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赶山鞭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抗炎作用及镇痛作用.方法:大浓度(按生药量计)赶山鞭水提物(2.35 g·mL-1)及醇提物(3.12 g·mL-1)以大给药容积(0.4 mL·10 g-1)给小鼠ig给药,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观察赶山鞭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的抗炎及镇痛作用.结果:赶山鞭水提物及醇提取物对小鼠ig给药的大耐受量按生药量计分别为94.0,124.8 g·kg-1.赶山鞭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赶山鞭水提物及醇提取物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叶绿萍;黄志俭;刘小意;陆海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采用正/反向效应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香附四物汤中主要药对的作用特点及对整方的贡献.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香附-延胡索药对水提取物组、全方除去香附-延胡索药对水提取物组、全方水提取物组、香附-当归药对水提取物组、全方除去香附-当归药对水提取物组按1.17,3.71,5.46,1.75,3.70 g·kg-1剂量ig给药,空白对照ig生理盐水.以小鼠热板法、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和小鼠血虚模型,评价各给药组对不同模型小鼠的影响.结果:在3种疼痛模型中,香附-延胡索药对表现出很强的镇痛效果,当其在香附四物汤组方中被剔除后作用明显减弱或消失,而香附-当归药对的镇痛效果相对较弱,当其在香附四物汤组方中被剔除后作用没有明显减弱,有的甚至有所提高.小鼠血虚实验中,各给药组白细胞数、胸脾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数指标变化发现,香附-当归药对具有很强的补血效应,而香附四物汤以及当其在香附四物汤组方中被剔除后,其均未表现出明显的补血作用.同时,香附四物汤能非常显著地升高痛经模型小鼠子宫组织中NO的含量,提高SOD活力,并降低Ca2+水平.结论:在香附四物汤中,香附-当归的补血作用减弱,而香附-延胡索的镇痛作用依然显著,并且香附四物汤抑制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子宫组织中NO,Ca2+水平及提高SOD活力有关;同时通过实验发现采用正/反向效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是研究方剂配伍效应的有效途径.
作者:姚鑫;刘培;周卫;唐于平;钱大玮;段金廒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和比较大黄4种炮制品(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提取物的泻下作用异同.方法:昆明小鼠单次给药,比较大黄4种炮制品提取物泻下效应的ED50及观察各组小鼠服药后首次泻下时间、5h内泻下次数及总排便次数;用炭末推进法比较大黄各炮制品提取物对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大鼠给药5d后测定结肠肠壁细胞Na+-K+-ATP酶的活性.结果:生大黄与酒大黄ED50相当,熟大黄和大黄炭即使在生大黄全致泻量(2ED50)的20倍下也无致泻作用.生大黄和酒大黄两者均在给药后3h左右产生泻下作用,但酒大黄从泻下时间和泻下次数上都较生大黄有所延迟和减少.生大黄高剂量、酒大黄的高、低剂量组以及大黄炭的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小肠炭末推进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而熟大黄的高、低剂量组及大黄炭的低剂量组能降低小鼠的小肠炭末推进率,但与空白组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对大鼠结肠肠壁细胞Na+-K+-ATP酶的活性,各炮制品都对其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生大黄的酶抑制作用强于其他.结论:大黄4种炮制品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泻下作用,但泻下作用强度有所不同.生大黄泻下效力强,酒大黄次之,而熟大黄和大黄炭作用弱.
作者:李燕;隋峰;刘亮亮;林娜;肖永庆;李丽;马超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金疮小草醇提物(ADT)对正常小鼠凝血时间及微循环影响及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正常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ADT高、中、低剂量组,ig给药,1次/d,连续7d,末次给药后1h,采用毛细管法及玻片法测定其对凝血时间的影响;测定肠系膜毛细血管网交点数、管径、血液流速以观察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正常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ADT高、中、低剂量组,ig给药,1天1次,连续7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8h,除空白组外ip CCl4或D-GalN,12~16 h后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以评价其对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DT能明显延长小鼠血液的凝血时间(P<0.05),玻片法测得的凝血时间延长40%以上,毛细管法测得的凝血时间延长20%以上;显著增加肠系膜的毛细血管网交点数和加快微循环血液速度(P<0.05),网交点数增加了约30%,血液流速加快了约1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DT能明显降低CCl4和D-GalN引起急性肝损伤动物的血清ALT,AST水平(P<0.05).结论:金疮小草醇提物活血化瘀作用可能是抗急性肝损伤途径之一.
作者:曾春晖;杨柯;徐明光;李先梅;李河;粱金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黄萸巴布剂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干酵母、牛奶和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法观察黄萸巴布剂对3种致热原所致动物发热的影响;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黄萸巴布剂的镇痛作用;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黄萸巴布剂的抗炎作用.结果:黄萸巴布剂可显著抑制干酵母、牛奶、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致发热反应;对醋酸和热板诱发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轻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度;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结论:黄萸巴布剂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作者:石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开心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杏仁核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10只;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21 d.在造模同时,给药组ig开心解郁汤40 g·kg-1,1次/d,连续21 d.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内NE,DA,5-HT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NE,DA,5-HT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开心解郁汤可显著升高抑郁模型大鼠脑内NE,DA,5-HT的含量(P<0.05).结论:开心解郁汤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
作者:官涛;黄学宽;陈笛;任凌燕;王莎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清宫胶囊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子宫组织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早孕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妊娠组、模型对照组、益母草颗粒冲剂组、清宫胶囊低、高剂量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流产模型后,分别ig生理盐水、益母草颗粒混悬液(14 g·kg-1·d-1),清宫胶囊内容物混悬液(1.9,3.8 g·kg-1·d-1),连续7d,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和比较药物流产后各组大鼠子官匀浆中ET含量,观察清宫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作用;显微镜下观察子宫、宫腔残留组织情况.结果:清宫胶囊可促进药流后宫腔内胚囊和残留组织的排出;清宫胶囊组子宫组织匀浆中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清宫胶囊治疗药流后阴道出血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大鼠子宫组织匀浆中ET水平,加快了子宫内膜、子宫肌组织及血管的收缩修复,达到止血、促进子宫复旧的目的.
作者:李晖;陈建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黄芩、黄连对牙龈紫质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以及核梭杆菌等3种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分别将黄芩、黄连2味中药制成水煎剂,参考CLSI2010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它们对3种厌氧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芩、黄连对牙龈紫质单胞菌、中间普氏菌、核梭杆菌均具一定的体外抑菌活性,本研究显示黄连对中间普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强,黄芩对3种厌氧菌均有抑制活性,但均较黄连弱.结论:黄芩、黄连对3种厌氧菌均有体外抑菌活性.以黄连对中间普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强.
