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5-9903
  • 国内刊号:11-3495/R
  • 影响因子:1.62
  • 创刊:199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17
  • 全年订价:11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中药学
国际刊号:1005-9903
国内刊号:11-3495/R
邮发代号:2-417
创刊时间:1995
发行周期:半月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简介

本刊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是以报道、介绍中医药实验方剂研究为主旨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5年10月。本刊办刊方针以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设置栏目有中医临床、药理、毒理、药物代谢、药剂与炮制、化学与分析、资源与鉴定、综述、专论、数据挖掘、中医传承、标准与规范等,交流方剂及其主要组成药物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科研、医疗、教学、生产的高、中级工作者,以及中医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等。本刊曾多次获得“中国中医药优秀奖”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目前入选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CSCD来源期刊”、”RCCSE权威学术期刊(A+)”、美国《化学文摘》等数据库。现任主编为吴以岭院士,顾问为陈凯先院士、王永炎院士、李连达院士、张伯礼院士、姜廷良首席研究员,编委会由190位中医药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库阵容强大。本刊是中医药最高科研学术水平的交流平台之一。

栏目设置

经典名方、配伍、药理、书讯、临床、药物代谢、药学基础、数据挖掘、药事管理、综述

杂志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2.1 基本要求 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可靠、文字精炼、统计学处理正确。论文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内一般为6 000~12 000字符(不计空格)。

  2.2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

  2.3署名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以“*” 注明通讯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修稿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于作者名下方,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 份、城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 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论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或致谢者,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

  英文作者名称格式:GE Hai-yan1, SHEN Ming-qin2*, LI Juan1 英文作者单位格式:Pharmacy school,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212013,China 单位名称应与官网的一致。

  首页左下角或左上角须按以下格式注明:

  [收稿日期] 20130101(001)(为论文编号)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名称(编号)

  [第一作者] 姓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Tel:010-XXX,E-mail:XXX

  [通讯作者] *姓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Tel:010-XXX,E-mail:XXX

  2.4 摘要及关键词 文稿须附有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8个关键词。实验研究论文的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综述类论文概况地表达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 总结,应包含文章的创新性内容。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 文关键词相对应,除特殊及专有名词外首字母均小写。

  2.5 字号格式问题 初稿字号、格式不限,修改稿中摘要及关键词均用小五宋,正文用五宋,表格中的文字、公式、参考文献均用小五宋,英文摘要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全文单倍行距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18 mm。

  2.6 正文格式和层次结构 药学类实验研究论文一般分为引言、材料、方法与结果、讨论4部分;药理类实验研究论文一般分为引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5部分;临床研究论文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

  2.7 实 验材料 写明药物及对照品来源、批号。论文中实验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名称要求使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范名称,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 单位。中成药质量标准文章中处方需写出全部药物组成、主要制备工艺(最好标明剂量)、产品为哪一级质量标准。写明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试 剂的规格。

  2.8 图和表 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图表均应有简要的中、英文图题和表题。表格一般用简明三线表,图表应穿插在文字适当位置(紧跟正文叙述),不能罗列附在正文后。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标示。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线条图高宽比例为5︰7,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HPLC等图一律不用纵坐标,横坐标单位依次为t/min(HPLC),一般成方制剂要提供样品、阴性、对照品图;单味药要提供样品图及对照品图;

  2.9 医 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文稿内使用的术语应前后统一,新术语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术 语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药材拉丁学名正斜体、大小写应严格按照《中国药典》规范。未经鉴定品种的药材在英文摘要中应写英文名,不能用拉丁学名。

  2.10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

  2.11 统计学 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2.12 计量单位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

  2.13 数字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能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 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23 465.378 97。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5~95%。

  2.14 正斜体问题 外文正斜体的问题主要是为了便于区分,避免误解。涉及统计学的字母用斜体,如F, T,t检验,P值,(x±s,n=6)等。因素设计中的因素如A2B1C3;回归方程中的X,Y,R2,r等,如:Y=1 253X 609,r=0.999 9,;取代位的元素如N,O,P,S等,表示手性化合物空间构型的S,Z等,化合物标位的字母如o-(临位),p-(对位),m(间位)-,iso-(对位)等;公式中的变量如平衡常数K及速度常数k均为斜体,但不变的常数如e,π以及少数缩写如RSD,AUC,MRT为正体;药材拉丁名用正体,植物拉丁学名用斜体,体内(in vivo)体外(in vitro)用斜体。

