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5-9903
  • 国内刊号:11-3495/R
  • 影响因子:1.62
  • 创刊:199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17
  • 全年订价:11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 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中药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年24期文献
  • 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老龄大鼠记忆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当归-红芪(当归∶红芪1∶5)超滤膜提取物对老龄大鼠记忆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3月龄Wistar大鼠12只作为青年对照组(A组),24月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老年空白对照组(B组)、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相对分子质量5万Da(C组)、相对分子质量10万Da(D组)、20万Da组(E组),用药组分别给予相对分子质量为5万Da(1.87 g·kg-1·d-1)、10万Da(2.14 g·kg-1·d-1)、20万Da(2.47 g·kg-1·d-1)的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其余2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0 d,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显微镜下海马,大脑皮质组织形态改变,检测脑组织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老年组大鼠与青年组大鼠相比学习能力下降;海马,大脑皮质组织形态改变存在差异,神经递质Ach,DA,NE,5-HT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衰老组大鼠相比,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组大鼠脑组织中Ach,DA,NE,5-HT含量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1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相比,5万Da,2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不及1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明显(P<0.05).结论: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可以通过提高神经递质Ach,DA,NE,5-HT含量来改善老龄大鼠记忆功能,尤以1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为优.

    作者:刘萍萍;李应东;周倩倩;孙少伯;刘凯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加味五子衍宗方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加味五子衍宗方(MW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系,用LPS(1 mg·L-1)诱导炎症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炎症模型组和MWP药物组,药物组MWP设置50,100,200 mg·L-13个质量浓度.LPS和药物处理细胞后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的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转位以及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ROS)的表达.结果:MWP可剂量依赖性降低LPS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内iNOS,COX-2的蛋白表达和NO的释放,抑制NF-κB的核转位,此外还可剂量依赖性降低NADPH氧化酶活性并明显降低ROS的产生.结论:MWP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以及NADPH氧化酶介导的氧化应激实现的.

    作者:宋芳娇;宋宜祥;曾克武;屠鹏飞;王学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解毒扶阳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解毒扶阳方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取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高糖模型(模型)组,模型+二甲双胍(降糖)组,模型+解毒扶阳(试药)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按60 mg· kg-剂量尾静脉一次性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动物模型,并于模型制作当日各给药组大鼠分别ig给予药物治疗,每日1次,连续12周.每10 d称量各组动物体重1次;给药后1d取血测定空腹血糖;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测定血清瘦素(LEP)、胰岛素(INS)、白细胞介素(IL)-1、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解毒扶阳方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血清LEP与模型组比较,试药3个剂量组均显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ISI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均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IL-1具有显著差异,高剂量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解毒扶阳方对TNF-α含量有降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对CRP也有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解毒扶阳方对T2DM所致血糖、LEP、INS、IL-1、IL-6、CRP、TNF-α含量升高,均有一定调节作用,使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提示解毒扶阳方对T2DM所致炎症因子含量升高以及糖代谢紊乱,有调节作用.

    作者:黄江荣;李永发;杜亚明;黄蔚;李祥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颅脑损伤大鼠血脑屏障和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脑创伤后大鼠血脑屏障、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作用.方法: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成年雄性大鼠脑创伤模型,96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创伤模型组、复方三七纳米颗粒低、高剂量组(0.6,2.4 g·kg-1),每组24只大鼠.第1,3,5天参照ZeaLonga法,对各组实验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后经腹主动脉穿刺取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各组不同时间点大鼠(n=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之后处死大鼠,取造模损伤部位脑组织(约4 mm×4 mm×3 mm)称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观察用药后各时间点大鼠脑水肿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脑组织含水量、TNF-α和IL-6含量均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干预组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TNF-α和IL-6含量均降低,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上述变化显著(P<0.05).结论: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大鼠脑创伤后有保护作用,与TNF-α的含量降低和IL-6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王珠;赵雅宁;李建民;黄海玲;刘文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大鼠ANP含量、pGC mRNA表达及胃肠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大鼠心房利尿钠肽(ANP)含量和非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pGC)mRNA表达及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对照组常态饲养.模型组采用“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AT)切除术+高脂饲料喂养+隔日寒冷环境刺激”方法造模.术后第1天喂高脂饲料共3周.在模型组基础上,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术后第1天按10,20,40 g·kg-1 ig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则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周.3周后第1天测空肠肌活动,然后取结肠标本,ELISA法检测ANP含量,RT-PCR法检测pGC mRNA表达.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ANP含量、pGC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或P<0.01),慢波频率显著下降(P<0.01),快波出现频率、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增高(P<0.05或P<0.01);纵肌收缩力振幅和环肌收缩力振幅均显著增大(P<0.01).和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的ANP含量、pGC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或P<0.01);附子理中汤中剂量组慢波频率上升(P<0.05),快波出现频率、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减小(P<0.05或P<0.01);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慢波频率显著上升(P<0.01),快波出现频率、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显著减小(P均<0.01);中剂量组纵肌收缩力振幅减小(P<0.05),高剂量组纵肌收缩力振幅和环肌收缩力振幅均显著减小(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止泻”的一种可能机制在于一方面上调ANP的含量及pGC mRNA表达量,进而恢复正常胃肠动力学,另一方面通过对水盐重吸收的调节作用而起效.

    作者:卢兰;唐汉庆;李晓华;朱晓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重组蜂毒肽对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VEGF,Flt-1,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蜂毒肽作用于大鼠C6胶质瘤细胞后,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及重组蜂毒肽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重组蜂毒肽(20,50,80 mg·L-1),采用MTT法于24,48,72 h分别测定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重组蜂毒肽作用72 h后C6胶质瘤细胞VEGF,Flt-1,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重组蜂毒肽作用于细胞24 h后,细胞生长情况无明显变化,但48,72 h后,低、中、高浓度治疗组的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长抑制率增高(P<0.01或P<0.05);同时中、高浓度重组蜂毒肽作用72 h后,胶质瘤细胞的VEGF,Flt-1,MMP-9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结论:重组蜂毒肽对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和VEGF,Flt-1,MMP-9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重组蜂毒肽可能通过抑制VEGF,Flt-1,MMP-9的表达来抑制胶质瘤的生长.

