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18-90
  • 全年订价:15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 中医学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年2期文献
  •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内涵的嬗变

    在中医学基本概念中,证、证候、病机、病因之间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文章借助50余年来不同版本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的比较,廓清了证、证候、病因和病机内涵歧变的基本过程.研究表明,同一教材和各教材之间,这些概念均存在内涵界限不清、彼此套叠、相互包含、互换使用的逻辑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成为中医药各项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作者:梁茂新;郑曙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6味热性中药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6味热性中药对于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6味热性中药(制附子、干姜、高良姜、花椒、肉桂和吴茱萸)水提取物分别10.5、8.4、6.0、4.0、3.5、4.2g/kg灌胃大鼠30d,测定大鼠骨骼肌Na~+-K~+-ATP酶、Ca~(2+)-ATP酶、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肌糖原含量和解偶联蛋白3(UCP3)mRNA表达水平.结果:6味热性中药能显著升高骨骼肌Na~+-K~+-ATP酶、Ca~(2+)-ATP酶、SDH活性;除肉桂外,均能明显降低肌糖元含量;除高良姜和肉桂外,均能明显降低UCP3 mRNA的表达量.结论:热性中药可能通过促进了肌糖原的分解、增加SDH酶的活性、减少UCP 3mRNA表达减少骨骼肌产热从而产生更多ATP,通过增加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而增加ATP的消耗,起到调节骨骼肌能量代谢的作用.

    作者:黄丽萍;彭淑红;胡强;蒙晓芳;余日跃;刘红宁;孙建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肌缺血模型大鼠气虚证相关信息的评价

    目的:探究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证候属性,对模型大鼠气虚证相关信息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术后多个时间点,动态观察大鼠宏观体征,计算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应激后呼吸频率和游泳力竭时间,采用超声心动法,评价术后各时间点大鼠心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7-60d,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下降,应激后呼吸频率增加;心功能明显下降;术后8-29d,模型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左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的心肌缺血大鼠在术后7-60d内同时具备血瘀证和气虚证相关指证.

    作者:仇琪;王勇;李春;陈婵;郭淑贞;王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文献评价

    目的:借鉴Meta分析原理,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调研有关糖尿病肾病(DN)文献,了解DN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获得目标文献,建立文献评价表.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22篇,涉及证型40余种,2 182例DN中医证型的构成比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气阴两虚型(33.91%)、阴阳两虚型(20.90%)、阳虚型(12.56%)、阴虚型(11.32%)、阴虚热盛型(5.32%).结论:DN辨证分型具有多样化、复杂性特点,在病性、病位及证型分布等方面的具有一些规律.

    作者:丁英钧;王世东;傅强;赵进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藕节中鞣质的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藕节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磷钼钨酸法作为显色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全国不同地区市售样品鞣质的含量差别较大0.2537%-1.637%.结论:该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可作为藕节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刘善新;侯立静;靳光乾;郭承军;梁瑞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麇鹿角醇提液对衰老小鼠行为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麋鹿角醇提液对衰老小鼠行为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ICR小鼠54只,雌雄兼用,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G),模型对照组(MG),低剂量给药组(LG,2g·kg~(-1)·d~(-1)),高剂量给药组(HG,4g·kg~(-1)·d~(-1)).用D-半乳糖(D-gal)按120mg·kg~(-1)·d~(-1)背部皮下注射,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造模同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麋鹿角醇提液.6周后,对各组小鼠行Y-迷宫行为学测试;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IgG水平;使用MTT比色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的浓度.结果:衰老小鼠记忆功能和免疫功能明显下降,麋鹿角醇提液能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记忆功能,增加IgG水平;增加脾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升高血清中IL-2和IFN-γ的浓度.结论:麋鹿角醇提液可以改善衰老小鼠的行为学表现,增强其免疫功能以延缓衰老进程.

