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3-8640
  • 国内刊号:31-1915/R
  • 影响因子:1.71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07.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Pж(AJ) 文摘杂志(俄), 剑桥科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 美国化学文摘(CA)及数据库来源期刊
  • 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杂志   2018年3期文献
  • 轻中度肋骨骨折患者创伤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轻中度肋骨骨折患者创伤早期的凝血功能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住院治疗的、创伤评分为轻中度且以肋骨骨折为第一诊断的95例患者的凝血功能.采用凝固法-比色法检测凝血功能,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5例轻中度肋骨骨折患者胸部创伤简化损伤分级(AIS)为1~4级,中位数(M)为3级;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为2~41分,M为11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6.80(4.10~17.30)mg/L、(4.23±0.45)g/L、(19.45±1.30)s、1560.00(757.00~4732.00) μg/ L,均明显高于各自的参考值(P<0.05),而抗凝血酶Ⅲ、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87.30±14.15)%、0.97±0.08、(29.12±4.28)s,均低于各自的参考值(P<0.05);凝血酶原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动度分别为(11.17±0.89)s、(107.91±16.76)%,与各自的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SS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水平均呈等级相关(rs值分别为0.283、0.308,P<0.05),AIS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均呈等级相关(rs值分别为0.224、0.226, P<0.05).结论 凝血功能在以肋骨骨折为第一诊断的轻中度创伤患者中早期即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纤溶亢进和高凝状态,纤溶亢进与创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余守强;全勇辉;孙宝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AP-1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CV RNA载量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研究组)及207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 RNA载量,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血清sVAP-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清sVA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IU/L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VAP-1水平明显低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IU/L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0.01);Child-Pugh分级为C级的患者sVAP-1水平明显高于A、B级患者(P<0.05).血清sVAP-1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2、0.749,P<0.01),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152, P<0.05),与血清HCV RNA载量无明显相关性(r=0.087,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VAP-1水平明显升高,与肝细胞炎性损伤呈正相关.

    作者:于宏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患者100例(心绞痛组),依据疗效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和预后不良组(41例),以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ys C、MPO水平及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帧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Cys C、MPO与校正TIMI血流帧数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Cys C、MPO水平升高是否是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心绞痛组血清Cys C、MPO水平及校正TIMI血流帧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预后良好组血清Cys C、MPO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 C、MPO水平与校正TIMI血流帧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5、0.6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 C、MPO升高是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ys C:比值比(OR)=4.125,95%可信区间(CI)3.658~4.756,P=0.000;MPO:OR=6.986,95%CI 5.356~7.967, P=0.000].结论 血清Cys C、MPO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检测Cys C、MPO水平的变化可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伊学军;张爱玲;翟建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贵阳地区36459名健康体检者抗M2型线粒体抗体筛查分析

    目的 在健康体检者中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特异性抗M2型线粒体抗体(AMA-M2),对阳性者的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AMA-M2对PBC早期筛查的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6459名健康体检者的AMA-M2水平,进一步分析AMA-M2阳性者的生化指标,采用影像学检查排除非PBC异常,进行诊断.结果 在36459例受检样本中共检出AMA-M2阳性438例,阳性率为1.20%.在男性受检者中,AMA-M2阳性者占0.72%(135/18687);在女性受检者中,AMA-M2阳性者占1.70%(303/17772).在438例AMA-M2阳性者中有39例碱性磷酸酶(ALP)升高,3例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升高,15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7例总胆红素(TB)、7例直接胆红素(DBil)和4例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综合生化检测及AMA-M2结果共有39例受检者符合PBC诊断标准(患病率为0.11%),其中男性受检者10例,年龄(59.40±13.93)岁,女性受检者29例,年龄(54.31±14.80)岁.结论贵阳地区无症状PBC患者并不少见,在健康人群中开展AMA-M2检测是早期发现PBC的有效途径.

    作者:叶震璇;杨必伟;周雯婧;刘强;李红梅;张海燕;任智晶;张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佳临界值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31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1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并以95名女性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YSMEX XT-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中性粒细胞(NE)和淋巴细胞(LY),计算NLR;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佳临界值.结果 乳腺癌组术前NLR、NE、LY、CA15-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佳临界值为1.995,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87.1%.以NLR为检测基础,联合CA15-3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92.6%.结论 NLR诊断乳腺癌的佳临界值为1.995,联合CA15-3能增加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乳腺癌的诊断、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赵卫卫;肖林林;刘秀芬;彭攸;黄丁丁;王玉平;冯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肝功能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肝功能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9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5个组(氯氮平组38例、奥氮平组40例、利培酮组37例、喹硫平组35例和阿立哌唑组42例).氯氮平组口服氯氮平片,奥氮平组口服奥氮平片,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片,喹硫平组口服喹硫平片,阿立哌唑组口服阿立哌唑片.各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各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心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的变化.结果 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LOTC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而PAN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各组治疗后LOTCA评分和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ALT+AST升高,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治疗前降低(P<0.05);各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TESS评分4周末和8周末均低于氯氮平组、奥氮平组、阿立哌唑组(P<0.05);而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对肝功能和心功能影响小,且可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精神症状,其中利培酮和喹硫平不良反应较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孔令光;林崇光;黄倩倩;李艳彬;徐大利;谢海龙;郑存庆;陈小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学参数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分析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3例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观察组)及39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对照组),利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分析精液质量,精子形态分析软件及Diff-Quik染色法分析精子形态、多重异常指数(MAI)、畸形精子指数(TZI)、精子畸形指数(SDI),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速率法)和锌含量[1-(2-吡啶偶氮)-2-荼酚法].结果 观察组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精子头部异常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MAI、TZI、SDI均与精子颈部和中段、尾部异常百分率及过量残留胞浆(ERC)百分率呈正相关(P<0.01),而与精子头部异常百分率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低于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且精子异常头部、颈部和中段、尾部及ERC都有可能是导致体内生育力下降和体外受精失败的原因.

