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葵中澳洲茄边碱的提取工艺

张岩;徐连明;陈祥;陈俊;孟兆青;萧伟

关键词:龙葵, 澳洲茄边碱,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摘要:目的:研究龙葵药材中澳洲茄边碱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澳洲茄边碱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佳的提取工艺.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澳洲茄边碱的含量.结果:优选出的澳洲茄边碱佳提取工艺为用80%乙醇20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4h.结论:提取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龙葵中澳洲茄边碱的提取.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芩配伍知母后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

    目的:考察黄芩与知母配伍后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 色谱柱(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76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9.76~195.2(r =0.999 2),3.960 ~ 79.20(r=0.999 9),1.600~32.00(r =0.999 5),1.536 ~30.72 mg·L-1(r =0.999 9)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6.8% ~ 103.0%,RSD均小于1.7%.结论:黄芩与知母配伍后使黄芩水煎液中的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显著增加.

    作者:史芳;李清;陈晓辉;刘莉;张天虹;毕开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芫花黄酮苷元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考察大孔吸附树脂用于芫花中2种主要黄酮苷元-芹菜素和芫花素的分离纯化效果.方法: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法,利用高效液相对芹菜素和芫花素进行定量分析,筛选佳分离纯化工艺.结果:佳工艺条件为AB-8树脂,上样液的质量浓度0.1g·mL-,吸附流速2 BV·h-1,上样体积5 BV.再以9 BV 9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2 BV·h-1,体积9 BV.经树脂处理后2种黄酮苷元纯度均达到20%以上.结论:大孔树脂对芫花中芹菜素和芫花素具有较好分离纯化效果,优选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作者:夏林波;李博;邓仕任;贾天柱;英锡相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2种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模拟气阴两虚证临床指征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不同缺氧方式诱导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的整体行为变化,为进一步构建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氧分压从21%逐渐降至6%,平均下降速度为0.5%/min ~ 1%/min的钠石灰缺氧法和氧分压在短时间内骤降后维持在7% ~8%的低压氧仪缺氧法,考察2种缺氧模式对小鼠体重,摄食量,自发活动以及心率、T波等气阴两虚临床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不同的缺氧方式均能够导致小鼠体重下降;摄食量减少;行走格数减少,直立次数增加等自发活动改变;心率加快,T波持续抬高等心电图变化,二者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呈基本一致的趋势,其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钠石灰和低压氧仪2种缺氧方式诱导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模型均能够模拟形体消瘦,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烦躁,心悸,脉细数等气阴两虚证的主要临床特征.

    作者:王文萍;柴程芝;寇俊萍;余伯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阿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

    目的:总结阿魏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阿魏合理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些年有关阿魏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等方面的文献、书籍,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综述.结果: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香豆素和苯丙素类成分.药理研究表明,阿魏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胃肠蠕动、抗氧化和杀菌等作用.结论:从文献来看,阿魏的研究主要在抗炎、抗氧化和胃肠道作用等方面,对其抗肿瘤作用药理研究较少,只有少数阿魏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抗肿瘤,建议加强阿魏抗肿瘤研究,以探讨其“消积”作用及其机制,为从现代药理学角度阐明阿魏功效奠定基础.

    作者:赵保胜;桂海水;朱寅获;徐暾海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O/W型微乳凝胶粒度分布特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O/W型微乳凝胶的粒度分布特性及其与普通水凝胶的区别.方法:O/W型微乳凝胶样品经稀释后采用动态光散射法进行粒度检测,通过对样品稀释方法和条件进行考察,确定了样品检测方法;对含不同凝胶基质的微乳凝胶和不同微乳处方配制成的微乳凝胶进行粒度测定,并与普通水凝胶进行比较.结果:O/W型微乳凝胶用水稀释100倍后可进行平均粒度测定,平均粒度分布在10~100 nm;微乳凝胶与其同处方微乳的粒度分布相近;与普通水凝胶有明显区别.结论:粒度测定可作为微乳凝胶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易红;杨华;高进;刘淑芝;杜茂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银翘解毒颗粒所含药材与金银花共煎对绿原酸转移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翘解毒颗粒中与金银花共煎饮片对绿原酸转移率的影响,为其制备工艺筛选及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提供试验数据.方法:选择银翘解毒颗粒中5种药材饮片与金银花共煎,分为金银花组,金银花+淡豆豉组,金银花+牛蒡子(炒)组,金银花+桔梗组,金银花+淡竹叶组,金银花+甘草组,金银花+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组,煎煮后采用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并计算绿原酸转移率.结果:金银花分别与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及以上5种饮片共煎后绿原酸转移率均有所降低.结论:不同中药饮片与金银花共煎对绿原酸转移率有一定影响.

