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5-9903
  • 国内刊号:11-3495/R
  • 影响因子:1.62
  • 创刊:199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17
  • 全年订价:11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 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中药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5年4期文献
  • 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血小板的影响

    目的:实验研究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的作用,找出肿节风的有效作用部位.方法:注射外源性抗体造成BALB/C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灌胃给药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观察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对模型动物外周血象和脾脏、肾上腺、胸腺重量的影响.结果:肿节风及部位Ⅰ有提升血小板作用,肿节风组动物的肾上腺、胸腺重量无明显变化,而部位Ⅰ组胸腺重量明显增重.结论:肿节风有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用,肿节风分离部位Ⅰ为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部位.

    作者:徐国良;肖兵华;陈奇;徐友妹;毕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关节通片对实验性关节炎防治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通片对炎症关节模型的预防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及其急性毒性.方法:①采用角叉菜胶及甲醛大鼠踝关节炎症模型探讨关节通片对关节炎的防治作用;②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关节通片对关节液IL-1β、TNF-a及PGE2的影响;③大耐受量法观察关节通片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关节通片能显著减轻角叉菜胶及甲醛致大鼠踝关节炎症的肿胀度(P<0.05~0.01);病理组织形态观察显示关节通片能减轻大鼠踝关节炎症时关节滑膜的充血、水肿,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及关节囊内炎性渗出物;关节通片还能明显地降低模型大鼠关节液IL-β、TNF-a及PGE2含量;小鼠一次灌服191.6%的关节通提取液的大耐受量为40mL(76.64g)/kg,为临床日用量的223倍.结论:关节通提取液对关节炎具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其作用与降低关节液中IL-1β、TNF-a及PGE2含量有关.

    作者:叶建勋;叶伟洪;骆家伟;廖国强;梁雅芬;廖惠芳;廖雪珍;黄世章;黄桂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补肾方含药血清拮抗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补肾复方含药血清(BS)对谷氨酸诱导凋亡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并观察BS对谷氨酸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胞浆内钙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谷氨酸致损伤后PC12细胞的存活力;采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BS对谷氨酸所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流式细胞术观察BS对谷氨酸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技术观察BS对凋亡的PC12细胞CaMKⅡ的影响.结果:20%浓度BS含药血清可以拮抗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作用,抑制PC12细胞凋亡;20%浓度BS含药血清能够拮抗谷氨酸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CaMKⅡ的磷酸化水平增高.结论:BS含药血清具有拮抗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的作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减轻钙超载,调控钙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贺文彬;张俊龙;陈乃宏;张岭;朱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祛瘀宁痛贴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祛瘀宁痛贴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血小板聚集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皮下注射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复加冰水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祛瘀宁痛贴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祛瘀宁痛贴0.3、0.9、1.8g/kg生药能明显降低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减慢血沉速度,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体外血栓形成(分别P<0.05或0.01).结论:祛瘀宁痛贴有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作者:张乐之;孟德胜;温宝书;吕金胜;魏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金樱子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

    目的:探索金樱子多糖(RP)的免疫活性.方法:小鼠ig RP后,测定:1.巨噬细胞清除血中刚果红能力;2.对以鸡红细胞为抗原的溶血素生成的影响;3.对2,4-二硝基氟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4.RP对卡介苗和脂多糖致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1.一定浓度的RP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对血中刚果红的吞噬能力;2.RP能增加小鼠溶血素的生成;3.RP能显著恢复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DTH反应;4.RP可降低血中转氨酶活性,逆转肝、脾指数.结论:RP具有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张庭廷;聂刘旺;刘爱民;朱升学;杨扬;赵姗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虎金丸对肝纤维化大鼠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虎金丸对肝纤维化大鼠胶原增生及Ⅳ型胶原(Ⅳ-G)表达的影响.方法:以CCl4复制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采用vG染色、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虎金丸对肝纤维化胶原增生及Ⅳ-C表达的影响.结果:CCl4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组织胶原纤维明显增生、Ⅳ-C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虎金丸能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胶原增生及Ⅳ-C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结论:虎金丸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吴庆光;刘明平;赵珍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四逆汤类方提取物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四逆汤类方提取物对离体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经终浓度分别为1、5、25μg/mL的四逆汤类方提取物预处理,进行缺氧/复氧损伤后,比色法测定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附子、干姜配葱白提取物(EAGO),附子、干姜配甘草提取物(EAGL),附子、干姜配胆汁提取物(EAGB),附子、干姜配人参提取物(EAGG)可以提高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与附子配干姜提取物(EAG)组比较无显著差异.EAGO、EAGL、EAGB、EAGG可以降低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与EAG组比较差异显著.EAGL、EAGG可以降低细胞内MDA含量,与FAG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四逆汤类方均可以提高缺氧/复氧损伤的乳鼠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降低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四逆汤和人参四逆汤提取物有降低细胞内MDA的作用.提示四逆汤类方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均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天舒;葛迎春;刘平;贾玉红;任慧君;徐亚娟;徐东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生血宝颗粒对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生血宝颗粒对大鼠肾功能衰竭贫血模型的影响.方法:大鼠长期口服腺嘌岭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制备贫血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动物体重、食量、血红蛋白含量(Hb)、血肌酐(Cr)、尿素氮(BUN)及尿酸(UA)、血清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0)含量.结果:生血宝可以使腺嘌呤造模后动物的体重与进食量增加,一定剂量的生血宝对慢性肾衰过程中的Hb下降有改善作用,并使血Cr与UA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清铁含量增加.但对EP0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生血宝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贫血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其作用机理有可能并不是通过提高血清EP0水平,而是与增加模型动物进食量、提高血清蛋白含量和一定程度降低血Cr与UA有关.

