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与异迷迭香酸苷的含量

花汝凤;姚江雄;黎志坚;方铁铮;蒋丽娟;许招懂

关键词:夏桑菊颗粒, 迷迭香酸, 异迷迭香酸苷,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苷2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含量,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319 nm,柱温30℃.结果: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036 4 ~0.364 μg(R2=0.999 8),0.004 98 ~0.049 8 μg(R2=0.999 7);迷迭香酸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 1.32%,异迷迭香酸苷平均回收率为98.40%,RSD 0.78% (n =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夏桑菊颗粒质量控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解毒扶阳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解毒扶阳方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取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高糖模型(模型)组,模型+二甲双胍(降糖)组,模型+解毒扶阳(试药)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按60 mg· kg-剂量尾静脉一次性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动物模型,并于模型制作当日各给药组大鼠分别ig给予药物治疗,每日1次,连续12周.每10 d称量各组动物体重1次;给药后1d取血测定空腹血糖;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测定血清瘦素(LEP)、胰岛素(INS)、白细胞介素(IL)-1、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解毒扶阳方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血清LEP与模型组比较,试药3个剂量组均显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ISI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均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IL-1具有显著差异,高剂量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解毒扶阳方对TNF-α含量有降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对CRP也有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解毒扶阳方对T2DM所致血糖、LEP、INS、IL-1、IL-6、CRP、TNF-α含量升高,均有一定调节作用,使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提示解毒扶阳方对T2DM所致炎症因子含量升高以及糖代谢紊乱,有调节作用.

    作者:黄江荣;李永发;杜亚明;黄蔚;李祥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Smad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NS)组、模型(BLM)组、强的松(P)组、补阳还五汤高、中、低(A,B,C)组,每组各24只.除NS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NS组气管内滴注等量NS,造模第2天起,A,B,C组用补阳还五汤(剂量分别为18.48,9.24,4.62 g·kg-1)灌胃,P组用强的松混悬液(4.2 mg·kg-1)灌胃,NS组及BLM组用NS(10 mL·kg-1)灌胃,于造模后第7,14,28 d分3批处死动物,每次8只,取左肺制备病理切片,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改变情况;取右肺上中叶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mRNA,Smad3 mRNA的表达.结果:①BLM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同期NS组,差异明显(P<0.01);②与BLM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或P<0.05);③与NS组相比,BLM组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增高(P<0.01),尤以第7天为明显,并随时间推移有逐渐下降的趋势;④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TGF-β1,Smad3表达水平与同期BLM组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其中B组在7,14,28 d,C组在14,28 d下降较明显(P<0.01),A组与同期BLM组相比虽有所降低,但早期不如B,C组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肺组织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 mRNA、Smad3mRNA的表达上调,从而减轻肺纤维化程度.

    作者:杨晗;王飞;王全林;钟振东;李斌;杨昆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降糖消脂片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降糖消脂片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降脂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1个月,建立IR大鼠模型.70只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吡格咧酮组5 mg·kg-1、阳性药辛伐他汀组4 mg·kg-、降糖消脂片剂量分别为生药8,4,2 g·kg-,10只/组,连续灌胃给药(ig)2个月,同时继续高脂饲料喂养,普通饲料组为正常对照组.分批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正糖钳实验).实验结束后,取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取肝和胰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正常组,显示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IR;降糖消脂片高、中剂量组的GIR比模型组明显增加,IR明显改善;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TG下降极其明显;高剂量组TC比模型组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LDL-C明显降低;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SOD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高剂量组肝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肝脏、胰腺的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降糖消脂片具有明显的改善IR及降脂作用.

    作者:葛争艳;金龙;郭宇洁;杨斌;董小霞;李宏坤;任烨;刘建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HPLC-MS测定芫花炮制前后5种成分含量变化

    目的:建立HPLC-MS同时测定芫花中木犀草素、芹菜素、羟基芫花素、芫花素以及芫花酯甲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分析炮制前后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质谱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选择性负离子模式监测.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为0.05%甲酸乙腈(A)-0.05%甲酸水(B),流速0.6 mL· min-,柱温30℃,进样量2μL.结果:芫花炮制后5种毒效成分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3种黄酮类有效成分木犀草素、羟基芫花素以及芫花素炮制后含量升高,二萜原酸酯甲代表成分芜花酯甲炮制后含量降低,黄酮类成分芹菜素经炮制后含量也发生了下降.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为芫花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林;关洪月;殷放宙;陆兔林;林家红;蔡宝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姜黄素Pluronic F127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其胶束化行为的NMR分析

    目的: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制备Pluronic F127聚合物的载药胶束并阐明Pluronic 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过程.方法:采用HPLC测定姜黄素含量,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甲醇(30∶70),检测波长420 nm.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姜黄素-Pluronic F127质量比、水相用量、水相pH和水化时间对载药共聚物胶束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粒径,动态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并通过1H-NMR分析Pluronic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行为.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姜黄素-Pluronic F127(1∶15),水相用量10 mL,水相pH 5.0,水化时间1.0h.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的平均粒径约30 nm,平均包封率64.5%,平均载药量4.1%,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在水中随着Pluronic F127质量浓度的增高,质子的NMR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且信号变宽.结论:Pluronic F127在水中已形成了可载药的疏水性胶束内核,Pluronic F127具有优良的载药及缓释能力.

