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3-8640
  • 国内刊号:31-1915/R
  • 影响因子:1.71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07.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Pж(AJ) 文摘杂志(俄), 剑桥科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 美国化学文摘(CA)及数据库来源期刊
  • 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杂志   2017年10期文献
  •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心血管疾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心血管疾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进行常规生化检测的患者,每例患者抽取6管血液标本,将其中1管用移液器将血清吸出加入4支冻存管中,分别于即刻、2~8℃冷藏过夜及-20℃冷冻24、72 h后检测,另外3管于室温分别放置l、3、6h后检测,剩余2管先在室温下放置6h,随后分别于-20℃冷冻24和72 h后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游离脂肪酸(FFA).分析放置不同时间的血标本各项目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室温放置lh后LDH、FFA呈升高趋势,m-AST、IMA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冷藏过夜及室温放置3和6h后LDH、FFA明显升高(P<0.05),m-AST、IMA明显降低(P<0.05),6h后LDH、FFA升高更为明显(P<0.01).即刻分离血清并-20 ℃冷冻24、72 h后的LDH、FFA、m-AST和IMA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室温放置6h后再-20℃冷冻24、72 h的LDH、FFA检测结果均明显升高(P<0.01),m-AST、IMA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会对LDH、FFA、m-AST、IMA的检测结果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乳腺癌患者HER-2胞外结构域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胞外结构域(EC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93例、良性乳腺病患者40例及健康女性(正常对照组)55名,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所有对象血清HER-2 ECD水平,并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 ECD水平与癌组织HER-2表达状态的一致性、血清HER-2 ECD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乳腺癌的诊疗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HER-2ECD水平[16.00(12.30,20.10) ng/mL]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组[6.05(4.85,7.95) ng/mL,P<0.05]和正常对照组[5.30(4.00,6.80) ng/mL,P<0.05].乳腺癌患者癌组织HER-2表达阳性者的血清HER-2 ECD阳性率为73.08%,血清HER-2 ECD与癌组织HER-2表达的一致性较好.不同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 EC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 ECD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关系密切,有望成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监测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郭奕阳;邓艳丽;郭秀娟;张金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与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 (OH) D]与叶酸(F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测定124例T2DM患者(T2DM组)及4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Hcy、FA及25 (OH)D水平.根据25 (OH)D水平将T2DM患者分成4组:Q1组20例,25(OH) D<10 ng/mL;Q2组59例,25 (OH)D水平为10~ <20 ng/mL;Q3组31例,25 (OH)D水平为20~ <30 ng/mL;Q4组14例,25 (OH)D≥30 ng/mL.25 (OH)D与FA、Hcy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T2DM组25 (OH)D、F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cy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T2DM患者中,Q1、Q2、Q3、Q4组之间FA及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5 (OH)D与Hey呈负相关(r=-0.213,P<0.05),与FA呈正相关(r=0.325,P<0.05).结论 T2DM患者存在25 (OH)D、FA缺乏及Hcy升高,且25 (OH)D与Hcy、FA明显相关.

    作者:吴爱成;王礼;唐恒锋;黄国清;何大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NAP、PCT、hs-CRP检测在鉴别感染类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NAP阳性指数、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鉴别感染类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的细菌感染患者126例[革兰阴性(G-)菌感染71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55例]、病毒感染患者40例以及非感染患者50例,检测所有对象的NAP阳性率、NAP阳性指数及PCT、hs-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对感染类型的判断价值.结果 细菌感染组NAP阳性率、NAP阳性指数及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NAP阳性指数及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而NAP阳性率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NAP阳性指数及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P<0.05),而NAP阳性率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NAP阳性指数、PCT、hs-CRP鉴别诊断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佳临界值分别为89.42、2.81 ng/mL、45.53 mg/L,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4、0.663、0.566;NAP阳性指数、PCT、hs-CRP鉴别G+菌感染与G-菌感染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91、8.71 ng/mL、80.20 mg/L,AUC分别为0.786、0.787、0.676.结论 NAP阳性指数、PCT、hs-CRP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NAP阳性指数、PCT对G+菌与G-菌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丁红;朱星成;迟锦瑜;苏家安;杨继芳;李柳琴;王冬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K1和SPF的分析

