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1例胃癌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含量,并与31例胃良性病变患者、40名正常对照者比较,数据用中位数(范围)表示.结果 胃癌组患者血清HMGB1和CEA水平分别为15.58 (3.05 ~ 125.63) ng,/mL、11.75 (0.85~850.23) ng/mL,胃良性病变组患者血清HMGB1和CEA水平分别为4.46(2.61~ 12.06) ng/mL、2.75 (0.52~ 11.23) ng/mL,正常对照组血清HMGB1和CEA水平分别为3.24 (2.50~ 5.38) ng/mL、1.23 (0.45~4.56) ng/mL,胃癌组患者血清HMGB1和CEA水平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HMGB1水平与胃癌患者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CEA相比,血清HMGB1在早期胃癌患者中显示良好的诊断敏感性(72.2%)和特异性(74.6%).结论 HMGB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HMGB1含量对于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监测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锦华;朱华燕;王亚萍;潘宇红;黄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顶体蛋白酶抗体(AcrAb)与精子蛋白17抗体(Sp17Ab)对不孕不育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患者及48名正常生育者(对照组)血清AcrAb、SP17Ab,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组男性及女性血清AcrAb分别为(22.39 ±3.15)、(21.02±3.56) 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男、女性[(11.29 ±2.15)、(10.23±2.12) U/L,P<0.01];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组男性及女性血清Sp17Ab分别为(10.47 ±2.10)、(9.63±2.04) U/L,均高于对照组男、女性[(3.63±1.05)、(3.58±1.03) U/L,P<0.01];男性及女性血清AcrAb和Sp17Ab之间均无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17、0.20,P均>0.05].结论 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患者血清AcrAb及Sp17A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相互独立,可单独或联合检测作为不孕不育症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钟志敏;王维;莫云丹;戴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载量等因素与血小板(PLT)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7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PLT、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等参数进行测定,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样本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析因分析证实年龄、性别、HBV DNA会影响PLT相关参数,而ALT/AST则不会.HBsAg阳性人群PLT、PCT比同性别同年龄组的健康人群降低,而MPV和PDW则增大.HBsAg阳性人群高龄组的PLT、PCT与HBV DNA呈负相关,MPV、PDW则无相关关系;其他年龄人群中PLT的4项参数与HBV DNA均无相关关系.结论 高于50岁的HBsAg阳性人群中,PLT和PCT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高而降低,可能与HBV DNA载量增加抑制或破坏骨髓巨核细胞分化发育有关.监测该类人群的PLT参数,有利于监控其止凝血问题.
作者:曾婷婷;江虹;罗顺达;丁彬;粟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8例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3例]、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30名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外周血血清EPO的水平.根据是否行支架植入术将ACS患者分为支架组(26例)和无支架组(42例).结果 ACS组血清EPO水平为(1.21±0.27)mg/L,明显高于SAP组[(0.90 ±0.23) mg/L]和对照组[(0.81±0.36) mg/L](P均<0.01).AMI组EPO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CS支架组EPO水平明显高于非支架组(P<0.05).结论 EPO水平与ACS密切相关,支架手术可导致外周血EPO水平增高.
作者:宁莉;魏殿军;张敬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中多重耐药因子A (Mar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第3、4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03至2009年间大肠埃希菌49株,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膜孔通道蛋白F(OmpF)的反义RNA-F因子(MicF)、主动外排系统AB (AcrAB)和MarA的相对表达量,纸片扩散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49株大肠埃希菌中,7株(14.29%) AcrAB转录水平上调;13株(26.53%)膜孔蛋白MicF转录水平上调;11株(22.45%)MarA转录水平上调;3种耐药因素同时升高的有2株.49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依次为79.59%、75.51%和51.02%,其中AcrAB表达升高组对此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100.00%、100.00%和57.14%,MicF表达升高组为80.00%、86.67%和53.33%,MarA表达升高组为75.00%、100.00%和58.33%,3种耐药因素同时存在时耐药率则均为100.00%.结论 MarA在大肠埃希菌临床菌种中起到一定的调控AcrAB和膜孔蛋白MicF的作用,当MarA同时调控二者高表达时可引起耐药率大幅升高.