    作者:张峻颖;余霜;张雷;徐雪;朱孝云;吴春勇;黄罗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正交试验优选蛇黄凝胶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蛇黄凝胶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三羽新月蕨苷A、大黄素和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综合评分优选蛇黄凝胶的提取工艺.采用HPLC测定三羽新月蕨苷A、大黄素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B)-水(C)梯度洗脱(0 ~ 40 min,10% ~ 70%A,10%B,80%~20% C),检测波长226 nm.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4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0 min;大黄素、三羽新月蕨苷A平均提取量依次为0.37,0.76 mg·g-1.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对蛇黄凝胶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作者:汪亚飞;钟希文;梅全喜;张文霞;王贤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舒胸胶囊微粉对血瘀大鼠全血黏度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舒胸胶囊微粉对急性血瘀大鼠全盘黏度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GMP-140)、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舒胸胶囊微粉0.094 5,0.283 5 g·kg-1组、舒胸胶囊0.094 5,0.283 5 g·kg-1组及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ig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浴的方法复制急性血瘀模型,次日腹主动脉取血,肝素抗凝,检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GMP-140及TM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及血浆GMP-140及TM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舒胸胶囊微粉、舒胸胶囊均可降低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浆GMP-140及TM含量,以舒胸胶囊微粉高剂量组疗效佳.结论:舒胸胶囊微粉能够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大鼠血浆GMP-140及TM含量有关.

    作者:刘瑾;隋在云;王爱洁;李晓晶;丁晓彦;赵渤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鸡血藤药材及其不同部位缩合鞣质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批次鸡血藤药材及其不同部位中缩合鞣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优化并建立了采用香草醛-硫酸显色体系测定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含量的方法,反应条件为3 mL3%香草醛,3 mL 40%浓硫酸,常温反应20 min,测定波长为500 nm.结果:5个批次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含量为3.99% ~8.63%;其中3个批次药材不同部位的缩合鞣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树脂状分泌物中含量高,为8.14%~11.51%,木质部(5.39% ~7.92%)和韧皮部(3.65% ~6.90%)含量相对较少.结论:香草醛-硫酸显色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的含量;缩合鞣质在树脂状分泌物中的含量比其他部位高,为传统的鸡血藤药材质量的判断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林惠贞;刘浩文;韦玮;周盈利;陈建萍;王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HPLC测定复方肝炎颗粒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

    目的: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肝炎颗粒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样品经80%甲醇超声、酸水解后,采用色谱柱C18(4.6 mm×250 mm,5μm),甲醇-0.4%磷酸(50∶ 5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结果:槲皮素在0.050 1 ~0.501 μg(r =0.999 9)和山奈素在0.024 2 ~0.242 μg(r =0.999 5)均呈良好线性关系;槲皮素和山奈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RSD 0.22%),99.30%(RSD 0.82%)(n=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肝炎颗粒的质量控制要求.

    作者:梁国华;梁晓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越鞠丸加减治疗稳定性心绞痛43例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越鞠丸加减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合越鞠丸加减治疗,1剂/d.疗程均为12周.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记录痰浊血瘀证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每周监测心电图.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3.0%,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观察组降脂疗效总有效率95.3%,优于对照组的79.1%(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TC,TG,LDL-C,HDL-C)均明显改善,观察组TC,TG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8,12周,观察组痰浊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APN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vWF,hs-CRP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越鞠丸加减能减少SAP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痰浊血瘀证积分,调节脂代谢,改善心电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APN,vWF,hs-CRP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周靖;江玉;邓志;叶多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不同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毒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寄主来源的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药材的毒性.方法:对6种不同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或大耐受量(MTD).并根据寄主来源不同,将98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沙梨组、李树组、白杨组、柞木组、夹竹桃组和漆树组,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小鼠每日ig7.5 g·kg-1水提物1次,共4周.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并观察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夹竹桃上的桑寄生、漆树上的桑寄生毒性明显,LD50及95%可信限分别为109.276 (96.837 ~ 122.645)g·kg-1和77.286(66.891 ~89.296) g·kg-1;其余4种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夹竹桃上的桑寄生能引起Cr指标的升高,并对小鼠肾组织影响较明显;而其他各寄主上的桑寄生组肝、肾功能检测指标差异不明显,对小鼠肝、肾组织损伤也较轻.结论:寄主为夹竹桃、漆树有毒木类的桑寄生药材有明显的毒性.