    目的 探讨外周血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l)和S期细胞百分比(SP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AML患者58例、血液系统良性增殖疾病患者(良性增殖组)6例和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20名,采用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法检测TK1,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PF.58例AML患者经1个疗程的标准诱导治疗后,比较治疗前、缓解组(39例,其中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28例)和未缓解组(19例)的TK1和SPF;同时检测58例AML患者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TK1和SPF.结果 AML组治疗前TK1为(2.43±1.02)pmol/L、SPF为(4.62±2.33)%,明显高于良性增殖组[TK1为(1.12±0.41)pmol/L、SPF为(2.62±1.05)%]及正常对照组[TK1为(0.39±0.15)pmol/L、SPF为(2.21±0.96)%](P<0.05).AML完全缓解组TK1为(0.78±0.44)pmol/L、SPF为(1.89±1.23)%,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未缓解组[TK1为(4.26±0.46)pmol/L、SPF为(5.58±3.12)%](P<0.05).AML患者治疗1个月后,TK1和SPF分别为(1.97±0.89)pmlol/L和(2.89±1.03)%,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外周血TK1联合SPF检测能更准确地预测AML的细胞增殖情况,可很好地指示AML的治疗及提示预后.

    作者:王贺孔;任党利;靳颖;刘冀琴;沈继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亚抑菌浓度阿奇霉素与妥布霉素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疗效的分析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AZM)与妥布霉素(TOB)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棋盘稀释法检测AZM与TOB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及2株临床分离株PA0121和PA1324浮游菌的抗菌活性;通过96孔板构建生物膜结合结晶紫染色法检测2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AZM与TOB联合应用对3株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的抑菌指数(FIC)均为2.0,联合应用效果表现为无关作用.1μg/mL AZM能明显促进0.25、0.5及1tg/mL TOB抑制PAO1生物膜的作用(P<0.05),且当AZM浓度升高到2 μg/mL时,其协同作用更明显.亚抑菌浓度的AZM电能促进TOB抑制临床分离株PA0121和PA1324生物膜的形成(P<0.05).结论 AZM与TOB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的抑制效果表现为无关作用,但能协同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作者:范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转铁蛋白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转铁蛋白(T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95例RA患者、9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DD、Fg、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ESR、T冰平并作比较.结果 RA组DD、CRP、ESR、Fg、PL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b、T冰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A组DD、PLT、Fg与RA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0.45、0.42,P<0.05);Tf水平与DAS28呈负相关(r=-0.29,P<0.01).结论 DD、Tf、PLT、Fg可作为RA病情活动度评估的指标.

    作者:曾惠琼;扶忠超;黄新民;尹志华;叶志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引起一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的同源性分析

    目的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引起一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VP)分离株作同源性分析,为VP引起的食物中毒溯源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方法 对7份患者肛拭、5份厨师肛拭、5份留样食品以及8份环境样本进行VP分离鉴定、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PFGE分析.结果 分离自患者肛拭样本(4株)和食品(水产品)样本(2株)的VP血清型均为O3:K6型,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跨膜转录激活蛋白基因(foxR)阳性、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阳性、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阴性.分离自食品(蔬菜)样本(2株)的VP血清型为O4:K2型,毒力基因检测显示foxR阳性、tdh阴性、trh阴性.患者与食品(水产品)分离株的PFGE分型图谱一致,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为O3∶ K6型VP污染水产食品所致.PFGE技术具有很强的菌株同源性分析能力,对于掌握病原菌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虹;沙丹;孙燕萍;韩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红花注射液对8种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体外干扰研究

    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在体外对常用临床生化项目是否存在干扰.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EP7-A2文件,采用配对差异试验和剂量效应试验评估红花注射液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和无机磷(P)检测的干扰.结果 配对差异试验结果显示40 mL/L红花注射液对TG、Glu检测产生正干扰,对Cr、UA检测产生负干扰;对ALT、LDH、TP、P检测无干扰.剂量效应结果显示,红花注射液对TG的干扰为二次方程干扰,对Cr、UA、Glu的干扰为线性干扰.结论 红花注射液对部分临床生化检测项目存在干扰.

