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波;李博;邓仕任;贾天柱;英锡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破坏肺的结构和(或)促进炎症反应,白三烯B4( LTB4)是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使中性粒细胞在气道组织聚集[2-4].本文检测血LTB4在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的变化,探讨LTB4在COPD病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董亚琼;杜娟;龙启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栀子金花丸中芒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C18柱,乙腈-0.2%磷酸水溶液(13⒏8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8 nm,柱温35℃.结果:芒果苷质量浓度在5.1 ~30.6 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6),芒果苷平均回收率为99.0%,方法精密度RSD 1.7%(n =6).结论:该法可用于栀子金花丸中芒果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温金莲;周清;宋粉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主要就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前体细胞,可参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能够同时作用于疾病发生的不同环节,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疾病的进程.一些中药能有效调节EPCs的功能,如影响其动员、分化、归巢、黏附等.全文从临床观察、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3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有效影响,同时探讨了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研究存在问题,以期为心血管领域的中药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中药调节EPCs的数量和功能在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结合材料学、生物医学等学科,有可能为终打破重大疾病防治的瓶颈做出贡献.
作者:邬伟魁;张海燕;宋伟;贺娅;郑琴;朱根华;杨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外源生长素对黄芩悬浮细胞有效成分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稳定继代的黄芩愈伤组织在含有不同浓度NAA或KT的MS液体培养基悬浮震荡培养,光照16 h黑暗8h进行培养18d后,采用HPLC的方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内源激素的含量,以黑暗条件为对照.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加入0.2 mg· L-1NAA后,黄芩苷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未加入NAA时的2.56%,3.36%.②黑暗条件下,加入外源NAA后,ZR含量显著降低,但IAA,ABA和GAs含量变化不明显.③0.2 mg·L-1 NAA和不同浓度KT的协同作用对黄芩苷的含量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0 mg·L-1的KT作用下黄芩苷含量高,且黑暗条件下显著高于光照条件,达到2.13μg·L-1.结论:外源生长素不利于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的积累,0.2 mg·L-1 NAA+ 1.0 mg·L-1 KT的组合对黄芩苷的积累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胡国强;陈顺钦;袁媛;伍翀;林淑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以及大豆异黄酮(ISO)对抗ONOO-致脑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并经免疫荧光鉴定.以吗啉-斯得酮亚胺(SIN-1,1 mmol·L-1)作为ONOO-供体引起海马神经干细胞出现分化障碍,再分别用氧合血红蛋白( HbO2,0.05 mmol·L-1),超氯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SOD/catalase,50 U·mL-1),褪黑激素(0.5 mmol ·L-1)以及ISO(0.1mg·L-1)进行干预,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情况.结果:SIN-1引起海马神经干细胞巢蛋白阳性(NSE*)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已分化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很明显.单独使用一氯化氮阴离子(NO-)清除剂HbO2或超氧阴离子(O-2)清除剂SOD/catalase可以增加NSE+细胞数量,改善形态变化.但ONOO-清除剂(褪黑激素)和ISO能够更明显地增加NSE+细胞数量并改善形态变化,尤以前者效果更加明显.结论:ONOO-可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产生不利影响.ISO可以对抗ONOO-引起的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化障碍,在脑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作者:龙军;袁冬平;周玲玲;周静;许立;刘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以槐角为原料,研究槐角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以总黄酮的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角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选用8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 g∶50mL,温度50℃,超声提取时间45 min,超声功率为250 ×70%W,总黄酮提取效果佳,黄酮的得率为3.04%.结论: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槐角总黄酮时间短、效率高、无需加热,可推广至大生产.
作者:倪帆呈;刘增辉;于楠楠;杨停;周安祥;黄荣峰;徐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仙灵骨葆胶囊+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仙灵骨葆胶囊,3粒/次,2次/d;盐酸氨基葡萄糖片,480 mg/次,3次/d),对照组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480 mg/次,3次/d),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3%,对照组为71.9%,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且能够缩短关节疼痛时间.
作者:韩国栋;蒋再轶;谭洁;彭芝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五味子种子挥发油优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以药材粉碎度、料液比、蒸馏时间、浸泡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影响挥发油得率的主要因素为粉碎度,其次为蒸馏时间和料液比,后为浸泡时间.佳提取工艺为五味子种子粉碎度60~80目,料液比1:5,提取8h,浸泡2h.结论:该方法提取率高,简单易行,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率可达到2.72%.
作者:何华;李先宽;徐保利;李慧;管慧洁;王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赶山鞭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抗炎作用及镇痛作用.方法:大浓度(按生药量计)赶山鞭水提物(2.35 g·mL-1)及醇提物(3.12 g·mL-1)以大给药容积(0.4 mL·10 g-1)给小鼠ig给药,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观察赶山鞭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的抗炎及镇痛作用.结果:赶山鞭水提物及醇提取物对小鼠ig给药的大耐受量按生药量计分别为94.0,124.8 g·kg-1.赶山鞭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赶山鞭水提物及醇提取物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叶绿萍;黄志俭;刘小意;陆海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与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附子炮制前后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在电喷雾质谱条件下可形成结构相似质子化分子,因而具有相似电离能力,利用离子峰的相对丰度可以近似地反映同类生物碱的相对含量的特点,通过添加结构相似的内标化合物,对附子及其炮制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比较,找出其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减毒作用的机制.