作者:史跃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检测抑郁情绪模塑大鼠海马、下丘脑内5-羟色胺3B受体(5-HT3BR)蛋白分布、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舒郁胶囊对抑郁情绪的干预机制.方法:筛选大鼠进入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舒郁胶囊组(0.4 g·kg-1)、氟西汀组(0.002 g·kg-1),采用慢性温和性刺激法(chronic mild stress,CMS)制备抑郁情绪大鼠模型,以造模前后体重及糖水偏好值评价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内5-HT3BR的表达分布,以平均荧光强度(MFI)为指标对各组大鼠海马和下丘脑内5-HT3BR进行定量.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减轻(P<0.01),糖水摄入量也显著减少(P<0.01),5-HT3BR蛋白在海马和下丘脑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舒郁胶囊组和氟西汀组大鼠体重增长显著(P<0.01),糖水摄入量显著增加(P<0.01),5-HT3BR蛋白在海马和下丘脑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5-HT3BR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与抑郁情绪的产生关系密切;舒郁胶囊可对抑郁情绪模型大鼠海马、下丘脑5-HT38R表达水平的变化起到纠正作用.
作者:谭倩;张惠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昆布多糖硫酸酯(LAMS)对移植前列腺癌细胞RM-1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C57小鼠接种前列腺癌RM-1细胞7d后,按瘤体大小将40只小鼠均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NS),环磷酰胺(CY)组(20 mg·kg-1),LAMS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1),ig,1次/d,连续14 d,停药次日称体质量并处死动物,剥取瘤块,摘取脾脏和胸腺,称质量,计算抑瘤率、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CY 20 mg· kg-1抑瘤率为40.3%,LAMS低、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5.0%和33.8%,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CY在抑瘤的同时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AMS对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LAMS对移植前列腺癌RM-1的荷瘤小鼠有一定的抑瘤作用,LAMS在抑制肿瘤的同时不影响荷瘤鼠的免疫功能,无CY等化疗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作者:邹明畅;盛玉青;崔飞伦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复方党参提取物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复方党参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0.25,0.5,1.0 g·kg-1),各剂量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均ig给药,持续10 d,并在第7天开始同时ip环磷酰胺制作免疫抑制小鼠模型.MTT法检测免疫细胞的活力,鸡红细胞吞噬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绵羊红细胞免疫法检测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结果:复方党参提取物各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足跖厚度增加;脾细胞溶血空斑数增加、血清溶血素水平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增加;复方党参提取物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党参提取物对环磷酰胺处理的免疫低下小鼠有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贾宁;王汉;郑晶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三因素不同组合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即高脂、高蛋氨酸及球囊拉伤术,通过不同组合建立4个模型组,分别为高脂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结合高蛋氨酸组,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各模型组给予相应饲料喂养,第4周后各球囊拉伤术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12周末测定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相关指标对4个模型组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三因素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Hcy、血清hs-CRP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各模型组间比较,三因素组斑块面积以及管腔狭窄率明显.结论: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较其他模型组明显,血清hs-CRP升高显著,提示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倾向,表明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球囊拉伤术造成内皮损伤三者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颈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易损斑块形成.
作者:王建辉;李磊;柳芳;史跃;马彦雷;刘建勋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二氢槲皮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冠心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奥心血康42 mg·kg-1)、二氢槲皮素高、中、低剂量组(6.4,3.2,1.6mg·kg-1).皮下注射5 mg·kg-1异丙肾上腺素( ISO)造成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后观察心电图(ECG)的变化,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并对大鼠心肌组织进行了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二氢槲皮素能改善大鼠ECG的J点位移,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CK,CK-MB,LDH的含量,升高心肌组织匀浆中SOD活力,降低心肌组织匀浆中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DA的含量.结论:二氢槲皮素能有效抑制ISO所致心肌组织缺血,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损伤,从而起到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作者:王秋红;匡海学;吴伦;李阳;王知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以益气活血解毒为治法的化瘀丸对肿瘤生长及血栓形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动物模型,造模后24 h随机分组并开始给药,实验分为5组:模型组(无菌水10 mL·kg-1 ig,0.9% NaC1 10 mL·kg-1 ip,1次/d)、低分子肝素组(无菌水10 mL·kg-1 ig,低分子肝素注射液100 u·kg-1,ip)、环磷酰胺(CTX)组[无菌水10 mL·kg-1 ig,CTX50 mg· kg-(1,6,11,16 d)ip,1次/d]、化瘀丸组(化瘀丸4 g·kg-1 ig,0.9% NaCl10 mL·kg-1ip,1次/d)、空白对照组(无菌水10 mL·kg-1 ig,0.9% NaCl 10 mL·kg-1 ip,1次/d),给药12d或19d.定期观察各组小鼠体重及肿瘤生长情况,接种后13,20 d处死小鼠,检测瘤重、肺转移数,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 F-a)、P-选择素(P-selectin)、内皮素-1( ET-1)水平.结果:化瘀丸组小鼠瘤重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抑瘤率分别为34.97%(13 d)和31.52%(20 d),肺转移抑制率为83.25%(20 d).20 d化瘀丸组小鼠血清ET-1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P-selectin,ET-1水平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并显著低于CTX组(P<0.01).结论:化瘀丸作用于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具有一定抗肿瘤生长的作用,并能降低荷瘤小鼠异常升高的血栓形成相关因子水平.
作者:于明薇;杨国旺;王笑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肠激安提取物对大鼠D-木糖吸收和小鼠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盐酸小檗碱片组、肠激安提取物高、中、低(按生药量计为2.812,1.406,0.703 g·kg-1)剂量组,ig给药7 d;NIH小鼠154只,分组情况同大鼠,肠激安提取物高、中、低(4.062,2.031,1.016 g·kg-1)剂量组,ig给药7d.通过测定血清D-木糖含量研究肠激安提取物对番泻叶1 g·kg-1致泻大鼠D-木糖吸收的影响,以及通过测定炭末推进率研究肠激安提取物对新斯的明致小鼠肠推进亢进的影响和该药对阿托品致小鼠肠推进抑制的影响.结果:肠激安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的血清D-木糖含量明显高于ig番泻叶模型组(P<0.05);炭末推进率均明显低于新斯的明致小鼠肠推进亢进组和阿托品致小鼠肠推进抑制组(P<0.01).结论:肠激安提取物具有增强小肠吸收功能和抑制肠推进运动的作用.