    作者:姚兴军;王岳华;侯文仲;邓光策;曾敏敏;关北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补肾利湿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利湿法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肾利湿法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尿酸钠联合氧嗪酸钾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VEGF的含量,并对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7组VE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VEGF含量均较模型组低(P<0.01),其中,西药对照组和中药中剂量组效果更明显;中药中剂量组与中药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利湿法处方可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VEGF的表达,对防治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姜德友;刘爽;韩洁茹;解颖;陈飞;常佳怡;李富震;乔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芍药苷对多梗塞性痴呆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用改良多梗塞性脑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s,MID)模型,观察芍药苷对MID模型大鼠保护作用与路径,为开发神经原保护剂的候选化合物奠定药理学基础.方法:建立大鼠MID模型,观察剂量分别为20,10,5 mg·kg-1的芍药苷对MID大鼠的保护作用并观察行为学及认知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脑组织内Bcl-2,Bax蛋白表达,用HE染色和电镜观察大脑皮层及神经元结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行为改变,与假手术组相比,MID模型组大鼠的苏醒时间、神经行为学评价、斜扳试验、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和脑组织神经元均受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大鼠的苏醒时间、神经行为学评价、斜扳试验、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和脑组织神经元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芍药苷可改变MID大鼠的神经行为,对大鼠MID模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抑制Bax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有抗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作者:李晓宇;孙蓉;任海勇;欧阳兵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冠心舒胶囊对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冠心舒胶囊对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90 mg· kg-组(阳性药)、冠心舒低、高剂量组(生药量为5.2,15.6 g·kg-1),连续给药28 d.末次给药后,记录大鼠Ⅱ导联心电图;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测定血浆中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切取左心室进行心肌病理观察,并进行病理分级评分.结果:冠心舒能显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与模型组比较,P <0.05),改善大鼠心电图ST段的压低(P<0.05),显著降低CK,CK-MB,LDH活力(P<0.05),延长APTT(P<0.01),增加心肌组织中GSH-Px活性(P<0.01),并对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结论:冠心舒对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婷;曹春雨;回连强;郝然;王彦礼;高双荣;王海林;臧琛;陈艳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连翘酯苷对PC12细胞增殖及其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连翘酯苷对PC12细胞增殖及其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应用谷氨酸(20 mmol· L-1)、低糖低血清培养基及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10 μmol·L-1)建立谷氨酸、低糖低血清及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观察连翘酯苷低、中、高浓度(0.1,1,5μmol·L-1)剂量对上述模型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同时观察连翘酯苷低、中剂量对Aβ25-35致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连翘酯苷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提高谷氨酸、低糖低血清及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存活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现一定量效关系.连翘酯苷(0.1,1μmol·L-1)可降低Aβ25 ~ 35引起PC12细胞凋亡率(P <0.05,P<0.01).结论:连翘酯苷在体外实验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孙秀萍;王忆杭;王立为;秦川;刘新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远志-石菖蒲干预糖尿病认知障碍大鼠血清甲基乙二醛的研究

    目的:研究对药远志-石菖蒲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干预情况.方法: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远志-石菖蒲干预组(高、中、低剂量组).采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对药远志石菖蒲,按成人用量的20,10,5倍的比例分成高、中、低3个剂量组.采用水迷宫实验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观察糖尿病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和血清甲基乙二醛(MG)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率的变化.结果:Morris水迷宫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到达站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远志石菖蒲各治疗组所需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GC-MS测定糖尿病大鼠模型血清MG含量明显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5倍,远志-石菖蒲治疗组MG含量显著降低(P<0.05);并减少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远志石菖蒲能够通过降低大鼠血清MG水平,改善糖尿病大鼠认知障碍.

    作者:黄小波;陈文强;陈玉静;王宁群;刘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淫羊藿苷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股骨组织骨吸收活性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大鼠股骨组织(骨干和骨骺端)吸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股骨组织的骨干和骨骺端,48 h后采用终浓度为1×10-5 mol· L-1的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骨干和骨骺端进行处理.测定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StrACP)活性;测定培养基中葡萄糖(glucose,Glu)和乳酸(lactic acid,Lac);Real-Time RT-PCR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StrACP)、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组织激酶K(cathepsin K,CTSK) mRNA表达水平.结果:1×10-5 mol·L-1淫羊藿苷可抑制StrACP活性,增加培养基中乳酸含量和减少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抑制StrACP,MCSF,CTSK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淫羊藿苷抑制体外培养大鼠股骨组织的骨骺端和骨干吸收活性.

    作者:周建;陈克明;葛宝丰;马小妮;王嘉琪;郭晓宇;成魁;高玉海;闫丽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消癌舒及其含药血清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癌舒(XAS)及其含药血清对Hela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形态;四唑盐(MTT)法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观察Hela细胞的迁移能力;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ela细胞糖类抗原125 (CA125)的水平;real time RT-PCR法检测Hela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经消癌舒处理后Hela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细胞折光度下降,体积明显缩小,形状变圆,消癌舒及其含药血清均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消癌舒减少Hela细胞穿过滤膜的个数,降低Hela细胞CA125水平及VEGFmRNA的表达,且与顺铂联用效果更佳.结论:消癌舒及其含药血清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与顺铂联用作用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125水平和VEGF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金凤;林风琴;金敏;邱敏;吴芹;谢笑龙;金海;王井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降糖消脂片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降糖消脂片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降脂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1个月,建立IR大鼠模型.70只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吡格咧酮组5 mg·kg-1、阳性药辛伐他汀组4 mg·kg-、降糖消脂片剂量分别为生药8,4,2 g·kg-,10只/组,连续灌胃给药(ig)2个月,同时继续高脂饲料喂养,普通饲料组为正常对照组.分批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正糖钳实验).实验结束后,取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取肝和胰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正常组,显示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IR;降糖消脂片高、中剂量组的GIR比模型组明显增加,IR明显改善;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TG下降极其明显;高剂量组TC比模型组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LDL-C明显降低;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SOD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高剂量组肝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肝脏、胰腺的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降糖消脂片具有明显的改善IR及降脂作用.

    作者:葛争艳;金龙;郭宇洁;杨斌;董小霞;李宏坤;任烨;刘建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复方降脂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降脂胶囊(Fufang Jiangzhi capsule,FFJZ)对颈动脉内膜损伤后高脂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右侧颈总动脉损伤、予高脂饮食、维生素D3肌肉注射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洛伐他汀组(7.48 mg·kg-1)、FFJZ高、中、低(按生药量计为53.34,26.67,13.33 g·kg-1)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生理盐水),予普通饲料饲养.每天灌胃1次,给药容积为10 mL·kg-1.给药12周后取血及右侧颈总动脉标本,检测血液中血脂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作病理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动脉壁变化情况.结果:造模12周后,模型组动物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6,TNF-α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L-10的含量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FFJZ干预治疗可降低实验动物血液中TG,TC,LDL-C,IL-6,TNF-α的含量,升高血液中HDL-C,IL-10,的含量,并减少动脉管壁斑块的生成,降低内膜中泡沫细胞与脂质的沉积,减少AS斑块中巨噬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FFJZ可降低实验动物血液中脂质含量,减轻动脉血管内皮的损伤,抑制血管的炎性反应,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周静;王晓宇;曾小兰;方泰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舒胸胶囊微粉对血瘀大鼠全血黏度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舒胸胶囊微粉对急性血瘀大鼠全盘黏度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GMP-140)、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舒胸胶囊微粉0.094 5,0.283 5 g·kg-1组、舒胸胶囊0.094 5,0.283 5 g·kg-1组及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ig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浴的方法复制急性血瘀模型,次日腹主动脉取血,肝素抗凝,检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GMP-140及TM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及血浆GMP-140及TM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舒胸胶囊微粉、舒胸胶囊均可降低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浆GMP-140及TM含量,以舒胸胶囊微粉高剂量组疗效佳.结论:舒胸胶囊微粉能够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大鼠血浆GMP-140及TM含量有关.

