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3-8640
  • 国内刊号:31-1915/R
  • 影响因子:1.71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07.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Pж(AJ) 文摘杂志(俄), 剑桥科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 美国化学文摘(CA)及数据库来源期刊
  • 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9期文献
  •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STR位点的选择和优化

    目的 选择适用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特点的常见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并将位点扩增条件优化成一个检测体系,将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应用于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快速产前诊断.方法 通过48例正常的上海地区汉族人样本的多态性分析,评估位于13、18、21、X、Y染色体上STR位点的杂合度,挑选遗传多态性高的STR位点,优化成一个检测体系,用36例样本[羊水22例、脐血9例、绒毛活检(CvS)5例]进一步评价该检测体系对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对,评价建立的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采用杂合度测试从28个STR位点中优选出14个位点,分别为D13S258(0.88)、D13S305(0.90)、D13S634(0.92)、D13S742(0.83)、D18S535 (0.81)、D18S1002 (0.69)、D18S386 (0.75)、D18S391 (0.77)、D21S1435 (0.75)、D21S1412 (0.94)、D21S1446(0.58)、D21S1414 (0.85)、DXS7132(0.77)、DXY218(0.71),与性染色体定性定量特异性非STR位点AMXY、SRY、TAF9B一同优化形成一个扩增体系.将该体系用于检测36例羊水、脐血、CVS样本,共检出35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其中21三体(Down综合征)15例、18三体(Edward综合征)12例、13三体(Patau综合征)4例、45,XO(Turner综合征)2例、47,XXY(Klinefelte综合征)l例、47,XYY(Super-Man综合征)l例;余下l例为46,XX(正常女性).QF-PCR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14个STR位点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呈现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与性染色体定性定量位点共同构成一个QF-PCR检测体系,能准确检测13、18、21、X、Y染色体的非整倍体.QF-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经济、高效地应用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常见非整倍体的快速产前诊断.

