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材料为佐剂制备的重组屋尘螨2类变应原(rDer p 2)纳米微粒疫苗(DEPN)对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免疫治疗机制.方法 制备PLGA-rDer p 2纳米粒子并鉴定其特性.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100 μl).B、C、D和E组腹部皮下注射屋尘螨粗浸液(10 μg)免疫小鼠致敏,然后分别用PBS(100 μl)、2 mg空白PLGA粒子(empty PLGA,EP)、100 μg rDer p 2、2 mg的DEPN纳米疫苗(载有100 μg rDer p 2)皮下注射进行免疫治疗,连续免疫治疗3 d,1次/d,各组用rDer p 2(50 μg)滴鼻激发,激发后第2天剖杀,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细胞进行总计数和分类计数;HE染色和PAS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观察小鼠肺部组织炎症和支气管黏液分泌;用ELISA检测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的细胞因子(IL-4、IFN-γ)和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G2a和IgE抗体浓度.结果 B、C组肺部呈明显的变态反应性炎症,D、E组变应原诱导的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和黏液分泌比B、C组显著减轻.BALF中的细胞总数B组比A组明显增多,分类细胞以中性和嗜酸粒细胞为主,超过50%.rDer p 2特异性IgE抗体水平,D组(0.93±0.04)和E组(0.77±0.10)均低于B组(1.14±0.10)(P<0.01);特异性IgG2a抗体水平,D组(1.02+0.01)和E组(1.17±0.46)均高于B组(0.14±0.01)(P<0.01).在BALF中,D组[(55.60±3.79)pg/ml]和E组[(48.60±4.50)pg/ml] IL-4水平均低于B组[(78.90±6.07)pg/ml](P<0.01);IFN-γ水平E组[(68.50±2.87)pg/ml]显著高于B组[(27.30±3.51)pg/ml](P<0.01).脾细胞上清的IL-4水平,D组[(56.3±4.85)pg/ml]和E组[(40.2±4.36)pg/ml]显著低于B组[(81.20±6.84)pg/ml](P<0.01);IFN-γ水平,E组[(70.20±3.85)pg/ml]显著高于B组[(34.60±2.25)pg/ml].结论 DEPN免疫治疗可抑制小鼠肺部过敏炎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有关.
作者:喻海琼;刘志刚;于琨瑛;许卓谦;丘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缺失肿瘤转移有关基因ME491同源序列的日本血吸虫Mr23 000膜蛋白基因(Sj23DNA)突变体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将Sj23DNA中与人黑素瘤细胞膜上的ME491同源序列进行基因缺失突变,再将突变基因转染真核细胞人胚肾HEK293细胞,通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其表达情况.将pcDNA3-Sj23突变体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小鼠(100 μg/只),免疫后4周取注射部位肌肉作冰冻切片,IFAT检测目的 基因的表达.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经股四头肌注射pcDNA3-Sj23突变体、pcDNA3-Sj23、空白质粒pcDNA3(均100 μg/只)和生理盐水(30 μl/只)免疫1次.免疫后4周用尾蚴攻击感染(40±2条/只).第42天剖杀,肠系膜静脉灌注法及挤压法计数成虫,取肝脏计算每克肝组织虫卵数(EPG).以减虫率和减卵率评价其免疫保护力.结果 pcDNA3-Sj23突变体疫苗可在真核细胞HEK293中瞬时表达.pcDNA3-Sj23突变体在小鼠注射部位骨骼肌细胞上出现较强荧光,空白对照组未见特异性荧光.pcDNA3-Sj23突变体获得40.3%减虫率和42.8%减卵率,pcDNA3-Sj23获得33.1%减虫率和28.9%减卵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与pcDNA3-Sj23相比,缺失ME491同源序列的pcDNA3-Sj23突变体疫苗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作者:朱艳红;韩庆霞;任伟;李柳哲;牛安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抗斯氏按蚊中肠蛋白组分的抗体对约氏疟原虫卵囊的抑制作用.