作者:唐洪梅;何嘉仑;廖小红;李得堂;闫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制附子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从60只大鼠中随机选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50只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模后分为附子4周组、4周模型组、附子2周组及2周模型组,治疗组按0.2g·kg-1剂量给予制附子ig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和4周,观察用药组2周和4周时大鼠足肿胀率,血清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 IL-1β)水平及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附子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足肿胀率明显降低(P<0.05);滑膜组织病理结构显著改善(P<0.05);用药2周时,血清NO,IL-1β水平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5),用药4周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制附子可能通过降低血清NO、IL-1β水平、从而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抗炎和消除关节肿胀的作用,改善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
作者:刘建磊;李宝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以及大豆异黄酮(ISO)对抗ONOO-致脑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并经免疫荧光鉴定.以吗啉-斯得酮亚胺(SIN-1,1 mmol·L-1)作为ONOO-供体引起海马神经干细胞出现分化障碍,再分别用氧合血红蛋白( HbO2,0.05 mmol·L-1),超氯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SOD/catalase,50 U·mL-1),褪黑激素(0.5 mmol ·L-1)以及ISO(0.1mg·L-1)进行干预,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情况.结果:SIN-1引起海马神经干细胞巢蛋白阳性(NSE*)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已分化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很明显.单独使用一氯化氮阴离子(NO-)清除剂HbO2或超氧阴离子(O-2)清除剂SOD/catalase可以增加NSE+细胞数量,改善形态变化.但ONOO-清除剂(褪黑激素)和ISO能够更明显地增加NSE+细胞数量并改善形态变化,尤以前者效果更加明显.结论:ONOO-可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产生不利影响.ISO可以对抗ONOO-引起的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化障碍,在脑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作者:龙军;袁冬平;周玲玲;周静;许立;刘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软肝解毒煎预防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阻断肝组织硬化,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方法:选用纯系Wisar 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软肝解毒煎组3组.以正常组和模型组为对照,采用白酒ig造模,同时预防给予软肝解毒煎剂,剂量为21 g·kg-1,12周后,各组大鼠肝脏取材,应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及超微结构,并测定血清单胺氧化酶(MAO)、羟脯氨酸(HP)含量.结果:软肝解毒煎组MAO,H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均P<0.01,模型组肝组织大量胶原纤维增生,脂肪变性严重;软肝解毒煎组胶原纤维增生不明显,肝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损伤显著减轻.结论:软肝解毒煎能有效预防酒精性肝纤维化.
作者:刘声;杨长福;张明雪;李彦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采用综合法建立大鼠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动物模型.方法:应用60%乙醇,20 mmol·L-1去氧胆酸钠和0.05% ~0.1%氨水刺激胃黏膜,并结合饥饱失常.12周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及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和游离黏液量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动物一般情况差、体重增加缓慢,胃窦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炎症评分明显增加;游离酸和总酸度明显增加,游离黏液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应用60%乙醇和20 mmol·L-去氧胆酸钠,0.05%~0.1%氨水并结合饥饱失常对SD大鼠刺激12周可成功地建立CSG模型,且稳定性好.
作者:任守忠;马志健;王继浩;曾贵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比较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不同缺氧方式诱导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的整体行为变化,为进一步构建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氧分压从21%逐渐降至6%,平均下降速度为0.5%/min ~ 1%/min的钠石灰缺氧法和氧分压在短时间内骤降后维持在7% ~8%的低压氧仪缺氧法,考察2种缺氧模式对小鼠体重,摄食量,自发活动以及心率、T波等气阴两虚临床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不同的缺氧方式均能够导致小鼠体重下降;摄食量减少;行走格数减少,直立次数增加等自发活动改变;心率加快,T波持续抬高等心电图变化,二者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呈基本一致的趋势,其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缺氧方式诱导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均能够模拟形体消瘦,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烦躁,心悸,脉细数等气阴两虚证的主要临床特征.
作者:王文萍;柴程芝;寇俊萍;余伯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促愈颗粒对乙酸胃溃疡(GU)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胃泌素( Gas)和血浆神经降压素(NT)的影响.方法:用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促愈颗粒组(28.8 g·kg-1)和雷尼替丁组(27 mg·kg-1).pH计测量胃液酸度,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NO的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Gas,血浆N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促愈颗粒使GU大鼠胃液pH值和血清Gas,NO含量显著增高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浆NT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雷尼替丁组相比,促愈颗粒组胃液pH值、血清Gas含量、血浆NT含量均无明显差异.但NO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促愈颗粒能提高再生黏膜质量,提高胃液pH值,调节NO,Gas,NT是其作用机制.
作者:冯云霞;时昭红;张介眉;郝建军;张书;闻海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溃疡平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血流量(GMBF)及血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Okabe法制备大鼠慢性乙酸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溃疡平低、中、高剂量组(1.40,2.80,5.60 g·kg-1,ig)和盐酸雷尼替丁组(2.83 ×10-2g·kg-1,ig)6组.给药14 d后,运用MP150多道生理记录系统中的LDF100C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模块测定溃疡周边部的GMBF;ELISA法检测血清ET-1的含量;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溃疡平高剂量组GMBF明显增多(P<0.05),血清ET-1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盐酸雷尼替丁组相比,溃疡平高剂量组GMBF明显增多(P<0.05),血清ET-1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溃疡平刺激NO的合成和释放,反馈性抑制ET-1的释放,从而增加GMBF,这可能是其加速胃溃疡愈合和改善溃疡愈合质量( QOUH)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赵红晔;曹军;王月飞;赫灵菊;周丽;卢长柱;王滨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IH22荷瘤小鼠瘤组织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1H22荷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将5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CTX组)、黄芪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连续ip给药10 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以及小鼠一般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10 d后处死小鼠,剥取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Bax及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小鼠移植瘤H22试验结果显示,在12,8,4 g·kg-1的剂量下黄芪注射液的抑瘤率分别为52.36%,33.68%,17.28%.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强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且Bax/Bcl-2明显增高(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通过促进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来诱导H22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抑瘤效应.