    作者:刘鹏;练锋;倪晨;孙建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ncRNA)是一类很少或不能合成蛋白质的RNA,包括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等RNA.miRNA分子是短的非编码RNA,在实体肿瘤和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有异常表达,在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lncRNA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中,已被证明在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参与致癌或肿瘤抑制的过程.文章就ncRNA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作为潜在作用靶点的治疗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纪伟;吴洪坤;周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载脂蛋白M与炎症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载脂蛋白M(apo M)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载脂蛋白,主要表达于肝脏和肾脏中,受转录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调控.apo M在多种炎症状态及炎症性疾病中存在异常表达.因此,深入研究apo M的特性、调控及其与炎症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探索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文章对apo M调控及其与炎症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继娟;方欢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EB病毒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目前临床上由EB病毒(EBV)感染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如器官移植伴EBV感染.上皮细胞源肿瘤与EBV感染密切相关,常表现为隐性感染,易被临床忽视.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成熟,尤其是EBV DNA的定量检测,结合常规的免疫学检测结果,不仅有利于在感染初期及时检出致病原,而且对EBV相关肿瘤的动态监测、预后评估也有积极的意义.文章就国内外EBV的检测方法和EBV相关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儿童腹泻中的应用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病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儿童腹泻的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早期鉴别诊断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对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SAA)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对炎症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在正常人体内水平很低,当出现急性炎症时可迅速升高[1-2].本研究通过联合检测腹泻患儿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探讨二者在儿童感染性腹泻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胡蓉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流式细胞术用于白血病外周血细胞检测对急性白血病复发判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FCM)用于白血病外周血细胞检测对急性白血病(AL)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FCM检测142例AL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分析FCM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白血病(ALL)检验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随访12个月,分析外周血微小残留病变(MRD)阳性、阴性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 AML患者88例,FCM检测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33.3%;ALL患者54例,FCM检测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44.4%.24例MRD阴性患者中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25.0%;118例MRD阳性患者中有88例复发,复发率为74.6%,MRD阳性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FCM检测AL患者外周血细胞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在AL复发率评估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葛丽卫;王笑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的性能评价及临床应用评估

    目的 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性能进行评价并初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7例肺癌患者[小细胞肺癌(SCLC)4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79例]、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60例其他肿瘤患者、2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120名表观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ProGRP水平,评价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roGRP的精密度、线性、正确度、参考区间以及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roGRP单项检测及与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诊断SCLC的性能,比较3种方法检测ProGRP诊断SCLC的效能.结果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高、低水平ProGRP的批内精密度为0.8%和1.2%,批间精密度为0.9%和2.2%.高、低水平定值样本的回收率分别为99.86%和98.32%,线性范围为33.13~4796.00 pg/mL,20名表观健康者ProGRP水平均在试剂盒提供的参考区间(0~69.2 pg/mL)内.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电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ELISA的相关性良好,Bland-Altman偏差分析显示3种方法检测结果在低值区域一致性良好,但随着检测结果的增加,偏差逐渐增大.SCLC组ProG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GRP诊断SCLC的佳临界值为66.65 pg/mL,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95.3%;ProGRP联合NSE诊断SCLC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6.2%,诊断性能明显优于单项检测(P<0.05),与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ELISA检测ProGRP诊断SCLC的效能无差异(P>0.05).结论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roGRP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检测要求.ProGRP作为一项辅助诊断SCLC的可靠指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沈隽霏;吴文浩;周佳烨;王蓓丽;郭玮;潘柏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评估SDS在MALDI-TOF MS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样本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前处理方法在提高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样本准确率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3—9月阳性血培养瓶378瓶,试验前采用分离胶促凝管富集病原菌,试验后期增加SDS的洗涤过程,得到纯化的菌体后采用MALDI-TOF MS直接鉴定.同时对阳性血培养样本进行常规转种培养,获得纯菌落后采用MALDI-TOF MS鉴定,以此为终结果,比较2种不同前处理方法的鉴定准确率.结果 未使用SDS洗涤的血样本87例,其中单种细菌感染的血样本83例,种鉴定准确率为73.5%,有4例为复数菌感染.使用SDS洗涤的血样本286例,其中单种细菌感染的血样本277例,种鉴定准确率为82.7%,有9例为复数菌感染.改良后革兰阳性菌的鉴定准确率从65.7%增加至90.5%,酵母的鉴定准确率从11.1%增加至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SDS洗涤处理的血培养阳性样本采用MALDI-TOF MS 直接鉴定,可提高血培养中主要病原菌的鉴定准确率,且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廉,适合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应用.

