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为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缺失的病人建立一种供区隐蔽、损伤小,形态逼真,多数病人愿意接受的自体组织移植乳房再造的方法.方法 在以腹直肌为蒂的横型腹直肌肌皮瓣TRAM的基础上,保留腹直肌及其前鞘,形成以腹壁下动脉及其肌肉穿支直接供血的横行下腹部游离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受区血管选择同侧或对侧胸廓内动、静脉.根据再造乳房的水平高度,血管吻合点定位在不同肋间.皮瓣移植后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本组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游离移植乳房再造,共46例,41例双蒂穿支皮瓣的病例全部成活;5例单侧穿支供血的皮瓣其中2例远端出现缺血现象.随访5个月~3年,再造乳房外形、质地满意,未见腹壁薄弱、腹疝等腹部并发症发生.下腹供区瘢痕隐蔽,同时也达到了腹壁整形减肥的效果.结论 横行下腹部DIEP瓣乳房再造,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充足、血供丰富,是目前为理想的手术方法.DIEP瓣也能根据需要修复多种软组织缺损,本方法在满足受区需要的同时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供区的损伤.这种皮瓣的应用代表了整形外科皮瓣移植的发展方向.
作者:董佳生;王涛;冯瑞铮;徐华;王碧菠;戴传昌;王毅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BMP7腺病毒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影响.方法 抽取羊的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用重组骨形成蛋白7腺病毒(adenovir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Adeno-BMP7)转染(M.O.I=100)70%~80%融合时的第二代细胞,三天后分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Western-blot、钙结节染色以及珊瑚和细胞复合物皮下回植.结果 在体外: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deno-BMP7基因转染后的BMSCs的物质合成代谢功能活跃;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Adeno-BMP7基因转染对BMSCs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Western-blot检测证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有BMP7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染色表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可形成较大的钙结节.在体内:转染Adeno-BMP7的BMSCs可明显促进新骨的形成,与没转染Adeno-BMP7的BMSCs有差异.结论 Adeno-BMP7转染可促进BMSCs的体外成骨定向分化,Adeno-BMP7转染后的BMSCs具有更强的体内成骨能力.
作者:祝联;周广东;陈付国;刘德莉;崔磊;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双筋膜蒂耳后皮瓣一期修复大块耳廓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利用耳后双筋膜蒂皮瓣修复大块耳廓组织缺损患者11例,一期进行耳轮、耳舟区精细结构塑形,其中大修复面积达到3.2cm×1.6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存活,随访3~9个月,耳廓外形良好.结论 耳后区双筋膜蒂皮瓣修复大块耳廓组织缺损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可提供较大的组织瓣修复.修复后耳廓组织质地、颜色与正常相近,耳廓外形恢复良好,供瓣区位于耳后,术后瘢痕隐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丹茹;章一新;钱云良;杨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建立临床颅骨缺损数字模型,探讨其在组织工程骨治疗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择10例临床颅骨缺损病例,均拟行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缺损临床应用研究,全头颅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建立颅骨缺损数字模型,通过镜像复制原理及数据插补原理建立颅骨缺损的数字模型,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快速成型机制造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结果 10例临床颅骨缺损病例均建立颅骨缺损数字模型,可被快速成型设备数据读取并加工为个体化预制的修复体模型.结论 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对临床颅骨缺损建立数字模型,对未来以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缺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柴岗;张艳;胡晓洁;王敏;袁捷;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锯齿线在面部整形中的作用.方法 对166例面容衰老患者采用分区域分步骤的综合方法进行面部年轻化手术.结果 经3~6个月随访,手术效果满意,总有效率达96.56%.结论 面部分区域分步骤,结合锯齿线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面容的衰老.
作者:甘国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临床分析32例三维立体耳支架成形在二期全耳廓再造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从2001年~2005年对32例小耳畸形患者应用自体肋软骨二期全耳再造法进行耳廓再造共33个,手术Ⅰ期为耳解剖结构三维轮廓再造,Ⅱ期为颅耳角再造.结果 本组32例,30例手术效果满意,2例外耳轮软骨尖端弹开外露,行外露软骨再固定,局部皮肤转瓣缝合,痊愈.随访3个月~4年,再造耳廓具有个性化的三维立体轮廓.结论 应用自体肋软骨耳支架成形进行的耳解剖结构轮廓再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再造耳廓具有个性化的三维立体轮廓,拥有良好的颅耳角,能承受日常生活压力.
作者:杨娴娴;高晓燕;张如鸿;穆雄铮;韦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脱细胞真皮移植部位的动态变化和作用.方法 建立猪试验模型,采用同种/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猪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于猪创面,猪自体皮移植组作对照组,分别在移植后3、6、9、12、15、30天时相点取得移植组织标本.流式细胞仪(FCM)检测V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 移植术后3天各组VCAM-1表达无明显差别;对照组6天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9天~12天异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组与自体皮移植组对照VCAM-1均高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0.01);术后30天各组VCAM-1表达显著低于3天时相点(p<0.01).结论 同种和异种真皮基质移植部位VCAM-1表达高峰迟滞于自体皮移植;VCAM-1表达可能与脱细胞真皮活化、血管再生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潘云川;陈思环;徐家钦;粱尊鸿;吴多能;陈彦堃;钟琼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探索一种比较简单和相对有效的治疗严重手外伤的方法,以求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方法 选用部分大网膜游离移植和网膜上同时中厚植皮术修复严重手外伤伴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结果 1997年起应用此方法共治疗6例病人7只手,创面一期愈合.并且供区组织充足,厚薄适度,不造成供区严重损伤,随访2~8年病人没有肠粘连症状出现.结论 选用此方法修复严重手外伤术后外形不臃肿,组织柔软,并能保留部分损伤的骨关节结构,瘢痕增生不明显,有利于手内关节活动和手功能恢复.