作者:李连琨;黄云峰;谢旱红;陈果;王滨容;匡文娟;万莉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壮骨止痛方无水乙醇提取A部位对去势雌鼠骨质松模型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50 g左右SD雌性大鼠75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壮骨止痛方无水乙醇提取A部位组(0.12 g·kg-1 ·d-1)、壮骨止痛方组(13.2 g·kg-1·d-1),每组15只.去卵巢术后5d开始给药,连续13周.取血和骨标本从骨密度、骨生物力学、病理形态学等几个方面研究其药效,从血清雌激素(E2)、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方面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壮骨止痛方无水乙醇提取A部位能明显增加去卵巢模型鼠股骨、腰椎骨的骨密度(P<0.05);显著提高股骨头平均骨小梁密度(P<0.01);显著增强模型大鼠胫骨的大应力和大抗弯强度(P<0.01);与去势模型组比较壮骨止痛方无水乙醇提取A部位明显增加子宫系数(P<0.05),能显著降低去势模型鼠血清CT(P<0.01).结论:壮骨止痛方无水乙醇提取A部位能增加模型鼠骨密度及骨大应力和大抗弯强度,逆转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发挥药物自身的雌激素样作用,改善激素代谢紊乱,直接或间接调节了机体的骨代谢和细胞因子,降低了骨转换,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
作者:甘国兴;莫新民;李劲平;张国民;范娟娟;刘仕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茱萸丸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降脂等作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10只,随机抽取50只作为正常大鼠实验组,其余60只为糖尿病大鼠组.糖尿病组以高脂饲料诱导加链脲佐菌素(STZ)30 mg· kg-1 ip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7d后选取成模大鼠50只.50只正常大鼠和50只糖尿病大鼠各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0.9%生理盐水)、模型组(0.9%生理盐水)、药物组(盐酸二甲双胍0.2 g·kg-1)、茱萸丸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0.75,1.5,3 g·kg-1),每组10只.连续ig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茱萸丸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P<0.01),对正常大鼠血糖无明显变化;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脂(P<0.01),明显降低大鼠TC,TG,对糖尿病大鼠治疗后期的体重减轻起到延缓的作用(P<0.01).结论:茱萸丸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脂和体重.
作者:刘瑞丰;吕建东;张晓鹏;喇孝瑾;王亚;陈贵良;殷华;喇万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保产无忧散对产前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对产前抑郁模型小鼠的内分泌影响.方法:通过强迫游泳建立产前抑郁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保产无忧散高、中、低剂量组( 30,15,7.5g·kg-1).连续ig给药8d,观察各组小鼠不动时间以及雌激素(E2)、孕激素(P)及催乳素(PRL)的变化情况.结果:保产无忧散高、中剂量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PRL,孕激素P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保产无忧散可有效减少受孕小鼠不动时间,对产前抑郁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张海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黄皮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4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81%.结论: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9.56%)、石竹烯(14.29%)、(S)-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12.35%)、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庚-2-烯(22.25%)等.
作者:唐冰;王成芳;费超;杜树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通过HPLC测定黄芩和半夏不同配伍比例后黄芩苷溶出量的变化,以探讨中药药性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柱(4.6 mm ×250 mm,5μm),乙腈-0.4%磷酸溶液(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建立黄芩与半夏配伍[以寒为主(9∶6);寒热各半(9∶9);以热为主(6∶9)]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配伍后黄芩苷溶出量的大小.结果:黄芩苷质量浓度在0.010 25 ~0.102 5 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21%(n =9),RSD 2.0%;黄芩配伍半夏后[以寒为主(9∶6)、寒热各半(9∶9)、以热为主(6∶9)]和黄芩单煎后黄芩苷平均含量分别为64.018,63.680,50.581,62.529 mg·g-1.结论:黄芩配伍半夏后黄芩苷的HPLC检测方法可靠、稳定、重复性好.不同比例配伍后黄芩苷的溶出量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以热为主配伍(6∶9)对黄芩苷的溶出影响大,溶出低,体现了中药药性配伍中以半夏的温热之性抑制黄芩之寒凉之性的科学内涵.
作者:李平;杨应勇;李江;肖书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采用3种方法对五味子进行蛋白质提取,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五味子蛋白提取方法.方法: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蛋白提取物进行分析,同时依据Lowry法对五味子总蛋白含量进行测定,HPLC测定五味子蛋白提取物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3种方法提取总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58.44%,19.21%,26.18%,其所含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7.46%,15.41%,23.14%.结论:采用脱脂硫酸铵沉降法提取所得总蛋白及其所含氨基酸含量较高、纯度较合理,方法较可行.
作者:万志强;严铭铭;展月;邵帅;于雷;于红威;赵大庆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腰痛宁贴膏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方法:色谱柱lntersil Cs-3( 4.6mm ×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20∶ 96∶7,用三乙胺调pH为3.1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士的宁在0.020 6~0.123 4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测得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100.28%,RSD1.33%;马钱子碱在0.013 8 ~0.083 0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测得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9.82%,RSD 0.84%.结论: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腰痛宁贴膏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质量控制.
作者:秦婷;李平;郑艳春;王春民;张瑞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减味锡类散栓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青黛、牛黄、冰片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对制剂中的靛玉红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SinoChrom ODS-AP C18(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水溶液(81∶ 19),流速0.8 mL· min-1,检测波长288 nm,柱温为室温.结果: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靛玉红在0.2~10.8m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0.95%( RSD l.12%,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减味锡类散栓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丁晓瑜;陈钧;刘一丹;郭丹钊;杨学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蕌头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为中药材薤白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10个蕌头样品中14个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其无机元素指纹谱,并采用SPSS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特征元素进行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选出4个主因子,得出蕌头的特征元素为Mn,Cu,Zn,Fe,Ni,Se,Cr;聚类分析将10个蕌头样品聚为2大类,赤、白蕌头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采集地的蕌头体内无机元素的含量与其生长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结论:定量分析法可用于蕌头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是蕌头无机元素含量分析的有效方法.
作者:焦阳;尹海波;张乐;刘爽;关颖;董双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和提高腰痛片的质量标准进行.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方中补骨脂、赤芍;采用HPLC法测定方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中检出补骨脂、赤芍,且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测定绿原酸在0.118 4~0.592 0 μg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 1.35%.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以用于腰痛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江红;高超旭;郭建功;张东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柴芍丸中芍药苷、栀子苷及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芍药苷在0.494 4~12.36 μg(r=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7%,RSD 2.1%;栀子苷在0.492 2~12.305 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1.64%,RSD 1.9%;丹皮酚在0.2602 ~6.505 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0.92%,RSD1.7%.结论: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柴芍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孟宪波;郑晖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胆宁片中金丝桃苷、橙皮苷和白藜芦醇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Venusil XB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5.0),梯度洗脱;柱温为25℃,检测波长358 nm(金丝桃苷)、283 nm(橙皮苷)、306 nm(白藜芦醇).流速0.8 mL· min-,迸样20μL,结果:3个成分在40 min内完全分离,且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8.13%~101.19%.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同时测定胆宁片中3个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为胆宁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黄媛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山橙药材中银松素含量的近红外(Near infrared,简称NIR)定量模型,准确快速的测定山橿药材中银松素的含量.方法: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TQAnalyst 8.0软件,建立银松素的定量模型.结果:建立的银松素含量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 RMSEC)分别为0.993 65,0.110.结论: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能快速有效的测定山橙药材中银松素的含量.