    作者:杨朝晔;秦红兵;成海龙;朱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的代谢模式,探讨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4例(其中肾阳虚证27例、非肾阳虚证27例)及正常人24例的空腹晨尿尿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及模式识别为主的代谢组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小二乘法分析中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组、非肾阳虚证组和正常组的代谢成分积分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分开,且样本均投影到2SD(标准差)的区域内,表示其值可信,说明所建模型能准确区分3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还发现了柠檬酸、丙氨酸、3-甲基戊烯二酸、丙胺、组胺5种差异性代谢物质.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患者、非肾阳虚证患者和正常人具有不同的代谢模式,以GC/MS为技术特点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能将3者区分.代谢组学是研究中医学证本质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海生;蒋健;贾伟;贺敏;蒋梅先;阮小芬;苏明明;吴建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复合激光和发光二极管红光穴位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650nm-10.6μm复合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6名患者被随机分为复合激光组与发光二极管组(每组各28例),接受为期6周共14次的治疗.取双侧犊鼻穴,激光组采用650nm-10.6μm复合激光照射,对照组采用发光二极管红光照射.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 VA3.1)问卷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患者疗效自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指标及治疗前WOMAC疼痛、僵硬、功能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6周及治疗结束4周后,两组患者WOMAC疼痛、僵硬、功能得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复合激光组治疗2周、6周及治疗结束后4周WOMAC疼痛、僵硬及功能的改善率优于发光二极管组,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均P>0.05);两组患者对疗效的自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650nm-10.6μm复合激光穴位照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但因样本偏小,尚不能明确复合激光照射的这一疗效是否优于发光二极管红光照射,应在此初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

    作者:王丽祯;吴凡;沈雪勇;王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文献研究

    目的:通过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39篇文献(10 6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研究分析,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初步确定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构成条目(候选指标).方法:文献检索,利用Epidata 2.0软件建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指标文献数据库、录库、统计分析.结果:现有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种类多,然而每一种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使用率均未超过40%.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标准的构成条目应主要包括疾病(总体)疗效、证候疗效、理化指标、重要临床事件、生存质量等方面.结论:目前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不能满足当前临床需要,急需建立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应采用多维综合的指标体系.

    作者:王阶;何庆勇;邢雁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思路探析

    针对亚健康状态证候评价体系尚无统一标准的现状,提出以证素为切入点,建立<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的九大维度,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数学、统计学、循证医学等多学科的协同攻关,构建合理的亚健康状态证候诊断标准,并选择多项指标联合试验,来探索亚健康状态相关性指标,终形成亚健康状态人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技术规范与核心技术.

    作者:王利敏;赵歆;陈家旭;薛飞飞;赵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牡丹皮有效组分重组方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牡丹皮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高(丹皮酚50mg/kg+芍药苷12.5mg/kg)、中(丹皮酚25mg/kg+芍药苷6.25mg/kg)、低剂量(丹皮酚12.5mg/kg+芍药苷3.125mg/kg),采用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方法、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方法以及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检测各项指标.结果: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的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外血栓以及动静脉旁路血栓的长度、湿重及干重(P<0.05或P<0.01),明显降低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P<0.05或P<0.01),但对血浆黏度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郭齐;赵乐;郝伟;李连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毒热平注射液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体外感染细胞中TLR7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型流感病毒H3N2感染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T)细胞及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后,对NF-κB转录活性以及TLR7、TNF-α、IL-8、IFN-β mRNA的影响,探讨H3N2对体外感染细胞中TLR7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清热解毒中药毒热平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体外检测各组药物对293T、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H3N2感染293T细胞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以利巴韦林、清开灵注射液为药物对照,检测毒热平注射液各浓度组细胞中NF-κB相对荧光素酶活性;H3N2感染A549细胞后,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LR7、TNF-α、IL-8、IFN-β mRNA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毒热平、利巴韦林、清开灵注射液各浓度不影响细胞正常增殖(P>0.05).报告基因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H3N2感染组细胞NF-κB转录活性显著增高(P<0.01);与H3N2感染组相比,利巴韦林0.5μg/mL,清开灵1/128稀释组,毒热平1μg/mL,10μg/mL,100μg/mL组均可不同程度下调NF-κB的转录活性(P<0.01).RT-PCR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3N2病毒组的TLR7、TNF-α、IL-8、IFN-β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H3N2感染组相比,一定浓度的药物组TLR7、TNF-α、IL-8、IFN-β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流感病毒H3N2攻击细胞可以显著上调TLR7受体的表达和核因子NF-κB转录活性,并引起下游相关靶基因的表达增多.毒热平注射液可以下调H3N2引起的TLR7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减少下游炎性因子TNF-α、IL-8、IFN-β的表达.