方法 解剖实验室饲养斯氏按蚊雌蚊,取中肠(胃)制备中肠蛋白抗原并免疫BALB/c小鼠(8只,100 μg/只),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7~10 d,末次免疫后10 d,腋窝动脉取血,分离血清.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中肠蛋白的免疫活性抗原.用葡聚糖凝胶过滤法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为38 000~50 000的蛋白.用该中肠蛋白免疫小鼠(12只,100 μg/只),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7~10 d.同时设PBS对照组.末次免疫后7 d,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抗体效价≥1∶2 560时,该免疫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经腹腔接种感染约氏疟原虫(约含2×107个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感染后3 d取小鼠尾血镜检,雌配子体数>2/10个视野的小鼠作为供血鼠,斯氏按蚊成蚊吸血后9 d解剖,计数中肠的卵囊数量.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斯氏按蚊中肠蛋白抗原的显色区带有8条,其中Mr 38 000~50 000的区带显色较清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肠卵囊感染率分别为28.70%(62/216)和51.09%(47/92)(P<0.05),中肠卵囊指数分别为14.14(1 541/109)和26.02(1 223/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斯氏按蚊Mr 38 000~50 000中肠蛋白有免疫活性;针对该中肠蛋白的抗体对约氏疟原虫卵囊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魏秋芬;曾令娥;孙宝清;邵长玲;王凤芸;诸欣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蒿甲醚对小鼠体内埃及血吸虫皮层的损害作用.方法 8只小鼠于感染埃及血吸虫尾蚴后81 d,用单剂蒿甲醚400 mg/kg口服治疗.治疗后1、3、7和14 d各剖杀2只小鼠,用灌注法收集血吸虫,并按常规方法固定和处置虫体,作扫描电镜观察.从另2只未作治疗的感染小鼠取虫作对照.结果 用蒿甲醚治疗后24 h,雄虫的皮层结节肿大、破溃或从皮层上剥落;在雄虫和雌虫的体表可查见有局灶性或广泛的皮层肿胀、融合、空泡变化、糜烂和剥落,以及感觉结构的破坏.治疗后3 d,雌、雄虫的皮层损害加重,严重的损害为口吸盘肿胀和破溃,并查见皮层褶嵴有广泛和严重的肿胀、糜烂和剥落,以及雌虫盘状感觉结构的破坏.治疗后7至14 d,有些虫仍示有中或重度皮层损害,而有些仍存活的虫则示其大部分皮层已有明显恢复.结论 蒿甲醚对埃及血吸虫的皮层具有广泛和严重的损害作用.
作者:肖树华;Marcel TANNER;沈炳贵;Jürg UTZINGER;Jacques CHOLLET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优势鼠种寄生恙螨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方法 选取云南省16个县(市)为调查点,现场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收集其耳廓和外耳道全部恙螨,进行分类、鉴定.恙螨的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特征分别用香浓-维纳(Shannon-Wiener)指数(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丰富性指数和优势指数分析.结果 有7种优势鼠种其双耳部检获恙螨共52 151只,属3亚科17属131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势依次为褐家鼠>齐氏姬鼠>大绒鼠>锡金小鼠>大足鼠>黄胸鼠>卡氏小鼠,丰富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的趋势与此基本一致.6种优势恙螨种类的生态位宽度依次为枪棒爬虫恙螨>小板纤恙螨>中华纤恙螨>西盟合轮恙螨>寒冬纤恙螨>绒鼠纤恙螨,其中任意两螨种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大于0.76.各优势恙螨的种间关系较复杂,部分种类之间有程度不同的、较轻微的正协调关系.结论 云南省主要鼠种体表恙螨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较高.优势恙螨的生态位宽度差异与生态位重叠均明显.
