻及肌注免疫小鼠效果的比较研究

    观察汉滩病毒DNA疫苗滴鼻及肌注免疫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探索汉滩病毒DNA疫苗新的免疫途径.以pcDNA3.1B-S13进行肌肉注射及滴鼻免疫小鼠,采用ELIS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测定等方法检测其诱导的系统和黏膜免疫反应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滴鼻组粪IgA滴度明显高于肌注组(P<0.05);而肌注组血IgG滴度均值虽高于滴鼻组,但两者统计上无显著意义(P>0.05);滴鼻组及肌注组小鼠脾细胞分别经ConA刺激后,其刺激指数作统计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肌注组与滴鼻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均表明,滴鼻免疫对特异的黏膜免疫激发作用明显优于肌肉注射,疫苗的滴鼻免疫途径较肌注途径有着明显的优势.

    作者:石永兵;金东华;诸葛洪祥;许菊;钱峰;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四环素调控的PTA1/CD226转基因小鼠的初步建立

    为研究小鼠PTA1分子在体内的功能,建立四环素调控的小鼠PTA1/CD226转基因小鼠,我们构建了pBI-5-mPTA1载体,显微注射入B6D1F1受精卵,使用PCR检测新生小鼠基因组DNA中的PTA1与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将mPTA1和荧光素酶双阳性小鼠耳成纤维细胞转染含rtTA的pUHD17.1质粒,用含有盐酸强力霉素(Dox)的培养基进行培养,检测细胞裂解液中荧光素酶的活性.将荧光素酶表达依赖Dox的小鼠与C57BL/6小鼠交配,采用PCR对子代鼠进行检测.终共获得7只首建鼠,其目的基因表达高度依赖Dox,并得到了其中2只首建鼠的F1代小鼠.

    作者:方亮;缪军;张新海;张瑞中;金伯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为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同种异位心脏移植大鼠移植心肌FasL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苏木免疫活性部位抗排斥反应作用机制,本研究以Wistar大鼠为供体,以SD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将手术成功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苏木组、环孢素A组,采用RT-PCR法检测FasL mRNA表达.常规方法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结果表明.①与模型组相比,环孢素组和苏木组能减轻移植心肌病理损伤(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环孢素组和苏木组能明显下调FasL基因表达(P<0.01),环孢素A组与苏木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够减轻移植心脏心肌的病理损伤,能够下调大鼠移植心脏心肌FasL的基因表达,这可能是抗急性排斥反应因素之一.

    作者:周亚滨;郑佳新;金鹏;吴华慧;刘影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种高效逆转录病毒载体pSIV-1的构建及其功能的初步鉴定

    构建高效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SIV-1,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鉴定.对pEGZ-Term、pLXSN、pGEx-5X-3等各类表达载体的调控元件进行分析后,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去除表达载体pEGZ-Term中的部分元件,定向插入启动子SV40、选择性标志G418、多克隆酶切位点等,从而获得一种新型逆转录病毒载体pSIV-1.运用新载体构建含人PD-L1基因片段的重组载体,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至包装细胞系293T.收集含重组病毒的上清转染L929细胞,用含G418的培养液筛选,成活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目的蛋白后,扩大培养,从而获得L929/PD-L1基因转染细胞.L929/PD-L1基因转染细胞与活化T细胞体外混合培养,观察PD-L1信号对T细胞活化后表达CD25、CD69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pSIV-1逆转录病毒载体;酶切图谱分析与理论值一致;基因转染细胞能持续稳定高表达PD-L1,筛选时间较短,感染效率较高;PD-L1基因转染细胞能显著抑制T细胞的进一步活化.因此构建成一种新型高效逆转录病毒载体pSIV-1,为构建基因转染,并开展相关功能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作者:杨明峰;陈永井;张光波;毛一香;瞿秋霞;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前后血清TNF-α水平变化的观察

    为观察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前后TNF-α水平.选择20例沙利度胺治疗的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留取血浆标本,治疗有效组在大反应率时留取标本,治疗无效组在治疗结束后留取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NF-α水平.结果显示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组、无效组治疗前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血浆TNF-α水平分别是(55.2854±11.3558)pg/ml和(29.2842±11.5684)pg/ml,治疗前血浆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0.0001);治疗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浆TNF-α水平分别是(54.0688±6.4732)pg/ml和(54.4672±3.3512)pg/ml,无明显差异(P=0.87310).结论: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组可明显减少MM患者TNF-α水平,进一步支持TNF-α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说明TNF-α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

