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毒性的比较研究

周汉华;刘晓龙;钱海兵;王世清;周超

关键词:桑寄生, 不同寄主, 毒性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寄主来源的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药材的毒性.方法:对6种不同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或大耐受量(MTD).并根据寄主来源不同,将98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沙梨组、李树组、白杨组、柞木组、夹竹桃组和漆树组,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小鼠每日ig7.5 g·kg-1水提物1次,共4周.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并观察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夹竹桃上的桑寄生、漆树上的桑寄生毒性明显,LD50及95%可信限分别为109.276 (96.837 ~ 122.645)g·kg-1和77.286(66.891 ~89.296) g·kg-1;其余4种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夹竹桃上的桑寄生能引起Cr指标的升高,并对小鼠肾组织影响较明显;而其他各寄主上的桑寄生组肝、肾功能检测指标差异不明显,对小鼠肝、肾组织损伤也较轻.结论:寄主为夹竹桃、漆树有毒木类的桑寄生药材有明显的毒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降糖消脂片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降糖消脂片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降脂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1个月,建立IR大鼠模型.70只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吡格咧酮组5 mg·kg-1、阳性药辛伐他汀组4 mg·kg-、降糖消脂片剂量分别为生药8,4,2 g·kg-,10只/组,连续灌胃给药(ig)2个月,同时继续高脂饲料喂养,普通饲料组为正常对照组.分批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正糖钳实验).实验结束后,取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取肝和胰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正常组,显示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IR;降糖消脂片高、中剂量组的GIR比模型组明显增加,IR明显改善;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TG下降极其明显;高剂量组TC比模型组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LDL-C明显降低;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SOD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高剂量组肝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肝脏、胰腺的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降糖消脂片具有明显的改善IR及降脂作用.

    作者:葛争艳;金龙;郭宇洁;杨斌;董小霞;李宏坤;任烨;刘建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消癌舒及其含药血清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癌舒(XAS)及其含药血清对Hela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形态;四唑盐(MTT)法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观察Hela细胞的迁移能力;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ela细胞糖类抗原125 (CA125)的水平;real time RT-PCR法检测Hela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经消癌舒处理后Hela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细胞折光度下降,体积明显缩小,形状变圆,消癌舒及其含药血清均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消癌舒减少Hela细胞穿过滤膜的个数,降低Hela细胞CA125水平及VEGFmRNA的表达,且与顺铂联用效果更佳.结论:消癌舒及其含药血清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与顺铂联用作用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125水平和VEGF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金凤;林风琴;金敏;邱敏;吴芹;谢笑龙;金海;王井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蛭龙活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蛭龙活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UA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片,1.2 g·d-1,3次/d,口服.观察组采用蛭龙活血胶囊,1.2 g·d-1,3次/d,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记录硝酸甘油用量;记录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的75.5%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FMD及NO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T和v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GMP-14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气虚血瘀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蛭龙活血胶囊改善了UA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了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了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了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从而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微循环状态、增加心肌供氧有关.

    作者:江玉;王明杰;潘洪;江云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解郁化浊汤防治2型糖尿病前期56例

    目的:探讨解郁化浊汤对2型糖尿病前期(气滞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6例.两组均采用基础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健康教育、运动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加服解郁化浊汤,1剂/d,疗程均为12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测量患者体重、腰围和臀围及记录中医证候积分,并随访患者的转归.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5例(26.78%)糖代谢正常,优于对照组的6例(10.91%)(P<0.05),观察组为7例(12.5%)转为T2 DM,少于对照组的17例(30.91%)(P<0.05);对照组治疗后FBG,2 hPBG,HbA1c,FINS,2 hINS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以上指标则明显下降(P<0.05,P<0.01),观察组FBG,2 hPBG,HbA1c、FINS,2 h INS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BMI、体重、腰围及WHR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G,H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形体肥胖、脘腹胀闷、心烦、大便干结及口苦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基础干预的基础上,解郁化浊汤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对防止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化为T2 DM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袁艺;赵波;陈劲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川芎有效成分与土壤营养值相关性研究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品质与产地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确定影响川芎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TFW-Ⅶ型土壤养分·水分综合测定仪测定土壤样品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及硝态氮等土壤营养值,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土壤营养值与川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速效钾与川芎有效成分相关性大,速效钾与川芎总荧光物质、藁苯内酯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洋川芎内酯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有机质、土壤pH、速效磷,而硝态氮与所选有效成分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影响川芎有效成分的主要土壤因素是速效钾和有机质.同时通过分析还发现川芎有效成分之间、土壤营养值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土壤养分对于川芎药材品质的影响并非单因素作用,而是由协同作用来共同影响川芎药材品质.该结论可为川芎的合理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银玲;彭月;陈鸿平;刘荣;赵梓辰;刘友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HPLC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与异迷迭香酸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苷2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含量,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319 nm,柱温30℃.结果: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036 4 ~0.364 μg(R2=0.999 8),0.004 98 ~0.049 8 μg(R2=0.999 7);迷迭香酸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 1.32%,异迷迭香酸苷平均回收率为98.40%,RSD 0.78% (n =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夏桑菊颗粒质量控制.