作者:雷敬卫;郭艳利;白雁;陈随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与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附子炮制前后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在电喷雾质谱条件下可形成结构相似质子化分子,因而具有相似电离能力,利用离子峰的相对丰度可以近似地反映同类生物碱的相对含量的特点,通过添加结构相似的内标化合物,对附子及其炮制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比较,找出其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减毒作用的机制.
作者:李启艳;朱日然;张学顺;程明;黄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安徽道地药材牡丹皮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为牡丹皮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64.5 cm×75μm石英毛细管柱作为分离通道,以30 mmol·L-硼砂(5%甲醇,pH 9.4)溶液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0 kV,检测波长212 nm,柱温25℃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条件,对安徽产牡丹皮进行分析,以丹皮酚和没食子酸为参照物,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9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牡丹皮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牡丹皮成分与产地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作为牡丹皮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作者:谷巍;巢建国;刘训红;孔昭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半夏的电化学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Mn2+-CH3COCH3-BrO-3为振荡体系,以中草药为反应底物,应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化学振荡体系中的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获得中药电化学指纹图谱.结果:半夏与水半夏的电化学指纹图谱各具特色,差异明显.结论:可以利用此方法鉴别半夏,该方法经济、简便、易行.
作者:邹桂华;李守君;沈广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消疡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TLC对消疡分散片中白及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该片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用桨法测定该片的溶出度.结果:TLC可以鉴别制剂中与白及相对应的斑点;三七皂苷R1在0.195~1.95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83%,RSD 2.73%;人参皂苷R g1在0.812~8.12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6%,RSD 1.76%;人参皂苷Rbt在0.784~7.84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2.06%,RSD 1.97%;该片15 min时的溶出度达80%以上.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消疡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卫卫;彭晶蕊;何炜玲;邓超澄;徐冬英;梁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栀子金花丸中芒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C18柱,乙腈-0.2%磷酸水溶液(13⒏8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8 nm,柱温35℃.结果:芒果苷质量浓度在5.1 ~30.6 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6),芒果苷平均回收率为99.0%,方法精密度RSD 1.7%(n =6).结论:该法可用于栀子金花丸中芒果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温金莲;周清;宋粉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水朝阳旋覆花Inulahelianthus-aquatica花序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HL-20凝胶色谱、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MS,NMR等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水朝阳旋覆花的花中分离鉴定出7个倍半萜内醋化合物:芳香堆心菊素(1),8-表-堆心菊内酯(2),水朝阳内酯(3),6-表-去乙酰基异薄菊灵(4),天名精内酯(5),2,3-二氢芳香堆芯菊素(6),二氢锦菊素(7).结论:化合物1,2,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黄火强;朴香兰;闫美娜;崔箭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考察黄芩与知母配伍后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 色谱柱(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76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9.76~195.2(r =0.999 2),3.960 ~ 79.20(r=0.999 9),1.600~32.00(r =0.999 5),1.536 ~30.72 mg·L-1(r =0.999 9)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6.8% ~ 103.0%,RSD均小于1.7%.结论:黄芩与知母配伍后使黄芩水煎液中的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显著增加.
作者:史芳;李清;陈晓辉;刘莉;张天虹;毕开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心安宁胶囊的质量标准,以提高其质量标准.方法:建立了葛根和丹参的薄层鉴别方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方中葛根及丹参酚酸B含量,色谱条件为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 10∶3∶59);流量1.0 mL· 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0 nm.结果:采用HPLC方法检测图谱清晰,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葛根素0.004~0.163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丹参酚酸B含量在0.144.~1.44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葛根素、丹参酚酸B的平均回收率为97.69%,102.76%,RSD别为1.10%,1.34%.结论:薄层色谱法图谱清晰,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心安宁胶囊质量.
作者:曾振兴;顾雪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系统评价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疗效性,为桑杏汤及其加减方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文献,对其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1 310名受试者在内的随机对照试验12个,Jadad评分1个2分,其余均为1分,所有研究均处于C级,质量不高.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西药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 4.91,95% CI[2.84~8.49];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加西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西药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 =4.69,95% CI[2.82~7.81];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支气管炎和西药(中成药)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 =4.63,95% CI[1.94~11.03];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西药(中成药)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7.07,95% CI[2.40 ~20.84];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咳嗽和西药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4.93,95% CI[2.30~10.57];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加西药治疗肺炎和西药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 =9.06,95%CI4.26 ~ 19.25];对纳入研究不少于3个的研究做漏斗图分析,显示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桑杏汤及其加减方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所治疗疾病包括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报道,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且质量不高,影响了本次评价的效度.
作者:赵勤;汪海飚;高振;徐丹;荆晶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分为金匮肾气丸治疗组和消渴丸对照组各12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观察两组口服用药1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24h尿糖(24 h U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C(HbA1C)、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能明显提高血糖控制水平,降低FBG2h(P <0.05),U G(P <0.05),FINS(P <0.01),并能改善HbA1C、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等指标.结论:金匮肾气丸治疗2型糖尿病总有效率优于消渴丸对照组(P<0.05).
作者:杨晓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自制蒲公英软膏外敷治疗急性蜂窝组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人选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血必净静脉滴注及自制蒲公英软膏外敷.两组患者者均6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78.33%;治疗组治愈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6.67%,治愈率、总有效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慢反应物质(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以上检测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自制蒲公英软膏外敷治疗急性蜂窝组织炎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调节炎症因子.
作者:郭晓波;赵桂香;王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肺癌合剂配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P或GP方案化疗)30例、治疗组(化疗+中药)30例,治疗组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口服中药肺癌合剂每日2次,每次150 mL.连用2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体重变化、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变化等.结果:肺癌合剂配合化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明显减轻化疗对骨髓、消化道等的影响、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53的水平,但在瘤体大小的客观有效率和稳定率的指标上和单纯化疗相比并不具有优势.治疗组干咳、气短、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等4个症状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有效率分别为76.67%,46.67%.对照组治疗前、后CEA,CA153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EA,CA153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癌合剂配合化疗可作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作为;孙易娜;黄建华;杨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丸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阻兼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枳实消痞丸合失笑散加减,对照组服用胃复春片,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所有症状积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改善暖气、乏力、纳差的作用优于对照组;胃镜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枳实消痞丸合失笑散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和脐带血有核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疗效.方法:采集1例ALS患者的自体骨髓或新生儿脐带血,获取含干细胞的有核细胞悬液,每份平均含有核细胞4.72×10s个.通过腰椎穿刺,将其移植入该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在4年内分别对本例ALS患者进行骨髓及新生儿脐带血有核细胞移植治疗3次和50次,观察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的变化,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第1次自体骨髓移植后病情好转,第3次移植后达到好状态.此后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但较移植治疗前进展速度明显减缓.治疗过程中患者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和脐带血有核细胞移植治疗ALS有短期效果,可延缓ALS的进展,该方法是安全的.