    作者:金慧燕;王东星;郭垞;陈仙度;姜华;侯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环孢素A治疗再障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淋巴细胞异常激活的变化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用环孢素A(CsA)治疗前后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培养前后早期激活标志CD69的表达及其意义.将外周血在PHA 20μg/ml条件下进行全血细胞培养,于0 h和4 h分别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对CD4+、CD8+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PHA刺激前初治SAA和MDS-RA+MDS-RAS患者CD4+、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增高,CAA与RAEB+RAEB-T患者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增高;PHA刺激后AA与MDS患者CD4+、CD8+细胞表达CD69明显增强,AA患者CD4+细胞CD69的表达率高于CD8+细胞.CsA治疗后SAA患者PHA刺激前CD4+、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CAA患者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治疗后AA患者PHA刺激后CD4+、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CsA治疗有效的AA患者治疗前PHA刺激前后CD4+、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减低.初治AA患者PHA刺激前后CD4+细胞CD69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MDS患者.说明T细胞早期活化及其活化潜能增强,以及产生针对自身造血干/祖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在AA和MD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sA能抑制AA患者T细胞的早期激活.

    作者:申蓉;韩俊庆;马春燕;徐建;张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CC16的表达及其对肺局部炎症反应的调控

    研究CC16在内毒素急性肺损伤(ALI)发病中的作用.取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致伤后0.5、1、2、4、6、24 h组.用体视学方法测定大鼠肺泡隔面积密度(PASAD)和肺泡隔中性粒细胞(PMN)数.大鼠肺组织匀浆液中CC16蛋白含量测定用Western blot法,促炎因子TNF和IL-6含量测定用放免分析法.肺组织CC16 mRNA表达水平测定用半定量RT-PCR法.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NF-κB的表达与活化用免疫荧光和Westem blot法.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内毒素后6 h内,大鼠PASAD逐渐增大,于6 h达大,24 h基本恢复至正常,肺泡隔PMN数进行性增多,于6 h达峰值,24h恢复.伤后各时相点CC16蛋白水平分别为(0.740±0.212)、(0.630±0.148)、(0.603±0.111)、(0.570±0.125)、(0.529±0.124)、(0.614±0.1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致伤后各时相点大鼠CC1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伤后各时相点肺组织中NF-κB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致伤后各时相点大鼠肺匀浆液中IκB-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匀浆液中促炎因子TNF水平于致伤后0.5 h开始迅速升高,于伤后1 h达峰值,其后维持在一种高水平状态,于6 h后开始恢复.肺匀浆液中IL-6水平于伤后1 h开始明显升高,于伤后4 h达峰值,6 h后开始恢复.CC16与上述多种指标显著相关,提示CC16对肺局部炎症反应有调控作用.CC16表达变化在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罗佛全;傅华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SOCS1对LIGHT诱导的骨髓来源DC分化成熟的影响

    为探讨SOCS1是否参与LIGHT诱导的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分化成熟,及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RT-PCR检测受LIGHT刺激后小鼠BmDC、小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sDC)中SOCS1 mRNA水平及BmDC SOCS1 mRNA水平的时间动力学;利用反义核苷酸技术抑制SOCS1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BmDC表面分子CD40、CD86的表达水平来分析阻断SOCS1对LIGHT诱导的BmDC分化成熟的影响.结果显示LIGHT刺激后,BmDC SOCS1 mRNA水平迅速增高,并呈峰度变化,在4 h时达到高峰;正常无SOCS1 mRNA表达的sDC在加LIGHT后可检测到SOCS1 mRNA;所设计SOCS1反义寡核苷酸能特异阻断SOCS1 mRNA;在LIGHT作用下,SOCS1抑制组较非抑制组的CD40表达明显升高(P<0.05),CD86呈中度升高(P<0.05).LIGHT在刺激BmDC分化成熟过程中上调了SOCS1的表达,阻断SOCS1使BmDC对LIGHT的反应更敏感,从而使BmDC成熟度更高;SOCS1对LIGHT诱导的BmDC分化成熟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作者:王琪;林苹;张洁;陆燕蓉;王修杰;宁其志;熊竹娟;王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肿瘤相关抗原基因OVA66特异的RNA干扰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构建OVA66基因的特异小干扰RNA表达载体,转染HeLa细胞,分析对该基因表达和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VA66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系的表达谱.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合成针对OVA66的特异小干扰RNA的DNA片段,定向克隆于特定的干扰载体(pSUPER).利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载体转染于OVA66高表达细胞系HeLa,筛选得到shRNA-OVA66稳定表达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FACS、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MTT、3H-TdR掺入等方法检测干扰OVA66基因表达后对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双酶切鉴定得到针对OVA66基因特异的shRNA表达载体(pSUPER-shRNA-OVA66),并经序列分析证实.经检测pSUPER-shRNA-OVA66稳定表达的HeLa细胞(shRNA-OVA66)中目的基因mRNA水平降低;OVA66蛋白表达受到抑制,表明设计的靶片段对目的基因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并显示shRNA-OVA66细胞DNA合成下降;细胞周期分析表明阻断OVA66基因表达可抑制shRNA-OVA66细胞增殖能力,并引发细胞凋亡.OVA66特异的sh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阻断OVA66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促使细胞凋亡,为OVA66蛋白肿瘤生物学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李美星;王颖;王树军;张惠珍;周光炎;尤强;葛海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肿瘤免疫编辑

