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岭;张路;李士栋;张淹;王林戈
目的:观察复方降脂胶囊(Fufang Jiangzhi capsule,FFJZ)对颈动脉内膜损伤后高脂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右侧颈总动脉损伤、予高脂饮食、维生素D3肌肉注射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洛伐他汀组(7.48 mg·kg-1)、FFJZ高、中、低(按生药量计为53.34,26.67,13.33 g·kg-1)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生理盐水),予普通饲料饲养.每天灌胃1次,给药容积为10 mL·kg-1.给药12周后取血及右侧颈总动脉标本,检测血液中血脂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作病理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动脉壁变化情况.结果:造模12周后,模型组动物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6,TNF-α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L-10的含量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FFJZ干预治疗可降低实验动物血液中TG,TC,LDL-C,IL-6,TNF-α的含量,升高血液中HDL-C,IL-10,的含量,并减少动脉管壁斑块的生成,降低内膜中泡沫细胞与脂质的沉积,减少AS斑块中巨噬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FFJZ可降低实验动物血液中脂质含量,减轻动脉血管内皮的损伤,抑制血管的炎性反应,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周静;王晓宇;曾小兰;方泰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补肾利湿法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肾利湿法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尿酸钠联合氧嗪酸钾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VEGF的含量,并对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7组VE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VEGF含量均较模型组低(P<0.01),其中,西药对照组和中药中剂量组效果更明显;中药中剂量组与中药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利湿法处方可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VEGF的表达,对防治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姜德友;刘爽;韩洁茹;解颖;陈飞;常佳怡;李富震;乔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建立HPLC-MS同时测定芫花中木犀草素、芹菜素、羟基芫花素、芫花素以及芫花酯甲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分析炮制前后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质谱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选择性负离子模式监测.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为0.05%甲酸乙腈(A)-0.05%甲酸水(B),流速0.6 mL· min-,柱温30℃,进样量2μL.结果:芫花炮制后5种毒效成分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3种黄酮类有效成分木犀草素、羟基芫花素以及芫花素炮制后含量升高,二萜原酸酯甲代表成分芜花酯甲炮制后含量降低,黄酮类成分芹菜素经炮制后含量也发生了下降.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为芫花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林;关洪月;殷放宙;陆兔林;林家红;蔡宝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离、鉴定猫爪草Ranunculus ternatus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制备HPLC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猫爪草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氧代-5-(O-β-D-葡萄糖基)-戊酸(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2),腺苷(3),3-[(3-羟基)-(4-β-D-葡萄糖基)-苯基]-2-丙烯酸(4),5-羟甲基糠酸(5),3,4-二羟基苯甲醛(6),邻羟基苯甲酸(7),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8).结论: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邓可众;熊英;周斌;罗永明;李汉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重组蜂毒肽作用于大鼠C6胶质瘤细胞后,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及重组蜂毒肽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重组蜂毒肽(20,50,80 mg·L-1),采用MTT法于24,48,72 h分别测定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重组蜂毒肽作用72 h后C6胶质瘤细胞VEGF,Flt-1,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重组蜂毒肽作用于细胞24 h后,细胞生长情况无明显变化,但48,72 h后,低、中、高浓度治疗组的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长抑制率增高(P<0.01或P<0.05);同时中、高浓度重组蜂毒肽作用72 h后,胶质瘤细胞的VEGF,Flt-1,MMP-9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结论:重组蜂毒肽对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和VEGF,Flt-1,MMP-9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重组蜂毒肽可能通过抑制VEGF,Flt-1,MMP-9的表达来抑制胶质瘤的生长.
作者:姚兴军;王岳华;侯文仲;邓光策;曾敏敏;关北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健脾消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疗效及对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7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9人,对照组58人,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与生活干预治疗.治疗组服用健脾消糖颗粒与阿卡波糖片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阿卡波糖片.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Homaβ细胞功能指数的前后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FINS,HOMA-IR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ISI,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1).结论:阿卡波糖片和健脾消糖颗粒均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FPG,2hPG,HbA1c的水平和胰岛功能,加用健脾消糖颗粒的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朱惠征;丁萍;王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当归-红芪(当归∶红芪1∶5)超滤膜提取物对老龄大鼠记忆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3月龄Wistar大鼠12只作为青年对照组(A组),24月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老年空白对照组(B组)、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相对分子质量5万Da(C组)、相对分子质量10万Da(D组)、20万Da组(E组),用药组分别给予相对分子质量为5万Da(1.87 g·kg-1·d-1)、10万Da(2.14 g·kg-1·d-1)、20万Da(2.47 g·kg-1·d-1)的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其余2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0 d,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显微镜下海马,大脑皮质组织形态改变,检测脑组织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老年组大鼠与青年组大鼠相比学习能力下降;海马,大脑皮质组织形态改变存在差异,神经递质Ach,DA,NE,5-HT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衰老组大鼠相比,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组大鼠脑组织中Ach,DA,NE,5-HT含量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1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相比,5万Da,2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不及1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明显(P<0.05).结论: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可以通过提高神经递质Ach,DA,NE,5-HT含量来改善老龄大鼠记忆功能,尤以1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为优.