    作者:牛旭艳;张春晶;顾立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细胞早期不同时点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血清药理学、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技术检测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抗RSV,影响细胞早期凋亡作用途径的影响.结果:RS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细胞12、24h后凋亡率均低于细胞对照组(P<0.05),Bcl-2/Bax比例逐步上调,金欣口服液作用后,凋亡率明显高于病毒组(P<0.05),Bcl-2/Bax比值明显低于病毒组(P<0.05).结论:金欣口服液在RSV感染早期,可能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拮抗其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影响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复制增殖的过程,阻止病毒的扩散.

    作者:赵霞;汪受传;胡钰;陈彩霞;徐建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律复康胶囊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律复康胶囊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的对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取实验大鼠50只,均分为模型对照组(等容量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稳心颗粒4.860g药药/kg)、律复康胶囊小(1.787g生药/kg)、中(3.574g生药/kg)、大剂量(7.148g生药/kg)组,各组大鼠按剂量给药3d,末次药后30min,用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记录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entrieular tachyeardia,VT)出现的时间.结果:律复康胶囊各剂量组均能推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出现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律复康胶囊能够明显推迟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出现的时间,说明律复康胶囊对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有一定对抗作用.

    作者:韩丽华;王振涛;陈舒茵;申洪超;黎瑞汝;梁生旺;张会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肺脾气虚证与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肺脾气虚证与机体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复感儿诊断标准,筛选肺脾气虚证患儿30例,抽取空腹血,分别检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并与健康儿15名进行对照.结果:复感儿血清IgG、IgA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IgE高于对照组(P<0.05),而IgM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感儿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CD8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肺脾气虚证患儿存在着某些免疫功能失调.

    作者:冯晓纯;樊慧;冯晓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固本喘嗽康颗粒平喘、抗炎及免疫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固本喘嗽康颗粒的平喘、抗炎及免疫作用.方法:用卵蛋白雾化吸入致敏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观察固本喘嗽康颗粒对大鼠引喘潜伏期和BALF中自细胞数的影响;用二甲苯及琼脂建立炎症模型观察固本喘嗽康颗粒对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的作用;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方面观察固本喘嗽康颗粒的免疫作用.结果:固本喘嗽康颗粒可明显延长大鼠引喘潜伏期,降低BALF中自细胞数;可明显对抗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调节作用.结论:固本喘嗽康颗粒具有平喘、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作者:甘雨;张宏;乔世举;朱希卓;乔敏;孟莉;包玉龙;杨文奇;付琳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补肾活血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实验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汀新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观察了梗阻侧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分别于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后第3、7、14、21、28d采用法,观察造模大鼠肾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各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呈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3d后开始增加,随时间延长,PDGF-BB蛋白表达逐渐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肾功能得以改善,肾组织PDGF-BB蛋白的表达有所降低(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以降低肾组织中PDGF-BB蛋白的表达,防治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高志卿;康豪鹏;张俊;张琳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萼香茶菜甲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体外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萼香茶菜甲素(Maeroealyxin A,MA)体外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NB4细胞)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及诱导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MA在体外与NB4细胞共同培养,采用细胞计数、MTT细胞活性检测体外观察MA对NB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细胞形态观察、Hoechst33258荧光染色、DNA亚二倍体检测和Annexin V/PI双染色方法研究MA诱导NB4细胞凋亡作用;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NBT试验、细胞免疫表型CD11b检测等方法研究MA诱导NB4细胞分化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bad、Fas、p53表达情况和线粒体膜蛋白、线粒体跨膜电位(△ψm)的改变探讨MA体外诱导NB4细胞凋亡和分化机制.实验设置空白对照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阳性对照.结果:不同浓度MA在体外对NB4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呈现剂量和时间的量效关系;较低浓度MA作用48h后可以诱导NB4细胞分化,较高浓度MA则显著地促进细胞凋亡;在凋亡调控基因中,Bel-2、Fas表达无明显改变,bax、bad、Bcl-2/bax、p53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高表达逐渐增高;线粒体膜蛋白Apo2.7随着药物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表达逐渐增高,线粒体膜电位则逐渐下降.结论:M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一定浓度药物能够通过bax、bad等凋亡调控基因作用于线粒体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夏骏;周永列;王珍妮;吕亚萍;吴建国;邱莲女;石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华佗夹脊穴定位之我见