    作者:徐爱良;邱赛红;高顺国;汤淮波;张俊伟;李飞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痛风丸治疗痛风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痛风丸对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镇痛作用.方法:用尿酸钠致大鼠踝关节肿胀、酵母膏致小鼠高尿酸血症及小鼠冰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观察其抗痛风的作用.结果:痛风丸可明显减轻痛风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减少扭体次数.结论:痛风丸对痛风的急性发作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学美;富宏;刘庚信;李蜀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桂枝汤有效部位B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Ⅵ-对cAMP、蛋白激酶A和C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桂枝汤有效部位B(Fr.B)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阿托品致胃肠运动受抑或新斯的明致胃肠运动亢进大鼠下丘脑及胃肠组织cAMP含量、PKA和PKc活性.结果:对阿托品致胃肠运动受抑大鼠,Fr.B可拮抗下丘脑和空肠组织cAMP含量及PKA、PKc活性的降低,对胃窦组织PKA活性的降低也具拮抗作用;对新斯的明致胃肠运动亢进大鼠,Fr.B可升高胃窦组织PKA活性、下丘脑和空肠组织PKc活性,对cAMP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Fr.B对胃肠运动的双向调节与其影响下丘脑及胃肠局部组织中cAMP含量和蛋白激酶活性有关.

    作者:霍海如;谭余庆;周爱香;李晓芹;郭淑英;姜廷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血小板、T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与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IL-2、IL-6、IL-8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血小板、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方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外周血细胞数;FCM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放免法测定IL-2、IL-6、IL-8.结果:1TP时血小板数降低、CD4+、CD8+百分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IL-2、IL-6、IL-8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与T亚群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与IL-2、IL-6、IL-8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TP细胞免疫异常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IL-2、IL-6、IL-8与ITP的发病及预后有关;血小板含量变化与T淋巴细胞亚群有一定相关性,而与细胞因子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范颖;马骥;陶淑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温胆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9例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方法:将113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对照组54例.两组均保持原饮食控制及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予温胆汤加味,对照组予吗丁啉,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对消化不良症状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1%,在治疗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3h和5h钡条总排出率为57.67%和91.87%,对照组为50.38%和88.92%,3h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温胆汤加味对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促进胃排空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李莉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涎阻遏证)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涎阻遏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血脂康胶囊为阳性对照,双盲双模拟、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降血脂疗效,苏子油软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6.90%,愈显率为53.00%,血脂康胶囊组总有效率为67.50%,愈显率为36.30%.中医证候疗效,苏子油软胶囊组总有效率为94.00%,愈显率为37.60%,血脂康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8.00%,愈显率为27.50%.结论: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寇秋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述评

    简要总结了国际组织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订概况和中药农药残留的国内研究现状,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差异,简单评述了中药农药残留面临的问题、发展的趋势与解决的措施.

    作者:李耿;杨洪军;边宝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醇提法和超声波法提取金银花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Lonicera Japoneca Thumb)的干燥花蕾及初开的花,味甘、性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外感风热,热毒血痢.金银花中含有木犀草素(1uteolin)及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异绿原酸、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现已证明黄酮类化合物中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本文利用醇提法和超声波法探讨金银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为金银花有效成分提取提供依据.