作者:刘萍萍;李应东;周倩倩;孙少伯;刘凯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蛭龙活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UA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片,1.2 g·d-1,3次/d,口服.观察组采用蛭龙活血胶囊,1.2 g·d-1,3次/d,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记录硝酸甘油用量;记录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的75.5%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FMD及NO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T和v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GMP-14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气虚血瘀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蛭龙活血胶囊改善了UA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了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了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了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从而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微循环状态、增加心肌供氧有关.
作者:江玉;王明杰;潘洪;江云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比较知母、盐知母对甲亢阴虚大鼠的影响,以阐明盐知母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的炮制原理.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生知母、盐知母低剂量组(1 g·kg-1),生知母、盐知母高剂量组(2 g·kg-1);各组大鼠每天ig甲状腺素溶液(1.25×10-2g·kg-1)与相应样品水煎液(10 mL· kg-1),空白组ig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组ig等体积的甲状腺素溶液和生理盐水,连续3周,眼眶取血,分离血清,抗原抗体反应法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收集尿液,取上清液,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410 nm)测定17-羟皮质类甾醇(17-OHCS)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FT3,FT4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生品低剂量组的FT3外,其余各给药组的FT3,FT4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各给药组尿17-OHCS均有下降趋势,盐知母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优于生知母组;与生知母等剂量组比较,盐知母各剂量组FT3,FT4及尿17-OHCS均低于生知母组,其中盐知母高剂量组的17-OHCS较生知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知母、盐知母均有滋阴作用,盐炙后作用增强.
作者:吴莹;宋泽璧;徐月;高慧;贾天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发汗”是一种独特的产地初加工技术,传统认为,“发汗”有利于药材干燥,易于药材贮藏,能提升药材的质量.通过查阅古代书籍和现代文献对“发汗”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考察,归纳了“发汗”方法,分析总结了“发汗”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效活性、毒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汗”这一产地加工的方法是近代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有直接堆积法和加热法两种,“发汗”过程易对药材中的酶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对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皂苷/苷类成分及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影响上,“发汗”药材在颜色上的改变也多是源于这些成分含量上的变化;“发汗”对药材药效活性影响的报道较少,还应做进一步的研究,为“发汗”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刘红亮;晏仁义;邵爱娟;杨滨;艾伦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脑创伤后大鼠血脑屏障、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作用.方法: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成年雄性大鼠脑创伤模型,96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创伤模型组、复方三七纳米颗粒低、高剂量组(0.6,2.4 g·kg-1),每组24只大鼠.第1,3,5天参照ZeaLonga法,对各组实验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后经腹主动脉穿刺取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各组不同时间点大鼠(n=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之后处死大鼠,取造模损伤部位脑组织(约4 mm×4 mm×3 mm)称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观察用药后各时间点大鼠脑水肿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脑组织含水量、TNF-α和IL-6含量均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干预组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TNF-α和IL-6含量均降低,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上述变化显著(P<0.05).结论: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大鼠脑创伤后有保护作用,与TNF-α的含量降低和IL-6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王珠;赵雅宁;李建民;黄海玲;刘文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离蟾皮活性组分并考察大孔树脂不同洗脱部位对肺癌细胞A549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单因素试验优选蟾皮活性组分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建立乙醇洗脱液中总生物碱和4种蟾毒二烯内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MTT试验测定不同洗脱部位对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对蟾皮总生物碱和4种二烯内酯类成分均具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4个不同乙醇洗脱部位对肺癌细胞A549均表现出抑制作用,30%乙醇和70%乙醇洗脱液的细胞抑制率较高,IC50分别为1.83,2.23 mg·L-1.结论:大孔树脂可用于分离纯化蟾皮中活性组分,不同洗脱部位对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30%乙醇和70%乙醇洗脱部位可作为蟾皮抗肿瘤制剂的重点有效组分.
