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桑椹籽油提取工艺优选

吕志强;李乔;巩丽丽;陈智;王超;田景振

关键词:桑籽油, 正交试验, 提取, 正己烷
摘要:目的:确定正己烷索氏提取桑籽油的佳工艺.方法:将桑籽粉碎,用正己烷对桑籽油进行提取.以桑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浸提溶剂、回流温度、提取时间、溶剂倍量等因素对桑籽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工艺优化的正交设计,确定了桑籽油提取的佳工艺.结果:对提取率影响主次次序为回流温度、提取时间、溶剂倍量.提取桑籽油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温度80℃,提取时间4h,溶剂倍量(g:mL)1∶24.桑籽油的提取率32.33%.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节能,生产周期短,提取效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外治辨证分型疗泄泻

    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婴幼儿居多.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四季皆发,笔者于2002年至2007年期间,应用辨证分型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泄泻36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l临床资料362人均为门诊病例,成人9例,小儿353例.年龄大50岁,小20d,病程短ld,长48 d,其中风寒型87例,脾虚型199例,脾肾阳虚型14例,此3型病例共计226例集中在寒露至小雪发病,占75.33%,伤食型28例,为散发病例.

    作者:吕沛宛;禄保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角总黄酮的工艺优选

    目的:以槐角为原料,研究槐角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以总黄酮的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角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选用8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 g∶50mL,温度50℃,超声提取时间45 min,超声功率为250 ×70%W,总黄酮提取效果佳,黄酮的得率为3.04%.结论: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槐角总黄酮时间短、效率高、无需加热,可推广至大生产.

    作者:倪帆呈;刘增辉;于楠楠;杨停;周安祥;黄荣峰;徐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目前疾病原因还没有完全探明的口腔黏膜常见病,具有慢性迁延、糜烂反复发作的特点;糜烂状病损处表现为上皮萎缩变薄,脱落形成不规则形状的表浅糜烂,有黄色渗出物覆盖表面,多伴有自发性疼痛、灼热、吃饭说话受限.我科在近2年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糜烂型OLP患者46例,其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牛秀艳;曹丽梅;樊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GC-MS法分析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黄皮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4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81%.结论: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9.56%)、石竹烯(14.29%)、(S)-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12.35%)、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庚-2-烯(22.25%)等.

    作者:唐冰;王成芳;费超;杜树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黄芩配伍知母后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

    目的:考察黄芩与知母配伍后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 色谱柱(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76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9.76~195.2(r =0.999 2),3.960 ~ 79.20(r=0.999 9),1.600~32.00(r =0.999 5),1.536 ~30.72 mg·L-1(r =0.999 9)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6.8% ~ 103.0%,RSD均小于1.7%.结论:黄芩与知母配伍后使黄芩水煎液中的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显著增加.

    作者:史芳;李清;陈晓辉;刘莉;张天虹;毕开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开心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开心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杏仁核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10只;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21 d.在造模同时,给药组ig开心解郁汤40 g·kg-1,1次/d,连续21 d.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内NE,DA,5-HT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NE,DA,5-HT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开心解郁汤可显著升高抑郁模型大鼠脑内NE,DA,5-HT的含量(P<0.05).结论:开心解郁汤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

    作者:官涛;黄学宽;陈笛;任凌燕;王莎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七宝美髯丹加减治疗肾虚排卵障碍性不孕

    目的:观察七宝美髯丹加减方治疗肾虚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肾虚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成熟排出情况,对比两组周期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及总妊娠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明显增厚,排卵率、总妊娠率、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七宝美髯丹加减方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性,协调内分泌环境,促进卵泡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提高妊娠成功率.

    作者:张晓芬;张慧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黄芪注射液对H22荷瘤小鼠瘤组织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IH22荷瘤小鼠瘤组织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1H22荷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将5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CTX组)、黄芪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连续ip给药10 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以及小鼠一般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10 d后处死小鼠,剥取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Bax及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小鼠移植瘤H22试验结果显示,在12,8,4 g·kg-1的剂量下黄芪注射液的抑瘤率分别为52.36%,33.68%,17.28%.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强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且Bax/Bcl-2明显增高(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通过促进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来诱导H22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抑瘤效应.

    作者:李连琨;黄云峰;谢旱红;陈果;王滨容;匡文娟;万莉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胆宁片中金丝桃苷、橙皮苷和白藜芦醇的同时测定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胆宁片中金丝桃苷、橙皮苷和白藜芦醇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Venusil XB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5.0),梯度洗脱;柱温为25℃,检测波长358 nm(金丝桃苷)、283 nm(橙皮苷)、306 nm(白藜芦醇).流速0.8 mL· min-,迸样20μL,结果:3个成分在40 min内完全分离,且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8.13%~101.19%.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同时测定胆宁片中3个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为胆宁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黄媛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消疡分散片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消疡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TLC对消疡分散片中白及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该片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用桨法测定该片的溶出度.结果:TLC可以鉴别制剂中与白及相对应的斑点;三七皂苷R1在0.195~1.95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83%,RSD 2.73%;人参皂苷R g1在0.812~8.12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6%,RSD 1.76%;人参皂苷Rbt在0.784~7.84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2.06%,RSD 1.97%;该片15 min时的溶出度达80%以上.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消疡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卫卫;彭晶蕊;何炜玲;邓超澄;徐冬英;梁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黄萸巴布剂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目的:观察黄萸巴布剂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干酵母、牛奶和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法观察黄萸巴布剂对3种致热原所致动物发热的影响;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黄萸巴布剂的镇痛作用;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黄萸巴布剂的抗炎作用.结果:黄萸巴布剂可显著抑制干酵母、牛奶、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致发热反应;对醋酸和热板诱发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轻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度;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结论:黄萸巴布剂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作者:石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主要就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前体细胞,可参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能够同时作用于疾病发生的不同环节,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疾病的进程.一些中药能有效调节EPCs的功能,如影响其动员、分化、归巢、黏附等.全文从临床观察、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3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有效影响,同时探讨了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研究存在问题,以期为心血管领域的中药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中药调节EPCs的数量和功能在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结合材料学、生物医学等学科,有可能为终打破重大疾病防治的瓶颈做出贡献.