    作者:刘德军;张源源;苟琼心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化瘀丸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及血栓形成相关因子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以益气活血解毒为治法的化瘀丸对肿瘤生长及血栓形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动物模型,造模后24 h随机分组并开始给药,实验分为5组:模型组(无菌水10 mL·kg-1 ig,0.9% NaC1 10 mL·kg-1 ip,1次/d)、低分子肝素组(无菌水10 mL·kg-1 ig,低分子肝素注射液100 u·kg-1,ip)、环磷酰胺(CTX)组[无菌水10 mL·kg-1 ig,CTX50 mg· kg-(1,6,11,16 d)ip,1次/d]、化瘀丸组(化瘀丸4 g·kg-1 ig,0.9% NaCl10 mL·kg-1ip,1次/d)、空白对照组(无菌水10 mL·kg-1 ig,0.9% NaCl 10 mL·kg-1 ip,1次/d),给药12d或19d.定期观察各组小鼠体重及肿瘤生长情况,接种后13,20 d处死小鼠,检测瘤重、肺转移数,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 F-a)、P-选择素(P-selectin)、内皮素-1( ET-1)水平.结果:化瘀丸组小鼠瘤重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抑瘤率分别为34.97%(13 d)和31.52%(20 d),肺转移抑制率为83.25%(20 d).20 d化瘀丸组小鼠血清ET-1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P-selectin,ET-1水平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并显著低于CTX组(P<0.01).结论:化瘀丸作用于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具有一定抗肿瘤生长的作用,并能降低荷瘤小鼠异常升高的血栓形成相关因子水平.

    作者:于明薇;杨国旺;王笑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促愈颗粒对乙酸胃溃疡大鼠血清一氧化氮、胃泌素和血浆神经降压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促愈颗粒对乙酸胃溃疡(GU)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胃泌素( Gas)和血浆神经降压素(NT)的影响.方法:用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促愈颗粒组(28.8 g·kg-1)和雷尼替丁组(27 mg·kg-1).pH计测量胃液酸度,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NO的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Gas,血浆N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促愈颗粒使GU大鼠胃液pH值和血清Gas,NO含量显著增高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浆NT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雷尼替丁组相比,促愈颗粒组胃液pH值、血清Gas含量、血浆NT含量均无明显差异.但NO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促愈颗粒能提高再生黏膜质量,提高胃液pH值,调节NO,Gas,NT是其作用机制.

    作者:冯云霞;时昭红;张介眉;郝建军;张书;闻海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肺癌合剂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观察肺癌合剂配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P或GP方案化疗)30例、治疗组(化疗+中药)30例,治疗组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口服中药肺癌合剂每日2次,每次150 mL.连用2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体重变化、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变化等.结果:肺癌合剂配合化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明显减轻化疗对骨髓、消化道等的影响、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53的水平,但在瘤体大小的客观有效率和稳定率的指标上和单纯化疗相比并不具有优势.治疗组干咳、气短、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等4个症状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有效率分别为76.67%,46.67%.对照组治疗前、后CEA,CA153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EA,CA153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癌合剂配合化疗可作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作为;孙易娜;黄建华;杨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附子及其炮制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ESI-MSn研究

    目的与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附子炮制前后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在电喷雾质谱条件下可形成结构相似质子化分子,因而具有相似电离能力,利用离子峰的相对丰度可以近似地反映同类生物碱的相对含量的特点,通过添加结构相似的内标化合物,对附子及其炮制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比较,找出其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减毒作用的机制.

    作者:李启艳;朱日然;张学顺;程明;黄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心安宁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研究心安宁胶囊的质量标准,以提高其质量标准.方法:建立了葛根和丹参的薄层鉴别方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方中葛根及丹参酚酸B含量,色谱条件为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 10∶3∶59);流量1.0 mL· 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0 nm.结果:采用HPLC方法检测图谱清晰,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葛根素0.004~0.163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丹参酚酸B含量在0.144.~1.44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葛根素、丹参酚酸B的平均回收率为97.69%,102.76%,RSD别为1.10%,1.34%.结论:薄层色谱法图谱清晰,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心安宁胶囊质量.