作者:李俐;蒋燕群;沈建雄;薛志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 ACS)患者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 将107例NSTE ACS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69例);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49例)、中度组(24例)和重度组(34例);按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范围分为单支组(37例)、双支组(30例)和三支组(40例);按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分为低危组(51例)、中危组(40例)和高危组(16例).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107例NSTE ACS患者及31名健康对照者血清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MPO浓度,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NSTEMI组血清H-FABP、MPO、cTnI、hs-CRP浓度明显高于U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且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STE ACS患者血清H-FABP、MPO及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及GRACE风险评分密切相关,随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RACE风险评分的增加,其血清H-FABP及MPO浓度逐渐增高,不同狭窄程度组、不同病变支数组和不同危险层次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STE ACS患者血清H-FABP与MPO、hs-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5 0、0.526 0,P<0.01).结论 NSTE ACS患者血清H-FABP、MPO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及患者危险级别密切相关,对NSTE 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血培养菌群分布及阳性报警时间在鉴别病原菌与污染菌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间血培养分离的642株菌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菌群分布情况,对其中的148株可能污染菌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42株阳性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338株(52.6%),革兰阳性菌280株(43.6%),真菌24株(3.7%).<18 h检出376株(58.6%),19 ~ 24 h检出120株(18.7%),25 ~48 h检出89株(13.9%),>48 h检出57株(8.8%).148株可能污染菌与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后确认其中111株为污染菌,污染率17.3%,均为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33株为病原菌;4株不能确定.污染菌阳性报警时间均>18h,其中19 ~ 24 h 14株,25 ~48 h 40株,>48 h 57株.结论 本地区血培养菌群分布广,但污染率高.利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并按照一定的评估标准可以初步区分阳性分离菌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作者:关幼华;周金凤;区云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时期健康儿童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的差异,分析hs-cTnT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变化及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比较.方法 分组检测225名出生1d~6岁健康儿童hs-cTnT参考区间;检测4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和30名新生儿对照组hs-cTnT、CK-MB、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并与31例早产儿、43例新生儿缺氧性疾病患儿、12例新生儿感染患儿hs-cTnT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儿血清hs-cTnT参考区间为0~0.074μg/L.健康儿童血清hs-cTnT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至6个月后接近成年人水平.4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hs-cTnT为(0.120±0.095)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0.035±0.020) μg/L]、早产组[(0.065±0.035)μg/L]、新生儿感染组[(0.037±0.017) μg/L]和新生儿缺氧性疾病组[(0.051±0.026)μg/L](P均<0.00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TBil、DBil及CK-MB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0 l、P<0.05).黄疸组hs-cTnT与TBil无相关性(r=0.088 6,P>0.05).结论 健康儿童血清hs-cTnT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至6个月后接近成年人水平.血清hs-cTnT可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心肌损伤并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采取进一步检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邹汉良;闫臻;蒋明;侯家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患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 (IL-10)和CD19+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名正常人血清IFN-γ、IL-10和外周血CD19+;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拷贝数.结果 HBV DNA低拷贝组、高拷贝组的IFN-γ与HBV DNA阴性组比较明显下降,IL-10、CD19+与HBV DNA阴性组比较明显增高;IFN-γ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311,P<0.05),IL-10和CD19+的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350,P<0.05;r =0.321,P<0.05).结论 HBV感染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IFN-γ、IL-10和CD19+水平的检测可作为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炎症活动的观察指标.