作者:侯舒心;郭宪国;门兴元;钱体军;吴滇;石武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热激蛋白(SjCTPI-Hsp70)DNA疫苗联合佐剂白细胞介素-12(IL-12)质粒DNA对水牛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双盲法,所用疫苗及制剂均在实验结束后解码.将购自非血吸虫病流行区45头8~10月龄健康水牛随机分为A组(SjCTPI-Hsp70+IL-12,300 μg)、B组(SjCTPI+IL-12,300 μg)和C组(空质粒pVAX+IL-12,300 μg)等3组(每组15头),每头牛分别经肩部肌肉注射免疫3次,每次间隔28 d.末次免疫后28 d,每头牛经大腿内侧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 000条.解剖前2 d及当天分别收集粪便1次,用定量法计数虫卵和毛蚴.攻击感染后56 d解剖,用生理盐水经胸主动脉灌冲法收集、计数成虫,检测每克肝组织虫卵数.结果 A、B组减虫率分别为51.2%和41.5%(χ2=1.89,P>0.05),减雌虫率分别为48.9%和44.7%(χ2=0.35,P>0.05),减粪卵率分别为52.1%和38.3%(χ2=3.84,P<0.05),减毛蚴率为52.1%和33.2%(χ2=7.30,P<0.01)及减肝卵率为61.5%和42.0%(χ2=7.61,P<0.01).结论 用SjCTPI-Hsp70+IL-12免疫水牛可获得一定的免疫保护性作用.
作者:喻鑫玲;何永康;熊铁;赵雅琴;石孟芝;周杰;刘宗传;罗新松;付晓;贺宏斌;D.A. HARN;李岳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分别对4省9株牛带绦虫标本进行分子鉴别.方法 分别取台湾桃园株(TW1),贵州都匀株(DY1、DY2)、贵州从江株(CJ1、CJ2、CJ3、CJ4)、云南大理株(DL1)和新疆乌什株(XJ1)成虫节片,提取DNA,以13条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并构建不同地理株系统发育树.结果 13条引物共扩增RAPD片段331个(以相同bp数为依据).单条引物扩增的RAPD片段数在3~28个之间,13条引物平均扩增RAPD片段在6.11~24.56个,平均14.15个;9个不同地理株牛带绦虫平均RAPD片段在9.85~16.62,平均14.08个.系统发育树显示:9个不同地理株牛带绦虫分为两支,DY1、DY2、DLI和TW1聚为一支,属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CJ1、CJ2、CJ3、CJ4和XJ1聚为另一支,属牛带绦虫指名亚种.结论 我国4省9株牛带绦虫分别属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和牛带绦虫指名亚种.RAPD分析可用于区分牛带绦虫亚洲亚种与牛带绦虫指名亚种的分类学参考.
作者:张科;杨明;包怀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对塔里木盆地区域的蜱类群落进行分类,了解和掌握不同蜱类群落的结构特征,探讨这些群落在整个区域范围的多样性.方法 2004年3~5月,按地理区域和生态景观类型选择塔里木盆地区域19个县52个不同生态景观为调查点进行蜱类种类和数量调查,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并结合地质和植被环境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对该地区的蜱类群落进行分类.结果 调查点共采获蜱类5属10种18 181只,以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kozlovi,占35.7%)和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占33.6%)为该地区的优势种类.根据环境的地质类型,植被的种类、丰富度和覆盖度将该地区的生态景观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结论 塔里木盆地存在着丰富的蜱类群落,且这些群落在该地区整个生态幅度上存在连续的梯度变化.
