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角总黄酮的工艺优选

倪帆呈;刘增辉;于楠楠;杨停;周安祥;黄荣峰;徐燕

关键词:槐角, 黄酮, 超声波辅助提取
摘要:目的:以槐角为原料,研究槐角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以总黄酮的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角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选用8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 g∶50mL,温度50℃,超声提取时间45 min,超声功率为250 ×70%W,总黄酮提取效果佳,黄酮的得率为3.04%.结论: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槐角总黄酮时间短、效率高、无需加热,可推广至大生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安宁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研究心安宁胶囊的质量标准,以提高其质量标准.方法:建立了葛根和丹参的薄层鉴别方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方中葛根及丹参酚酸B含量,色谱条件为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 10∶3∶59);流量1.0 mL· 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0 nm.结果:采用HPLC方法检测图谱清晰,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葛根素0.004~0.163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丹参酚酸B含量在0.144.~1.44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葛根素、丹参酚酸B的平均回收率为97.69%,102.76%,RSD别为1.10%,1.34%.结论:薄层色谱法图谱清晰,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心安宁胶囊质量.

    作者:曾振兴;顾雪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桑椹籽油提取工艺优选

    目的:确定正己烷索氏提取桑籽油的佳工艺.方法:将桑籽粉碎,用正己烷对桑籽油进行提取.以桑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浸提溶剂、回流温度、提取时间、溶剂倍量等因素对桑籽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工艺优化的正交设计,确定了桑籽油提取的佳工艺.结果:对提取率影响主次次序为回流温度、提取时间、溶剂倍量.提取桑籽油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温度80℃,提取时间4h,溶剂倍量(g:mL)1∶24.桑籽油的提取率32.33%.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节能,生产周期短,提取效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吕志强;李乔;巩丽丽;陈智;王超;田景振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五味子蛋白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

    目的:采用3种方法对五味子进行蛋白质提取,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五味子蛋白提取方法.方法: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蛋白提取物进行分析,同时依据Lowry法对五味子总蛋白含量进行测定,HPLC测定五味子蛋白提取物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3种方法提取总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58.44%,19.21%,26.18%,其所含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7.46%,15.41%,23.14%.结论:采用脱脂硫酸铵沉降法提取所得总蛋白及其所含氨基酸含量较高、纯度较合理,方法较可行.

    作者:万志强;严铭铭;展月;邵帅;于雷;于红威;赵大庆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黄芩黄连水煎剂对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

    目的:观察黄芩、黄连对牙龈紫质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以及核梭杆菌等3种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分别将黄芩、黄连2味中药制成水煎剂,参考CLSI2010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它们对3种厌氧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芩、黄连对牙龈紫质单胞菌、中间普氏菌、核梭杆菌均具一定的体外抑菌活性,本研究显示黄连对中间普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强,黄芩对3种厌氧菌均有抑制活性,但均较黄连弱.结论:黄芩、黄连对3种厌氧菌均有体外抑菌活性.以黄连对中间普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强.

    作者:史跃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溃疡平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及血清ET-1,NO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溃疡平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血流量(GMBF)及血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Okabe法制备大鼠慢性乙酸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溃疡平低、中、高剂量组(1.40,2.80,5.60 g·kg-1,ig)和盐酸雷尼替丁组(2.83 ×10-2g·kg-1,ig)6组.给药14 d后,运用MP150多道生理记录系统中的LDF100C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模块测定溃疡周边部的GMBF;ELISA法检测血清ET-1的含量;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溃疡平高剂量组GMBF明显增多(P<0.05),血清ET-1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盐酸雷尼替丁组相比,溃疡平高剂量组GMBF明显增多(P<0.05),血清ET-1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溃疡平刺激NO的合成和释放,反馈性抑制ET-1的释放,从而增加GMBF,这可能是其加速胃溃疡愈合和改善溃疡愈合质量( QOUH)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赵红晔;曹军;王月飞;赫灵菊;周丽;卢长柱;王滨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安徽道地药材牡丹皮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安徽道地药材牡丹皮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为牡丹皮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64.5 cm×75μm石英毛细管柱作为分离通道,以30 mmol·L-硼砂(5%甲醇,pH 9.4)溶液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0 kV,检测波长212 nm,柱温25℃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条件,对安徽产牡丹皮进行分析,以丹皮酚和没食子酸为参照物,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9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牡丹皮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牡丹皮成分与产地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作为牡丹皮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作者:谷巍;巢建国;刘训红;孔昭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腰痛片的质量标准探讨

