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急性尿路梗阻性肾周炎的影像学特征、解剖以及病理生理基础,加深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梗阻性肾炎CTU影像表现,着重观察肾周筋膜毗邻关系和肾周间隙的受累情况及其CT分级.结果:134例梗阻性肾炎中,左侧结石72例,占53.7%,右侧结石55例,占41%,两侧结石7例,占5.3%.肾周筋膜增厚6例,渗出或积液在肾旁前间隙46例,肾周间隙97例,肾旁后间隙54例.肾周受累的CT分级:A级4.5%(6/134).B级17.2%(23/134),C级78.4%(105/134).结论:熟悉腹膜后间隙的解剖结构,掌握梗阻性肾周炎病理情况下影像学表现,可以预测病变扩散途径和渗出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袁立新;杨军;龚承友;诸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6例睾丸精原细胞瘤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精原细胞瘤CT主要表现为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多结节状或分叶状,信号均匀,T2W1显示更低信号条带状样分隔,增强时分隔强化.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MRI检查对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夕富;张贵祥;李康安;赵京龙;王悍;郑林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胆囊癌的CT表现和诊断,探讨CT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CT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胆囊痛病例,回顾分析其术前CT影像表现特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胆囊癌CT直接征象有肿块10例、结节7例、胆囊壁肥厚6例,病灶均明显强化,伴有胆囊黏膜破坏、囊壁僵硬;同时合并胆囊结石16例、邻近侵犯15例、肝脏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11例、胆道梗阻8例及腹水2例.术前CT误诊4例,表现为胆囊癌原发灶恶性征象不典型或外侵转移征象突出.结论:胆囊癌CT直接征象有其特征性,结合常见的间接征象多能作出正确诊断.表现不典型、征象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余红胜;沈又利;吉六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可用来定量评价脑白质的病理变化,并且FA对于检出Wallerian变性和判断预后非常重要.本研究用FA值和皮质脊髓束(CST)受损的类型及其损伤程度来鉴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卒中.方法:45例TIA患者和33例小卒中患者纳入研究,都行常规MRI扫描、DWI及全脑DTI检查.DTI数据用Functool 2软件采用三个感兴趣区(ROI)并利用线性扩展法进行皮质脊髓束3D重建.通过比较缺血病灶和CST的空间关系判断TIA和卒中患者CST受损的类型及其损伤程度,同时也比较TIA和卒中患者的rAIFA值和病灶大小.结果:DWI阳性者中TIA患者的rAIFA明显比卒中患者的高(P<0.05).以rAIFA>0.90诊断TIA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73%,阳性预测值为72%.TIA患者病灶不累及CST或仅累及小部分CST,病灶多位于半卵圆区、放射冠、丘脑或皮质;卒中患者病灶多累及大部分CST,病灶多位于内囊.TIA患者和卒中患者的病灶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在症状发作后24h内,TIA和小卒中可以通过rAIFA值来鉴别,TIA患者和卒中患者所累及的白质纤维通道的不同也解释了它们所表现的症状不同.
作者:童彤;姚振威;冯晓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室内外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特征以及病理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中央神经细胞瘤(CN)以及1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VN)临床资料、CT及MRI特征,对肿瘤的发病部位、形状、边界、囊变、钙化、有无出血以及强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5例中央神经细胞瘤均位于侧脑室前部靠近透明隔.肿瘤实质在CT上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伴多发囊变,6例伴钙化;MRI所有肿瘤均见囊变,2例肿瘤内可见流空血管影以及出血;增强后肿瘤呈轻度至明显强化.1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位于右侧额颞叶,边界不清,可见钙化、出血以及囊变,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结论:中央神经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当肿瘤位于脑室内近透明隔,并钙化以及囊变、结合患者年龄多能做出正确诊断.当年轻患者肿瘤较大且位于脑实质合并钙化、囊变和(或)出血,应当考虑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可能,但其影像表现多样,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陈增爱;钱黎俊;路青;许建荣;刘强;陈星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利用MR扩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FA)值,研究老年人的不同水平认知功能和脑白质异常的相关性,并探讨脑内微静脉改变的意义.方法:正常认知功能(CN)组13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12例,痴呆组1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总体衰退量表(G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分组.在双侧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侧脑室旁以及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白质选取感兴趣区.组间比较使用ANOVA方差分析,FA值与神经心理量表评分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双侧扣带束后部的FA值降低在三个组间有显著差异,痴呆组左侧颞叶白质的FA值降低与CN组和MCI组有显著差异.②以双侧扣带束后部、左侧颢叶和顶叶为主等区域的FA值和MMSE,CDR,GDS和ADL相关.③观察到认知功能障碍者双侧脑室旁白质内微静脉显示稀疏.结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减退和白质异常存在一定相关性,以扣带回后部、颞叶和顶叶的白质改变较显著.