作者:张渝疆;曹汉礼;戴翔;艾择孜;蒋卫;阿布力克木;李冰;阿不力米提;雷刚;热孜万;梁新海;刘鸿斌;于心;冯崇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用鸦胆子和补骨脂合剂2 ml(鸦胆子0.12 mg+补骨脂1.0 mg)分别治疗经地塞米松皮下注射诱导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SD大鼠7天和14天,同时设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后剖杀各组大鼠,取肺组织制成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治疗组大鼠受损肺组织病变减轻,肺间质、Ⅰ型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形态结构修复.说明鸦胆子和补骨脂合剂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病鼠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任一鑫;秦元华;郑莉莉;戴晓冬;陶林;陈玉凤;崔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合成一种对日本血吸虫毛蚴有引诱作用的新型印迹聚合物.聚合物在水中具有很好的溶胀性.以聚乙烯醇(PVA)掺杂,能制作出在水面悬浮且溶胀的膜,并可以缓慢释放出化学物质XF.制备的聚合物膜可以诱导血吸虫毛蚴附着于膜上.这种膜具可重复利用性,在血吸虫病防治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作者:刘敏;周兴国;何丽红;李桂玲;周宜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将6只美洲大蠊全虫用液氮研磨提取粗浸液,用阴离子交换剂(DEAE,Sephadex A-50)纯化后测定蛋白浓度,并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分别将粗浸液及纯化后的不同浓度变应原点于硝酸纤维膜(NC膜)上,依次加入不同蟑螂过敏患者血清、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IgE二抗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以及鲁米诺化学发光底物进行化学发光反应.结果 表明,化学发光免疫法可检测美洲大蠊粗浸液低蛋白浓度为0.87 μg/ml.在此浓度下,其检出结果与皮试阳性患者血清符合率为90%,与皮试阴性及健康人血清的符合率均为100%.
作者:王勤;刘志刚;吉坤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体外无菌培养的阴道毛滴虫加入蜂胶溶剂,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不同蜂胶浓度和蜂胶在不同滴虫密度下的杀虫效果.蜂胶作用0、6、12和24 h后,阴道毛滴虫存活率分别为(91.50±3.11)%、(43.00±6.83)%、(22.25±5.32)%和(11.50±5.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胶浓度分别为0.24、0.48、0.96、1.92、3.84和7.68 mg/ml作用24 h后,滴虫存活率分别为(88.00±5.29)%、(92.67±4.16)%、(90.0±6.00)%、(84.00±4.00)%、(2.67±1.15)%和0.蜂胶作用时间越长和/(或)蜂胶浓度越高,杀虫效果越明显.
作者:许兵红;史明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给昆明小鼠口饲含150±5条旋毛虫幼虫的骨骼肌,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感染后的7、21、35和49 d眼眶静脉取血,分离血清,用双抗夹心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含量.感染后7、21和35 d小鼠血清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感染49 d血清中的IL-12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说明小鼠感染旋毛虫后,早、中期血清IL-12水平降低,晚期则接近正常.
作者:万启惠;王佳丽;贺莉芳;刘晖;张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的原虫病,目前尚无用于治疗隐孢子虫病的特效药物.线粒体是真核生物中拥有蛋白和酶多的细胞器,因而隐孢子虫线粒体也可能成为药物潜在的作用靶位.近一些研究表明隐孢子虫存在线粒体诱生的细胞器,但和其他原生动物的线粒体存在着差异.隐孢子虫具有退化的线粒体,但缺少线粒体基因组,完全依赖核基因来编码所需的功能蛋白.本文对隐孢子虫线粒体存在的依据及其可能具有的功能作一综述.
作者:王进产;张龙现;宁长申;菅复春;邵兆霞;石团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入侵宿主,聚集在结肠,可以穿过覆盖在结肠上皮的黏液层,引起阿米巴性结肠炎;或者随血液循环进入其他组织,引起肠外脓肿.本文就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致病因子及其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奕;程训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儿,女性,4月龄,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城关镇人.因无明显诱因血样便,于2006年5月8日来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儿科就诊.大便3次/d,有腥臭味,较稀烂,伴少许黏液,无浓性物,量中等,同时伴呕吐(非喷射状),无咖啡样物,进食即吐,无明显烦躁和哭闹.