    作者:花汝凤;姚江雄;黎志坚;方铁铮;蒋丽娟;许招懂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RP-HPLC测定不同海拔新疆假龙胆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不同海拔蒙药新疆假龙胆中3种有效成分的RP-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柱(4.6mm×250 mm,5μm)色谱柱,流速1.0 mL· min-1,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的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芒果苷的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25∶75),检测波长分别为獐牙菜苦苷238 nm,龙胆苦苷270 nm,芒果苷254 nm,柱温25℃.结果:实验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在1 900~3 035 m的不同海拔的新疆假龙胆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1.30% ~2.48%,0.377% ~0.508%,0.041% ~0.071%.结论:不同海拔的新疆假龙胆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随海拔高度增高均呈增加趋势.

    作者:阿力同其米克;姜湘英;郭继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吴茱萸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目的: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研究34批吴茱萸药材样品的色谱图,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吴茱萸中药材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吴茱萸中药材品种鉴别与品质评控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条件为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150.0 mm,3μm),流动相乙腈-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45 nm,进样量10 μL,柱温25℃.结果:34批样品有11个共有峰,共有峰保留时间的RSD< 1%,峰面积的RSD比较大.各批次药材品质较为一致,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从化学成分上揭示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3种吴茱萸中药材种质的远近关系.结论:以指纹图谱数据为基础,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进行吴茱萸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乃至品种鉴别,还可以为下一步制定新的吴茱萸质量控制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曾金祥;魏娟;毕莹;张寿文;朱继孝;朱玉野;张忠立;罗光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冠心舒胶囊对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冠心舒胶囊对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90 mg· kg-组(阳性药)、冠心舒低、高剂量组(生药量为5.2,15.6 g·kg-1),连续给药28 d.末次给药后,记录大鼠Ⅱ导联心电图;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测定血浆中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切取左心室进行心肌病理观察,并进行病理分级评分.结果:冠心舒能显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与模型组比较,P <0.05),改善大鼠心电图ST段的压低(P<0.05),显著降低CK,CK-MB,LDH活力(P<0.05),延长APTT(P<0.01),增加心肌组织中GSH-Px活性(P<0.01),并对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结论:冠心舒对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婷;曹春雨;回连强;郝然;王彦礼;高双荣;王海林;臧琛;陈艳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3种藏药秦艽花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分析西藏秦艽花,麻花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脂溶性的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脂溶性成分,经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峰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西藏秦艽花,麻花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的脂溶性成分中分别鉴定了38,35,27个化合物,占其各自总量的94.31%,83.09%,80.84%.3种秦艽花脂溶性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西藏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59.33%)、醇类(14.53%)、有机酸(6.43%)、酮类(3.84%),麻花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28.24%)、醇类(17.51%)、有机酸(8.09%)、酯类(7.55%),川西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24.79%)、醇类(5.79%)、生物碱(17.03%)、醌类(16.60%)、酯类(2.78%).其中川西秦艽花的脂溶性成分跟其他2种的区别较大,预示其药理活性的不同.结论:通过对其脂溶性成分和含量的分析评价与比较,为开发利用秦艽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林燕;韩贺东;胡海清;李荣娇;李琰;王晓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阔叶五层龙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阔叶五层龙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分离手段相结合对五层龙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相结合,对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五层龙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二十三烷(tricosane,2)、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3)、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4)、二十烷酸(arachidic acid,5)、二十一烷酸(n-heneicosanoic acid,6)、十七烷醇(heptadecanol,7)、二十三烷醇(tricosanol,8)、二十五烷醇(pentaeosanol,9)、pipericine(10)、4-cumylphenol(11).结论:化合物2~11均为科内首次分离得到.