    作者:刘瑾;隋在云;王爱洁;李晓晶;丁晓彦;赵渤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四妙勇安汤抑制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及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四妙勇安汤以生药22.5 g·kg-1·d-1,ig7 d制备含药血清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EA.hy926细胞加入0.2U·mL-1凝血酶、中性粒细胞作为模型组,2.5%,5%,10%,20%四妙勇安汤含药血清预处理内皮细胞24 h后造模为干预组.虎红法检测细胞黏附率,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空白组与空白对照组在各项检测中均无显著性差异;10%,20%含药血清组对黏附率有抑制作用,10%组效果较好;ELISA结果显示10%含药血清组预处理组能抑制P-选择素的表达,其他3个干预组则无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10%,20%含药血清组对于细胞表面P-选择素有抑制作用,10%含药血清组效果好.结论:四妙勇安汤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的黏附,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李光辉;张军平;丁义;曹阳;董玮;彭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Smad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NS)组、模型(BLM)组、强的松(P)组、补阳还五汤高、中、低(A,B,C)组,每组各24只.除NS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NS组气管内滴注等量NS,造模第2天起,A,B,C组用补阳还五汤(剂量分别为18.48,9.24,4.62 g·kg-1)灌胃,P组用强的松混悬液(4.2 mg·kg-1)灌胃,NS组及BLM组用NS(10 mL·kg-1)灌胃,于造模后第7,14,28 d分3批处死动物,每次8只,取左肺制备病理切片,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改变情况;取右肺上中叶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mRNA,Smad3 mRNA的表达.结果:①BLM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同期NS组,差异明显(P<0.01);②与BLM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或P<0.05);③与NS组相比,BLM组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增高(P<0.01),尤以第7天为明显,并随时间推移有逐渐下降的趋势;④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TGF-β1,Smad3表达水平与同期BLM组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其中B组在7,14,28 d,C组在14,28 d下降较明显(P<0.01),A组与同期BLM组相比虽有所降低,但早期不如B,C组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肺组织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 mRNA、Smad3mRNA的表达上调,从而减轻肺纤维化程度.

    作者:杨晗;王飞;王全林;钟振东;李斌;杨昆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脑脉舒康胶囊对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脉舒康胶囊(NMSKC)对小鼠脑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分为脑脉舒康胶囊组(4.0,2.0,1.0 g·kg-1)、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华佗再造丸2.67 g·kg-1,尼莫地平0.02 g·kg-1)对照组,各组连续灌胃9d,于第10天给药1h后,快速断头法制备小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记录小鼠的喘息次数和喘息维持时间,取小鼠脑组织测定丙二醛(M DA)、乳酸(LD)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结果:脑脉舒康胶囊可以明显增加断头小鼠的呼吸次数及延长呼吸持续时间,并可降低MDA和LD含量,提高SOD和LDH的活力.结论:脑脉舒康胶囊对小鼠脑缺血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白明;刘丹丹;王灿;耿新生;苗明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3种重金属对欧洲花楸悬浮细胞生物量的影响

    目的:以欧洲花楸悬浮培养细胞(SASC)为材料,研究非生物诱导子-重金属对SASC生物量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氯化镧、硝酸铜、硝酸铅溶液对SASC进行处理,用电子天平进行SASC生物量测定.结果:低浓度氯化镧刺激细胞生长而高浓度则抑制细胞生长,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表现为Hormesis现象,适刺激质量浓度为0.01 mg·L-1;低浓度硝酸铜抑制细胞生长,高浓度刺激细胞生长,0.05 mg·L-1硝酸铜处理后细胞生物量低;基本所有浓度的硝酸铅都表现为刺激细胞生长,适刺激质量浓度为0.5 mg·L-1.结论:重金属诱导子影响了SASC的生物量,且其作用程度和方式与氯化镧、硝酸铜、硝酸铅3种诱导子种类及浓度相关.

    作者:黄蕾;肖文娟;刘超;杨光;郝庆秀;吴志刚;郭兰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降糖消渴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脾肾同治的组方降糖消渴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按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0.2 g·kg-1)、降糖消渴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17.6,8.8,4.4 g·kg-1),并设正常对照组.干预4周后,观察治疗期间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糖耐量、胰岛素耐量.结果:降糖消渴颗粒可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体重(P<0.05),与模型组相比,可降低空腹血糖(P<0.05),使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升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模型组比较有一定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给药后大鼠的糖耐量得以改善(P<0.05),且呈现良好的时-效关系.胰岛素耐量实验显示降糖消渴颗粒各剂量组均具有一定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结论:立足于肝、脾、肾三脏同治的中药复方降糖消渴颗粒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丹丹;李小可;于娜;方心;穆倩倩;秦培洁;莫芳芳;赵保胜;高思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黑水缬草石油醚部位改善小鼠睡眠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黑水缬草石油醚部位对小鼠睡眠的改善作用,考察其对小鼠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及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实验,考察黑水缬草石油醚部位不同剂量对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以及联合氟马西尼注射液、5-羟色胺酸(5-HTP)和对氯苯丙氨酸(PCPA)对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脑组织GABA,5-HT含量,以确定黑水缬草石油醚部位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结果:黑水缬草石油醚部位3个剂量(30,15,7.5 g·kg-1)均具有改善小鼠睡眠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缩短睡眠潜伏期和延长睡眠时间.联合氟马西尼注射液,5-HTP和PCPA后,对小鼠的睡眠时间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联合氟马西尼注射液可阻断黑水缬草石油醚部位和地西泮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联合5-HTP可增强黑水缬草石油醚部位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联合PCPA可阻断黑水缬草石油醚部位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黑水缬草石油醚部位不同剂量均能使小鼠脑组织的神经递质GABA,5-HT含量显著升高.结论:黑水缬草石油醚部位高、中、低3个剂量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黑水缬草石油醚部位改善睡眠作用的机制与脑内神经递质GABA,5-HT的含量有关.

