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颅脑损伤大鼠血脑屏障和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

王珠;赵雅宁;李建民;黄海玲;刘文倩

关键词:复方三七纳米颗粒, 颅脑损伤, 血脑屏障,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脑水肿, 白介素-6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脑创伤后大鼠血脑屏障、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作用.方法: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成年雄性大鼠脑创伤模型,96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创伤模型组、复方三七纳米颗粒低、高剂量组(0.6,2.4 g·kg-1),每组24只大鼠.第1,3,5天参照ZeaLonga法,对各组实验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后经腹主动脉穿刺取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各组不同时间点大鼠(n=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之后处死大鼠,取造模损伤部位脑组织(约4 mm×4 mm×3 mm)称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观察用药后各时间点大鼠脑水肿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脑组织含水量、TNF-α和IL-6含量均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干预组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TNF-α和IL-6含量均降低,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上述变化显著(P<0.05).结论: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对大鼠脑创伤后有保护作用,与TNF-α的含量降低和IL-6含量增加有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黔产盾叶唐松草叶挥发油GC-MS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黔产盾叶唐松草Thalictrum ichangense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盾叶唐松草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并分别采用DPPH·法和MTT法研究其抗氧化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1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86%;在300 mg·L-1时,挥发油对DPPH·清除率为(61.2±2.1)%,对MGC-803胃癌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为(56.0±6.8)%.结论:盾叶唐松草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正四十四烷(Tetratetracontane,25.82%)、3,5-二烯豆甾烷(Stigmastan-3,5-diene,16.39%)、二十八烷(Octacosane,14.96%)等.盾叶唐松草叶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对MCG-803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敏洁;赵琦;梁娜;刘明川;杨胜杰;杨松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滑石粉分散片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目的:制备滑石粉分散片并优选其处方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或软材成型情况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滑石粉分散片的辅料种类;选取滑石粉、崩解剂、填充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和混悬稳定性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和D-优混料设计优选滑石粉分散片处方.结果:佳制备工艺为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含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30%乙醇溶液为黏合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为崩解剂,优处方比例为滑石粉-微晶纤维素-PVPP(0.447∶0.400∶0.123).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D-优混料设计可用于滑石粉分散片处方的优化,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性.

    作者:王念明;李楠;杨凤梅;黄晶;秦春凤;杨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四妙勇安汤抑制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及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四妙勇安汤以生药22.5 g·kg-1·d-1,ig7 d制备含药血清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EA.hy926细胞加入0.2U·mL-1凝血酶、中性粒细胞作为模型组,2.5%,5%,10%,20%四妙勇安汤含药血清预处理内皮细胞24 h后造模为干预组.虎红法检测细胞黏附率,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空白组与空白对照组在各项检测中均无显著性差异;10%,20%含药血清组对黏附率有抑制作用,10%组效果较好;ELISA结果显示10%含药血清组预处理组能抑制P-选择素的表达,其他3个干预组则无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10%,20%含药血清组对于细胞表面P-选择素有抑制作用,10%含药血清组效果好.结论:四妙勇安汤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的黏附,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李光辉;张军平;丁义;曹阳;董玮;彭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降糖消渴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脾肾同治的组方降糖消渴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按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0.2 g·kg-1)、降糖消渴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17.6,8.8,4.4 g·kg-1),并设正常对照组.干预4周后,观察治疗期间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糖耐量、胰岛素耐量.结果:降糖消渴颗粒可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体重(P<0.05),与模型组相比,可降低空腹血糖(P<0.05),使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升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模型组比较有一定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给药后大鼠的糖耐量得以改善(P<0.05),且呈现良好的时-效关系.胰岛素耐量实验显示降糖消渴颗粒各剂量组均具有一定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结论:立足于肝、脾、肾三脏同治的中药复方降糖消渴颗粒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丹丹;李小可;于娜;方心;穆倩倩;秦培洁;莫芳芳;赵保胜;高思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黄藤素分散片,4片/次,3次/d,自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一个疗程20 d;苦参栓,1粒/次,1次/d,自月经干净后3d开始用直肠给药,1个疗程连续使用10d.观察组采用盆炎平方,1剂/d,常规水煎,每次约200 mL,从月经干净后分早晚服用,一个疗程20 d;蒲地灌肠方,1剂/d,自月经干净后3 d开始保留灌肠,1个疗程连续使用10d.两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记录治疗前后湿热瘀结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6%,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第4、8和12周,观察组热瘀结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CRP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健康状况、日常活动及自我感觉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改善患者血液的浓、黏、凝、滞状态,减轻了炎症反应,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兰;时菁静;徐鸿雁;吴松柏;丁艳玲;曲洪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老龄大鼠记忆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当归-红芪(当归∶红芪1∶5)超滤膜提取物对老龄大鼠记忆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3月龄Wistar大鼠12只作为青年对照组(A组),24月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老年空白对照组(B组)、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相对分子质量5万Da(C组)、相对分子质量10万Da(D组)、20万Da组(E组),用药组分别给予相对分子质量为5万Da(1.87 g·kg-1·d-1)、10万Da(2.14 g·kg-1·d-1)、20万Da(2.47 g·kg-1·d-1)的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其余2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0 d,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显微镜下海马,大脑皮质组织形态改变,检测脑组织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老年组大鼠与青年组大鼠相比学习能力下降;海马,大脑皮质组织形态改变存在差异,神经递质Ach,DA,NE,5-HT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衰老组大鼠相比,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组大鼠脑组织中Ach,DA,NE,5-HT含量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1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相比,5万Da,2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不及1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明显(P<0.05).结论: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可以通过提高神经递质Ach,DA,NE,5-HT含量来改善老龄大鼠记忆功能,尤以10万Da相对分子质量组为优.

