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5-9903
  • 国内刊号:11-3495/R
  • 影响因子:1.62
  • 创刊:199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17
  • 全年订价:11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 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中药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0年2期文献
  • 宝元包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宝元包药粉是北京中宇科贸有限公司提供的经验方,由苍术、肉桂、砂仁、白豆蔻、小茴香、木香、桔梗等组成.具有健脾培中,补肾固本,益气保元的功效.临床用于脾肾虚弱,元气不足引起的小儿食欲不振,面黄肌瘦,消化不良,腹泻腹痛,小便频数及遗尿等症.本文对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进行了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叶文华;张英华;王素芬;周跃亭;何庆;刘瑞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六味地黄汤对大鼠烫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利用烫伤大鼠实验模型,采用MTT比色法等技术,分别测定了烫伤大鼠及烫伤大鼠六味地黄汤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显示:六味地黄汤能拮抗烫伤抑制大鼠腹腔Mφ吞噬活性,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增殖、IL-2分泌、NK细胞活性、RBC-C3bR花环率、RBC-IC花环率作用并且拮抗烫伤引起的促进腹腔Mφ分泌TNF、增加血清IL-6水平作用.

    作者:徐瑶;卞国武;吴敏毓;杨解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抗纤软肝冲剂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采用四氯化碳(CCl4)高脂低蛋白等复合因素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作对照,观察抗纤软肝冲剂对肝功能、免疫学、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抗纤软肝冲剂和秋水仙碱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效果,其中抗纤软肝冲剂有显著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降低免疫复合物(IC)、降低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和Hyp含量的作用.

    作者:熊益群;严红梅;张赤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乌鸡白凤口服液与乌鸡白凤丸对动物血液系统的作用比较

    乌鸡白凤丸是传统的补肾壮阳中成药,由乌鸡、鹿角胶、人参、当归、白芍、丹参、山药等多味药物组成,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之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亏损,阴精不足而致的诸症.为更好地适应临床需要,方便病人服用,现将其丸剂改为口服液,本文对口服液及丸剂的血液系统作用进行了平行比较研究,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沈鸿;姚祥珍;富杭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滋阴代表方对小鼠脑、免疫器官及其SOD、MDA的影响

    六味地黄丸(汤)和沙参麦冬汤均为中医治疗阴虚的代表方剂,临床运用于治疗肾脏疾病、糖尿病、室性早搏、消化系疾病、肿瘤等各科疾病均获得满意疗效,实验研究亦证实该方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1,2].本文以小鼠脑、胸腺、脾指数及其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为指标,观察这二首滋阴代表方对小鼠脑、免疫器官及其自由基的调节作用.

    作者:马健;卞慧敏;龚婕宁;樊巧玲;朱翔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给予桂枝汤的大鼠血清灭活对HSV-1致细胞病变的影响

    将灌服桂枝汤后大鼠血清灭活,观察灭活前后血清对HSV-1致CPE的作用.结论是在以给药后的动物血清进行体外试验时,①要设正常动物血清对照,以观察正常动物血清本身的作用,②采用灭活后的含药血清为好,以去除血清中抗体与补体.③可根据中药复方的特点,以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为中心,多设几个剂量组,以便正确判断含药血清的真正药效.

    作者:贺玉琢;高英杰;沈鸿;崔晓兰;郭淑英;姜廷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参附汤加味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以参附汤加味、丁丙诺啡对吗啡依赖大鼠进行脱毒治疗,观察其对湿狗样抖动、齿颤等戒断症状及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参附汤与丁丙诺啡联合应用能有效地缓解和控制戒断症状,递减顺利,但不能影响位置偏爱效应,推测亦不能减轻大鼠对阿片类药物的渴求感.

    作者:苏军凯;郑有顺;莫志贤;文磊;余林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复方玄驹胶囊与口服液的主要药效学作用的比较

    复方玄驹胶囊由玄驹、淫羊藿、枸杞子等药物组成,其功能为温肾壮阳,益精.主治肾阳虚损引起少腹阴器发冷,精冷滑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证.为适应临床需要,将其原剂型口服液改为胶囊,现将2个剂型的主要药效学进行平行比较,试验结果如下.

    作者:王永新;毛淑杰;王素芬;郭云;程丽萍;徐荣;沈鸿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研究方法学探讨--Ⅳ

    家兔灌胃桂枝汤,1日1次,连续3d给药以及1日2次,连续3d给药,末次给药后0.5~9h采血,分离血清,观察各含药血清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结果:上述各方法制备的含药血清抗副流感病毒致CPE作用所表现出的有效时间点分别为:无明显有效时间点、4~5h、2h、5~7h、1~6h,1日2次给药3d及1日3次给药后采集的含药血清可引起培养细胞明显的退行性改变.