    作者:周春妹;沈佳瑾;黄声雷;马艳;李华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位点序列分析法在白念珠菌性阴道炎唑类耐药菌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运用

    目的 运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法对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离的对唑类抗菌药物耐药的白念珠菌临床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比耐药株和敏感株之间的基因型差异,分析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研究耐药株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关系.方法 对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的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白带样本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共收集60株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中1种或多种药物耐药的菌株;另收集同期对3种药物均敏感的菌株38株.采用MLST法对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进行分析,采用BioNumerics 7.6软件进行亲缘性和聚类分析.结果 耐药菌株组存在14种序列类型(ST),其中9种已报道,主要型别为ST310、ST1364、ST2551和ST135;敏感菌株组存在19种ST,其中12种已报道,主要型别为ST2048和ST1474.耐药菌株组的ST数/菌株数比值低于敏感菌株组,且2个组的ST数与菌株数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耐药菌株组:r=0.995,P=0.005;敏感菌株组:r=0.989,P=0.011).亲缘性分析显示耐药菌株各基因型间的亲缘性要近于敏感菌株.聚类分析显示耐药菌株的种群形成了多级分支,ST310、ST1364和ST2551同处于第1分支,ST135为第2分支,其主要ST型别之间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聚类分布.结论 MLST法结果显示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为多克隆性,唑类药物耐药菌株的基因型分布较敏感菌株更为集中.耐药菌株各基因型间的亲缘性要近于敏感菌株,且其种群分类的基因型呈明显的聚类分布.

    作者:徐炜新;孙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运用上海地区室间质评结果评价2种糖化血红蛋白POCT分析仪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2种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即时检验(POCT)分析仪的性能.方法 使用来源于医院临床实验室剩余的人全血样本的室间质控品,将2种HbA1cPOCT分析仪[QUO-Test糖化血红蛋白仪(简称QUO-Test)和NycoCard ReaderⅡ糖化血红蛋白仪(简称NycoCard ReaderⅡ)](POCT组)检测结果的均值分别与离子交换高压液相法(简称高压液相法)、离子交换低压液相法(简称低压液相法)及免疫比浊法(常规方法组)检测结果的均值进行比对,以均值±7%作为2个组系统偏移的标准;计算POCT组的均值与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HbA1c参考方法赋值靶值的偏移,以±6%为正确度的允许偏移的标准,同时计算POCT组的组内变异系数(CV).结果 2015年POCT组与常规方法组的比对结果优于2014年,POCT组与高压液相法的偏移基本在允许范围内. 2014年的比对结果中,QUO-Test与低压液相法和免疫比浊法的可比性均较差;NycoCard ReaderⅡ与低压液相法存在一定的偏差,与高压液相法和免疫比浊法均有较好的可比性;2014年5个质控样本POCT组与IFCC靶值的偏移均为正偏移,QUO-Test均值与靶值的偏移除浓度为7.7%的样本超出允许范围外,其他4个样本的偏移均在允许范围内;NycoCard ReaderⅡ均值与靶值的偏移均在允许范围内,且整体小于QUO-Test.结论 NycoCard ReaderⅡ与常规方法尤其是高压液相法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正确度符合要求,能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

    作者:唐立萍;欧元祝;刘文彬;虞啸炫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NCBI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筛查胃癌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分析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胃癌相关的关键基因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初步探索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指标.方法 以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胃癌相关芯片数据,利用GEO2R分析平台筛选出胃癌组织和对照组织表达有显著差异的基因.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卡普兰—迈尔—绘图仪(KM-Plotter)分析关键基因对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在3个胃癌数据集中共筛选出1480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79个,下调基因601个.对表达有差异的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和生物功能分析,鉴定发现主要集中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家族等基因簇.进一步分析这些关键基因,新发现ALDH3A1、NEUROD1等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根据这些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对胃癌患者进行分组,2个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的整合基因组学分析方法筛选出了新的胃癌发生、发展关键基因,该方法为胃癌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鹏;罗琴;汪婷婷;袁向亮;沈立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由1例血常规漏检病例引起的思考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诊断中的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在血液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检验人员在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应注意仪器提示的报警信息,以减少漏检和误报的发生.我们通过对1例血常规漏检异常细胞的病例进行回顾和反思,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张春莹;陈姣;黄茜;粟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引起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1例报道

    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牛链球菌很少引起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血流感染致病菌的早期诊断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我们报道1例由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引起的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致病菌的认识并引起重视.

    作者:叶剑波;罗蓓;张军;陈慧芬;张贤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