    作者:刘萍萍;李应东;周倩倩;孙少伯;刘凯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松属植物重金属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松属植物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云南3种松属植物及其土壤中Pd,Cd,Hg,As的含量.结果: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回收率93.2%~103.6%,RSD< 3.3%.部分松属植物Pd,Cd,Hg的含量高于限量标准,As的含量在限量范围内,所检测的土壤样品中4种元素没有超标现象.结论:方法简单、快速、灵敏,为松属植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张海珠;周萍;史志婷;刘熙;刘光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水石榴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桑科榕属植物瘦柄榕Ficus ischnopod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水石榴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儿茶素(1),表儿茶素(2),芹菜素(3),licoflavone C(4),6-prenylapigenin (5),槲皮素(6),木犀草素(7),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莨菪亭)(8),3-O-trans-p-Coumaroyltormentic Acid(9),N-trans-feruloyltyramine(10),N-trans-3,4-O-dimethylcaffeoyl dopamine(11),氧化前胡素水合物(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为新天然产物.

    作者:许赞杉;李思蒙;俞桂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铁皮石斛中总酚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铁皮石斛总酚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阿魏酸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铁皮石斛中总酚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检测波长、显色时间和温度等显色条件;以总酚含量为指标,通过L.(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总酚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含量测定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结果:显色条件为检测波长760 nm,福林酚试剂用量3.5 mL,10%碳酸钠溶液用量7 mL,显色温度20 ~30℃,避光反应时间0.5h.铁皮石斛总酚的提取工艺为加40倍量70%乙醇提取1h.总酚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3.168 ~9.504 mg·L-1,平均加样回收率97.9%,RSD 1.53%.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铁皮石斛中总酚含量的测定.

    作者:李娟;麻晓雪;李顺祥;张家曾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HPLC测定复方肝炎颗粒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

    目的: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肝炎颗粒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样品经80%甲醇超声、酸水解后,采用色谱柱C18(4.6 mm×250 mm,5μm),甲醇-0.4%磷酸(50∶ 5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结果:槲皮素在0.050 1 ~0.501 μg(r =0.999 9)和山奈素在0.024 2 ~0.242 μg(r =0.999 5)均呈良好线性关系;槲皮素和山奈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RSD 0.22%),99.30%(RSD 0.82%)(n=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肝炎颗粒的质量控制要求.