作者:程开祥;王善良;杨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脂肪抽吸术的特点.方法 对28例21~30岁的女性进行肿胀法负压吸脂,并进行心理调查.结果 经6个月~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自我感觉及客观评价均满意,达到了理想的体形重塑目的,再现了女性身材的曲线美.结论 心理健康的年轻女性吸脂效果术后可获得理想的女性人体曲线.
作者:贾万新;沈尊理;黄一雄;侯明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自1992年~2003年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共治疗大面积瘢痕性秃发42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天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应用共振吸脂机治疗217例局部和全身脂肪堆积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司鲁民;杨金兰;朱红雨;李先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腋臭又称狐臭,主要因为顶泌汗腺(大汗腺)的汗液等排泄物受到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需氧性白喉样菌等的分解作用,产生短链脂肪酸及氨而放出异臭.因此症严重影响社交活动,尤其对青年人,治疗欲望强烈.
作者:李健;曾宁川;吕利;朱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瘢痕疙瘩是皮肤伤口愈合或不明原因所致皮损愈合后所形成的一种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瘢痕.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的治疗有药物、注射、激光、冷冻或手术等多种方法.但疗效尚不肯定.我们采用康宁克通局部高压助推注射联合XH-超高频气化治疗瘢痕疙瘩2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彬;孙东原;陈骥杨;谢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头颌面肿瘤的治疗因其部位特殊,重要器官、大血管、神经集中,对手术治疗效果要求高.既要治愈病变,又要恢复容貌及功能,风险大,难度高.作者从1988年9月~2002年10月治疗头颌面部肿瘤1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立勇;孙晋忠;宋骁军;崔雅宁;程红林;李畅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Cathepsin K(CTSK)基因慢病毒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Cathepsin K在人软骨细胞体外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扩增Cathepsin K基因的蛋白翻译区,通过连接、转化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该基因克隆至慢病毒pLenti6-V5载体上,经BamH I、XhoI双酶切电泳筛选、鉴定并测序.结果 从软骨细胞中成功地克隆出990bp的Cathepsin K基因,并经酶切分析得到6.964Kb和1.005Kb大小的两片断,测序结果显示接头两端序列正确.结论 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构建了Cathepsin K基因表达质粒,可用于进一步的病毒包装,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对软骨细胞老化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艳;柴岗;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组织工程软骨体外构建技术体系可行性.方法 种子细胞选用胎儿软骨细胞(口服药物流产胎儿,胎龄3~6个月).酶消化法获得第1代细胞,以50×106/ml浓度均匀接种于经聚乳酸(PLA)包埋聚乙醇酸(PGA)高分子聚合物支架,形成细胞-支架复合体,在体外静态培养.分别于2周、4周、8周进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随培养时间延长,色泽由2周时的乳白色逐渐呈现半透明,8周时接近正常软骨外观.扫描电镜显示软骨细胞与材料具有良好相容性,培养7天PGA纤维之间有基质沉积.HE染色示2周有大量软骨陷窝形成和均匀嗜碱性基质分泌,Safranin'O染色示基质有酸性蛋白多糖分布,Massons's trichome染色示基质有胶原成分,但含量较少,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为特异Ⅱ型胶原.培养4周胶原成分开始明显增多,软骨陷窝形态接近成熟,8周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含量丰富且分布均匀.结论 以成熟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能构建出具有正常软骨组织结构特征的人组织工程软骨.
作者:张英;周广东;殷德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软骨共培养体系诱导小鼠ES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GFP标记的小鼠ES细胞初步分化为EB后,将EB消化为单个细胞,同猪关节软骨细胞按一定比例(1∶3)昆合后接种于PGA材料,体外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皮下3周取材.对照组为EB细胞接种组及软骨细胞接种组.取材后行连续冰冻切片,切片分别做荧光拍照,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组织学结果显示,EB细胞接种组形成畸胎瘤;软骨细胞对照组形成软骨组织;实验组形成软骨组织和畸胎瘤的混合体.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和荧光照片对照结果显示,部分软骨组织GFP阳性,由小鼠ES细胞分化而来.结论 软骨共培养体系可以诱导小鼠ES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但得到的软骨组织不纯,混有畸胎瘤组织.
作者:谢峰;张文杰;丛笑倩;陆峻泓;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整形外科在外科专业领域中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它形成专业在国际上是在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则更晚了30个年头,是50~60年代的事了.我国整形外科成立学组在1982年,1985年才建立学会,但整形外科专业人员却在中央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上海等几个整形外科专业中心,开始定期开办全国进修班(6月~12月).
作者:张涤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内窥镜在外科医学中的应用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妇产科医生使用内窥镜诊断和治疗盆腔疾病,骨科医生经小切口用激光磨削关节表面.诚然,内窥镜应用广泛的是普外科.其中,经典、成熟也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内窥镜胆囊切除术.
作者:余力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