    作者:赵慧佳;顾志冬;程蔚蔚;陶炯;高佳琪;韩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42例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30例肺部疾病对照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不同肿瘤分期、化疗和手术前后患者VEGF的表达改变,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EGF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为154.09(86.81,260.01)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9.06(27.66,77.81) pg/mL,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间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分期和临床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4,区分小细胞肺癌远处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6.结论 VEGF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对肺癌的诊断及转移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堃;何娜萍;吴琼;向满林;易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上海地区老年男性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4项血脂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 (OH) D]水平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纳入健康体格检查的老年男性686名,记录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收集空腹静脉血,检测4项血脂指标及25 (OH)D水平,根据25 (OH)D水平进行四分位分组(由高到低依次为G1组、G2组、G3组、G4组),比较G1组和G4组间影响血脂水平的相关因素,并对25 (OH)D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G1组体重指数(BMl)明显低于G4组(P=0.001),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G4组(P<0.001),年龄、LDL-C、TC和TG 2个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与25 (OH)D呈正相关(R2=0.161 8,P<0.001).在校正了年龄和BMI后,血清25 (OH)D水平每升高10 nmol/L,HDL-C可升高0.01 mmol/L.结论 老年男性的HDL-C水平可能受25 (OH)D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静;宋斌斌;王蓓丽;吴炯;张春燕;郭玮;潘柏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泉州地区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目的 分析泉州地区α和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频率,为泉州地区的地中海贫血筛查及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用反向点杂交(RDB)-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点突变,用跨越断裂点(Gap)-PCR检测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对于怀疑有罕见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的样本进行测序确认.结果 1 121例样本中检出195例β地中海贫血,阳性率为17.40%,IVS-2-654(C→T)杂合和CD41-42(-TCTT)杂合常见,占β全部基因突变的67.18% (131/195);325例为α地中海贫血,阳性率为28.99%,常见的是--SEA/αα,占α全部基因突变的77.23%(251/325).同时,发现1例罕见的--Thai/αα、1例α-anti4.2、1例HbG-Chinese复合Hb Westmead突变.结论 泉州地区具有较高的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而且基因突变类型较为复杂,广泛地开展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及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庄倩梅;王元白;庄建龙;江矞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孕晚期凝血功能状态分析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孕晚期血浆凝血因子、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 比较、分析正常妊娠晚期孕妇(108名)和GDM患者(10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2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D的水平.结果 GDM患者FIB增高,PT、APTT缩短,与正常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患者FIB增高,PT缩短,与正常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除1例并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后,5 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APTT较正常孕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孕妇比较,GDM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孕晚期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3例并发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深静脉血栓的GDM患者以及1例发生HELLP综合征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D水平异常升高.结论 GDM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其孕晚期时血液存在高凝倾向,异常升高的DD可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胡鹏;陈静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8例孕中期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2018例孕中期胎儿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探讨高风险孕妇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比例及其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并对异常嵌合核型的胎儿进行妊娠结局分析.方法 于孕16~24周抽取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孕妇的羊水标本,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检测出异常核型61例,异常检出率3.0% (61/2 018).其中血清学筛查高风险、高龄孕妇(≥35岁)、超声检测异常、不良妊娠或家族史组别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8%、2.3%、9.2%和10.6%,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与高龄孕妇组之间异常核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异常核型中数目异常43例,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33例(21三体23例、18三体9例、13三体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0例;结构异常12例,包括平衡易位7例,罗氏易位2例,插入、缺失、倒位各1例.另检出6例染色体嵌合核型,其中2例低比例嵌合胎儿的父母选择继续妊娠,随访结果未见表型异常.结论 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在各产前诊断指征下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低比例嵌合个体出生后表型可正常;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能为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杜满兴;王伟佳;苏年华;卢建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实验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3种HPV亚型,并运用新柏氏液基细胞学试验(TCT)检测其病理类型.将受检妇女按年龄划分为6个阶段,根据检测结果计算检出率.结果 在1 144名受检妇女中共检出HPV感染患者698例,感染率为61.0%.23种亚型均被检出,感染率高的亚型是高危52型(16.5%),其次是16型(14.5%)和58型(7.1%).单一亚型感染率为36.5%,多重感染为24.5%.≤25岁、26 ~ 35岁、36~ 45岁、46 ~ 55岁、>55岁年龄段HPV检出率分别为56.4%、61.8%、59.9%、63.3%、57.4%.结论 铜陵市女性HPV感染以单一感染和高危感染为主,感染率高的亚型为高危52型.不同年龄段妇女的感染率略有不同.

    作者:徐红;王德录;杜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尿白蛋白在成人肾病诊疗中的应用

    尿白蛋白(Alb)是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规的检验项目.然而直到现在,国内外对于急慢性肾病的诊疗、实验室诊断策略以及检测结果的报告和解释还存在着不同观点和较大争议.同时,尿Alb参考区间也在发生变化.文章回顾了相关专业的新临床指南,总结了尿Alb检测在成人急性肾损伤、急性肾病和慢性肾病诊疗中的应用.同时,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通过确立分期实验室检查,更新了原有的共识,解决了这些争议,清楚地定义了急性和慢性肾病的临床分期和合适的实验室评价方法,并且提出了对尿Alb进行初筛和确认实验的建议.

    作者:陈雁汶;胡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粒径胶乳免疫比浊法在测定D-二聚体中的应用