    华佗夹脊穴,作为一个重要的经外奇穴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其定位一般认为是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上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临床观察,认为华佗夹脊穴可以看作是膀胱经与督脉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条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的穴区带,针刺华佗夹脊穴可以在这条穴位带上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取穴.

    作者:汪德瑾;刘存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血浆胃动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血浆胃动素(MO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反流液灌胃建立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以吗叮啉为对照,观察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血浆MOT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MOT水平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明显升高MOT含量(P<0.05或P<0.01),胃炎饮高、低剂量组MOT含量明显高于吗叮啉组(P<0.05).结论:胃炎饮可提高血浆MOT含量,促进消化间期胃排空和反流液的清除.

    作者:杨牧祥;于文涛;王长垠;胡金宽;李俊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板蓝根中2,4(~1H,~3H)喹唑二酮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板蓝根药材中2,4(~1H,~3H)喹唑二酮含量的方法.为板蓝根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_(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0.03%三乙胺)水溶液=12:88;流速为0.7mL/min;检测波长为224nm,柱温为30℃.结果:2,4(~1H,~3H)喹唑二酮线性范围为0.0106-0.1696μg(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3%,RSD为1.13%.结论:建立了高效液相测定板蓝根药材2,4(~1H,~3H)喹唑二酮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板蓝根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板蓝根中2,4(~1H,~3H)喹唑二酮的含量差异较大.

    作者:安益强;贾晓斌;陈妍桦;高成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足合剂对瘀血阻滞证糖尿病足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中药糖足合剂对瘀血阻滞证糖尿病足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注射链脲佐菌素加降低环境温度方法形成瘀血阻滞证糖尿病足大鼠模型.随机将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降温组,糖尿病足组(模型组),糖足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造模成功后,前3组给予生理盐水,后3组分别给予糖足合剂60g/kg、30g/kg、15g/kg体质量,治疗2周,观察大鼠体质量、饮水量、血糖、血液流变学、肢端坏疽症状、舌下脉络和耳廓血管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结果:经糖足合剂治疗2周后,与模型组相比,体质量明显增加、饮水量明显减少、低剂量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空腹血糖、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和高、中剂量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肢端坏疽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饮水量明显减少(P<0.05),空腹血糖、肢端坏疽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治疗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糖足合剂对瘀血阻滞证糖尿病足具有治疗作用,可能通过降糖,阻滞糖尿病足的发展进程,降低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糖尿病足闭塞血管周围侧支增生,增加血供,促进溃疡愈合而起作用.

    作者:陶茂灿;黄平;许经论;高娟娟;曹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健骨固本胶囊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健骨固本胶囊(GB)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OB)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盖骨OB,以GB含药血清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分析含药血清对OB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化能力及OB的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的影响.结果:GB含药血清能刺激OB增殖、提高ALP的活性、增加OB的钙化能力,上调OB的ER-α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GB含药血清能刺激OB的增值、增加钙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OB的ER-α表达有关.

    作者:沈祥春;杨如会;彭佼;段金廒;钱之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结合西黄丸治疗1例脑干胶质瘤体会

    文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同仁堂西黄丸治疗1例脑干胶质瘤,生存期已经超过3年,生活质量好.辨证重在肝脾胃,疏肝平肝,健脾和胃.疏肝以调节全身气机,俾气行血行,气行津行,以防痰瘀产生;平肝以制肝气升发太过,直犯脑窍;健脾和胃以保持气血生化之源.辨病取西黄丸芳香通窍之性,直达脑部病所,理气化瘀,清热解毒.病证结合、全身和局部结合、祛邪和扶正结合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樊永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陈颖异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有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经验