    目的:探讨和提高腰痛片的质量标准进行.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方中补骨脂、赤芍;采用HPLC法测定方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中检出补骨脂、赤芍,且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测定绿原酸在0.118 4~0.592 0 μg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 1.35%.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以用于腰痛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江红;高超旭;郭建功;张东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肺癌合剂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观察肺癌合剂配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P或GP方案化疗)30例、治疗组(化疗+中药)30例,治疗组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口服中药肺癌合剂每日2次,每次150 mL.连用2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体重变化、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变化等.结果:肺癌合剂配合化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明显减轻化疗对骨髓、消化道等的影响、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53的水平,但在瘤体大小的客观有效率和稳定率的指标上和单纯化疗相比并不具有优势.治疗组干咳、气短、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等4个症状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有效率分别为76.67%,46.67%.对照组治疗前、后CEA,CA153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EA,CA153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癌合剂配合化疗可作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作为;孙易娜;黄建华;杨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2种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模拟气阴两虚证临床指征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不同缺氧方式诱导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的整体行为变化,为进一步构建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氧分压从21%逐渐降至6%,平均下降速度为0.5%/min ~ 1%/min的钠石灰缺氧法和氧分压在短时间内骤降后维持在7% ~8%的低压氧仪缺氧法,考察2种缺氧模式对小鼠体重,摄食量,自发活动以及心率、T波等气阴两虚临床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不同的缺氧方式均能够导致小鼠体重下降;摄食量减少;行走格数减少,直立次数增加等自发活动改变;心率加快,T波持续抬高等心电图变化,二者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呈基本一致的趋势,其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缺氧方式诱导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均能够模拟形体消瘦,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烦躁,心悸,脉细数等气阴两虚证的主要临床特征.

    作者:王文萍;柴程芝;寇俊萍;余伯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目前疾病原因还没有完全探明的口腔黏膜常见病,具有慢性迁延、糜烂反复发作的特点;糜烂状病损处表现为上皮萎缩变薄,脱落形成不规则形状的表浅糜烂,有黄色渗出物覆盖表面,多伴有自发性疼痛、灼热、吃饭说话受限.我科在近2年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糜烂型OLP患者46例,其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牛秀艳;曹丽梅;樊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肠胃散片挥发油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

    目的:考察肠胃散片中佛手、高良姜、肉桂、荜拨、木香等药材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和β-环糊精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得率作为评价指标优选肠胃散片挥发油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结果:挥发油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2倍量,浸泡1.0h,提取2.5h;挥发油的佳包合工艺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为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60 min.结论:所选提取工艺提取率高,包合工艺合理,节约成本.

    作者:张海英;陈良;薛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角总黄酮的工艺优选

    目的:以槐角为原料,研究槐角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以总黄酮的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角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选用8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 g∶50mL,温度50℃,超声提取时间45 min,超声功率为250 ×70%W,总黄酮提取效果佳,黄酮的得率为3.04%.结论: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槐角总黄酮时间短、效率高、无需加热,可推广至大生产.

    作者:倪帆呈;刘增辉;于楠楠;杨停;周安祥;黄荣峰;徐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天然产物中槲皮素类化合物的抗HIV作用研究

    目的:综述天然产物中槲皮素类化合物的抗HIV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查阅国内外近10年来有关天然产物中槲皮素类化合物抗HIV作用的文献与著作,并按照槲皮素类化合物的不同作用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槲皮素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具有较强抗HIV活性的一类化合物,主要作用于HIV复制所需的三个关键酶——蛋白酶、逆转录酶、整合酶,从而抑制HIV在体内的复制.结论:天然产物中的槲皮素类化合物在抗HIV方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该类化合物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晓建;王珊;黄胜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七宝美髯丹加减治疗肾虚排卵障碍性不孕

    目的:观察七宝美髯丹加减方治疗肾虚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肾虚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成熟排出情况,对比两组周期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及总妊娠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明显增厚,排卵率、总妊娠率、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七宝美髯丹加减方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性,协调内分泌环境,促进卵泡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提高妊娠成功率.