作者:陈永琴;金文君;戴梦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P-钙黏蛋白(P-Cadherin)、细胞角蛋白19(CK-1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4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浓度,并以4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甲状腺良性肿瘤组虽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浓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血清P-Cadherin、CK-19与MMP-9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7、0.615,P均<0.01),血清P-Cadherin与CK-19呈正相关(r=0.784,P<0.01).结论 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严宏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复发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种类及分布,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妇科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测阴道毛滴虫,快速革兰染色法检测假丝酵母,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的快速检测.结果 67例复发患者共检出病原体32例(47.76%),单纯病原体感染19例(28.36%),其中单纯假丝酵母10例(14.93%),单纯滴虫感染1例(1.49%),单纯BV阳性8例(11.94%);病原体混合感染13例(19.40%),其中假丝酵母合并BV阳性10例(14.93%),滴虫合并BV阳性2例(2.99%),滴虫合并假丝酵母和BV阳性1例(1.49%).123例对照组患者共检出病原体50例(40.65%),包括单纯病原体感染40例(32.52%),其中单纯假丝酵母18例(14.63%),单纯滴虫感染2例(1.63%),单纯BV阳性20例(16.26%);病原体混合感染10例(8.13%),其中假丝酵母合并BV阳性8例(6.50%),滴虫合并BV阳性2例(1.63%).结论 复发性阴道炎患者阴道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很突出,占检出病原体病例的近半数,尤其是合并细菌感染,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岳文燕;单江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病原微生物的鉴定主要依赖传统的鉴定方法,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需要.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及耐药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逐年上升的感染率与耐药率亦提示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与治疗正面临着巨大挑战.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 M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蛋白组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鉴定、感染性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及耐药机制、新型药物和潜在疫苗的研发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宋敏;刘靳波;王开正;李光荣;向成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唾液酸是一系列含有9个碳原子羟基化单糖酰化衍生物的统称,在高等动物和一些微生物中是常见的酸性单糖,通常位于糖蛋白和糖脂的糖基化非还原末端,是糖复合物结构和功能多样化的重要物质基础[1].糖蛋白、糖脂又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因此唾液酸对于维护细胞表面的功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唾液酸还是重要的生物信息传递分子,细胞表面糖蛋白和糖脂的唾液酸化修饰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参与识别宿主与病原体之间的反应以及细胞间的反应,保护膜免受蛋白水解,有助于激素受体的激活等.另外,唾液酸与各种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2].我们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唾液酸的生物学意义及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铖;高春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转录因子YIN-YANG 1(YY1),又称为δ、NF-E1、UCRBP、CF1,是锌指类转录因子GLl-Kruppel家族中一员.YY1是多功能蛋白,参与调控正常的生理过程,如发育、分化、复制和细胞增殖.YY1具有抑制和激活转录的双重功能,由于其在转录中的双重作用,YY1被称为阴阳因子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YY1通过与不同的蛋白辅助因子相互作用调控肿瘤相关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针对近几年YY1与肿瘤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展望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前景.一、转录因子YY1的生物学特性YY1基因位于人类14号染色体端粒区,q32.2.YY1蛋白含有414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65 000.在靠近YY1的N2末端处有一个酸性区域,紧接着的是连续12个组氨酸的序列和一段富含Gly和Ala的区域.YY1的C端的4个锌指结构与目的启动子结合,这些启动子通常具有YY1的结合元件:CCAT和ACAT[1].
作者:龙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前乳酸检测试剂已标准化,可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快速检测.乳酸目前可用于判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脓毒症、新生儿窒息、严重创伤、急性失血性休克等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乳酸对这些疾病的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判断相关性研究已有很大进展,我们对其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一、乳酸代谢及分布血乳酸是葡萄糖无氧代谢的终产物,是由丙酮酸降解而形成,在皮肤、大脑、骨骼肌、红细胞和小肠黏膜中均可以产生,主要在骨骼肌、心肌细胞中氧化为丙酮酸,丙酮酸可合成葡萄糖或进人三羧酸循环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过肝脏代谢后由肾脏分泌排泄.一般情况下,血乳酸水平总是保持一定的水平,其水平反映了组织和肝脏的基本代谢量.组织缺氧时由于呼吸循环或细胞功能的失调导致乳酸产生过量,同时肝脏的低灌注和利用不足亦导致乳酸升高.