作者:赖福生;卢少军;王一芳;焦冬生;钱时德;李惠俊;王燕燕;方春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七宝美髯丹加减方治疗肾虚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肾虚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成熟排出情况,对比两组周期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及总妊娠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明显增厚,排卵率、总妊娠率、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七宝美髯丹加减方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性,协调内分泌环境,促进卵泡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提高妊娠成功率.
作者:张晓芬;张慧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芎芷煎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芎芷煎方,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程度变化情况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5%,53.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1,2,3个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芎芷煎方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血液微循环有关.
作者:李乐军;邵凤扬;陈丽萍;顾成光;陈隐漪;马先军;卞光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仙灵骨葆胶囊+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仙灵骨葆胶囊,3粒/次,2次/d;盐酸氨基葡萄糖片,480 mg/次,3次/d),对照组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480 mg/次,3次/d),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3%,对照组为71.9%,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且能够缩短关节疼痛时间.
作者:韩国栋;蒋再轶;谭洁;彭芝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蜂蜜调和三七粉局敷方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可能药物.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90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采用蜂蜜调和三七粉局敷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0.5%强的松龙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主观和客观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主观和客观指标疗效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蜜调和三七粉局敷方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短期有效,对于长期疗效,还需进行纵向观察.
作者:潘茜;秦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天智颗粒(5g/次,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胶囊(800 mg/次,3次/d)口服,连续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MMSE评分和ADL评分,并观察两组的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基本相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MMSE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但ADL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智颗粒能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总体疗效和奥拉西坦胶囊相当,在提高病人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奥拉西坦胶囊.
作者:武继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确定水蒲桃种子总多酚超声提取的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总多酚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当提取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38%,提取时间32 min,液料比47∶1时,在此工艺条件下的总多酚提取率为16.32%.结论:响应面分析法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7%,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作者:郑妮;张生潭;汪铁山;林敬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优化构树叶总黄酮(TFBP)的微波辅助提取佳工艺.方法:运用微波辅助提取构树叶总黄酮,以芦丁为指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吸光度进行指标控制,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筛选佳提取工艺.结果:微波辅助提取构树叶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50 W,温度45℃,微波时间15 min,料液比1∶10.结论:提取工艺方法简单、合理、稳定且可行.
作者:朱开梅;刘建楠;顾生玖;唐世锭;欧奕;赵磊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优选坎离颗粒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以提取液中黄芪甲苷、芍药苷、总皂苷和总生物碱含量为综合评分指标,多指标成分优选坎离颗粒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工艺条件为坎离颗粒处方量加水10倍,提取3次,每次45 min,提取前浸泡45 min.结论:该提取工艺条件稳定,重现性好.
作者:文小燕;刘力;徐德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确定正己烷索氏提取桑籽油的佳工艺.方法:将桑籽粉碎,用正己烷对桑籽油进行提取.以桑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浸提溶剂、回流温度、提取时间、溶剂倍量等因素对桑籽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工艺优化的正交设计,确定了桑籽油提取的佳工艺.结果:对提取率影响主次次序为回流温度、提取时间、溶剂倍量.提取桑籽油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温度80℃,提取时间4h,溶剂倍量(g:mL)1∶24.桑籽油的提取率32.33%.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节能,生产周期短,提取效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吕志强;李乔;巩丽丽;陈智;王超;田景振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制备pH依赖、酶触和时间三重控制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释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从内到外分别以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二醇作为隔离层,以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RS 30D和Eudaragit RL 30D混合溶液作为时滞层,以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RS 30D,Eudaragit RL 30D和壳聚糖的混合溶液作为酶触层,以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L100-55的水分散体雅克宜作为外层肠溶层.考察了包衣片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药情况.结果:制备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在pH l.2模拟胃液中2h不释药,在pH6.8模拟小肠液中6h释药量小于10%,在模拟结肠液中8h部分释放或大部分释放.结论:所制备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
作者:卢晓慧;周毅生;吕洁;梁美宜;黄韵然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五味子种子挥发油优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以药材粉碎度、料液比、蒸馏时间、浸泡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影响挥发油得率的主要因素为粉碎度,其次为蒸馏时间和料液比,后为浸泡时间.佳提取工艺为五味子种子粉碎度60~80目,料液比1:5,提取8h,浸泡2h.结论:该方法提取率高,简单易行,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率可达到2.72%.
作者:何华;李先宽;徐保利;李慧;管慧洁;王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O/W型微乳凝胶的粒度分布特性及其与普通水凝胶的区别.方法:O/W型微乳凝胶样品经稀释后采用动态光散射法进行粒度检测,通过对样品稀释方法和条件进行考察,确定了样品检测方法;对含不同凝胶基质的微乳凝胶和不同微乳处方配制成的微乳凝胶进行粒度测定,并与普通水凝胶进行比较.结果:O/W型微乳凝胶用水稀释100倍后可进行平均粒度测定,平均粒度分布在10~100 nm;微乳凝胶与其同处方微乳的粒度分布相近;与普通水凝胶有明显区别.结论:粒度测定可作为微乳凝胶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易红;杨华;高进;刘淑芝;杜茂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龙葵药材中澳洲茄边碱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澳洲茄边碱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佳的提取工艺.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澳洲茄边碱的含量.结果:优选出的澳洲茄边碱佳提取工艺为用80%乙醇20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4h.结论:提取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龙葵中澳洲茄边碱的提取.
作者:张岩;徐连明;陈祥;陈俊;孟兆青;萧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应用001×7阳离子树脂对四逆散中总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考察其纯化四逆散总生物碱的工艺参数.方法:考察洗脱溶剂、佳上样浓度、吸附容量和洗脱溶剂用量等因素对阳离子树脂纯化四逆散总生物碱的影响.以辛弗林为对照品,用UV测定洗脱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确定佳工艺参数.结果:洗脱溶剂应为4%氨水乙醇,佳上样浓度为0.25 g·mL-1,吸附容量为5 mL,洗脱溶剂为8倍量吸附原液体积.结论:可以采用阳离子树脂纯化四逆散总生物碱,该纯化工艺简单、经济.