    作者:陈佳帅;吴军凯;刘玲;张瑜;王凤娇;都晓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知母盐炙前后滋阴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知母、盐知母对甲亢阴虚大鼠的影响,以阐明盐知母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的炮制原理.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生知母、盐知母低剂量组(1 g·kg-1),生知母、盐知母高剂量组(2 g·kg-1);各组大鼠每天ig甲状腺素溶液(1.25×10-2g·kg-1)与相应样品水煎液(10 mL· kg-1),空白组ig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组ig等体积的甲状腺素溶液和生理盐水,连续3周,眼眶取血,分离血清,抗原抗体反应法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收集尿液,取上清液,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410 nm)测定17-羟皮质类甾醇(17-OHCS)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FT3,FT4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生品低剂量组的FT3外,其余各给药组的FT3,FT4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各给药组尿17-OHCS均有下降趋势,盐知母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优于生知母组;与生知母等剂量组比较,盐知母各剂量组FT3,FT4及尿17-OHCS均低于生知母组,其中盐知母高剂量组的17-OHCS较生知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知母、盐知母均有滋阴作用,盐炙后作用增强.

    作者:吴莹;宋泽璧;徐月;高慧;贾天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川芎有效成分与土壤营养值相关性研究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品质与产地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确定影响川芎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TFW-Ⅶ型土壤养分·水分综合测定仪测定土壤样品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及硝态氮等土壤营养值,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土壤营养值与川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速效钾与川芎有效成分相关性大,速效钾与川芎总荧光物质、藁苯内酯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洋川芎内酯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有机质、土壤pH、速效磷,而硝态氮与所选有效成分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影响川芎有效成分的主要土壤因素是速效钾和有机质.同时通过分析还发现川芎有效成分之间、土壤营养值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土壤养分对于川芎药材品质的影响并非单因素作用,而是由协同作用来共同影响川芎药材品质.该结论可为川芎的合理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银玲;彭月;陈鸿平;刘荣;赵梓辰;刘友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桂花三萜类成分及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目的:从桂花中分离出三萜类成分,并对其降血脂作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桂花,富集三萜类成分,采用灌胃高脂乳剂法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考察桂花三萜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作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三萜类成分给药组血清中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结论:桂花三萜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抗氧化活性,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岳淑梅;王金梅;康文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3种藏药秦艽花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分析西藏秦艽花,麻花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脂溶性的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脂溶性成分,经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峰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西藏秦艽花,麻花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的脂溶性成分中分别鉴定了38,35,27个化合物,占其各自总量的94.31%,83.09%,80.84%.3种秦艽花脂溶性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西藏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59.33%)、醇类(14.53%)、有机酸(6.43%)、酮类(3.84%),麻花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28.24%)、醇类(17.51%)、有机酸(8.09%)、酯类(7.55%),川西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24.79%)、醇类(5.79%)、生物碱(17.03%)、醌类(16.60%)、酯类(2.78%).其中川西秦艽花的脂溶性成分跟其他2种的区别较大,预示其药理活性的不同.结论:通过对其脂溶性成分和含量的分析评价与比较,为开发利用秦艽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林燕;韩贺东;胡海清;李荣娇;李琰;王晓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猫爪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目的:分离、鉴定猫爪草Ranunculus ternatus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制备HPLC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猫爪草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氧代-5-(O-β-D-葡萄糖基)-戊酸(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2),腺苷(3),3-[(3-羟基)-(4-β-D-葡萄糖基)-苯基]-2-丙烯酸(4),5-羟甲基糠酸(5),3,4-二羟基苯甲醛(6),邻羟基苯甲酸(7),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8).结论: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邓可众;熊英;周斌;罗永明;李汉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HPLC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与异迷迭香酸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苷2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含量,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319 nm,柱温30℃.结果: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036 4 ~0.364 μg(R2=0.999 8),0.004 98 ~0.049 8 μg(R2=0.999 7);迷迭香酸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 1.32%,异迷迭香酸苷平均回收率为98.40%,RSD 0.78% (n =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夏桑菊颗粒质量控制.

    作者:花汝凤;姚江雄;黎志坚;方铁铮;蒋丽娟;许招懂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咳欣康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咳欣康片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咳欣康片处方中桔梗、黄芩、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制剂中苦杏仁苷的含量.资生堂CAPCELL PAK C18MG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甲醇-水-醋酸(7∶7∶86∶ 0.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5 nm,流速1 mL· min-1.结果:桔梗、黄芩、甘草的TLC鉴别法专属性强,简单可行.HPLC含量测定,苦杏仁苷在0.044 ~0.327 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n=7),苦杏仁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8.9%,RSD 1.2%.结论:该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能更为有效的控制咳欣康片的质量.

    作者:党晓伟;李君;毛洪雨;商春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松属植物重金属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松属植物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云南3种松属植物及其土壤中Pd,Cd,Hg,As的含量.结果: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回收率93.2%~103.6%,RSD< 3.3%.部分松属植物Pd,Cd,Hg的含量高于限量标准,As的含量在限量范围内,所检测的土壤样品中4种元素没有超标现象.结论:方法简单、快速、灵敏,为松属植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张海珠;周萍;史志婷;刘熙;刘光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黔产盾叶唐松草叶挥发油GC-MS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黔产盾叶唐松草Thalictrum ichangense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盾叶唐松草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并分别采用DPPH·法和MTT法研究其抗氧化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1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86%;在300 mg·L-1时,挥发油对DPPH·清除率为(61.2±2.1)%,对MGC-803胃癌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为(56.0±6.8)%.结论:盾叶唐松草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正四十四烷(Tetratetracontane,25.82%)、3,5-二烯豆甾烷(Stigmastan-3,5-diene,16.39%)、二十八烷(Octacosane,14.96%)等.盾叶唐松草叶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对MCG-803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敏洁;赵琦;梁娜;刘明川;杨胜杰;杨松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黄白甘草洗剂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黄白甘草洗剂的HPLC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检测波长237 nm,对10批黄白甘草洗剂进行HPLC指纹图谱检测,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系统2004年A版”进行评价.结果:黄白甘草洗剂采用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确定了20个共有峰,10批洗剂的相似度均>0.9.结论:该方法重复性、稳定性好,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黄白甘草洗剂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段渠;林俊芝;张定堃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水石榴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桑科榕属植物瘦柄榕Ficus ischnopod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水石榴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儿茶素(1),表儿茶素(2),芹菜素(3),licoflavone C(4),6-prenylapigenin (5),槲皮素(6),木犀草素(7),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莨菪亭)(8),3-O-trans-p-Coumaroyltormentic Acid(9),N-trans-feruloyltyramine(10),N-trans-3,4-O-dimethylcaffeoyl dopamine(11),氧化前胡素水合物(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为新天然产物.