  2.15 讨论 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新发现、结果分析及存在问题等,应避免不成熟的论断。讨论中一般不应有图表。

  2.16 参考文献 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角码标出,不可引用内部资料。参考文献的作者1~3位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每条期刊参考文献均须年、卷、期完整,每条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于文末。格式如下:

  应标注文献类型标识:期刊[J],普通图书[M],专利[P],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标准[S],报告[R]。常用参考文献写法举例如下:

  [期刊]作者.题目[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止页. 例如:

  [1]王静,袁子民,张振秋,等. 五味胃康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J]. 中成药,2008,30(12):1870-1873.

  [2] Van Den Dool H, Kratz P D. A generalization of reten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linear temperature programmed gas-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J]. J Chromatogr, 1963, 11(8): 463-467.

  [书籍]作者.书名.卷次.版次(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次.

  例: 张志耘.中国植物志.第69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25-126.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发文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罗布麻压制包衣脉冲片的处方工艺

    目的:研制罗布麻压制包衣脉冲片.方法:采用干法压制包衣法制备罗布麻脉冲片,以释药时滞和7h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考察羧甲基淀粉钠-甘露醇、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6000及包衣重-片芯重对处方工艺的影响,通过二项式方程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效应面法优化罗布麻压制包衣脉冲片处方,并对优选处方进行验证.结果:释药时滞和7h累积释放率与考察因素间均可用二项式方程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 8,0.955 4.佳处方为羧甲基淀粉钠-甘露醇(1∶1),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6000(5.38∶1),包衣片重-片芯重(1∶1),制备的罗布麻压制包衣脉冲片时滞约5h,药物在6~8h内近似零级释放,释药时滞和7h累积释放率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偏差分别为3.61%,-1.42%.结论:按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处方制备的罗布麻压制包衣脉冲片具有良好的定时脉冲效果.

    作者:吴璐;高文军;黄潇;罗永明;杨华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速感宁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完善速感宁胶囊质量标准.控制产品质量.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大青叶进行了鉴别;大青叶的薄层色谱鉴别采用大青叶为对照药材,以甲苯-三氯甲烷-丙酮(5:4:1)为展开剂.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流动相分别为甲醇-水-冰醋酸(20:80:0.5)和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三乙胺(50:50:0.02)(用磷酸调pH至5.0).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为1.03%(n=6);马来酸氯苯那敏平均回收率为99.13%,RSD为1.31%(n=6).结论: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准确,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速感宁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刘彦波;陈英红;姜瑞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黑布药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黑布药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24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 d后,将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黑布药膏治疗组和瘢痕模型组,在黑布药膏治疗组瘢痕局部涂抹黑布药膏,每3 d 1次,连续用药56 d.在用药第2,4,6,8周分别切取两组瘢痕组织,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黑布药膏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结果:按不同时间段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高倍镜下观察,结果显示:黑布药膏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结论:黑布药膏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诱导细胞凋亡.黑布药膏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

    作者:赵丽;王莹;关洪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四物汤药理研究进展

    综述了四物汤在免疫、血液、心血管、抗辐射等方面自1993年以来的药理研究进展.

    作者:路晓钦;马增春;高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组分配伍对延胡索总生物碱中主要成分体外吸收的影响

    目的:建立检测M199培养液中延胡索乙素和脱氢紫堇碱的HPLC分析方法,并探讨复方给药和延胡索提取物给药对这2种成分在体外吸收的影响差异.方法:采用大鼠肠囊外翻法探讨不同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和脱氢紫堇碱吸收量的影响规律,采用HPLC-UV方法测定药液浓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色谱采用SB-C18反相柱,流动相为乙腈-50mmol·L(-1)磷酸二氢纳梯度洗脱,运行27 min.延胡索乙素的线性范围0.29~46.4 mg·L(-1);脱氢紫堇碱的线性范围.09~22.7 mg·L(-1),两种成分的提取回收率为95%~100%,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延胡索乙素(THP)和脱氢紫堇碱(DHC)的肠吸收的测定.肠吸收实验结果显示复方配伍对其THP的吸收没有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DHC的吸收.