作者:张琳;郑林丰;张贵祥;王夕富;胡运胜;凌茹晶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各种程度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12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各段的狭窄程度,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统计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各种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64层螺旋CTA评估冠状动脉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高,敏感性分别为79.55%、84.42%和87.50%,特异性分别为99.48%、99.57%和99.74%,PPV分别为92.11%、92.86%和94.23%,NPV分别为98.45%、98.97%和99.40%.结论: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有效的冠心病筛查工具以及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作者:诸静其;郝楠馨;刘颖;张蕾;许楠;汪波;潘海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大似然法对周围型肺癌、良性肿瘤、结核球及炎性结节4种孤立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按要求筛选国内文献病例建立改良大似然法评价方法,然后对我院证实的60例SPN(56例病理证实,2例结核球及2例炎性结节经临床证实)进行盲法回顾性诊断分析,其中周围型肺癌36例、良性肿瘤6例、结核球8例、炎性结节10例,其结果与病例中记录(常规阅片法)的诊断结果行比较.结果:筛选出10个常见CT征象建立改良大似然法评价方法,60个SPN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周围型肺癌80.5%(29/36)、良性肿瘤83.5%(5/6)、结核球75.0%(6/8)及炎性结节80.0%(8/10),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0.0%(48/60);常规阅片法诊断正确率分别为周围型肺癌69.4%(25/36)、良性肿瘤66.7%(4/6)、结核球62.5%(5/8)及炎性结节70.0%(7/10),总诊断正确率为68.3%(41/60);大似然法诊断正确率略高于常规阅片法,但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χ2=1.89,P=0.167>0.05).结论:改良大似然法对SPN的诊断有较好的准确率,有可能高于常规阅片法,可用于指导日常阅片工作,尤其是年轻医师或基层医院医师的工作.
作者:苏辉;李惠民;夏国兵;王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老年肺栓塞与非老年肺栓塞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55例老年肺栓塞患者(≥60岁)及44例非老年肺栓塞患者(<60岁)的CTPA资料,比较两组在肺栓寒分布类型、阻塞严重程度及与间接征象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两组间肺栓塞分布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1级肺动脉均无栓塞病例,2~5级肺动脉栓塞数比较χ2值分别为1.0041、1.3517、1.1164、0.8294,P值为:0.3163、0.2450、0.2907、0.3625);②栓塞面积及严重程度比较:两组大面积与非大面积肺栓塞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325、2.4063,P值为0.8570、0.1208),老年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多于非老年组(χ2值4.2672,P=0.0389),且多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按照不同栓塞面积类型计算栓塞严重程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448、0.5409、0.9488,P=0.3018、0.6004、0.3486);③间接征象:老年组肺动脉干增宽、马赛克征、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胸膜增厚及支气管动脉扩张数均多于非老年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5.9114、4.4000、5.2594、9.1743、5.1182,P=0.0150、0.0359、0.0218、0.0025、0.0237).结论:老年肺栓塞更容易合并右心功能不全;而非老年肺栓塞虽然间接征象少,但栓塞严重程度并不轻于老年肺栓塞,在影像学分析诊断时需足够重视.