    作者:尹元;赵延荣;倪种;李亮亮;王伟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IL-26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蜕膜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6(IL-26)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蜕膜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26及其受体IL-10R2和IL-20R1在1 5例正常早孕者和18例RSA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间蜕膜细胞分泌IL-26的情况,用不同浓度(1、10和100 ng/mL)的IL-26刺激正常早孕者的蜕膜细胞,于24、48和72 h后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IL-26及其受体在RSA组蜕膜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早孕组(P<0.05).RSA组蜕膜细胞分泌IL-26的水平高于早孕组(P<0.05).用1和10 ng/mL的IL-26刺激有利于蜕膜细胞增殖,但100 ng/mL的IL-26会抑制蜕膜细胞的增殖.结论 IL-26在蜕膜组织中的过高表达不利于蜕膜细胞的增殖,可能与RSA的发生相关.

    作者:梁昀;施幼豪;李明清;段忠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武汉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少见基因亚型系统进化树分析

    目的 研究武汉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情况,构建HCV少见基因亚型系统进化树.方法 收集武汉地区25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样本,采用基于HCV非结构蛋白5B(NS5B)区的Sanger测序法对患者HCV进行基因分型,将HCV NS5B区测序结果与NCBI Genotyping tool中HCV基因型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到受检患者的HCV基因亚型,采用MEGA5.0软件对武汉地区HCV少见基因亚型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258例丙型肝炎患者样本均被成功分型,共检出6种基因亚型:1b型(71.32%)、2a型(20.16%)、6a型(3.49%)、3b型(2.71%)、3a型(1.16%)、1a型(1.16%).武汉地区HCV少见基因亚型系统进化树被成功构建.结论 武汉地区HCV优势基因亚型为1b型和2a型,6a型、3a型、3b型、1a型较少见.武汉地区3例3a型HCV可能由日本传入;大部分3b型HCV可能由越南传入,NO.379样本出现较大变异;6a型HCV可能由越南传入.

    作者:姜树朋;童永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室内CO2体积分数对CO2酶法试剂盒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室内二氧化碳(CO2)体积分数对CO2酶法试剂盒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2个CO2酶法试剂盒,采用2种方法进行试验:(1)试剂盒1在每天试验完成后封口置4℃冰箱保存;(2)试剂盒2模拟正常工作状态,持续敞口放置于仪器试剂仓(4℃)内直至全部试验完成.使用高值质控品、低值质控品、混合血清3种样本,分别在不同时间点使用2个试剂盒测定CO2水平,同时测定室内CO2体积分数,观察CO2酶法试剂盒测定结果随室内CO2体积分数变化的情况.3种样本的检测结果与室内CO2体积分数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随着试剂盒装载时间的延长,使用2种试验方法测定高、低值质控品及混合血清CO2结果的变化趋势与室内CO2体积分数相同.相关性分析显示,高、低值质控品及混合血清使用2种试验方法测得的CO2结果均与室内CO2体积分数高度相关[试剂盒1(方法1):r值分别为0.722、0.853、0.790,P<0.01;试剂盒2(方法2):r值分别为0.689、0.875、0.801,P<0.01],与试剂盒装载时间均无相关性[试剂盒1(方法1):r值分别为-0.132、-0.108、-0.103,P>0.05;试剂盒2(方法2):r值分别为-0.124、-0.112、-0.111,P>0.05].结论 CO2酶法试剂盒稳定性受室内CO2体积分数影响较大,实验室可通过换用封口试剂或通过减少人口密度、加大换气频率等方式避免室内CO2体积分数产生较大波动,保证CO2酶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梁健伟;穆思聪;周玮;李万莎;李健;张竞;陈熙;陈薪羽;闪全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真菌孢子对SYSMEX5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细胞计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真菌孢子对SYSMEX 5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临床常见的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4种真菌孢子,采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终浓度为(4~6)×109/L的真菌原液,与外周血全血[含高、中、低3个浓度的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含不同浓度[(4~6) ×108/L、(4~6)×107/L、(4~6)×106/L、(4~6) ×105/L)]真菌孢子的全血样本,在SYSMEX 5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观察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真菌孢子对WBC计数和PLT计数的影响以及散点图的变化情况.结果 高浓度真菌孢子使SYSMEX 5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WBC计数和PLT计数假性升高,其中以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对WBC计数影响较大,克柔念珠菌对PLT计数影响大.结论 真菌孢子可能会对SYSMEX 5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细胞计数产生较大影响,在临床日常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作者:李明;常人亮;张晓蕾;单武林;阚劲松;邓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原发性高血压分层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原发性高血压分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2例,其中低危组40例、中危组135例、高危组85例、很高危组82例,以体检健康者9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e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RDW,同时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数量,并计算NLR.测量血压、腹围、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分析高血压患者RDW、NLR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各组体重、BMI、腹围、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危组、高危组和很高危组RDW、NEUT、NLR、TG、apo 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DW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25,P<0.01),NLR与收缩压、Hey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0.14,P<0.01).结论 RDW和NLR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补充指标.