    作者:曾振兴;顾雪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益气活血汤剂配合介入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影像学疗效分析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首选方法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但介入治疗常伴有严重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有效率高、副作用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2-3].本院采用益气活血汤剂辨证配合TACE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PHC),并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估.

    作者:侯智通;马晓霞;仪孝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制附子对类风湿关节炎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制附子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从60只大鼠中随机选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50只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模后分为附子4周组、4周模型组、附子2周组及2周模型组,治疗组按0.2g·kg-1剂量给予制附子ig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和4周,观察用药组2周和4周时大鼠足肿胀率,血清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 IL-1β)水平及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附子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足肿胀率明显降低(P<0.05);滑膜组织病理结构显著改善(P<0.05);用药2周时,血清NO,IL-1β水平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5),用药4周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制附子可能通过降低血清NO、IL-1β水平、从而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抗炎和消除关节肿胀的作用,改善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

    作者:刘建磊;李宝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清宫胶囊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子宫组织匀浆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宫胶囊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子宫组织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早孕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妊娠组、模型对照组、益母草颗粒冲剂组、清宫胶囊低、高剂量组,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流产模型后,分别ig生理盐水、益母草颗粒混悬液(14 g·kg-1·d-1),清宫胶囊内容物混悬液(1.9,3.8 g·kg-1·d-1),连续7d,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和比较药物流产后各组大鼠子官匀浆中ET含量,观察清宫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作用;显微镜下观察子宫、宫腔残留组织情况.结果:清宫胶囊可促进药流后宫腔内胚囊和残留组织的排出;清宫胶囊组子宫组织匀浆中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清宫胶囊治疗药流后阴道出血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大鼠子宫组织匀浆中ET水平,加快了子宫内膜、子宫肌组织及血管的收缩修复,达到止血、促进子宫复旧的目的.

    作者:李晖;陈建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医外治辨证分型疗泄泻

    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婴幼儿居多.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四季皆发,笔者于2002年至2007年期间,应用辨证分型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泄泻36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l临床资料362人均为门诊病例,成人9例,小儿353例.年龄大50岁,小20d,病程短ld,长48 d,其中风寒型87例,脾虚型199例,脾肾阳虚型14例,此3型病例共计226例集中在寒露至小雪发病,占75.33%,伤食型28例,为散发病例.

    作者:吕沛宛;禄保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酒制对菟丝子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对不同炮制程度的菟丝子酒制品中槲皮素含量进行检测,研究酒制炮制对槲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加酒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酒制样品,高效液相法测定槲皮素含量.结果:生品中几乎不含槲皮素,炮制后含量显著增高,并且不同烘制温度、不同烘制时间、不同闷润时间、不同黄酒用量对菟丝子中槲皮素含量均有影响.结论:酒制炮制提高菟丝子槲皮素含量,不同炮制工艺水平对菟丝子槲皮素含量影响不同.

    作者:谢新年;刘艳芳;吕鹏;张振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枳实消痞丸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1例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丸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阻兼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枳实消痞丸合失笑散加减,对照组服用胃复春片,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所有症状积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改善暖气、乏力、纳差的作用优于对照组;胃镜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枳实消痞丸合失笑散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HPLC测定柴芍丸中芍药苷、栀子苷及丹皮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柴芍丸中芍药苷、栀子苷及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芍药苷在0.494 4~12.36 μg(r=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7%,RSD 2.1%;栀子苷在0.492 2~12.305 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1.64%,RSD 1.9%;丹皮酚在0.2602 ~6.505 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0.92%,RSD1.7%.结论: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柴芍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孟宪波;郑晖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腰痛片的质量标准探讨

    目的:探讨和提高腰痛片的质量标准进行.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方中补骨脂、赤芍;采用HPLC法测定方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中检出补骨脂、赤芍,且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测定绿原酸在0.118 4~0.592 0 μg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 1.35%.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以用于腰痛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江红;高超旭;郭建功;张东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龙葵中澳洲茄边碱的提取工艺

    目的:研究龙葵药材中澳洲茄边碱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澳洲茄边碱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佳的提取工艺.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澳洲茄边碱的含量.结果:优选出的澳洲茄边碱佳提取工艺为用80%乙醇20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4h.结论:提取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龙葵中澳洲茄边碱的提取.

    作者:张岩;徐连明;陈祥;陈俊;孟兆青;萧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