作者:刘登宇;卢作超;云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男性,34岁,农民,汉源县三郊乡永河村人,因寒战、发热7 d,昏迷12 h于2006年5月5日入院.7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寒战、发热(39.5 ℃)(为不规则发热,4~5 h后热退,无出汗)伴头昏、呕吐、乏力、腹胀、纳差,在当地诊所治疗无好转,12 h前出现昏迷,四肢强直,口吐泡沫,送入本院.流行病史:在缅甸伐木4个月发病10 d前刚回国,同去打工的4人中有2人患疟疾.
作者:李民;钟琳;邱俊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SjIR3核酸疫苗诱导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保护效果.方法 用SjIR3的特异引物构建疫苗SjIR3/pC.5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空质粒组)和C组(实验组)分别肌注生理盐水(100 μl)、pcDNA3.0和SjIR3/pC(各50 μg),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于每次免疫前和感染前尾静脉采血,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水平.末次免疫后2周,各组剖杀其中6只小鼠取脾细胞,分别用ConA或rSjIR3重组蛋白诱导,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各组余下小鼠分别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45 d后宰杀,观察实验组小鼠的减虫率和肝减卵率.结果 ELISA结果显示,A组与B组IgG抗体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C组于末次免疫后2周(攻击感染前)IgG抗体水平高为0.78±0.05,且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免疫后,实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分别在ConA或rSjIR3重组蛋白诱导下可增殖,分别为0.57±0.02、0.68±0.01,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SjIR3/pC免疫的实验组小鼠攻击感染后可产生29.4%的减虫率和36.6%的肝减卵率.结论 SjIR3/pC核酸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部分免疫保护力.
作者:郝知友;黄复深;袁鑫;陈尔曼;邱元;刘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Wistar大鼠肺组织中卡氏肺孢子虫生长发育的超微结构.方法 45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5只)每周2次经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 mg/次),对照组(10只)不作处理同步饲养.分别于首次注射地塞米松后第1~10周内,每周取两组鼠肺组织,电镜下观察卡氏肺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生长发育的超微结构.结果 电镜下观察,卡氏肺孢子虫虫体主要寄生于Wistar大鼠肺泡腔内,也见于肺泡膈、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虫体表面有管状突起,内含细胞核、线粒体、空泡、粗面内质网和丰富的核糖体.许多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附着于肺Ⅰ型上皮细胞,偶见附着于肺Ⅱ型上皮细胞,有的伸出1或多个较宽大的伪足,部分细胞质内发现核相关细胞器和纺锤微管.囊前期有早、中、晚3种类型,在其内发现代表减数分裂的联会复合体.包囊壁上有一增厚处,内有一孔隙.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生活史由滋养体、囊前期和包囊等构成,包囊壁增厚处孔隙的存在提示为囊内小体逸出的一种模式.
作者:宫玉香;常志尚;张忠广;曾宪忠;谭金山;赵蓉;王元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堆型艾美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子孢子表面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 使用纯化的堆型艾美球虫子孢子直接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建立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确定单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性、相对亲和力、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亚类,并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 获得4株可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Easp-3G3、Easp-5G10为IgG1类,Easp-3H6为IgG2b类,Easp-5H4为IgG2a类.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堆型艾美球虫子孢子的抗原蛋白反应,但仅Easp-5H4能与柔嫩艾美球虫子孢子抗原蛋白反应.Easp-3G3和Easp-5G10与另外2种单克隆抗体的识别位点不同,而Easp-3G3与Easp-5G10、Easp-3H6与Easp-5H4的识别位点相近.结论 制备了4株堆型艾美球虫子孢子单克隆抗体.
作者:王承民;何宏轩;秦建华;陈桂香;郭其祯;杭柏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对生物认识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国际上对生物及寄生虫的分类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我国所用寄生虫的分类体系仍然是25年前确立的.本文概述了生物分类学的进展,并介绍了Cox的新的寄生虫分类体系,以期推动我国寄生虫学研究的深入.
作者:张进顺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