作者:孙志明;段志刚;焦亮;张志斐;李小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对不同炮制程度的菟丝子酒制品中槲皮素含量进行检测,研究酒制炮制对槲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加酒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酒制样品,高效液相法测定槲皮素含量.结果:生品中几乎不含槲皮素,炮制后含量显著增高,并且不同烘制温度、不同烘制时间、不同闷润时间、不同黄酒用量对菟丝子中槲皮素含量均有影响.结论:酒制炮制提高菟丝子槲皮素含量,不同炮制工艺水平对菟丝子槲皮素含量影响不同.
作者:谢新年;刘艳芳;吕鹏;张振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银翘解毒颗粒中与金银花共煎饮片对绿原酸转移率的影响,为其制备工艺筛选及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提供试验数据.方法:选择银翘解毒颗粒中5种药材饮片与金银花共煎,分为金银花组,金银花+淡豆豉组,金银花+牛蒡子(炒)组,金银花+桔梗组,金银花+淡竹叶组,金银花+甘草组,金银花+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组,煎煮后采用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并计算绿原酸转移率.结果:金银花分别与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及以上5种饮片共煎后绿原酸转移率均有所降低.结论:不同中药饮片与金银花共煎对绿原酸转移率有一定影响.
作者:刘德军;张源源;苟琼心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考察肠胃散片中佛手、高良姜、肉桂、荜拨、木香等药材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和β-环糊精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得率作为评价指标优选肠胃散片挥发油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结果:挥发油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2倍量,浸泡1.0h,提取2.5h;挥发油的佳包合工艺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为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60 min.结论:所选提取工艺提取率高,包合工艺合理,节约成本.
作者:张海英;陈良;薛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以槐角为原料,研究槐角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以总黄酮的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角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选用8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 g∶50mL,温度50℃,超声提取时间45 min,超声功率为250 ×70%W,总黄酮提取效果佳,黄酮的得率为3.04%.结论: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槐角总黄酮时间短、效率高、无需加热,可推广至大生产.
作者:倪帆呈;刘增辉;于楠楠;杨停;周安祥;黄荣峰;徐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考察大孔吸附树脂用于芫花中2种主要黄酮苷元-芹菜素和芫花素的分离纯化效果.方法: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法,利用高效液相对芹菜素和芫花素进行定量分析,筛选佳分离纯化工艺.结果:佳工艺条件为AB-8树脂,上样液的质量浓度0.1g·mL-,吸附流速2 BV·h-1,上样体积5 BV.再以9 BV 9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2 BV·h-1,体积9 BV.经树脂处理后2种黄酮苷元纯度均达到20%以上.结论:大孔树脂对芫花中芹菜素和芫花素具有较好分离纯化效果,优选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作者:夏林波;李博;邓仕任;贾天柱;英锡相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综述天然产物中槲皮素类化合物的抗HIV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查阅国内外近10年来有关天然产物中槲皮素类化合物抗HIV作用的文献与著作,并按照槲皮素类化合物的不同作用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槲皮素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具有较强抗HIV活性的一类化合物,主要作用于HIV复制所需的三个关键酶——蛋白酶、逆转录酶、整合酶,从而抑制HIV在体内的复制.结论:天然产物中的槲皮素类化合物在抗HIV方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该类化合物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晓建;王珊;黄胜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藏紫菀为藏药.对藏紫菀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整理和介绍,以期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以藏紫菀或紫菀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从藏紫菀的植物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分析4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藏紫菀资源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三萜及三萜皂苷、黄酮、肽类及挥发油、氨基酸及矿质元素等化学成分.具有祛痰镇咳、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止痛、抗氧化、肾保护作用及钙拮抗活性.目前主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扫描法检测紫菀酮的含量来控制藏紫菀的质量.随着藏紫菀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制剂及质量控制的进一步研究,藏紫菀的药用潜质将不断被发现,为扩大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支持.
作者:姚娟;马慧萍;贾正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介绍柴胡皂苷对肝脏功效与肝毒性的新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对柴胡皂苷近5 ~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21篇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研究认为柴胡皂苷是柴胡发挥疏肝解郁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过程中亦逐渐认识到柴胡皂苷具有肝脏毒性,其肝损伤机制与途径主要与多途径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柴胡的毒性研究及毒性物质的安全控制需在其功效表达和功效物质分离与控制过程中进行,才能提出切合柴胡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预警方案和早期诊疗措施,保证其临床用药安全,科学应对国内外有关柴胡毒性的相关问题.
作者:黄幼异;黄伟;孙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总结阿魏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阿魏合理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些年有关阿魏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等方面的文献、书籍,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综述.结果: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香豆素和苯丙素类成分.药理研究表明,阿魏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胃肠蠕动、抗氧化和杀菌等作用.结论:从文献来看,阿魏的研究主要在抗炎、抗氧化和胃肠道作用等方面,对其抗肿瘤作用药理研究较少,只有少数阿魏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抗肿瘤,建议加强阿魏抗肿瘤研究,以探讨其“消积”作用及其机制,为从现代药理学角度阐明阿魏功效奠定基础.
作者:赵保胜;桂海水;朱寅获;徐暾海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主要就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前体细胞,可参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能够同时作用于疾病发生的不同环节,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疾病的进程.一些中药能有效调节EPCs的功能,如影响其动员、分化、归巢、黏附等.全文从临床观察、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3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有效影响,同时探讨了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研究存在问题,以期为心血管领域的中药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中药调节EPCs的数量和功能在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结合材料学、生物医学等学科,有可能为终打破重大疾病防治的瓶颈做出贡献.
作者:邬伟魁;张海燕;宋伟;贺娅;郑琴;朱根华;杨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对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及其主要成分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方法:主要对1990~2011年重庆维普数据库以题名或关键词为“白花蛇舌草”和/或“化学成分”,Pubmed数据库系统以题名或关键词为“Hedyotic diffusa”或“chemical components”进行检索,整理了近年来对白花蛇舌草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结果:白花蛇舌草主要含有蒽醌类、萜类、黄酮类、甾醇类、烷烃类、多糖类、有机酸类、生物碱、强心甙等成分,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氨基酸及挥发性成分;汇总了近年来对其主要成分如二羟基苯甲酸甲酯、槲皮素、山奈素、香豆酸、多糖、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等的检测方法.结论:目前对白花蛇舌草复杂的化学成分研究相对较为完善,对其主要成分的检测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作者:陈永康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介绍青蒿素及其类似物的提取及分析检测方法,为青蒿的深度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提取及分析方法研究方面的文献33篇,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目前关于青蒿素及其类似物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有机溶剂回流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提取法;含量分析方法主要有质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近红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质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法),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视差检测法、蒸发光散射检测法、质谱法、电化学检测法及毛细管电泳法),核磁共振波谱法、伏安法及生物学方法.结论:各种提取及分析方法均有其优缺点,需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灵活运用.