作者:邱春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治疗的强度应与白血病复发的风险相适应[1-2]是当代医学对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ALL)治疗的基本观念.随着多药联合强化治疗的实施,过去50年中儿童ALL的疗效得到显著提高,治愈率现已接近90%[3].一些学者认为以前用于评估复发风险的传统指标的指导意义已经较低.因此,寻找并在临床引入更佳预示复发的预后因子,并以此作为制定与风险相适应的治疗方案的依据成为该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过去的20 ~ 30年中,血液病研究者致力于建立残留白血病肿瘤细胞即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新方法.由于MRD检测敏感性较高,目前此指标的应用已扩展到ALL临床缓解阶段,MRD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了更加直接、客观的依据.目前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中的采用以MRD风险评估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表明,以MRD为指导的治疗可能成为今后ALL的治疗标准[4-5].
作者:徐翀;何妙侠;郑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泌尿系统感染为医院内为常见的感染之一,在我国医院感染中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1];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有泌尿道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炎或长期使用导尿管的患者,容易导致泌尿系统反复感染[2].随着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及介入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增多,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了耐药性,从而增加了临床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治疗难度,为了解嘉兴市海盐中医院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我们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收集嘉兴市海盐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及门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第1次中段尿(晨尿)标本l 274份.
作者:熊利华;潘翔军;张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以传统的手工镜检作为标准方法,对Sysmex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简称UF-1000i)、AVE764B尿沉渣分析仪(简称AVE764B)的定量分析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2种不同检测原理的检测系统的优缺点.方法 收集200例泌尿科、肾内科等患者新鲜尿液(1h内)标本进行分析,对2个分析系统做评估.结果 手工镜检与UF-1000i比较,红细胞:Y=1.173X-3.277,r=0.975,F=3 771.028,P =0.000;白细胞:Y=0.658X+ 35.842,r=0.973,F=4 759.543,P=0.000;上皮细胞:Y=0.604X+ 11.252,r=0.973,F=1 378.888,P =0.000.手工镜检与AVE764B比较,红细胞:Y=1.27X-41.857,r=0.973,F=3 585.945,P=0.000.白细胞:Y=0.741X-9.402,r =0.990,F=10 210.826,P=0.000;上皮细胞:Y=0.486X-9.852,r=0.959,F=2 271.304,P=0.000.结论 2个分析系统结果基本与手工镜检相符,相关性均较好,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有形成分有较好的识别分析能力,但实际工作中对部分特殊标本仍需人工镜检识别确定.
作者:应骏;郭维;马继荣;应春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Sysmex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简称UF-1000i)在真菌尿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UF-1000i检测白念珠菌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选择UF-1000i提示类酵母细胞(YLC)阳性样本200例,阴性样本400例,同时做显微镜检查.结果 UF-1000i检测白念珠菌的精密度为3.83%~4.71%,线性范围为10.0~5 873.1个/μ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携带污染率为0.12%.以显微镜检查为金标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UF-1000i检测真菌YLC的佳临界值为18.05个/μL,其检测真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85.6%、87.5%、57.4%和99.3%.结论 UF-1000i可快速提供真菌孢子定量检测结果,辅助诊断尿路真菌感染.
作者:丁志祥;蒋银芬;周伊兰;金文涛;钱高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TPAb)复检范围的设计.方法 收集ELISA初检梅毒吸光度(A)>0.08的标本1 257例,用相同厂家、相同批号的试剂进行复检,同时做双孔.复检A值仍>0.14者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设计一个合适的标本复查范围.结果 根据ELISA初检梅毒标本A值结果,将标本分为7组:0.08 ~0.14、0.15~ 0.30、0.31 ~0.60、0.61 ~0.90、0.91 ~1.20、1.21 ~2.00、>2.00.ELISA复检符合率分别为16.6%(37/223)、21.6% (56/259)、32.0% (66/206)、50.5% (100/198)、78.0%(99/127)、94.8% (147/155)、100.0%(89/89).TPPA与ELISA复检符合率分别为0.0%(0/37),3.6%(2/56)、22.7%(15/66)、38.0%(38/100)、80.8%(80/99)、93.2% (137/147)、96.6%(86/89).结论 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ELISA检测TPAb的复检范围设定A值在0.14 ~ 1.20范围内,这样既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又能避免人力和试剂的浪费.