    作者:周世良;李君丽;王燕;原源;陈程;孙连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解毒扶阳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解毒扶阳方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取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高糖模型(模型)组,模型+二甲双胍(降糖)组,模型+解毒扶阳(试药)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按60 mg· kg-剂量尾静脉一次性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动物模型,并于模型制作当日各给药组大鼠分别ig给予药物治疗,每日1次,连续12周.每10 d称量各组动物体重1次;给药后1d取血测定空腹血糖;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测定血清瘦素(LEP)、胰岛素(INS)、白细胞介素(IL)-1、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解毒扶阳方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血清LEP与模型组比较,试药3个剂量组均显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ISI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均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IL-1具有显著差异,高剂量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解毒扶阳方对TNF-α含量有降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对CRP也有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解毒扶阳方对T2DM所致血糖、LEP、INS、IL-1、IL-6、CRP、TNF-α含量升高,均有一定调节作用,使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提示解毒扶阳方对T2DM所致炎症因子含量升高以及糖代谢紊乱,有调节作用.

    作者:黄江荣;李永发;杜亚明;黄蔚;李祥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黄藤素分散片,4片/次,3次/d,自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一个疗程20 d;苦参栓,1粒/次,1次/d,自月经干净后3d开始用直肠给药,1个疗程连续使用10d.观察组采用盆炎平方,1剂/d,常规水煎,每次约200 mL,从月经干净后分早晚服用,一个疗程20 d;蒲地灌肠方,1剂/d,自月经干净后3 d开始保留灌肠,1个疗程连续使用10d.两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记录治疗前后湿热瘀结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6%,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第4、8和12周,观察组热瘀结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CRP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健康状况、日常活动及自我感觉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改善患者血液的浓、黏、凝、滞状态,减轻了炎症反应,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兰;时菁静;徐鸿雁;吴松柏;丁艳玲;曲洪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3种重金属对欧洲花楸悬浮细胞生物量的影响

    目的:以欧洲花楸悬浮培养细胞(SASC)为材料,研究非生物诱导子-重金属对SASC生物量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氯化镧、硝酸铜、硝酸铅溶液对SASC进行处理,用电子天平进行SASC生物量测定.结果:低浓度氯化镧刺激细胞生长而高浓度则抑制细胞生长,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表现为Hormesis现象,适刺激质量浓度为0.01 mg·L-1;低浓度硝酸铜抑制细胞生长,高浓度刺激细胞生长,0.05 mg·L-1硝酸铜处理后细胞生物量低;基本所有浓度的硝酸铅都表现为刺激细胞生长,适刺激质量浓度为0.5 mg·L-1.结论:重金属诱导子影响了SASC的生物量,且其作用程度和方式与氯化镧、硝酸铜、硝酸铅3种诱导子种类及浓度相关.

    作者:黄蕾;肖文娟;刘超;杨光;郝庆秀;吴志刚;郭兰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Smad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NS)组、模型(BLM)组、强的松(P)组、补阳还五汤高、中、低(A,B,C)组,每组各24只.除NS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NS组气管内滴注等量NS,造模第2天起,A,B,C组用补阳还五汤(剂量分别为18.48,9.24,4.62 g·kg-1)灌胃,P组用强的松混悬液(4.2 mg·kg-1)灌胃,NS组及BLM组用NS(10 mL·kg-1)灌胃,于造模后第7,14,28 d分3批处死动物,每次8只,取左肺制备病理切片,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改变情况;取右肺上中叶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mRNA,Smad3 mRNA的表达.结果:①BLM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同期NS组,差异明显(P<0.01);②与BLM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或P<0.05);③与NS组相比,BLM组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增高(P<0.01),尤以第7天为明显,并随时间推移有逐渐下降的趋势;④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TGF-β1,Smad3表达水平与同期BLM组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其中B组在7,14,28 d,C组在14,28 d下降较明显(P<0.01),A组与同期BLM组相比虽有所降低,但早期不如B,C组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肺组织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 mRNA、Smad3mRNA的表达上调,从而减轻肺纤维化程度.