    作者:林力;刘建勋;张颖;毛超一;段昌令;林成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温病条辨》“护阴学说”理论的探讨

    在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化燥伤阴这一病机关键,津液的盛衰关系到病温者或死或愈.《温病条辨》中处处体现了“顾护阴液”的学说.近10年来,温病学者从不同方面、各个层次对《温病条辨》“护阴学说”进行深入地探讨,取得可喜成绩:继承发展《黄帝内经》、《伤寒论》、叶天士护阴思想;开创三焦部位养阴先河;滋阴方法贯彻卫气营血阶段;顾护阴液分先后缓急;不同原因所致阴伤,须采用不同滋阴方法;谨慎顾护阴液,勿犯禁忌.但仍有不足:对《温病条辨》“顾护阴液”学说的研究应深刻理解吴氏之原意,科学、系统、全面地探索吴氏护阴、养阴、复阴、滋阴、救阴的具体方法,药物功效、四气、五味的配伍关系,应用吴氏养阴之方剂、药物检验于临床,开展实验研究,探索吴氏“养阴”方剂、药物对人体生理、病理的作用.

    作者:张华锴;郭选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当归挥发油的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挥发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藁本内酯含量和出油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HPLC测定藁本内酯含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当归挥发油的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CO2流量25 L·h-1,分离釜Ⅰ压力8 MPa,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系统尾压,温度35℃.结论:萃取的当归挥发油得率高、质量好,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李晓宁;杨银花;赵博琛;兰颐;安静;王琼;王文平;吴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基于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分析羊耳菊提取物的肠吸收特性

    目的:考察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选择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9种代表性成分为考察对象,建立其UPLC-MS/MS并测量各成分的累计吸收量,探究药物质量浓度,胆汁,P-糖蛋白(P-gp)抑制剂及不同肠段对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成分肠吸收的影响,阐明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东莨菪苷在高质量浓度条件下存在饱和现象,提示可能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而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等其余8种成分则无明显高浓度饱和现象,提示这8种成分可能的吸收方式均为被动扩散.木犀草苷,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东莨菪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回肠,绿原酸、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9种成分的肠吸收均受到pH和胆汁的影响.结论:羊耳菊提取物中9种成分在小肠均有吸收,但各成分的吸收速率、佳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不尽相同.

    作者:伍萍;李梅;巩仔鹏;侯靖宇;吴林霖;陈亭亭;李月婷;陈思颖;王爱民;李勇军;王永林;兰燕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抗栓胶囊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验证了抗栓胶囊的活血化瘀、抗栓通脉作用.动物试验表明:大鼠灌胃给予抗栓胶囊,对大鼠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游泳造成的血瘀症有明显改善作用,在激光致栓动物体内观察到抗栓胶囊的抗血栓作用显著,小鼠经服用抗栓胶囊,可使耳廓动静脉扩张,对因脑垂体后叶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领地;周建平;王志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连豆清脉颗粒对日本大耳白兔AS斑块的干预作用及对PARP-1的影响

    目的:研究连豆清脉颗粒对日本大耳白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干预作用及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 adenosine diphosphate ribose polymerase-1,PARP-1)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抽取8只日本大耳白兔为空白组,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32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牛血清白蛋白静脉注射建立AS斑块模型,成功建模的兔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高脂组11只(实验过程中死亡2只)、连豆清脉方组8只,辛伐他汀组8只,分别予以高脂、连豆清脉方药物、辛伐他汀药物饲料喂养,给药剂量为辛伐他汀1 mg·kg-1·d-1,连豆清脉方3.7 g·kg-1·d-1,8周后,检测兔AS斑块面积,PARP-1阳性表达及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 mRNA,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空白组没有出现AS斑块,连豆清脉方组AS斑块明显,但是明显低于高脂组;与空白组比较,连豆清脉方组主动脉AS斑块面积比例,组织PARP-1阳性细胞表达率,TLR-4 mRNA表达,NF-κB及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高脂组比较,连豆清脉方组主动脉AS斑块面积比例,组织PARP-1阳性细胞表达率,TLR-4 mRNA表达,NF-κB及IL-6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连豆清脉方可抑制AS斑块的增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ARP-1表达等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朱红俊;陆曙;苏伟;龚少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一江春水** 的反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一江春水** 的反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罗羽明** 的反馈:

急急,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王德平** 的反馈: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谢飞明** 的反馈:

尊敬的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