作者:余红;朱卫;崔洋洋;阙金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竞争检测法.方法 用甲状腺球蛋白抗原包被96孔板,用铕(Eu3+)标记羊抗鼠IgG做标记物,TRFIA检测人血清中的TgAb.结果 TgAb-TRFIA的敏感性为1.0 IU/mL;批内变异系数(CV)为3.3% ~4.1%,批间CV为3.7%~4.7%;平均回收率为97.9%;热稳定性好;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ECLIA)比对,相关系数达0.881 3;男女TgAb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Ab的正常值范围为≤110 IU/mL.结论 建立的TgAb-TRFIA是一个高敏感和可靠的检测方法,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
作者:朱岚;黄飚;张珏;陈永伟;李跃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适合妇女儿童专科医院的血常规复检规则.方法 以“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制定的XE-2100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为评估基础,根据妇女儿童专科医院自己独特的病种特点及儿童白细胞(WBC)分类存在生理性交叉现象完善相应规则.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1 120例标本,以涂片镜检为金标准,进行临床复检工作并进行规则优化.结果 初始复检规则复检率65.98%,根据妇儿医院特点,通过调整WBC、血小板(PLT)计数、WBC分类百分比进行第1次优化后,假阳性率40.71%;将未成熟粒细胞(IG)与WBC≥10×109/L组合、幼稚细胞(Blast)与WBC≤4×109/L或≥10×109/L组合、变异淋巴细胞(Atypical/Variant)与淋巴细胞(Lymph)%>50%组合进行第2次优化后,假阳性率为17.53%,假阴性率4.49%,造成假阴性的主要项目为Atypical/Variant Lymph(< 5%)、PLT >70×109/L,验证通过.终制定出符合妇女儿童专科医院的专有复检规则.结论 血涂片复检规则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收集、整理发现问题,及时根据自身医院特点对复检规则进行修改、完善,以提高血细胞分析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王月芳;江咏梅;张鸽;杜泽丽;陈岚;叶蕾;陈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表型分类与c-MYC重排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淋巴瘤细胞免疫标志物CD10、B细胞淋巴瘤原癌基因-6(BCL-6)及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M-1)的表达情况,将46例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与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2类,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GCB类与non-GCB类中c-MYC重排情况.结果 46例标本中共有4例(8.7%)发生c-MYC重排,其中20例GCB类中发现4例(20.0%) c-MYC重排,而26例non-GCB类中未发现c-MYC重排.GCB类和non-GCB类中c-MYC重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B类DLBCL患者c-MYC重排发生率较高,c-MYC重排是一部分GCB类DLBCL预后差的原因.FISH技术能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出c-MYC重排.
作者:王志林;姚玉华;李桑;孙冠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2004至2011年上海市检验技师规范化培训实验诊断学专业培训质量.方法 对参加2004至2011年上海市检验技师检验专业537名考核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按不同级别医院(三级综合性医院、三级专科医院、二级医院)分组后进行成绩分析.结果 三级综合性医院考生参加轮转培训率为100.0%,三级专科医院为90.2%,二级医院为29.7%.操作考试合格率(78%)高于理论考试合格率(63%),生化、血液体液操作考试总体合格率(60%、67%)低于微生物、免疫(80%、98%).各级别医院考生成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综合性医院考生成绩明显优于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医院,三级专科医院优于二级医院.不同级别医院考生生化、血液体液、微生物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免疫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规范化培训和建全考核体系,是提高检验技师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寅;王庆忠;周靖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