    作者:杨晗;王飞;王全林;钟振东;李斌;杨昆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降糖消渴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脾肾同治的组方降糖消渴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按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0.2 g·kg-1)、降糖消渴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17.6,8.8,4.4 g·kg-1),并设正常对照组.干预4周后,观察治疗期间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糖耐量、胰岛素耐量.结果:降糖消渴颗粒可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体重(P<0.05),与模型组相比,可降低空腹血糖(P<0.05),使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升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模型组比较有一定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给药后大鼠的糖耐量得以改善(P<0.05),且呈现良好的时-效关系.胰岛素耐量实验显示降糖消渴颗粒各剂量组均具有一定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结论:立足于肝、脾、肾三脏同治的中药复方降糖消渴颗粒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丹丹;李小可;于娜;方心;穆倩倩;秦培洁;莫芳芳;赵保胜;高思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中的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中有机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DB-624(30m×0.32mm,0.25 μm),载气为氮气,柱温为恒温50℃,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00℃,以水为溶剂配制对照溶液及供试品溶液.结果: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乙醇的检测限为1.0μg·L-1,精密度RSD< 1.0%.平均回收率为90% ~ 105%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检测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人参皂苷Rg1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作者:张建民;张宇佳;相莉;陈少华;郑稳生;王锦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药材“发汗”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发汗”是一种独特的产地初加工技术,传统认为,“发汗”有利于药材干燥,易于药材贮藏,能提升药材的质量.通过查阅古代书籍和现代文献对“发汗”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考察,归纳了“发汗”方法,分析总结了“发汗”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效活性、毒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汗”这一产地加工的方法是近代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有直接堆积法和加热法两种,“发汗”过程易对药材中的酶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对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皂苷/苷类成分及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影响上,“发汗”药材在颜色上的改变也多是源于这些成分含量上的变化;“发汗”对药材药效活性影响的报道较少,还应做进一步的研究,为“发汗”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刘红亮;晏仁义;邵爱娟;杨滨;艾伦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基于指纹图谱考察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莱菔子水提液的纯化效果

    目的:考察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莱菔子水提液的纯化效果.方法:采用HPLC测定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进行梯度洗脱(0~15 min,5%~10%A;15~17 min,10% ~12.5%A;17~27 min,12.5%~14%A:27~55 min,14% ~25% A;55 ~57 min,25% ~70% A;57 ~70 min,70% ~ 100%A),检测波长225 nm.以芥子碱硫氰酸盐洗脱率和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总有效成分洗脱率为指标,比较各型号树脂纯化效果,筛选佳型号大孔树脂.结果:各树脂对芥子碱硫氰酸盐洗脱率的影响顺序为AB-8> NKA-9> HPD100C> HPD400> X-5> HPD750> HPD722> D101> DM130,对总有效成分洗脱率的影响顺序则为HPD400> HPD100C> HPD722> AB-8> NKA-9> HPD750> DM-130> D101> X-5.AB-8型树脂对芥子碱硫氰酸盐的洗脱率达96.39%,对总有效成分的洗脱率70.03%.结论: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莱菔子水提取液有效成分是可行的.

    作者:朱立俏;盛华刚;周洪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老龄大鼠记忆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当归-红芪(当归∶红芪1∶5)超滤膜提取物对老龄大鼠记忆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3月龄Wistar大鼠12只作为青年对照组(A组),24月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老年空白对照组(B组)、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相对分子质量5万Da(C组)、相对分子质量10万Da(D组)、20万Da组(E组),用药组分别给予相对分子质量为5万Da(1.87 g·kg-1·d-1)、10万Da(2.14 g·kg-1·d-1)、20万Da(2.47 g·kg-1·d-1)的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其余2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0 d,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显微镜下海马,大脑皮质组织形态改变,检测脑组织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老年组大鼠与青年组大鼠相比学习能力下降;海马,大脑皮质组织形态改变存在差异,神经递质Ach,DA,NE,5-HT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衰老组大鼠相比,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组大鼠脑组织中Ach,DA,NE,5-HT含量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1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相比,5万Da,2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不及1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明显(P<0.05).结论: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可以通过提高神经递质Ach,DA,NE,5-HT含量来改善老龄大鼠记忆功能,尤以1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为优.

    作者:刘萍萍;李应东;周倩倩;孙少伯;刘凯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