    作者:许赞杉;李思蒙;俞桂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回春酒中淫羊藿苷、宝藿苷Ⅰ、西红花-Ⅰ和西红花-Ⅱ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回春酒(HCJ)中淫羊藿苷、宝藿苷Ⅰ、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速0.8 mL· min-1,流动相A为乙腈,B为1%冰醋酸溶液,检测波长270 nm(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流动相A为乙腈-甲醇(2∶3),流动相B为0.5%磷酸溶液,检测波长440 nm(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结果: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分别在0.054 6 ~1.092 μg (r=0.9997),0.076 2~1.524 μg(r=0.999 1)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6%,99.17%,RSD分别为0.94%,0.77%,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分别在0.102 8 ~2.056 μg(r =0.999 4),0.060 4~1.208 μg(r =0.999 8)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祥回收率分别为97.54%,96.91%,RSD分别为0.90%,1.27%.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作者:冯晓川;张蕊;李红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阔叶五层龙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阔叶五层龙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分离手段相结合对五层龙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相结合,对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五层龙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二十三烷(tricosane,2)、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3)、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4)、二十烷酸(arachidic acid,5)、二十一烷酸(n-heneicosanoic acid,6)、十七烷醇(heptadecanol,7)、二十三烷醇(tricosanol,8)、二十五烷醇(pentaeosanol,9)、pipericine(10)、4-cumylphenol(11).结论:化合物2~11均为科内首次分离得到.

    作者:周世良;李君丽;王燕;原源;陈程;孙连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温肾降浊散的HPLC指纹图谱

    目的:应用HPLC建立温肾降浊散的指纹图谱.方法:ANGLA Promosil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 min-;检测波长224 nm,进样量10 μL.结果:温肾降浊散中多数峰可以达到基线分离.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峰匹配,确定14个共有峰,10批温肾降浊散中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 1%,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版本2004 A)计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3.结论:该法建立的指纹图谱分离度好、信息量大、基线平稳,可以作为温肾降浊散的质量控制手段并为其有效成分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邹韬博;陈曦;李建民;方衡;王发善;张宁;刘海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铁皮石斛中总酚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铁皮石斛总酚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阿魏酸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铁皮石斛中总酚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检测波长、显色时间和温度等显色条件;以总酚含量为指标,通过L.(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总酚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含量测定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结果:显色条件为检测波长760 nm,福林酚试剂用量3.5 mL,10%碳酸钠溶液用量7 mL,显色温度20 ~30℃,避光反应时间0.5h.铁皮石斛总酚的提取工艺为加40倍量70%乙醇提取1h.总酚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3.168 ~9.504 mg·L-1,平均加样回收率97.9%,RSD 1.53%.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铁皮石斛中总酚含量的测定.

    作者:李娟;麻晓雪;李顺祥;张家曾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RP-HPLC测定不同海拔新疆假龙胆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不同海拔蒙药新疆假龙胆中3种有效成分的RP-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柱(4.6mm×250 mm,5μm)色谱柱,流速1.0 mL· min-1,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的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芒果苷的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25∶75),检测波长分别为獐牙菜苦苷238 nm,龙胆苦苷270 nm,芒果苷254 nm,柱温25℃.结果:实验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在1 900~3 035 m的不同海拔的新疆假龙胆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1.30% ~2.48%,0.377% ~0.508%,0.041% ~0.071%.结论:不同海拔的新疆假龙胆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随海拔高度增高均呈增加趋势.

    作者:阿力同其米克;姜湘英;郭继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鸡血藤药材及其不同部位缩合鞣质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批次鸡血藤药材及其不同部位中缩合鞣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优化并建立了采用香草醛-硫酸显色体系测定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含量的方法,反应条件为3 mL3%香草醛,3 mL 40%浓硫酸,常温反应20 min,测定波长为500 nm.结果:5个批次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含量为3.99% ~8.63%;其中3个批次药材不同部位的缩合鞣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树脂状分泌物中含量高,为8.14%~11.51%,木质部(5.39% ~7.92%)和韧皮部(3.65% ~6.90%)含量相对较少.结论:香草醛-硫酸显色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的含量;缩合鞣质在树脂状分泌物中的含量比其他部位高,为传统的鸡血藤药材质量的判断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林惠贞;刘浩文;韦玮;周盈利;陈建萍;王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一测多评”法测定甘草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甘草中6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测定甘草中6种成分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0 min,90%~68%B;20 ~ 45 min,68% ~ 30%B;45 ~ 75 min,30% ~ 5%B),检测波长(0 min,275 nm;32 min,250 nm;33.5 min,300 nm;34.5 min,360 nm;53 min,280 nm;55 min,270 nm;57.5 min,265 nm).以甘草酸为内标物,测定与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次酸、甘草查尔酮A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甘草中6种成分含量,并比较“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的相似度.结果:“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得的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及甘草次酸的含量相似度均为0.999 9,“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适用于甘草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相对校正因子可信.

    作者:刘香南;李明珠;尚晓娜;宋平顺;赵建邦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HPLC测定复方肝炎颗粒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

    目的: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肝炎颗粒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样品经80%甲醇超声、酸水解后,采用色谱柱C18(4.6 mm×250 mm,5μm),甲醇-0.4%磷酸(50∶ 5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结果:槲皮素在0.050 1 ~0.501 μg(r =0.999 9)和山奈素在0.024 2 ~0.242 μg(r =0.999 5)均呈良好线性关系;槲皮素和山奈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RSD 0.22%),99.30%(RSD 0.82%)(n=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肝炎颗粒的质量控制要求.

    作者:梁国华;梁晓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吴茱萸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目的: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研究34批吴茱萸药材样品的色谱图,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吴茱萸中药材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吴茱萸中药材品种鉴别与品质评控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条件为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150.0 mm,3μm),流动相乙腈-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45 nm,进样量10 μL,柱温25℃.结果:34批样品有11个共有峰,共有峰保留时间的RSD< 1%,峰面积的RSD比较大.各批次药材品质较为一致,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从化学成分上揭示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3种吴茱萸中药材种质的远近关系.结论:以指纹图谱数据为基础,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进行吴茱萸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乃至品种鉴别,还可以为下一步制定新的吴茱萸质量控制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曾金祥;魏娟;毕莹;张寿文;朱继孝;朱玉野;张忠立;罗光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铁包金根、茎特征图谱的研究