    目的 改进胶乳免疫试剂的分析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并验证在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DD)的方法中,采用双粒径胶乳致敏DD单克隆抗体比用单一粒径胶乳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方法 制备2种平均粒径不同的羧基化胶乳微粒(49和150 nm),并采用化学交联法偶联抗DD单克隆抗体,将2种粒径的致敏胶乳按不同比例混合,测定其分析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并与市售进口试剂进行比对.结果 当49和150 nm致敏胶乳按4:1的比例混合时,其测定的校准曲线线性好,线性范围达到61.88 μg/mL,分析灵敏度达到0.03,与进口试剂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双粒径致敏胶乳制备的DD免疫比浊法试剂比市售的传统DD胶乳诊断试剂的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该试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方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Addcare Elisa800全自动酶免疫工作站的检测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验证Addeare Elisa800全自动酶免疫工作站的检测性能,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子天平测定Addcare Elisa800全自动酶免疫工作站加样通道的加样容量和洗板机的洗板残留量,测温仪测定各控温温育模块温度,标准滤光片测定酶标分析仪性能,计算携带污染率,评价各指标是否满足Addcare Elisa800全自动酶免疫工作站的技术要求,并与Tecan Freedom Evolyzer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比较,评价Addcare Elisa800全自动酶免疫工作站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Addcare Elisa800全自动酶免疫工作站各加样通道的加样容量、洗板残留量、各控温温育模块温度、酶标分析仪性能、携带污染率均符合技术指标的要求.与Tecan FreedomEvolyzer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dcare Elisa800全自动酶免疫工作站能够提供较高质量的酶免疫试验结果,可以为临床的诊治工作提供良好的、科学的数据支持.

    作者:付杰;苏鹏;蒋兴宇;蒲晓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串联质谱法和荧光分析法检测滤纸干血片苯丙氨酸的比较

    目的 比较荧光分析法和串联质谱法检测滤纸干血片上苯丙氨酸(Phe)水平的分布和差异,为实验室开展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的筛查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选择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滤纸干血片样本62 510例.采用荧光分析法和串联质谱法同步检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的Phe浓度,同时还用串联质谱法检测酪氨酸(Tyr)浓度.采用配对Wilcoxon检验和等级相关分析评价2种方法间的差异和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评价2种方法间的一致性.结果 荧光分析法和串联质谱法均在62 510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样本中检出3例HPA,敏感性均为100%.荧光分析法的阳性预期值为33.3%,串联质谱法的阳性预期值为18.8%,若联合Phe/Tyr比值,串联质谱法的阳性预期值可达100%.正常新生儿Phe浓度呈偏态分布,荧光分析法和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60 μmol/L者分别占96.31%和95.08%,≥120 μmol/L者仅占0.01%和0.03%.荧光分析法的测定值先低于串联质谱法,至97%位点(Phe≈63 μmol/L)处基本持平,然后逐渐高于串联质谱法,2种方法的测定值呈正相关(r=0.43,P<0.01).以不同浓度的Phe测定值作Bland-Altman分析,Phe浓度越高,2种方法的偏移越小,Phe>120 μmol/L的19个样本点全部落在95%的一致性限内,2种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检测结果有可替代性.结论 荧光分析法和串联质谱法检测Phe在低浓度时有差异,高浓度时一致性好.2种方法对于HPA的临床判断无影响,均能用于新生儿筛查.串联质谱法可同时检测Phe和Tyr浓度,若联合Phe/Tyr比值,检出HPA的阳性预期值很高.

    作者:田国力;王燕敏;许洪平;郭静;周卓;姚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儿童脑脊液常规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简称XE-5000)在儿童脑脊液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94份住院患儿的脑脊液标本,采用XE-5000体液模式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测,同时行人工显微镜镜检,比较仪器法与人工镜检法检测结果的符合性.结果 当白细胞(WBC)计数≥30个/μL时,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WBC计数<30个/μL时,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WBC计数≥10个/μL时,2种方法之间单个核细胞计数及多个核细胞计数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当红细胞(RBC)计数>1 000个/μL时,2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P<0.01).结论 应用XE-5000体液模式检测儿童脑脊液,在WBC总数≥30个/μL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代替人工镜检.