    肿瘤细胞具有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传统的肿瘤免疫监视学说已不能完全涵盖这一概念,因此Schreiber和Dunn等于2002年首次提出了肿瘤免疫编辑学说.肿瘤免疫编辑包括免疫监视和免疫逃逸.它反映了免疫系统具有抵抗肿瘤的保护性功能,同时又对肿瘤具有塑型作用,即对肿瘤细胞实施免疫选择压力,使弱免疫原性肿瘤细胞得以逃逸并进一步生长.肿瘤免疫编辑学说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肿瘤的免疫治疗也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吴霞;李大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枢神经系统IL-1及其对神经胶质细胞活性的调节

    哺乳动物在胚胎期和出生后的发育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白细胞介素1(IL-1)呈高水平表达,而在正常成年哺乳动物CNS中,IL-1呈组成性低水平表达.CNS炎症、损伤后,IL-1的含量显著增加.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是CNS中内源性IL-1的主要来源.小胶质细胞、星形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均表达IL-1的功能性受体IL-1R,因而IL-1能通过调节这些神经胶质细胞的活性,参与CNS的生理病理过程.

    作者:王小飞;黄立东;陆佩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CD40L在SLE治疗中的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Th细胞和B细胞表达异常高水平的CD40L,提示CD40和CD40L异常作用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应用CD40L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CD40和CD40L的协同刺激信号作用,通过抑制体液免疫的三个不同阶段来抑制生发中心的形成和自身抗体的产生.动物实验证实,应用抗CD40L抗体可以阻止自身抗体的产生,但是在人类患者的试验中发现:或者没有出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效果,或者出现血栓形成的并发症.

    作者:刁颖纳;张冬青;李宁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免疫学变化在桥本甲状腺炎中意义

    桥本甲状腺炎(又叫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近年发病率明显增高,HT患者就诊时可以表现甲亢、甲减、或甲功正常,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作者:魏枫;苏秀兰;霍晓静;王津京;乌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的水平与早期妊娠情况的关联

    新研究显示,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HLA-G)可能是导致母-胎耐受的一种免疫抑制分子,血清sHLA-G的水平与妊娠有一定的关联.实验研究用双抗夹心ELISA的方法对正常怀孕早、晚期及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妇女的血清sHLA-G水平进行半定量测定,探讨血清sHLA-G的水平与其妊娠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承芳;吴雄文;梁智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NPT水平

    新蝶呤(NPT)是鸟嘌呤核苷三磷酸生物蝶呤代谢途径中的一种产物,是细胞介导免疫防御系统激活的敏感标志物[1],不少与异常免疫相关疾病的患者中均可检测到NPT.本文报道混合嗜肝病毒感染的肝炎患者血清NPT水平.

    作者:宋明辉;董风歧;刘齐歌;崔征;曾媛;卜晓红;张丽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RA)是目前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其发生和发展是由多种诱发因素和机体免疫异常所造成的,其中抗原提呈功能的异常是一个重要方面.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它不仅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而且在诱导免疫耐受、调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有关DC与RA发病关系的研究少见报道,研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通过组合性DC表面标志的测定,观察RA患者外周血DC表型表达状况、DC亚群水平变化及其与RA活动指标和活动度的关系,探讨DC在RA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韩捷;陈海燕;华咏;李杨;王维东;沈培辰;马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清p185蛋白与p185糖链测定方法的比较

    c-erbB-2基因表达产物p185蛋白的细胞外区域可脱落进入细胞外基质,血清p185水平对于判断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复发具有重要意义[1].实验用BA-ELISA和凝集素ELISA分别检测血清p185蛋白和p185糖链,并对二者进行比较.

    作者:曾常茜;于秀艳;王振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