    目的:建立铁包金根、茎HPLC特征图谱,为该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构建24批不同产地不同种类铁包金根、茎的特征图谱,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特征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以11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构建HPLC特征图谱,9批细叶勾儿茶和多叶勾儿茶根为一类,12个细叶勾儿茶和多叶勾儿茶的茎和3个多叶勾儿茶的根聚为一类.结论:HPLC特征图谱的构建为铁包金根、茎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谢明容;周伟平;徐煜纯;董雷;严寒静;高晓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HPLC-MS测定芫花炮制前后5种成分含量变化

    目的:建立HPLC-MS同时测定芫花中木犀草素、芹菜素、羟基芫花素、芫花素以及芫花酯甲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分析炮制前后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质谱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选择性负离子模式监测.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为0.05%甲酸乙腈(A)-0.05%甲酸水(B),流速0.6 mL· min-,柱温30℃,进样量2μL.结果:芫花炮制后5种毒效成分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3种黄酮类有效成分木犀草素、羟基芫花素以及芫花素炮制后含量升高,二萜原酸酯甲代表成分芜花酯甲炮制后含量降低,黄酮类成分芹菜素经炮制后含量也发生了下降.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为芫花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林;关洪月;殷放宙;陆兔林;林家红;蔡宝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中的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中有机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DB-624(30m×0.32mm,0.25 μm),载气为氮气,柱温为恒温50℃,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00℃,以水为溶剂配制对照溶液及供试品溶液.结果: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乙醇的检测限为1.0μg·L-1,精密度RSD< 1.0%.平均回收率为90% ~ 105%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检测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人参皂苷Rg1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作者:张建民;张宇佳;相莉;陈少华;郑稳生;王锦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解郁化浊汤防治2型糖尿病前期56例

    目的:探讨解郁化浊汤对2型糖尿病前期(气滞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6例.两组均采用基础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健康教育、运动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加服解郁化浊汤,1剂/d,疗程均为12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测量患者体重、腰围和臀围及记录中医证候积分,并随访患者的转归.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5例(26.78%)糖代谢正常,优于对照组的6例(10.91%)(P<0.05),观察组为7例(12.5%)转为T2 DM,少于对照组的17例(30.91%)(P<0.05);对照组治疗后FBG,2 hPBG,HbA1c,FINS,2 hINS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以上指标则明显下降(P<0.05,P<0.01),观察组FBG,2 hPBG,HbA1c、FINS,2 h INS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BMI、体重、腰围及WHR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G,H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形体肥胖、脘腹胀闷、心烦、大便干结及口苦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基础干预的基础上,解郁化浊汤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对防止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化为T2 DM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袁艺;赵波;陈劲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健脾消糖颗粒对糖尿病前期胰岛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健脾消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疗效及对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7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9人,对照组58人,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与生活干预治疗.治疗组服用健脾消糖颗粒与阿卡波糖片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阿卡波糖片.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Homaβ细胞功能指数的前后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FINS,HOMA-IR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ISI,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1).结论:阿卡波糖片和健脾消糖颗粒均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FPG,2hPG,HbA1c的水平和胰岛功能,加用健脾消糖颗粒的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朱惠征;丁萍;王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蛭龙活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蛭龙活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UA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片,1.2 g·d-1,3次/d,口服.观察组采用蛭龙活血胶囊,1.2 g·d-1,3次/d,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记录硝酸甘油用量;记录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的75.5%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FMD及NO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T和v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GMP-14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气虚血瘀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蛭龙活血胶囊改善了UA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了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了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了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从而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微循环状态、增加心肌供氧有关.

    作者:江玉;王明杰;潘洪;江云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扶正化毒消癌方干预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36例

    目的:探讨扶正化毒消癌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7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联苯双酯片50mg/次,3次/d,连续使用3个月;人血白蛋白,50 mL/次,1次/d,必要时连续使用7~10 d;盐酸曲马多缓释片,0.1g/次,口服,必要时服用,一次不超0.4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扶正化毒消癌方,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疗程为3个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监测肝功能(ALT,AST,TBIL);记录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生活质量变化(KPS评分)及生存率(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有效率(增加+稳定)为86.1%,优于对照组的58.3%;观察组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AST及TBIL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疲劳、恶心与呕吐、疼痛、失眠、纳食、腹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VEGF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扶正化毒消癌方用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外周血AFP,VEGF和MMP9水平,并延长患者生存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何仁强;李配富;张宁;龚昌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越鞠丸加减治疗稳定性心绞痛43例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越鞠丸加减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合越鞠丸加减治疗,1剂/d.疗程均为12周.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记录痰浊血瘀证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每周监测心电图.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3.0%,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观察组降脂疗效总有效率95.3%,优于对照组的79.1%(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TC,TG,LDL-C,HDL-C)均明显改善,观察组TC,TG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8,12周,观察组痰浊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APN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vWF,hs-CRP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越鞠丸加减能减少SAP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痰浊血瘀证积分,调节脂代谢,改善心电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APN,vWF,hs-CRP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周靖;江玉;邓志;叶多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双花清胃汤治疗慢性牙周炎6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双花清胃汤治疗慢性牙周炎(CP)的临床疗效及对牙齿沟液中炎性因子和病原菌的影响.方法:将96例CP患者随机分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对患牙作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胶囊,0.15g,bid;替硝唑片,1.0g,q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花清胃汤,1剂/d,含漱及口服,bid,疗程均为7d.观察治疗前后牙周局部症状,包括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测治疗前后牙齿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E2(PGE2)及白细胞介数-6(IL-6)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牙齿沟液中病原菌,包括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及福赛类杆菌(Tf).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SBI,PLI,GI及P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牙齿沟液中TNF-α,PGE2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牙齿沟液中病原菌Aa,Pg及Tf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花清胃汤口服和含漱能控制CP患者炎症水平,抑制齿沟液中牙周致病菌含量,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疾病疗效,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刘东辉;曹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黄藤素分散片,4片/次,3次/d,自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一个疗程20 d;苦参栓,1粒/次,1次/d,自月经干净后3d开始用直肠给药,1个疗程连续使用10d.观察组采用盆炎平方,1剂/d,常规水煎,每次约200 mL,从月经干净后分早晚服用,一个疗程20 d;蒲地灌肠方,1剂/d,自月经干净后3 d开始保留灌肠,1个疗程连续使用10d.两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记录治疗前后湿热瘀结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6%,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第4、8和12周,观察组热瘀结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CRP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健康状况、日常活动及自我感觉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改善患者血液的浓、黏、凝、滞状态,减轻了炎症反应,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兰;时菁静;徐鸿雁;吴松柏;丁艳玲;曲洪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活络方内服联合丁香膏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活络方内服及丁香膏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10例PHN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针灸治疗,疗程10 d.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片,20 mg/次,3次/d,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75 mg/次,1次/d.必要时口服氨酚曲马多片.疗程8周.观察组采用活络方内服,及丁香膏外用,疗程8周.采用(VAS)法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并计算疼痛下降指数;记录治疗前后生存质量(QOL)评分;记录治疗期间氨酚曲马多用量;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观察组疼痛下降指数总有效率为95.54%,优于对照组的78.18% (P <0.05);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在第2、4、8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6水平均下降(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IL-2水平上升,观察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氨酚曲马多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活络方内服联合丁香膏外用能快速减轻(PHN)疼痛症状,减少氨酚曲马多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