    作者:梁国华;梁晓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正交试验优选蛇黄凝胶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蛇黄凝胶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三羽新月蕨苷A、大黄素和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综合评分优选蛇黄凝胶的提取工艺.采用HPLC测定三羽新月蕨苷A、大黄素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B)-水(C)梯度洗脱(0 ~ 40 min,10% ~ 70%A,10%B,80%~20% C),检测波长226 nm.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4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0 min;大黄素、三羽新月蕨苷A平均提取量依次为0.37,0.76 mg·g-1.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对蛇黄凝胶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作者:汪亚飞;钟希文;梅全喜;张文霞;王贤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双花清胃汤治疗慢性牙周炎6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双花清胃汤治疗慢性牙周炎(CP)的临床疗效及对牙齿沟液中炎性因子和病原菌的影响.方法:将96例CP患者随机分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对患牙作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胶囊,0.15g,bid;替硝唑片,1.0g,q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花清胃汤,1剂/d,含漱及口服,bid,疗程均为7d.观察治疗前后牙周局部症状,包括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测治疗前后牙齿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E2(PGE2)及白细胞介数-6(IL-6)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牙齿沟液中病原菌,包括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及福赛类杆菌(Tf).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SBI,PLI,GI及P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牙齿沟液中TNF-α,PGE2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牙齿沟液中病原菌Aa,Pg及Tf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花清胃汤口服和含漱能控制CP患者炎症水平,抑制齿沟液中牙周致病菌含量,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疾病疗效,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刘东辉;曹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目的:制备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试验及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辅料种类及用量,通过比较不同处方自微乳外观、粒径及乳化时间优选处方工艺,确定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载药量并评价其体外释放情况和稳定性.结果: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佳处方为m穗花杉双黄酮∶m聚氧乙烯蓖麻油∶m油酸乙酯∶m1,2-丙二醇=5.0∶47.5∶19.0∶28.5,乳滴呈圆球性,粒径(15.37±0.09) nm,Zeta电位(-17.1±0.24)mV,在不同pH介质中自微乳制剂均能快速完全释放药物.结论: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可显著提高穗花杉双黄酮的体外溶出度,且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

    作者:任秋霞;王亚男;曲新艳;郑冰清;洪婷;周喆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密闭性中药复合敷料的提取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密闭性中药复合敷料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人参皂苷Rg1,Rb1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提取次数,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对密闭性中药复合敷料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Rb1含量,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81%A;10~38 min,81%~ 79% A;38 ~90min,79% ~66%A),检测波长203 nm.结果: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乙醇用量.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h;平均浸膏得率25.45%,人参皂苷Rg1,Rb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6,0.37 g·L-1.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民间外伤验方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蔡文智;潘永毅;刘志刚;谢文鸿;黎莉莉;刘强;蔡保塔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重组蜂毒肽对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VEGF,Flt-1,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蜂毒肽作用于大鼠C6胶质瘤细胞后,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及重组蜂毒肽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重组蜂毒肽(20,50,80 mg·L-1),采用MTT法于24,48,72 h分别测定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重组蜂毒肽作用72 h后C6胶质瘤细胞VEGF,Flt-1,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重组蜂毒肽作用于细胞24 h后,细胞生长情况无明显变化,但48,72 h后,低、中、高浓度治疗组的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长抑制率增高(P<0.01或P<0.05);同时中、高浓度重组蜂毒肽作用72 h后,胶质瘤细胞的VEGF,Flt-1,MMP-9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结论:重组蜂毒肽对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和VEGF,Flt-1,MMP-9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重组蜂毒肽可能通过抑制VEGF,Flt-1,MMP-9的表达来抑制胶质瘤的生长.