作者:李艳;刘文亚;木合拜提·买合苏提;于芬;党军;杨文;王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心肌桥的出现率、好发部位.方法:连续收集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且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251例,回顾性地在线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上心肌桥的出现率及其部位.结果:52例患者检出了心肌桥(52/251,20.7%),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60.27±11.36岁,共66段心肌桥.其中38例为单一壁冠状动脉,14例为两段受累,分别发生在前降支中段和钝缘支、前降支中段和右侧冠状动脉中段.心肌桥常见于左前降支中段(48段,72.7%).结论:心肌桥常见,常出现于左前降支,特别是左前降支中段,256层螺旋CT有效、无创且清晰地显示了心肌桥.
作者:尹璇;祝瑞江;刘含秋;李克;杨艳梅;张俊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病变的 M R 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 33 例经病理确诊的膝关节滑膜病变的磁共振检查资料,以T1WI 上邻近正常肌肉组织的MR信号为参照.将膝关节滑膜病变分为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和不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回顾性分析其MR表现,并结合相应的大体及组织学所见,探讨MR 对膝关节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包括局灶型腱鞘巨细胞瘤3例、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3例和滑膜结核5例;不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包括类风湿关节炎4例、慢性滑膜炎3例、关节内非特异性炎症4例和慢性化脓性滑膜炎1例.所有病例 MR 成像的共同特征为滑膜不均匀增厚,部分呈结节状或绒毛状改变,但其病变分布、信号特点及邻近结构受累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以T1 WI上邻近正常肌肉组织的MR信号为参照,将膝关节滑膜病变分为含 T2WI 低信号的病变和不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有利于明晰诊断思路.对于含T2WI低信号的病变,可利用M R不同序列信号特点反映组织不同生化成分的特性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马立恒;彭振鹏;张朝晖;陈应明;肖萍;孟悛非;刘斯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OA)的软骨磁共振表现(MRI),评估软骨MR成像对于OA诊疗评估的意义.方法:对56例40~70周岁确诊膝关节OA病例和45例无症状志愿者行X线检查并进行K-L评分后实施软骨MR成像:①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FSE T2 WI);②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并采用大信号强度法(MIP)进行三维重建;③脂肪抑制质子加权序列(Fs-PD).分别比较:①软骨平均厚度;②软骨缺损分布区域并进行直径测量和Noyes分级;③软骨下骨质水肿表现,并统计分析两组磁共振表现差异.结果:①OA病例组膝关节X线平片K-L积分显著高于病例组(Z=-5.39481,P<0.001);②病例组膝关节软骨整体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③病例组膝关节软骨缺损所涉及的关节面区域多于对照组(Z=-6.23,P<0.001);软骨缺损的Noyes分级水平(Z=-8.336,P<0.001)和软骨缺损直径(Z=-8.42,P<0.001)也大于对照组.④病例组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软骨下骨质水肿,而对照组所有膝关节均没有出现软骨下骨质异常信号.结论:40~70岁OA患者的膝关节软骨相对同年龄无症状人群显著变薄,且软骨缺损程度大.结合合适的评价系统,软骨磁共振成像可以有效地应用于OA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估.
作者:沈浮;陆勇;丁晓毅;杜联军;陈克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对兔采用自体骨、异体骨及组织工程骨移植进行腰椎后外侧横突间融合手术,比较分析 MRI、CT、X 线3种影像手段在早期骨移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在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腰椎横突间植骨并制备模型,依据填充的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组:组织工程骨材料;B组:自体移植骨材料;C组:异体移植骨材料.术后2、4、6周行骨密度检测,CT及MRI检测.结果:X线及CT显示术后6周用组织工程骨作为移植材料的骨密度值、横突间融合率明显高于自体骨及异体骨.MR 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能早期无创监测移植骨新骨形成的骨基质中原始微血管的形成过程,判断移植骨存活情况.结论:MRI、CT、X线联合应用能监测兔腰椎融合术后的移植骨修复过程.动态增强 MRI 对早期骨移植是否成功有很好预测作用.