    作者:淮丁华;黑春潮;杜志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基于指纹图谱考察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莱菔子水提液的纯化效果

    目的:考察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莱菔子水提液的纯化效果.方法:采用HPLC测定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进行梯度洗脱(0~15 min,5%~10%A;15~17 min,10% ~12.5%A;17~27 min,12.5%~14%A:27~55 min,14% ~25% A;55 ~57 min,25% ~70% A;57 ~70 min,70% ~ 100%A),检测波长225 nm.以芥子碱硫氰酸盐洗脱率和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总有效成分洗脱率为指标,比较各型号树脂纯化效果,筛选佳型号大孔树脂.结果:各树脂对芥子碱硫氰酸盐洗脱率的影响顺序为AB-8> NKA-9> HPD100C> HPD400> X-5> HPD750> HPD722> D101> DM130,对总有效成分洗脱率的影响顺序则为HPD400> HPD100C> HPD722> AB-8> NKA-9> HPD750> DM-130> D101> X-5.AB-8型树脂对芥子碱硫氰酸盐的洗脱率达96.39%,对总有效成分的洗脱率70.03%.结论: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莱菔子水提取液有效成分是可行的.

    作者:朱立俏;盛华刚;周洪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正交试验优选蛇黄凝胶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蛇黄凝胶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三羽新月蕨苷A、大黄素和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综合评分优选蛇黄凝胶的提取工艺.采用HPLC测定三羽新月蕨苷A、大黄素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B)-水(C)梯度洗脱(0 ~ 40 min,10% ~ 70%A,10%B,80%~20% C),检测波长226 nm.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4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0 min;大黄素、三羽新月蕨苷A平均提取量依次为0.37,0.76 mg·g-1.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对蛇黄凝胶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作者:汪亚飞;钟希文;梅全喜;张文霞;王贤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姜黄素Pluronic F127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其胶束化行为的NMR分析

    目的: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制备Pluronic F127聚合物的载药胶束并阐明Pluronic 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过程.方法:采用HPLC测定姜黄素含量,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甲醇(30∶70),检测波长420 nm.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姜黄素-Pluronic F127质量比、水相用量、水相pH和水化时间对载药共聚物胶束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粒径,动态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并通过1H-NMR分析Pluronic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行为.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姜黄素-Pluronic F127(1∶15),水相用量10 mL,水相pH 5.0,水化时间1.0h.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的平均粒径约30 nm,平均包封率64.5%,平均载药量4.1%,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在水中随着Pluronic F127质量浓度的增高,质子的NMR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且信号变宽.结论:Pluronic F127在水中已形成了可载药的疏水性胶束内核,Pluronic F127具有优良的载药及缓释能力.

    作者:张峻颖;余霜;张雷;徐雪;朱孝云;吴春勇;黄罗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防己黄芪颗粒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防己黄芪颗粒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测定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及黄芪甲苷含量.以干燥物含水量、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总含量、黄芪甲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干燥温度、履带速度、进料速度对防己黄芪颗粒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的影响.结果:佳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条件为3个干燥区的温度依次为80,85,80℃,履带速度20 cm· min-1,进料速度12 L·h-1;含水量4.58%,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总提取量11.97 mg·g-1,黄芪甲苷提取量0.54 mg·g-1.结论:优选的干燥工艺具有干燥速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符合GMP要求,为防己黄芪颗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建岭;张路;李士栋;张淹;王林戈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目的:制备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试验及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辅料种类及用量,通过比较不同处方自微乳外观、粒径及乳化时间优选处方工艺,确定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载药量并评价其体外释放情况和稳定性.结果: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佳处方为m穗花杉双黄酮∶m聚氧乙烯蓖麻油∶m油酸乙酯∶m1,2-丙二醇=5.0∶47.5∶19.0∶28.5,乳滴呈圆球性,粒径(15.37±0.09) nm,Zeta电位(-17.1±0.24)mV,在不同pH介质中自微乳制剂均能快速完全释放药物.结论: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可显著提高穗花杉双黄酮的体外溶出度,且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

    作者:任秋霞;王亚男;曲新艳;郑冰清;洪婷;周喆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滑石粉分散片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目的:制备滑石粉分散片并优选其处方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或软材成型情况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滑石粉分散片的辅料种类;选取滑石粉、崩解剂、填充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和混悬稳定性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和D-优混料设计优选滑石粉分散片处方.结果:佳制备工艺为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含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30%乙醇溶液为黏合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为崩解剂,优处方比例为滑石粉-微晶纤维素-PVPP(0.447∶0.400∶0.123).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D-优混料设计可用于滑石粉分散片处方的优化,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性.

    作者:王念明;李楠;杨凤梅;黄晶;秦春凤;杨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相向双频超声法提取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

    目的:优选相向双频超声提取陈皮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利用水听器法考察不同频率及功率下单频、相向双频超声的空化效应.以陈皮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电功率、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及不同频率/功率组合方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相向双频超声(20+25) kHz的空化效应大于单频超声(频率分别为20,25 kHz);在温度(20±0.5)℃,提取时间10 min,乙醇体积分数60%,相向双频超声组合(20 kHz,25 kHz)条件下,陈皮总黄酮提取率4.52%,高于同样条件下单频超声的提取率(3.95%,4.03%).结论:相向双频超声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与反应器形状、换能器空间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马艳;张宁宁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蟾皮活性组分的分离与体外抗肿瘤活性考察

    目的:分离蟾皮活性组分并考察大孔树脂不同洗脱部位对肺癌细胞A549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单因素试验优选蟾皮活性组分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建立乙醇洗脱液中总生物碱和4种蟾毒二烯内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MTT试验测定不同洗脱部位对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对蟾皮总生物碱和4种二烯内酯类成分均具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4个不同乙醇洗脱部位对肺癌细胞A549均表现出抑制作用,30%乙醇和70%乙醇洗脱液的细胞抑制率较高,IC50分别为1.83,2.23 mg·L-1.结论:大孔树脂可用于分离纯化蟾皮中活性组分,不同洗脱部位对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30%乙醇和70%乙醇洗脱部位可作为蟾皮抗肿瘤制剂的重点有效组分.