    作者:孙奎霞;杨文双;蒋世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BIOMED-2标准化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技术在石蜡包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应用BIOMED-2标准化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技术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可行性.方法 从45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提取DNA,采用BIOMED-2系统引物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应用PCR片段分析法进行IG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结果 将DNA由原浓度100~500 ng/μL稀释至50~100 ng/μL后,DNA扩增大片段(300~400 bp)含量由10.0%提高到90.0%;45例DLBCL石蜡切片标本提取DNA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和免疫球蛋白kappa基因(IGK)克隆性分析,IGH+IGK阳性率达到84.4%;15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标本进行IG/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克隆性分析,未见克隆性重排.结论 稀释DNA是唯一可以既提高DNA扩增大片段又能提高克隆性检出率的方法.在DLBCL的诊断和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BIOMED-2标准化体系检测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娟;艾晓非;李庆华;曹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重组人癌胚抗原的原核表达及其在质控品中的应用

    目的 原核表达人癌胚抗原(CEA),并将重组蛋白作为原材料应用在质控品的开发中.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ldl-cea,通过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得到重组人癌胚抗原(rhCEA).结果 得到了rhCEA的包涵体,经纯化及透析复性后得到可溶的、具有免疫活性形式的重组蛋白,并将其利用在质控品的研制中.研制出的质控品在Abbott平台上的检测结果为:高值235.35 ng/mL,中值68.04 ng/mL,低值11.97 ng/mL;在Roche平台上的检测结果为:高值32.27 ng/mL,中值7.99 ng/mL,低值1.35 ng/mL;在Wondfo平台上的检测结果为:高值5 ng/mL,中值和低值未能检出.结论 原核表达的rhCEA在不同检测平台上的检测结果相差较大.rhCEA质控品更适用于Abbott平台,而不适合于其他2种平台.

    作者:李江峰;宋晓丽;钱伟;矫丽媛;赵晓妮;王继华;才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G群链球菌的分子鉴定及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16S rDNA测序法鉴定β-溶血性G群链球菌的价值,通过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G群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确定红霉素耐药菌株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方法 采用API 20 Strep链球菌鉴定系统、兰氏抗原血清分型和16S rDNA测序法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50株β-溶血性G群链球菌进行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该50株G群链球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纸片法D试验测定红霉素耐药菌株的耐药表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和mefA.结果 50株链球菌经手工API 20 Strep链球菌鉴定系统鉴定,均为停乳链球菌.16S rDNA PCR扩增及测序,42株为停乳链球菌,8株为咽峡炎链球菌,鉴定概率>97%.以测序结果为标准,API 20 Strep链球菌鉴定系统鉴定的准确率为84%.兰氏抗原血清分型均为G群.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0株G群链球菌中没有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的菌株.红霉素耐药菌株共28株(56%),其中cMLs型耐药菌株26株(52%),Ms型耐药菌株2株(4%),没有发现iMLs型耐药菌株,红霉素中介菌株4株(8%).克林霉素耐药菌株共31株(62%),其中红霉素敏感而克林霉素耐药菌株3株(6%),红霉素中介而克林霉素耐药菌株2株(4%).cMLs型耐药菌株中均检测到ermB基因,2株Ms型耐药由mefA基因介导,4株红霉素中介菌株中检出ermB和mefA基因各1株.结论 16S rDNA测序法能准确鉴定G群链球菌.G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有所提高,但对青霉素敏感,β-内酰胺类药物可以作为治疗G群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何丽华;倪丽君;刘红;王蓓;田月如;郭建;吴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谱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特征

    目的 了解嘉定区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的年龄、菌群分布以及病原真菌对体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VVC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5年7至10月嘉定区妇幼保健院VVC患者阴道后穹隆分泌物样本,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结合ATB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培养和初步鉴定,所有菌株均采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4测序鉴定.用Sensititre Yeast One真菌药物敏感性鉴定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低抑菌浓度(MIC),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2012 M27-S4标准判读MIC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829株念珠菌,复发组82株.发病年龄以成年妇女(20 ~ 59岁)为主(占97.1%).在分离的菌株中,白念珠菌占77.1%(639/829),光滑念珠菌占15.1% (125/829),近平滑念珠菌占3.4%(28/829),热带念珠菌占2.1% (17/829),克柔念珠菌占1.6% (13/829),酿酒酵母占0.8%(7/829).非复发VVC患者和复发VVC(RVVC)患者分离的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的敏感率分别是66.1%、41.5%,81.4%、53.7%,44.1%、26.8%,96.6%、95.1%,100.0%、100.0%,100.0%、100.0%,100.0%、100.0%.结论 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病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VVC患者应当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进行精准治疗,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王东江;郭建;周爱萍;温冬华;吴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白念珠菌唑类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白念珠菌是人体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随着唑类抗真菌药物的长期、广泛应用,白念珠菌耐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分离株也逐渐增多,已经成为临床抗白念珠菌治疗的棘手问题.现就白念珠菌唑类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便在转录调控层面寻找新的白念珠菌感染的治疗靶点及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