    作者:邬伟魁;张海燕;宋伟;贺娅;郑琴;朱根华;杨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腰痛宁贴膏中士的宁及马钱子碱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腰痛宁贴膏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方法:色谱柱lntersil Cs-3( 4.6mm ×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20∶ 96∶7,用三乙胺调pH为3.1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士的宁在0.020 6~0.123 4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测得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100.28%,RSD1.33%;马钱子碱在0.013 8 ~0.083 0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测得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9.82%,RSD 0.84%.结论: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腰痛宁贴膏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质量控制.

    作者:秦婷;李平;郑艳春;王春民;张瑞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天然产物中槲皮素类化合物的抗HIV作用研究

    目的:综述天然产物中槲皮素类化合物的抗HIV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查阅国内外近10年来有关天然产物中槲皮素类化合物抗HIV作用的文献与著作,并按照槲皮素类化合物的不同作用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槲皮素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具有较强抗HIV活性的一类化合物,主要作用于HIV复制所需的三个关键酶——蛋白酶、逆转录酶、整合酶,从而抑制HIV在体内的复制.结论:天然产物中的槲皮素类化合物在抗HIV方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该类化合物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晓建;王珊;黄胜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银翘解毒颗粒所含药材与金银花共煎对绿原酸转移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翘解毒颗粒中与金银花共煎饮片对绿原酸转移率的影响,为其制备工艺筛选及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提供试验数据.方法:选择银翘解毒颗粒中5种药材饮片与金银花共煎,分为金银花组,金银花+淡豆豉组,金银花+牛蒡子(炒)组,金银花+桔梗组,金银花+淡竹叶组,金银花+甘草组,金银花+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组,煎煮后采用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并计算绿原酸转移率.结果:金银花分别与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及以上5种饮片共煎后绿原酸转移率均有所降低.结论:不同中药饮片与金银花共煎对绿原酸转移率有一定影响.

    作者:刘德军;张源源;苟琼心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RP-HPLC测定栀子金花丸中芒果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栀子金花丸中芒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C18柱,乙腈-0.2%磷酸水溶液(13⒏8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8 nm,柱温35℃.结果:芒果苷质量浓度在5.1 ~30.6 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6),芒果苷平均回收率为99.0%,方法精密度RSD 1.7%(n =6).结论:该法可用于栀子金花丸中芒果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温金莲;周清;宋粉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三七粉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目的:观察蜂蜜调和三七粉局敷方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可能药物.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90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采用蜂蜜调和三七粉局敷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0.5%强的松龙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主观和客观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主观和客观指标疗效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蜜调和三七粉局敷方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短期有效,对于长期疗效,还需进行纵向观察.

    作者:潘茜;秦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2种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模拟气阴两虚证临床指征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不同缺氧方式诱导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的整体行为变化,为进一步构建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氧分压从21%逐渐降至6%,平均下降速度为0.5%/min ~ 1%/min的钠石灰缺氧法和氧分压在短时间内骤降后维持在7% ~8%的低压氧仪缺氧法,考察2种缺氧模式对小鼠体重,摄食量,自发活动以及心率、T波等气阴两虚临床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不同的缺氧方式均能够导致小鼠体重下降;摄食量减少;行走格数减少,直立次数增加等自发活动改变;心率加快,T波持续抬高等心电图变化,二者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呈基本一致的趋势,其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缺氧方式诱导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均能够模拟形体消瘦,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烦躁,心悸,脉细数等气阴两虚证的主要临床特征.

    作者:王文萍;柴程芝;寇俊萍;余伯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大鼠慢性浅表性胃炎模型的建立

    目的:采用综合法建立大鼠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动物模型.方法:应用60%乙醇,20 mmol·L-1去氧胆酸钠和0.05% ~0.1%氨水刺激胃黏膜,并结合饥饱失常.12周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及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和游离黏液量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动物一般情况差、体重增加缓慢,胃窦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炎症评分明显增加;游离酸和总酸度明显增加,游离黏液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应用60%乙醇和20 mmol·L-去氧胆酸钠,0.05%~0.1%氨水并结合饥饱失常对SD大鼠刺激12周可成功地建立CSG模型,且稳定性好.

    作者:任守忠;马志健;王继浩;曾贵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五味子蛋白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

    目的:采用3种方法对五味子进行蛋白质提取,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五味子蛋白提取方法.方法: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蛋白提取物进行分析,同时依据Lowry法对五味子总蛋白含量进行测定,HPLC测定五味子蛋白提取物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3种方法提取总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58.44%,19.21%,26.18%,其所含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7.46%,15.41%,23.14%.结论:采用脱脂硫酸铵沉降法提取所得总蛋白及其所含氨基酸含量较高、纯度较合理,方法较可行.

    作者:万志强;严铭铭;展月;邵帅;于雷;于红威;赵大庆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