    作者:姚兴军;王岳华;侯文仲;邓光策;曾敏敏;关北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猫爪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目的:分离、鉴定猫爪草Ranunculus ternatus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制备HPLC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猫爪草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氧代-5-(O-β-D-葡萄糖基)-戊酸(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2),腺苷(3),3-[(3-羟基)-(4-β-D-葡萄糖基)-苯基]-2-丙烯酸(4),5-羟甲基糠酸(5),3,4-二羟基苯甲醛(6),邻羟基苯甲酸(7),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8).结论: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邓可众;熊英;周斌;罗永明;李汉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连翘酯苷对PC12细胞增殖及其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连翘酯苷对PC12细胞增殖及其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应用谷氨酸(20 mmol· L-1)、低糖低血清培养基及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10 μmol·L-1)建立谷氨酸、低糖低血清及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观察连翘酯苷低、中、高浓度(0.1,1,5μmol·L-1)剂量对上述模型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同时观察连翘酯苷低、中剂量对Aβ25-35致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连翘酯苷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提高谷氨酸、低糖低血清及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存活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现一定量效关系.连翘酯苷(0.1,1μmol·L-1)可降低Aβ25 ~ 35引起PC12细胞凋亡率(P <0.05,P<0.01).结论:连翘酯苷在体外实验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孙秀萍;王忆杭;王立为;秦川;刘新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脑脉舒康胶囊对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脉舒康胶囊(NMSKC)对小鼠脑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分为脑脉舒康胶囊组(4.0,2.0,1.0 g·kg-1)、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华佗再造丸2.67 g·kg-1,尼莫地平0.02 g·kg-1)对照组,各组连续灌胃9d,于第10天给药1h后,快速断头法制备小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记录小鼠的喘息次数和喘息维持时间,取小鼠脑组织测定丙二醛(M DA)、乳酸(LD)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结果:脑脉舒康胶囊可以明显增加断头小鼠的呼吸次数及延长呼吸持续时间,并可降低MDA和LD含量,提高SOD和LDH的活力.结论:脑脉舒康胶囊对小鼠脑缺血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白明;刘丹丹;王灿;耿新生;苗明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Smad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NS)组、模型(BLM)组、强的松(P)组、补阳还五汤高、中、低(A,B,C)组,每组各24只.除NS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NS组气管内滴注等量NS,造模第2天起,A,B,C组用补阳还五汤(剂量分别为18.48,9.24,4.62 g·kg-1)灌胃,P组用强的松混悬液(4.2 mg·kg-1)灌胃,NS组及BLM组用NS(10 mL·kg-1)灌胃,于造模后第7,14,28 d分3批处死动物,每次8只,取左肺制备病理切片,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改变情况;取右肺上中叶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mRNA,Smad3 mRNA的表达.结果:①BLM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同期NS组,差异明显(P<0.01);②与BLM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或P<0.05);③与NS组相比,BLM组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增高(P<0.01),尤以第7天为明显,并随时间推移有逐渐下降的趋势;④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TGF-β1,Smad3表达水平与同期BLM组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其中B组在7,14,28 d,C组在14,28 d下降较明显(P<0.01),A组与同期BLM组相比虽有所降低,但早期不如B,C组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肺组织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 mRNA、Smad3mRNA的表达上调,从而减轻肺纤维化程度.

    作者:杨晗;王飞;王全林;钟振东;李斌;杨昆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大鼠ANP含量、pGC mRNA表达及胃肠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大鼠心房利尿钠肽(ANP)含量和非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pGC)mRNA表达及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对照组常态饲养.模型组采用“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AT)切除术+高脂饲料喂养+隔日寒冷环境刺激”方法造模.术后第1天喂高脂饲料共3周.在模型组基础上,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术后第1天按10,20,40 g·kg-1 ig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则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周.3周后第1天测空肠肌活动,然后取结肠标本,ELISA法检测ANP含量,RT-PCR法检测pGC mRNA表达.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ANP含量、pGC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或P<0.01),慢波频率显著下降(P<0.01),快波出现频率、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增高(P<0.05或P<0.01);纵肌收缩力振幅和环肌收缩力振幅均显著增大(P<0.01).和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的ANP含量、pGC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或P<0.01);附子理中汤中剂量组慢波频率上升(P<0.05),快波出现频率、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减小(P<0.05或P<0.01);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慢波频率显著上升(P<0.01),快波出现频率、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显著减小(P均<0.01);中剂量组纵肌收缩力振幅减小(P<0.05),高剂量组纵肌收缩力振幅和环肌收缩力振幅均显著减小(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止泻”的一种可能机制在于一方面上调ANP的含量及pGC mRNA表达量,进而恢复正常胃肠动力学,另一方面通过对水盐重吸收的调节作用而起效.

    作者:卢兰;唐汉庆;李晓华;朱晓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