    作者:崔晓兰;周爱香;贺玉琢;高英杰;李小芹;田甲丽;郭淑英;霍海茹;姜廷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祛瘀养血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50例

    抗孕激素米非司酮(mifepristone又称息隐)已广泛用于终止早孕,当合并使用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又称PG)可使完全流产率增高90%以上[1],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流产方法.但阴道出血量绝大多数多于月经量,且出血时间长易引起并发症[2].笔者自拟祛瘀养血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

    为拓宽血塞通的治疗范围,探索化瘀中药对出血性中风的治疗机理,通过血塞通对脑出血急性期30例的治疗,并与30例西医内科保守治疗作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血塞通组在综合疗效评价、血肿吸收、血液流变学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初步认为血塞通应用于出血性中风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黄世敬;解庆凡;王永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风痱散配合针刺(治疗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寒证兼气滞血瘀者)治愈率50.6%、有效率81.8%,优于酰胺咪嗪合并针刺(对照组)治愈率22.2%、有效率72.2%.特别是其治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作者:徐灵建;丁宏新;王文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药复方提取工艺及制剂产业化的思路

    结合新颁布的<新药审批办法>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针对中药复方产业化的制剂途径,探讨了一些新的思路,并从提取工艺、分离与纯化、浓缩与干燥、制剂成型以及中试研究与工业化生产介绍了三种口服固体制剂.

    作者:陈纪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正交设计法研究颅痛灵口服液制备工艺

    颅痛灵口服液由川芎、白芍、荜茇及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通络,解痉镇痛作用.用于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为了保证疗效及制剂质量,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其制备工艺.

    作者:赵淑红;李德华;李全力;申庆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不同精制方法对抗感颗粒剂中芍药甙含量的影响

    分别用醇沉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和超滤法对抗感颗粒剂中生药的水煎液进行了精制,并以芍药甙的含量为指标,对3种精制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醇沉法所得浸膏中芍药甙含量高.

    作者:臧琛;聂其霞;赵小妹;张保献;王元瑜;马振山;冯青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健脾消食颗粒中芍药甙的定量研究

    健脾消食颗粒是由山楂、白芍、麦芽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为了控制其质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药白芍的有效成分芍药甙进行了定量研究.

    作者:郝明虹;曾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苦杏仁中苦杏仁甙的含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C18柱,以甲醇-水(3:7)为流动相,对苦杏仁中的苦杏仁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线性范围为4.08~32.64μG,平均回收率97.0%,相对标准偏差为1.63%.

    作者:马辰;李春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小儿炎咳舒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小儿炎咳舒口服液是由麻黄,大青叶,赤芍,大黄,前胡,地骨皮,黄芩等组成,具有宣肺平喘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小儿咳喘.方中君药麻黄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复方制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定量分析,文献报道有紫外分光光度法[1]、导数分光光度法[2]、酸性染料比色法[3]等,因处方组成药味多,成分复杂无法排除干扰,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可用于控制本品的内在质量.

    作者:楚敏;吴爱英;张春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脑得平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脑得平胶囊由豨莶草、川芎、石菖蒲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瘀除残血、散结平道、畅通经络的功效,用于治疗半身不遂、患肢麻木等症.为确保疗效,我们对方中诸药采用了传统的水煎醇沉的提取方法,本文选择以阿魏酸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豨莶草、川芎等中药提取工艺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作者:严铭铭;高继山;崔东滨;王淑琴;徐东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咳喘平片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咳喘平片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醇沉浓度为因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咳喘平片佳提取工艺为药材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h,醇沉浓度为80%.

    作者:王威;闫喜英;曹海龙;刘继华;王永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冠心丹参滴丸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测定

    采用双波长扫描法测定了冠心丹参滴丸中及三七药材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并用水溶解正丁醇萃取并离心破乳方式处理供试品,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弥宏;谷伟玲;陈颖;董方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痫宁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采用TLC法对痫宁片中黄芪、三七、白芍及柴胡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甙及人参皂甙Rg1的含量,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5%、97.30%;RSD分别为3.22%、2.96%.

    作者:黄月纯;屠宝英;熊颖;孙亦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抗宫炎片治疗盆腔炎52例临床观察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由盆腔炎引起的腹痛,白带多等症状,常常给妇女带来身心的痛苦,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近年来,治疗盆腔炎的新药不断出现.我院于1998年开始用抗宫炎片治疗盆腔炎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曹益民;原玲;张晓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模糊数学方法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应用

    分析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存在的大量模糊性概念和规律,提出模糊数学方法是描述和研究这类动态性、模糊性变量和规律的有利量化工具;根据方剂研究的现状,认为模糊数学方法可以中药学理论为基础和指导进行方剂配伍规律的本质性量化研究,后提出了模糊数学方法应用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具体思路和设想.

    作者:马红;刘苏中;王咏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