    作者:曹伟;刘聪燕;陈彦;袁菱;王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西黄滴丸成型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西黄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及丸重差异为综合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药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滴距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西黄滴丸的成型工艺.结果:佳成型工艺条件为以PEG8000-PEG10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1:1.5),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100,药液温度75℃,冷却剂温度采用梯度冷却方式(上部温度30℃,下部温度0~5℃),滴速20 ~ 25滴/min,滴距4 cm.结论:优选的西黄滴丸成型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为西黄滴丸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作者:朱晓静;李峰;吴超;丛晓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密闭性中药复合敷料的提取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密闭性中药复合敷料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人参皂苷Rg1,Rb1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提取次数,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对密闭性中药复合敷料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Rb1含量,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81%A;10~38 min,81%~ 79% A;38 ~90min,79% ~66%A),检测波长203 nm.结果: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乙醇用量.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h;平均浸膏得率25.45%,人参皂苷Rg1,Rb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6,0.37 g·L-1.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民间外伤验方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蔡文智;潘永毅;刘志刚;谢文鸿;黎莉莉;刘强;蔡保塔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付罐疗法对延胡索乙素贴剂透皮吸收的影响

    目的:考察付罐疗法对延胡索乙素贴剂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AUC0-t,Tmax,Cmax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罐法、压力、罐疗时间3个因素对延胡索乙素贴剂透皮吸收的影响.采用UPLC-MS/MS测定延胡索乙素贴剂的血药浓度变化,流动相乙腈-水(70∶ 30),流速0.3 mL·min-,自动进样器温度30℃,柱温30℃,进样量3μL,电喷雾电离源(ESI+),质荷比(m/z)356.27,毛细管电压3.38 kV,锥孔电压38 V,离子源温度150℃,脱溶剂气温度350℃,锥孔反吹气流量50 L·h-1,脱溶剂气流量650 L·h-1,碰撞气流量0.16 mL·min-1.结果:佳付罐疗法条件为刮罐,压力-0.02 MPa,时间15 min.结论:付罐能显著提高延胡索乙素贴剂的透皮吸收,付罐疗法可作为一种新的物理促渗方法.

    作者:徐剑;张永萍;谢伟杰;赵占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研究进展

    阐述了肿瘤多药耐药(MDR)是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己成为恶性肿瘤化疗过程急需解决的问题.中药有毒性小、安全有效、多靶点等优势,在逆转肿瘤MDR的研究中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药通过作用于介导MDR形成的膜转运系统、药物代谢系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机制,对多种肿瘤的MDR具有逆转作用.如何有效地从浩淼庞大的中药资源库中快速筛选并定位到具有逆转MDR活性的分子仍是目前中药研发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和高效可靠的方法和系统,能够满足现代医学的科学阐述要求,又能兼顾中医药本身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还需要大量艰苦的科学工作.

    作者:张芳;徐春蕾;邱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药材“发汗”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发汗”是一种独特的产地初加工技术,传统认为,“发汗”有利于药材干燥,易于药材贮藏,能提升药材的质量.通过查阅古代书籍和现代文献对“发汗”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考察,归纳了“发汗”方法,分析总结了“发汗”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效活性、毒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汗”这一产地加工的方法是近代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有直接堆积法和加热法两种,“发汗”过程易对药材中的酶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对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皂苷/苷类成分及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影响上,“发汗”药材在颜色上的改变也多是源于这些成分含量上的变化;“发汗”对药材药效活性影响的报道较少,还应做进一步的研究,为“发汗”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刘红亮;晏仁义;邵爱娟;杨滨;艾伦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痹证治疗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痹证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痹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94个具有痹证典型症状的处方,并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25个,核心组合40个,演化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

    作者:韩锋;刘国伟;刘超;季旭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脱氢水飞蓟宾的溶解度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考察

    目的:测定脱氢水飞蓟宾(DHS)的溶解度并探讨DHS在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测定DHS含量,流动相甲醇-0.2%甲酸水溶液(60∶40),检测波长255 nm.应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考察DHS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特性.结果:DHS于20,37℃振荡24h的溶解度分别为0.46,1.23 mg·L-1.DHS在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中单位时间吸收率(n=3,x-±s)分别为(17.81 ±6.37)%,(8.41±2.43)%,(12.95 ±5.06)%,吸收速率常数(Ka)依次为(0.176±0.069),(0.089 ±0.053),(0.158±0.058) h-1;DHS在十二指肠的Ka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结论:温度对DHS溶解度存在一定影响.DHS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均有吸收,在十二指肠段吸收量和Ka显著高于空肠段.DHS在小肠的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为主.

    作者:许颖;金雪锋;童珊珊;陈美;徐希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探析注射用双黄连粉针中3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含量,以葛根素为内标,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0 ~ 10 min,10% ~ 20%A;10 ~ 35 min,20% ~ 35% A;35 ~40 min,35%A;40 ~40.5 min,35%~10%A;40.5 ~ 55 min,10%A),绿原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和葛根素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8,328,277,249 nm.结果: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在0.2 ~20 mg·L-1、黄芩苷在2.0 ~3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13.6%,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样品的方法回收率在88.3%~109.3%,提取回收率均>80.8%.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8.406±1.175),(9.696±2.349),(145.35±22.02) mg·h·L-1;MRT0-1依次为(0.619±0.105),(0.634±0.115),(0.456±0.068) h;t1/2 z分别为(0.532±0.064),(0.732±0.357),(0.542±0.175)h;Vz分别为(0.384±0.050),(0.673±0.422),(0.324±0.072)L·kg-; CLz分另为(0.504±0.067),(0.634±0.150),(0.426±0.066)L·h-1·kg-1.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适用于大鼠血浆中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测定及注射用双黄连粉针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周雪玲;孔雪姣;袁颖琳;杨梅;代晶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不同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毒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寄主来源的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药材的毒性.方法:对6种不同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或大耐受量(MTD).并根据寄主来源不同,将98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沙梨组、李树组、白杨组、柞木组、夹竹桃组和漆树组,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小鼠每日ig7.5 g·kg-1水提物1次,共4周.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并观察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夹竹桃上的桑寄生、漆树上的桑寄生毒性明显,LD50及95%可信限分别为109.276 (96.837 ~ 122.645)g·kg-1和77.286(66.891 ~89.296) g·kg-1;其余4种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夹竹桃上的桑寄生能引起Cr指标的升高,并对小鼠肾组织影响较明显;而其他各寄主上的桑寄生组肝、肾功能检测指标差异不明显,对小鼠肝、肾组织损伤也较轻.结论:寄主为夹竹桃、漆树有毒木类的桑寄生药材有明显的毒性.

    作者:周汉华;刘晓龙;钱海兵;王世清;周超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