作者:余正文;王伯初;杨占南;祝连彩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目前疾病原因还没有完全探明的口腔黏膜常见病,具有慢性迁延、糜烂反复发作的特点;糜烂状病损处表现为上皮萎缩变薄,脱落形成不规则形状的表浅糜烂,有黄色渗出物覆盖表面,多伴有自发性疼痛、灼热、吃饭说话受限.我科在近2年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糜烂型OLP患者46例,其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牛秀艳;曹丽梅;樊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慢性支气管炎是反复反作的、原因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气管、支气管黏膜组织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具有咳嗽、咯痰或喘促,反复发作的慢性特点,是一种严重的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特别是以老年人多见.作者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降逆止咳汤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5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英敏;刘鸿雁;蒋士卿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首选方法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但介入治疗常伴有严重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有效率高、副作用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2-3].本院采用益气活血汤剂辨证配合TACE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PHC),并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估.
作者:侯智通;马晓霞;仪孝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婴幼儿居多.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四季皆发,笔者于2002年至2007年期间,应用辨证分型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泄泻36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l临床资料362人均为门诊病例,成人9例,小儿353例.年龄大50岁,小20d,病程短ld,长48 d,其中风寒型87例,脾虚型199例,脾肾阳虚型14例,此3型病例共计226例集中在寒露至小雪发病,占75.33%,伤食型28例,为散发病例.
作者:吕沛宛;禄保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破坏肺的结构和(或)促进炎症反应,白三烯B4( LTB4)是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使中性粒细胞在气道组织聚集[2-4].本文检测血LTB4在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的变化,探讨LTB4在COPD病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董亚琼;杜娟;龙启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冬凌草药材的质量,为冬凌草的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中测定法对冬凌草中水溶性浸出物和醚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综合分析评价各冬凌草样品间的差异.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变异类型冬凌草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是造成不同地区冬凌草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相比较而言醚溶性漫出物对冬凌草质量差异的影响要大于水溶性浸出物;而冬凌草变异类型的质量差异主要是由冬凌草甲素和乙素的含量变化造成的.结论:不同产地和不同变异类型来源的冬凌草在质量上有所不同,应用时应加以区别.
作者:陈随清;崔璨;裴莉昕;董诚明;冯卫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外源生长素对黄芩悬浮细胞有效成分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稳定继代的黄芩愈伤组织在含有不同浓度NAA或KT的MS液体培养基悬浮震荡培养,光照16 h黑暗8h进行培养18d后,采用HPLC的方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内源激素的含量,以黑暗条件为对照.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加入0.2 mg· L-1NAA后,黄芩苷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未加入NAA时的2.56%,3.36%.②黑暗条件下,加入外源NAA后,ZR含量显著降低,但IAA,ABA和GAs含量变化不明显.③0.2 mg·L-1 NAA和不同浓度KT的协同作用对黄芩苷的含量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0 mg·L-1的KT作用下黄芩苷含量高,且黑暗条件下显著高于光照条件,达到2.13μg·L-1.结论:外源生长素不利于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的积累,0.2 mg·L-1 NAA+ 1.0 mg·L-1 KT的组合对黄芩苷的积累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胡国强;陈顺钦;袁媛;伍翀;林淑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筛选测定蔓荆子种子生活力的佳方法,明确生活力与发芽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5个不同产地的蔓荆子作为实验材料,分别用四氮唑染色法、红墨水染色法、BTB指示剂法测定种子的生活力.测定不同培养床(滤纸、海绵、沙子、蛭石)和不同温度( 15,20,25,30,30/20,25/15℃)对发芽率的影响,优化种子发芽条件.结果:四氮唑染色法测定种子的生活力是3种测定方法中准确的,在蛭石培养床、30℃恒温培养条件下,蔓荆子的发芽率高.四氮唑染色法测定的蔓荆子生活力与发芽力比值为0.992,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进一步求得蔓荆子四氮唑测定生活力X与发芽率y的回归方程为Y=0.967X+6.038.结论:四氮唑染色法是蔓荆子种子生活力测定的佳方法,生活力与发芽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作者:孙荣进;杜婷;杨光义;李鹏;朱继孝;曾金祥;王晓云;吴波;朱玉野;罗光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朱砂对大小鼠染色体的损伤作用,比较短期给药与长期给药对遗传毒性检出的影响,探讨结合生殖毒性I段试验进行遗传毒性研究的可行性.方法:18只小鼠分3组灌胃给药10,5.0,2.5 g·kg-1(分别相当于人临床高等效剂量约100,50,25倍)朱砂悬浊液,2d后处死;结合生殖毒性I段大鼠(每组6只)连续灌胃给药1.0,0.3,0.1 g·kg-1(分别相当于人临床高等效剂量的20,6.4,2.0倍),雄性42 d以上,交配成功后处死;雌性20 d以上,妊娠第15天处死,取骨髓细胞做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结果:小鼠各剂量组灌胃给药的微核率分别为0.175%,0.108%,0.09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彗星试验结果阴性.结合生殖毒性I段试验的微核试验中雄性和雌性大鼠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有随剂量增高而增高的趋势;而彗星试验结果显示雄性的中、高剂量和雌性的高剂量的拖尾阳性率为27.6%,42.8%,22.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和极显著意义.结论:①朱砂短期内大剂量灌胃给药或长期小剂量给药可能引起染色体损伤;②利用生殖毒性Ⅰ段试验多次给药后取材做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在方法上是可行的,在剂量设计上更符合中药长期低剂量给药方式;③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的组合在评价药物的体内遗传毒性中具有互补性.
作者:张超超;吴文斌;汤家铭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蟾酥对豚鼠离体心脏的毒性作用和其物质基础.方法:通过Langendorff灌流研究蟾酥对豚鼠离体心脏的毒性作用,HPLC测定灌流后心脏中蟾蜍甾烯的含量.结果:蟾酥诱导豚鼠离体心脏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颤多种心律失常现象.当给药量累积达(60±11.5)μg时致其停跳.采用HPLC在灌流心脏中测到9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其与心脏亲和力增加的顺序为:沙蟾毒精>蟾毒灵>远华蟾毒配基>嚏根草苷元>日蟾毒它灵>华蟾毒灵>蟾毒它灵>脂蟾毒配基>去乙酰蟾毒它灵.结论:蟾酥对豚鼠心脏具有显著毒性,其物质基础可能是脂蟾毒配基、蟾毒灵、蟾毒它灵、日蟾毒灵等9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
作者:蒋洁君;周婧;马宏跃;尤奋强;段金廒;丁安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