作者:李启艳;朱日然;张学顺;程明;黄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蟾酥对豚鼠离体心脏的毒性作用和其物质基础.方法:通过Langendorff灌流研究蟾酥对豚鼠离体心脏的毒性作用,HPLC测定灌流后心脏中蟾蜍甾烯的含量.结果:蟾酥诱导豚鼠离体心脏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颤多种心律失常现象.当给药量累积达(60±11.5)μg时致其停跳.采用HPLC在灌流心脏中测到9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其与心脏亲和力增加的顺序为:沙蟾毒精>蟾毒灵>远华蟾毒配基>嚏根草苷元>日蟾毒它灵>华蟾毒灵>蟾毒它灵>脂蟾毒配基>去乙酰蟾毒它灵.结论:蟾酥对豚鼠心脏具有显著毒性,其物质基础可能是脂蟾毒配基、蟾毒灵、蟾毒它灵、日蟾毒灵等9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
作者:蒋洁君;周婧;马宏跃;尤奋强;段金廒;丁安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优选坎离颗粒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以提取液中黄芪甲苷、芍药苷、总皂苷和总生物碱含量为综合评分指标,多指标成分优选坎离颗粒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工艺条件为坎离颗粒处方量加水10倍,提取3次,每次45 min,提取前浸泡45 min.结论:该提取工艺条件稳定,重现性好.
作者:文小燕;刘力;徐德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胆宁片中金丝桃苷、橙皮苷和白藜芦醇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Venusil XB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5.0),梯度洗脱;柱温为25℃,检测波长358 nm(金丝桃苷)、283 nm(橙皮苷)、306 nm(白藜芦醇).流速0.8 mL· min-,迸样20μL,结果:3个成分在40 min内完全分离,且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8.13%~101.19%.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同时测定胆宁片中3个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为胆宁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黄媛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黄萸巴布剂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干酵母、牛奶和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法观察黄萸巴布剂对3种致热原所致动物发热的影响;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黄萸巴布剂的镇痛作用;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黄萸巴布剂的抗炎作用.结果:黄萸巴布剂可显著抑制干酵母、牛奶、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致发热反应;对醋酸和热板诱发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轻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度;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结论:黄萸巴布剂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作者:石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银翘解毒颗粒中与金银花共煎饮片对绿原酸转移率的影响,为其制备工艺筛选及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提供试验数据.方法:选择银翘解毒颗粒中5种药材饮片与金银花共煎,分为金银花组,金银花+淡豆豉组,金银花+牛蒡子(炒)组,金银花+桔梗组,金银花+淡竹叶组,金银花+甘草组,金银花+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组,煎煮后采用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并计算绿原酸转移率.结果:金银花分别与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及以上5种饮片共煎后绿原酸转移率均有所降低.结论:不同中药饮片与金银花共煎对绿原酸转移率有一定影响.
作者:刘德军;张源源;苟琼心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柴芍丸中芍药苷、栀子苷及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芍药苷在0.494 4~12.36 μg(r=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7%,RSD 2.1%;栀子苷在0.492 2~12.305 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1.64%,RSD 1.9%;丹皮酚在0.2602 ~6.505 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0.92%,RSD1.7%.结论: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柴芍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孟宪波;郑晖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冬凌草药材的质量,为冬凌草的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中测定法对冬凌草中水溶性浸出物和醚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综合分析评价各冬凌草样品间的差异.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变异类型冬凌草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是造成不同地区冬凌草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相比较而言醚溶性漫出物对冬凌草质量差异的影响要大于水溶性浸出物;而冬凌草变异类型的质量差异主要是由冬凌草甲素和乙素的含量变化造成的.结论:不同产地和不同变异类型来源的冬凌草在质量上有所不同,应用时应加以区别.
作者:陈随清;崔璨;裴莉昕;董诚明;冯卫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应用001×7阳离子树脂对四逆散中总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考察其纯化四逆散总生物碱的工艺参数.方法:考察洗脱溶剂、佳上样浓度、吸附容量和洗脱溶剂用量等因素对阳离子树脂纯化四逆散总生物碱的影响.以辛弗林为对照品,用UV测定洗脱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确定佳工艺参数.结果:洗脱溶剂应为4%氨水乙醇,佳上样浓度为0.25 g·mL-1,吸附容量为5 mL,洗脱溶剂为8倍量吸附原液体积.结论:可以采用阳离子树脂纯化四逆散总生物碱,该纯化工艺简单、经济.
作者:孙志明;段志刚;焦亮;张志斐;李小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开心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杏仁核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10只;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21 d.在造模同时,给药组ig开心解郁汤40 g·kg-1,1次/d,连续21 d.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内NE,DA,5-HT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NE,DA,5-HT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开心解郁汤可显著升高抑郁模型大鼠脑内NE,DA,5-HT的含量(P<0.05).结论:开心解郁汤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
作者:官涛;黄学宽;陈笛;任凌燕;王莎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藏紫菀为藏药.对藏紫菀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整理和介绍,以期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以藏紫菀或紫菀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从藏紫菀的植物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分析4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藏紫菀资源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三萜及三萜皂苷、黄酮、肽类及挥发油、氨基酸及矿质元素等化学成分.具有祛痰镇咳、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止痛、抗氧化、肾保护作用及钙拮抗活性.目前主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扫描法检测紫菀酮的含量来控制藏紫菀的质量.随着藏紫菀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制剂及质量控制的进一步研究,藏紫菀的药用潜质将不断被发现,为扩大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支持.
作者:姚娟;马慧萍;贾正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