    作者:钱成荣;田雪梅;侯学伶;刘昱;李晗;银广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个体化医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建立与应用

    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依托的个体化医学检测发展迅猛.癌症、遗传学、药物基因组学及微生物检测等项目相继在临床实验室开展并在个体化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分子诊断结果的准确可靠是真正实现个体化医疗的首要前提.室间质量评价(EQA)计划的实施是确保个体化医学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有效措施之一.如何科学地建立分子诊断EQA计划,及时地开发出新的EQA项目并覆盖分子检测全过程是今后分子诊断质量监管的重点.

    作者:肖艳群;王华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尿液细胞外囊泡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细胞外囊泡(EV)是机体内细胞在向外出芽和细胞膜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微小囊泡,内含特异性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脂质,因此有望成为临床疾病新型标志物.EV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各种体液中,其中尿液是研究EV的良好对象,具有标本量充足、标本易得且无创等特点.尿液EV内容物是潜在的疾病标志物.文章对尿液EV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了综述.

    作者:徐咏;郑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α2-巨球蛋白及其糖基化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α2-巨球蛋白(α2-MG)是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由肝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合成,是由4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同源四聚体结构.α2-MG是血浆中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文章对α2-MG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糖基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α2-MG与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常见恶性肿瘤的关系以及α2-MG糖基化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詹先林;闫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无绿藻研究进展

    无绿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动物时主要引起乳腺炎,对人的感染则主要表现为皮肤感染、鹰嘴滑囊炎和系统性感染.目前临床上仍将镜检和生化反应作为鉴定该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耗时长,主观影响较大,加之国内尚对无绿藻的认识不足,导致该菌的检出率较低.为提高对无绿藻的认识,文章对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流行病学特征、鉴定、耐药性及无绿藻病的临床表现等作一综述.

    作者:赵悦;朱巍巍;刘锦燕;李文静;王影;史册;项明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后骨髓中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世界第5位的恶性肿瘤[1].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使B-NHL的缓解率和生存率等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大部分B-NHL可特征性地表达CD20.CD20抗原不会从细胞表面脱落,因此利妥昔单抗(嵌合型CD20单克隆抗体)可用于B-NHL的治疗[2].本研究以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B-NHL患者骨髓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各种类型CD20+B-NHL细胞的靶向杀伤效果及使用后B细胞的分化发育情况,为合理利用该类B-NHL靶向治疗药物以及深入研究其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刘帅;魏园玉;李曌博;张帆;王宁宁;李佳;岳保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脱落细胞TCT、DNA倍体分析与细胞块联合应用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脱落细胞超薄液基细胞学(TCT)、DNA倍体分析及细胞块联合应用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2例胸腔积液同时进行脱落细胞TCT检查、DNA倍体分析,将沉渣制作细胞块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分析脱落细胞TCT检查和DNA倍体分析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在确定肿瘤原发部位中的作用.结果 DNA倍体分析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80%)明显高于脱落细胞学TCT检查(52%),2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100%.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检查能有效确定肿瘤原发部位.结论 DNA倍体分析联合脱落细胞TCT检查能敏感而特异地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检查能准确地查找肿瘤的原发部位.