    作者:张晓芬;张慧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LTB4测定的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破坏肺的结构和(或)促进炎症反应,白三烯B4( LTB4)是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使中性粒细胞在气道组织聚集[2-4].本文检测血LTB4在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的变化,探讨LTB4在COPD病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董亚琼;杜娟;龙启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消疡分散片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消疡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TLC对消疡分散片中白及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该片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用桨法测定该片的溶出度.结果:TLC可以鉴别制剂中与白及相对应的斑点;三七皂苷R1在0.195~1.95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83%,RSD 2.73%;人参皂苷R g1在0.812~8.12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6%,RSD 1.76%;人参皂苷Rbt在0.784~7.84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2.06%,RSD 1.97%;该片15 min时的溶出度达80%以上.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消疡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卫卫;彭晶蕊;何炜玲;邓超澄;徐冬英;梁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以黄芩苷溶出量探讨黄芩与半夏配伍药性变化

    目的:通过HPLC测定黄芩和半夏不同配伍比例后黄芩苷溶出量的变化,以探讨中药药性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柱(4.6 mm ×250 mm,5μm),乙腈-0.4%磷酸溶液(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建立黄芩与半夏配伍[以寒为主(9∶6);寒热各半(9∶9);以热为主(6∶9)]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配伍后黄芩苷溶出量的大小.结果:黄芩苷质量浓度在0.010 25 ~0.102 5 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21%(n =9),RSD 2.0%;黄芩配伍半夏后[以寒为主(9∶6)、寒热各半(9∶9)、以热为主(6∶9)]和黄芩单煎后黄芩苷平均含量分别为64.018,63.680,50.581,62.529 mg·g-1.结论:黄芩配伍半夏后黄芩苷的HPLC检测方法可靠、稳定、重复性好.不同比例配伍后黄芩苷的溶出量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以热为主配伍(6∶9)对黄芩苷的溶出影响大,溶出低,体现了中药药性配伍中以半夏的温热之性抑制黄芩之寒凉之性的科学内涵.

    作者:李平;杨应勇;李江;肖书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蔓荆子种子生活力的测定及其与发芽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筛选测定蔓荆子种子生活力的佳方法,明确生活力与发芽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5个不同产地的蔓荆子作为实验材料,分别用四氮唑染色法、红墨水染色法、BTB指示剂法测定种子的生活力.测定不同培养床(滤纸、海绵、沙子、蛭石)和不同温度( 15,20,25,30,30/20,25/15℃)对发芽率的影响,优化种子发芽条件.结果:四氮唑染色法测定种子的生活力是3种测定方法中准确的,在蛭石培养床、30℃恒温培养条件下,蔓荆子的发芽率高.四氮唑染色法测定的蔓荆子生活力与发芽力比值为0.992,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进一步求得蔓荆子四氮唑测定生活力X与发芽率y的回归方程为Y=0.967X+6.038.结论:四氮唑染色法是蔓荆子种子生活力测定的佳方法,生活力与发芽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作者:孙荣进;杜婷;杨光义;李鹏;朱继孝;曾金祥;王晓云;吴波;朱玉野;罗光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检测朱砂的遗传毒性

    目的:研究朱砂对大小鼠染色体的损伤作用,比较短期给药与长期给药对遗传毒性检出的影响,探讨结合生殖毒性I段试验进行遗传毒性研究的可行性.方法:18只小鼠分3组灌胃给药10,5.0,2.5 g·kg-1(分别相当于人临床高等效剂量约100,50,25倍)朱砂悬浊液,2d后处死;结合生殖毒性I段大鼠(每组6只)连续灌胃给药1.0,0.3,0.1 g·kg-1(分别相当于人临床高等效剂量的20,6.4,2.0倍),雄性42 d以上,交配成功后处死;雌性20 d以上,妊娠第15天处死,取骨髓细胞做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结果:小鼠各剂量组灌胃给药的微核率分别为0.175%,0.108%,0.09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彗星试验结果阴性.结合生殖毒性I段试验的微核试验中雄性和雌性大鼠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有随剂量增高而增高的趋势;而彗星试验结果显示雄性的中、高剂量和雌性的高剂量的拖尾阳性率为27.6%,42.8%,22.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和极显著意义.结论:①朱砂短期内大剂量灌胃给药或长期小剂量给药可能引起染色体损伤;②利用生殖毒性Ⅰ段试验多次给药后取材做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在方法上是可行的,在剂量设计上更符合中药长期低剂量给药方式;③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的组合在评价药物的体内遗传毒性中具有互补性.

    作者:张超超;吴文斌;汤家铭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苦参素结肠定位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评价

    目的:制备pH依赖、酶触和时间三重控制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释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从内到外分别以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二醇作为隔离层,以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RS 30D和Eudaragit RL 30D混合溶液作为时滞层,以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RS 30D,Eudaragit RL 30D和壳聚糖的混合溶液作为酶触层,以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L100-55的水分散体雅克宜作为外层肠溶层.考察了包衣片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药情况.结果:制备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在pH l.2模拟胃液中2h不释药,在pH6.8模拟小肠液中6h释药量小于10%,在模拟结肠液中8h部分释放或大部分释放.结论:所制备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

    作者:卢晓慧;周毅生;吕洁;梁美宜;黄韵然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