    作者:丁既鹏;李世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探讨降香挥发油的佳提取条件

    目的:确定降香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降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考察影响挥发油收率的提取时间(A)、浸泡时间(B)、药材细度(C)、加水量(D)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结果:降香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粗粉加入8倍量的水、浸泡5h、提取16h.结论:此方法适合于降香挥发油提取工艺.

    作者:李奉勤;田志国;史冬霞;范文成;苏平菊;罗志宏;常美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消炎冲剂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清热消炎冲剂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消炎冲剂中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4.6×200mm 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05%三氟乙酸(47:53)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8%.其线性回归方程y=16821937X-49281.4.相关系数r=0.99991(n=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生产监控的质量控制.

    作者:包贝华;张丽;严辉;丁安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骨泰胶囊中血竭素的HPLC测定

    目的:建立骨泰胶囊中血竭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PLC法,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55:45);检测波长为440nm;柱温40℃.结果:血竭素线性范围为0.12μg~0.72μg,平均回收率101.6%,RSD为2.53%.结论:方法可靠,简单可行,为控制骨泰胶囊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王隶书;程东岩;李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利肝隆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利肝隆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茵陈、五味子、甘草、当归、黄芪、刺五加进行了鉴别试验,用HPLC法测定药品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用TLC法检出了茵陈、五味子、甘草、当归、黄芪、刺五加.五味子醇甲在0.12~1.8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99.4%,RSD为0.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本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玉洁;黄海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降糖宁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

    目的:建立降糖宁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e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降糖宁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e含量,并考察溶剂的选择及用量、提取时间和流动相对含量测定的影响.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作为降糖宁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王会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RP-HPLC法测定葛根汤中葛根素的含量及变化

    目的:测定不同煎法下葛根汤中葛根素的溶出量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μBondapak-C18柱(250mm×4.6mm,10μm),以甲醇-水(28:72)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波长为265nm,柱温:30℃.结果:葛根素在0.05~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结论:本方在煎煮过程中,除君药葛根外,同煎的其他药物对葛根素的溶出影响不大,文火煎煮81min后,药汤中葛根素含量达到高峰.

    作者:葛尔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枳术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枳术胶囊中枳实(炒)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甲醇为提取溶媒,以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为固定相,乙腈-水-磷酸(20:80:0.024V/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8nm.结果:橙皮苷在0.1168μg~1.16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6.911%,RSD=1.574%.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雷虹;冯伟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当归芍药散防治老年期痴呆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Ⅴ--FBD多糖的组成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精简方FBD多糖的组成.方法:提取和精制FBD多糖及其组成药材茯苓、白术及当归中多糖,采用Sephadex G-75、G-150凝胶柱分离纯化各多糖样品;HPLC-ELSD法测定各多糖平均分子量;GC法测定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经凝胶柱分离得到三个多糖PsA、PsB、PsC,分子量分别为1777577、400172、4369;PsA由甘露糖、果糖组成;PsB由甘露糖、葡萄糖、果糖组成;PsC由鼠李糖、甘露糖、果糖组成.结论:首次报道并确定了FBD多糖部位的组成.

    作者:顾维;朱丹妮;张志宇;严永清;余伯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妇乐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妇乐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inoChrom ODS-BP5μm(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60:40)用三乙胺调节pH值为7.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延胡索乙素浓度在7.56~43.36μg·mL-1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7%.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分离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戴金玉;赖增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β-环糊精在丹参片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在丹参片制备中对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丹参酮ⅡA含量为指标,对应用β-环糊精制备的丹参片与原工艺制备的丹参片进行比较.结果:在丹参片制备中应用β-环糊精后丹参酮ⅡA的含量增加.结论:β-环糊精有助于丹参酮ⅡA的稳定.

    作者:刘瑾;张振海;李世芳;董芸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黄连解毒栓不同提取方法及制备工艺的研究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栓的两种提取工艺流程.方法:采用水煎分提法和醇提加酸沉法制成栓剂,测定浸膏得率和黄芩苷含量,体外平皿抑菌法测定抑菌作用.结果:不同提取方法对浸膏得率和黄芩苷含量及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绿脓杆菌抑制作用均有一些影响.结论:为黄连解毒栓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时维静;赵浩如;路振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