    文章介绍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颖异主任医师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功血的经验.陈师认为围绝经期妇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本在肾,不离虚、热、瘀,治疗立足于肾,分阶段用药,变通运用塞流、澄源、复旧方法,临证时严格掌握辨证要点,根据挟有不同之邪,随证加减.调整肾阴肾阳平衡,平稳渡过更年期.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对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蔡宇萍;范晓艳;陈颖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口干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降火、养阴生津法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口干症的疗效.方法:56例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口干症患者,均采用中药清热降火、养阴生津法治疗1月,并观察其口干等症的缓解情况.结果:显效26例占46.4%,好转25例占44.6%,无效5例占9.0%.总有效率91.0%.结论:中药清热降火养阴生津法能促进唾液分泌,改善放疗后口干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肖敏伟;王雨;王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针灸综合治疗围绝经期肥胖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治疗围绝经期肥胖症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门诊筛查符合围绝经期和肥胖症的诊断,且排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脂腺增多症、多囊性卵巢等内分泌疾病的108位患者分为两组,实施针灸综合治疗和中草药治疗后,测定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及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结果:发现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肥胖症在减轻体质量上优于中草药治疗组.结论:遵循辨证分型应用针灸综合治疗方法,可以达到调节女性内分泌失调,增加物质代谢功能,达到降脂减肥的目的.

    作者:高学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口服(九王)痹颗粒;治疗组口服补肾强督祛寒汤、外敷药物+离子导入等.观察治疗14天前后两组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在、中医证候积分、腰背痛VAS积分等方面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在总疗效、晨僵时间、指地距、枕墙距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王昊;阎小萍;孔维萍;马骁;刘惠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上海市延吉社区糖尿病中医综合干预效果的初步评价

    目的: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18例)予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干预组(10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饮茶方,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人体基本参数、血糖、中医症状及生存质量积分等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压、血糖较干预前均有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血糖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有下降,干预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能够提高降糖及降压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方媚媚;朱德增;王琳;李凯;夏正常;张韶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穴位埋线治疗产后肥胖12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产后肥胖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20例产后肥胖患者施用穴位埋线减肥后,依据疗效标准.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产后减肥的效果.结果:随访观察,显示效果满意,总有效率91.67%.结论:穴位埋线疗法针对产后肥胖有较好的减肥作用.穴位埋线疗法能够增强体质,调节内分泌、抑制食欲、促进脂肪的代谢,从而达到减肥效果.

    作者:周双琳;周宏;张红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肝纤维化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必经环节,有效的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肝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活血化瘀中药发挥了自身的特点,对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文章对活血化瘀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此类药物在肝纤维化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雷娜;郑仕中;陆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药临床调剂技术规范化研究探讨

    开展中药临床调剂技术规范化研究既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也是推动中医药行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中药临床调剂过程中处方审核、处方计价、处方应付、调配剂量、脚注执行、调剂复核、发药交待等7项技术环节进行规范化探讨,是健全和完善药学服务体系的有效方法.

    作者:翟华强;高明超;刘迪谦;毛敏;郑虎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医临床研究诊断标准的优化

    临床研究选用疾病诊断标准的原则是便于交流,应注重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国际通用标准,阙如时再选择下一级标准.一般不能自拟标准.同一个课题好采用一种标准.标准一般分为国际、区域、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层次级别依次降低.也有人认为医学标准包括国际统一标准(WHO发布或国际专业学术组织会议制定的标准)、国内统一标准(政府主管部门,全国性学术组织和会议制定的标准)、地方性学术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以及高等院校统编教科书标准.有许多标准文献的网络数据库可以检索,还可以检索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疗指南、专业期刊、专业学会网站、图书等.中医临床研究尚涉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还阐述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拟定及不恰当时的影响.

    作者:田元祥;翁维良;李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交流了中医美容一年来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及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研讨了利用中医、针灸和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方法,在痤疮、黄褐斑、皮肤老化、皮肤干裂及扁平疣、单纯性肥胖等损容性疾病治疗和美容养颜美体方面的临床进展,以及中医美容学科建设的经验体会,分会的委员讨论了中医美容分会今后的工作思路与安排.

    作者:杨帆;闫志安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