作者:刘晓晨;贾文霄;金格勒;王红;邓伟;马景旭;王云玲;杨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磁敏感加权成像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磁化率不同而产生图像对比的一项新技术.和磁共振的其他技术相比,磁敏感加权成像大的优势在于清晰显示颅内静脉结构及铁沉积,因此目前多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变及变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但在外伤、肿瘤等疾病中的价值也在不断被挖掘.
作者:初曙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通过综述MR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包括其特征性表现、技术应用以及与其他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探讨如何提高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露岚;陈克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 M)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探讨PET/CT对MM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2例M M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包括男13例,女9例.其中5例有治疗后多次PET/CT随访影像资料.结果:22例均为多发骨病灶,合并病理骨折11例38处病灶.PET/CT表现为弥漫性或多发穿凿样骨破坏,骨破坏不明显时可仅表现为髓腔密度增高;少数骨病灶可有膨胀性表现,骨皮质穿破后可形成软组织肿块;全身骨病灶代谢不均匀增高,SUVmax=5.6±2.3;病理骨折处SUVmax=4.9±0.7;骨破坏区和代谢增高区可不一致;治疗后MM病灶代谢程度降低,PET所见变化早于CT形态变化;病理骨折处代谢增高,需和肿瘤活性残留相鉴别.结论:PET/CT有助于MM的鉴别诊断并早期评价病灶的疗效反应,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建华;赵晋华;陈香;邢岩;汪太松;乔文礼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CS)骨损害的X线表现.方法:收集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39例早发型先天性梅毒患儿,回顾性分析其骨骼X线表现.结果:39例CS患儿中有25例(占64.10%)出现不同程度骨损害,主要表现为广泛、多发、对称的骨软骨炎、骨膜炎、骨髓炎等,其中长骨干骺端的骨软骨炎为先天性骨梅毒早及具特征性的征象.结论:长骨摄片应作为评估新生儿先天性骨梅毒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或梅毒螺旋体血凝测定阳性的婴儿常规进行四肢长骨的X线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新生儿先天性梅毒骨损害及其受累程度,有助于临床进行及时治疗.
作者:张海霞;黄群英;王荟;韩莘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WI)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62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年龄26~76岁,平均52岁,其中良性结节52例,恶性结节10例.在完成常规扫描(SE序列,横断面T1WI和T2WI平扫)后,进行PWI扫描,团注Gd-DTPA(浓度0.5mmol/ml,用量0.2mmol/kg),速度4ml/s.利用灌注软件得到时间-信号曲线(TIC),并比较PWI、常规扫描、灌注联合常规扫描对甲状腺结节定性的正确率.结果:甲状腺结节的PWI-TIC曲线可分为三种类型:Ⅰ型为速升速降型(良性2例,恶性10例),Ⅱ型为速升缓降型(良性44例),Ⅲ型为缓慢上升型(良性6例).Ⅰ型曲线恶性结节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SPSS13.0,χ2检验,P<0.01),Ⅱ型和Ⅲ型曲线仅见于良性病变.以单纯PWI-TIC诊断,准确率96.8%(60/62),单纯常规MRI诊断准确率88.7%(55/62),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98.4%(61/62),磁共振灌注成像时间信号曲线评价或结合常规扫描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扫描(P<0.05).结论:磁共振PWI有助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作者:蒋春梅;冯琴;强金伟;赵书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胰腺间质瘤是罕见的发生于胃肠道外的间质瘤.到目前为止,国外文献共报道9例[1-9],国内文献报道1例[10].本文报道一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病例报道]患者男性,55岁,上腹部不适、纳差十余天,无胰腺炎及腹部外伤病史,无黄疸.
作者:朱莉;李克;邹丽萍;耿道颖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