    作者:蔡永芳;邓晓红;石新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气分析即时检验质量管理实践

    目的 探讨规范化血气分析即时检验(POCT)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影响血气分析POCT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血气分析POCT质量管理组织构架、文件化血气分析POCT质量管理流程.对2011与2015年血气分析项目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的室内质控结果的精密度和室间质评结果的偏移进行分析.自制血气分析POCT质量管理效果评分表,对血气分析POCT操作人员进行检验能力、流程架构、可操作性、检验质量、临床满意度、厂家售后服务等6个维度的评分,确认实践效果.结果 2011与2015年pH值、p(CO2)、p(O2)室内质控的精密度和室间质评的偏移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员工评价中,与实施规范化管理前比较,6个维度均值均有所提高,活动成长均为正向增长,其中检验能力增长幅度大,成长值达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血气分析POCT实行质量管理,可明确检验流程,提高检验人员工作能力,保证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满意度,更有效地服务于临床诊断.

    作者:项盈;傅启华;蒋黎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前瞻性风险分析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前瞻性风险分析(PRA)可保证临床实验室检测质量,但目前实验室缺乏执行PRA的实用方法.可采用经典的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方法为实验室的关键过程制定PRA.首先根据调查确定过程的主要步骤,为预先定义的差错类型的概率(P)、结果(C)和检测度(D)打分,再用P和C的分数计算整体风险分数(R).根据事先规定的R和D的标准确定潜在差错是否需要更详细的分析,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文章介绍了在检验前和检验中应用PRA的结果.

    作者:章晓燕;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MYOC基因C1009del突变对人小梁网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梁网糖皮质激素诱导反应蛋白(MYOC)基因C1009缺失突变(MYOC-C 1009del)对体外人小梁网细胞(HTMC)功能及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针对MYOC基因野生型及C1009del突变型分别构建慢病毒质粒载体pLVX-3FLAG-MYOC-EGFP(简称rLV-MYOC)和pLVX-3FLAG-MYOC-mut-EGFP(简称rLV-MYOC-mut).慢病毒质粒经包装和纯化后体外感染HTMC,以空白HTMC及感染空质粒病毒的HTMC作为2组空白对照,感染48 h后用于后续功能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TMC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NF-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和IκB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与感染rLV-MYOC的HTMC相比,感染rLV-MYOC-mut的HTMC呈现细胞G1期缩短、S期延长(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存活率二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rLV-MYOC-mut的HTMC的NF-κB mRNA和IκB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感染rLV-MYOC的HTMC(P<0.05),而在蛋白质表达水平上,感染rLV-MYOC-mut的HTMC的NF-κB表达水平与感染rLV-MYOC的HTMC持平,而IκB的表达水平在感染rLV-MYOC-mut的HTMC中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MYOC基因C1009del突变可通过影响HTMC周期,使细胞阻滞于S期,进而影响HTMC的正常功能.C1009del突变尽管可使IκB表达下调,但并不是通过活化NF-κB通路这个途径导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

    作者:李萍;许涛;谢小兵;张贞;胡燕;苏敏;那婧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临床实验室检测系统分析性能采用σ验证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符合临床需求的质量目标,临床实验室专家设计了质量控制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质量目标为目的的质量控制方法.Westgard的西格玛(σ)多规则质量控制方法就是以临床需求为质量控制目标而设计并建立的.要建立一个质量控制方法,除了有明确的临床质量目标外,还必须强化检测系统概念,对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予以验证或确认.Westgard还提出,为确保实现临床质量目标,正在使用中的检测系统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也需验证.由于临床实验室对每个需要检测的项目均只做1次检测就发出检验报告,因此可以完整叙述并形成质量控制理论,且用于实践的只能是误差理论和以总误差为质量目标的质量控制方法,不确定度不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单次检测的做法.

    作者:冯仁丰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