作者:曹伟;刘聪燕;陈彦;袁菱;王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优选防己黄芪颗粒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测定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及黄芪甲苷含量.以干燥物含水量、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总含量、黄芪甲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干燥温度、履带速度、进料速度对防己黄芪颗粒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的影响.结果:佳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条件为3个干燥区的温度依次为80,85,80℃,履带速度20 cm· min-1,进料速度12 L·h-1;含水量4.58%,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总提取量11.97 mg·g-1,黄芪甲苷提取量0.54 mg·g-1.结论:优选的干燥工艺具有干燥速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符合GMP要求,为防己黄芪颗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建岭;张路;李士栋;张淹;王林戈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双花清胃汤治疗慢性牙周炎(CP)的临床疗效及对牙齿沟液中炎性因子和病原菌的影响.方法:将96例CP患者随机分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对患牙作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胶囊,0.15g,bid;替硝唑片,1.0g,q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花清胃汤,1剂/d,含漱及口服,bid,疗程均为7d.观察治疗前后牙周局部症状,包括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测治疗前后牙齿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E2(PGE2)及白细胞介数-6(IL-6)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牙齿沟液中病原菌,包括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及福赛类杆菌(Tf).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SBI,PLI,GI及P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牙齿沟液中TNF-α,PGE2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牙齿沟液中病原菌Aa,Pg及Tf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花清胃汤口服和含漱能控制CP患者炎症水平,抑制齿沟液中牙周致病菌含量,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疾病疗效,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刘东辉;曹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制备Pluronic F127聚合物的载药胶束并阐明Pluronic 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过程.方法:采用HPLC测定姜黄素含量,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甲醇(30∶70),检测波长420 nm.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姜黄素-Pluronic F127质量比、水相用量、水相pH和水化时间对载药共聚物胶束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粒径,动态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并通过1H-NMR分析Pluronic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行为.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姜黄素-Pluronic F127(1∶15),水相用量10 mL,水相pH 5.0,水化时间1.0h.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的平均粒径约30 nm,平均包封率64.5%,平均载药量4.1%,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在水中随着Pluronic F127质量浓度的增高,质子的NMR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且信号变宽.结论:Pluronic F127在水中已形成了可载药的疏水性胶束内核,Pluronic F127具有优良的载药及缓释能力.
作者:张峻颖;余霜;张雷;徐雪;朱孝云;吴春勇;黄罗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以欧洲花楸悬浮培养细胞(SASC)为材料,研究非生物诱导子-重金属对SASC生物量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氯化镧、硝酸铜、硝酸铅溶液对SASC进行处理,用电子天平进行SASC生物量测定.结果:低浓度氯化镧刺激细胞生长而高浓度则抑制细胞生长,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表现为Hormesis现象,适刺激质量浓度为0.01 mg·L-1;低浓度硝酸铜抑制细胞生长,高浓度刺激细胞生长,0.05 mg·L-1硝酸铜处理后细胞生物量低;基本所有浓度的硝酸铅都表现为刺激细胞生长,适刺激质量浓度为0.5 mg·L-1.结论:重金属诱导子影响了SASC的生物量,且其作用程度和方式与氯化镧、硝酸铜、硝酸铅3种诱导子种类及浓度相关.
作者:黄蕾;肖文娟;刘超;杨光;郝庆秀;吴志刚;郭兰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建立不同海拔蒙药新疆假龙胆中3种有效成分的RP-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柱(4.6mm×250 mm,5μm)色谱柱,流速1.0 mL· min-1,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的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芒果苷的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25∶75),检测波长分别为獐牙菜苦苷238 nm,龙胆苦苷270 nm,芒果苷254 nm,柱温25℃.结果:实验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在1 900~3 035 m的不同海拔的新疆假龙胆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1.30% ~2.48%,0.377% ~0.508%,0.041% ~0.071%.结论:不同海拔的新疆假龙胆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随海拔高度增高均呈增加趋势.
作者:阿力同其米克;姜湘英;郭继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越鞠丸加减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合越鞠丸加减治疗,1剂/d.疗程均为12周.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记录痰浊血瘀证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每周监测心电图.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3.0%,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观察组降脂疗效总有效率95.3%,优于对照组的79.1%(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TC,TG,LDL-C,HDL-C)均明显改善,观察组TC,TG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8,12周,观察组痰浊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APN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vWF,hs-CRP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越鞠丸加减能减少SAP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痰浊血瘀证积分,调节脂代谢,改善心电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APN,vWF,hs-CRP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周靖;江玉;邓志;叶多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对药远志-石菖蒲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干预情况.方法: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远志-石菖蒲干预组(高、中、低剂量组).采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对药远志石菖蒲,按成人用量的20,10,5倍的比例分成高、中、低3个剂量组.采用水迷宫实验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观察糖尿病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和血清甲基乙二醛(MG)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率的变化.结果:Morris水迷宫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到达站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远志石菖蒲各治疗组所需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GC-MS测定糖尿病大鼠模型血清MG含量明显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5倍,远志-石菖蒲治疗组MG含量显著降低(P<0.05);并减少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远志石菖蒲能够通过降低大鼠血清MG水平,改善糖尿病大鼠认知障碍.
作者:黄小波;陈文强;陈玉静;王宁群;刘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黄藤素分散片,4片/次,3次/d,自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一个疗程20 d;苦参栓,1粒/次,1次/d,自月经干净后3d开始用直肠给药,1个疗程连续使用10d.观察组采用盆炎平方,1剂/d,常规水煎,每次约200 mL,从月经干净后分早晚服用,一个疗程20 d;蒲地灌肠方,1剂/d,自月经干净后3 d开始保留灌肠,1个疗程连续使用10d.两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记录治疗前后湿热瘀结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6%,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第4、8和12周,观察组热瘀结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CRP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健康状况、日常活动及自我感觉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改善患者血液的浓、黏、凝、滞状态,减轻了炎症反应,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兰;时菁静;徐鸿雁;吴松柏;丁艳玲;曲洪彬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