    作者:周汉华;刘晓龙;钱海兵;王世清;周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补肾利湿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利湿法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肾利湿法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尿酸钠联合氧嗪酸钾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VEGF的含量,并对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7组VE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VEGF含量均较模型组低(P<0.01),其中,西药对照组和中药中剂量组效果更明显;中药中剂量组与中药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利湿法处方可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VEGF的表达,对防治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姜德友;刘爽;韩洁茹;解颖;陈飞;常佳怡;李富震;乔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痹证治疗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痹证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痹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94个具有痹证典型症状的处方,并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25个,核心组合40个,演化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

    作者:韩锋;刘国伟;刘超;季旭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颅脑损伤大鼠血脑屏障和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脑创伤后大鼠血脑屏障、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作用.方法: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成年雄性大鼠脑创伤模型,96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创伤模型组、复方三七纳米颗粒低、高剂量组(0.6,2.4 g·kg-1),每组24只大鼠.第1,3,5天参照ZeaLonga法,对各组实验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后经腹主动脉穿刺取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各组不同时间点大鼠(n=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之后处死大鼠,取造模损伤部位脑组织(约4 mm×4 mm×3 mm)称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观察用药后各时间点大鼠脑水肿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脑组织含水量、TNF-α和IL-6含量均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干预组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TNF-α和IL-6含量均降低,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上述变化显著(P<0.05).结论: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大鼠脑创伤后有保护作用,与TNF-α的含量降低和IL-6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王珠;赵雅宁;李建民;黄海玲;刘文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黄白甘草洗剂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黄白甘草洗剂的HPLC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检测波长237 nm,对10批黄白甘草洗剂进行HPLC指纹图谱检测,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系统2004年A版”进行评价.结果:黄白甘草洗剂采用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确定了20个共有峰,10批洗剂的相似度均>0.9.结论:该方法重复性、稳定性好,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黄白甘草洗剂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段渠;林俊芝;张定堃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吴茱萸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目的: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研究34批吴茱萸药材样品的色谱图,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吴茱萸中药材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吴茱萸中药材品种鉴别与品质评控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条件为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150.0 mm,3μm),流动相乙腈-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45 nm,进样量10 μL,柱温25℃.结果:34批样品有11个共有峰,共有峰保留时间的RSD< 1%,峰面积的RSD比较大.各批次药材品质较为一致,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从化学成分上揭示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3种吴茱萸中药材种质的远近关系.结论:以指纹图谱数据为基础,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进行吴茱萸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乃至品种鉴别,还可以为下一步制定新的吴茱萸质量控制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曾金祥;魏娟;毕莹;张寿文;朱继孝;朱玉野;张忠立;罗光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降糖消渴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脾肾同治的组方降糖消渴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按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0.2 g·kg-1)、降糖消渴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17.6,8.8,4.4 g·kg-1),并设正常对照组.干预4周后,观察治疗期间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糖耐量、胰岛素耐量.结果:降糖消渴颗粒可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体重(P<0.05),与模型组相比,可降低空腹血糖(P<0.05),使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升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模型组比较有一定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给药后大鼠的糖耐量得以改善(P<0.05),且呈现良好的时-效关系.胰岛素耐量实验显示降糖消渴颗粒各剂量组均具有一定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结论:立足于肝、脾、肾三脏同治的中药复方降糖消渴颗粒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丹丹;李小可;于娜;方心;穆倩倩;秦培洁;莫芳芳;赵保胜;高思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防己黄芪颗粒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防己黄芪颗粒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测定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及黄芪甲苷含量.以干燥物含水量、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总含量、黄芪甲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干燥温度、履带速度、进料速度对防己黄芪颗粒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的影响.结果:佳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条件为3个干燥区的温度依次为80,85,80℃,履带速度20 cm· min-1,进料速度12 L·h-1;含水量4.58%,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总提取量11.97 mg·g-1,黄芪甲苷提取量0.54 mg·g-1.结论:优选的干燥工艺具有干燥速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符合GMP要求,为防己黄芪颗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建岭;张路;李士栋;张淹;王林戈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3种藏药秦艽花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分析西藏秦艽花,麻花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脂溶性的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脂溶性成分,经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峰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西藏秦艽花,麻花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的脂溶性成分中分别鉴定了38,35,27个化合物,占其各自总量的94.31%,83.09%,80.84%.3种秦艽花脂溶性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西藏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59.33%)、醇类(14.53%)、有机酸(6.43%)、酮类(3.84%),麻花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28.24%)、醇类(17.51%)、有机酸(8.09%)、酯类(7.55%),川西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24.79%)、醇类(5.79%)、生物碱(17.03%)、醌类(16.60%)、酯类(2.78%).其中川西秦艽花的脂溶性成分跟其他2种的区别较大,预示其药理活性的不同.结论:通过对其脂溶性成分和含量的分析评价与比较,为开发利用秦艽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林燕;韩贺东;胡海清;李荣娇;李琰;王晓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健脾消糖颗粒对糖尿病前期胰岛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健脾消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疗效及对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7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9人,对照组58人,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与生活干预治疗.治疗组服用健脾消糖颗粒与阿卡波糖片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阿卡波糖片.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Homaβ细胞功能指数的前后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FINS,HOMA-IR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ISI,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1).结论:阿卡波糖片和健脾消糖颗粒均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FPG,2hPG,HbA1c的水平和胰岛功能,加用健脾消糖颗粒的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朱惠征;丁萍;王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