    作者:吴永琴;应春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分离的携带TR34/L98H型的耐唑类药物烟曲霉的耐药机制分析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耐唑类药物烟曲霉菌株进行耐药机制等相关研究.方法 自1例侵袭性曲霉病(IA)患者的肺泡灌洗液(BALF)中分离得到1株烟曲霉,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M38-A2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对该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低有效浓度(MEC),并对该菌株的唑类药物靶酶基因cyp51A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扩增并检测该菌株的9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将其与国际上已经报告的具有相同耐药基因型的烟曲霉菌株进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对该菌株的MIC分别为>16、2、0.5和2μg/mL,卡泊芬净对该菌株的MEC为0.25 μg/mL.该菌株的cyp51A基因序列中存在启动子区-288~-322位间34 bp串联序列的插入,以及编码区T364A、T960A、T1554A的点突变,分别导致所编码蛋白98位、297位及495位氨基酸的置换(TR34/L98H/S297T/F495I).微卫星分析显示,该菌株的微卫星分型与先前欧洲国家、亚洲其他国家分离的TR34/L98H/S297T/F495I型菌株不同.结论 我们从1例IA患者BALF中分离到对唑类药物耐药的烟曲霉临床菌株,其耐药性是由cyp51A基因启动子区34 bp的串联序列插入结合基因编码区突变所致98位、297位及495位氨基酸置换(TR34/L98H/S297T/F495I)所介导,该菌株是中国所特有的、不同于国际上已描述的对唑类药物耐药的病原性烟曲霉.

    作者:王千;陈伟;万喆;李若瑜;刘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深部真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本期“深部真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专题汇集了4篇论著和1篇综述,阐述了白念珠菌、烟曲霉和新生隐球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大力应用,真菌的耐药性不断上升,研究真菌的耐药机制并探讨新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点,可为新抗真菌药物研发和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这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华东地区新生隐球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探索近年来华东地区分离的新生隐球菌临床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27-A3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并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对检测出的耐药和剂量依赖性敏感(SDD)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 抗真菌药物对96株新生隐球菌的MIC90(MIC范围)为:氟康唑4(0.5~ 16) μg/mL,氟胞嘧啶4(0.25 ~ 64) μg/mL,两性霉素B0.5(0.03 ~1)μg/mL,伊曲康唑0.5(0.03 ~1) μg/mL,伏立康唑0.25(0.03 ~ 0.5) μg/mL,所有耐药菌株及SDD菌株的分子鉴定均为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结论 除伊曲康唑外,华东地区新生隐球菌临床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高,耐药菌株少,不敏感株以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为主.

    作者:朱均昊;韩德忞;李莉;章强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白念珠菌MRR2基因错义突变C1409A与氟康唑耐药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锌簇转录因子——多药耐药调节因子2(Mrr2)编码基因MRR2错义突变C1409A与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白念珠菌工程菌株SN 152构建MRR2基因敲除菌株,通过一步法克隆及定点突变技术构建MRR2基因C1409A突变型表达质粒,再用高效醋酸锂转染法将质粒片段转染入MRR2基因敲除菌株,异位表达于ADE2位点以构建MRR2基因定点突变菌株.通过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错义突变C1409A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结果 氟康唑对MRR2基因C1409A定点突变的白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较对工程菌株SN152的MIC增加4倍,CDR1表达上调约3倍.结论 MRR2基因错义突变C 1409A可上调白念珠菌CDR1表达并介导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

    作者:王影;张嵘;刘锦燕;史册;李文静;赵悦;项明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