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是组织工程学和整形重建外科学的专业学术期刊,着重报道组织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组织构建和生物材料研发,以及整形重建外科领域的重大进展、新技术和新动态。
1.《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文稿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000字,病例报告1000字左右,其余2000字为宜。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以及E-mail角注在同页左下方。
2.《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关键词摘要论著请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论著类文章采用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
3.《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4.图表如果能用文字简洁说明的内容就不必列表。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表格采用三线表,不得有竖线。计量单位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5.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文献务必与原著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三名,后加“,等”。
6.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同意。来稿决定刊用其权归本刊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本刊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录用的文稿。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探索双磷酸盐导致骨组织损伤的机制。方法人骨髓MS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帕米膦酸二钠,培养72 h后,MTT法测定490 nm光密度值,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培养1周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体外诱导MSC成骨分化,体系中加入1μg/mL帕米膦酸二钠,1周后PCR法测定细胞Runx-2表达水平,2周后组织化学法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细胞总蛋白量为参照,观察MSC成骨分化的差异。结果 MTT结果显示,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帕米膦酸二钠抑制人骨髓MSC增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低作用浓度为1μg/mL,72 h OD49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帕米膦酸二钠处理后,细胞仍均一表达CD44和CD73,不表达CD31和CD45。PCR及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帕米膦酸二钠无促进MSC成骨分化作用,也未提高成骨诱导体系促分化效果。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可抑制MSC增殖,不促进其体外成骨能力,可能是长期使用双磷酸盐导致骨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徐妍;张慧;刘江峰;朱玉婷;田爱峰;范长斌;黄江勇;吴瑛;于淼;林凤燕;赵爽;陈晶砺;毕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背阔肌皮瓣作为整复外科应用为广泛的移植供区,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其临床应用的范围伴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深人而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作者:王露萍;董佳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技术制备聚丙交酯(PDLLA)多孔微载体.方法 通过改变内水相中碳酸氢铵溶液浓度,调节微载体的孔径和孔隙率,并研究了微载体的制备条件对其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 SEM观察及粒度分析显示:微载体具有表面开孔、内部相互连通的孔结构,粒径在335 μm±65 μm范围内,内部孔径20μm左右,孔隙率达80%以上.体外细胞培养显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微载体表面及内部能有效黏附并均匀生长.结论 相对于实心微球,这种表面和内部具有多孔结构的微载体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并可通过注射方式将细胞运载到组织缺损部位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作者:王暾;代广辉;全大萍;廖凯荣;姜晓丹;徐如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犬腹主动脉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犬自体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接种于管型PGA支架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该复合物回植修复自体犬腹主动脉缺损,术后螺旋CT等检测血流通畅情况.结果 对照组血管在回植后24小时内即发生了栓塞,而实验组则维持血流通畅至少达术后1周.结论 应在组织工程化血管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适当力学刺激促使其成熟后再回植修复缺损.
作者:刘阳;张燕中;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 面神经总干损伤面瘫的修复法1.1面神经总干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关面神经颅内损伤的内容已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临床常见的面神经总干损伤多发生在颞骨岩部的面神经管至腮腺部的肿瘤切除累及面神经或手术操作误伤所致.一旦发现有面神经总干的损伤,即刻完成神经断端的对接,是所有的修复术中为简单的方法,也可望获得佳的恢复效果.延期的神经断端手术时,常因神经断端的瘢痕形成和挛缩,而无法直接对接缝合,断端间隙常需自体神经移植,由于增加了神经再生时通过的断面(再生的神经轴束数每通过一个神经断面,将减少约30%),其结果必将减少通过的神经轴束数量,直接影响了手术效果.
作者:杨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比较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基因转录SP1表达水平,研究增生性瘢痕中SP1表达所发生的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P1mRNA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样品与内参照物基因组拷贝数的比值为(SP1/GAPDH×100%),增生性瘢痕组为(252.66±145.91)%,正常皮肤组为(3.90±3.45)%,相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对细胞内SP1进行较准确的测定,方法简便且敏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SP1的高表达可能是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郑江红;万伟东;邓辰亮;高云;张世新;杨松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下颌形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男性刚毅,女性俏丽,下颌外形在美学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下颌短小或后缩低平,颌颈角不明显,会使面部整体美学受到影响,所以采用假体隆下颌也是美容外科常用的一种手术.
作者:袁湘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皮肤伤口减张器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切除术后,减少切口瘢痕形成和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方法选取10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行病理性瘢痕切除术,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瘢痕术后切口分为减张组和对照组。减张组瘢痕术后切口局部使用皮肤减张器,对照组瘢痕术后切口不使用减张器。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瘢痕宽度、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3个月减张组术后瘢痕宽度较对照组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肤伤口减张器对抑制手术后皮肤切口张力导致的瘢痕形成具有明确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瘢痕宽度、抑制瘢痕增生,从而提高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陈立彬;陈亚红;高振;赵莉;何晨光;武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鼻整形中应用价值.方法 局部麻醉下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或复合自体耳甲腔软骨进行隆鼻手术.结果 本组20例患者术后随访鼻外形均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假体外露、假体摆动等情况发生.结论 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鼻整形中效果良好;假体复合自体耳甲腔软骨能有效延长鼻长度,抬高鼻尖.
作者:马晓荣;祁佐良;韦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研究证实小鼠皮肤树突状表皮γδT细胞(Dendritic epidermalγδT cells,DETCs)表达的γδTCR,由Vγ3Jγ1-Cγ1和Vδ1Dδ2Jδ2-Cδ链组成,特异性表达于成年小鼠皮肤中.DETCs活化后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这些因子与组织修复,以及细胞存活、增殖、迁移和募集有关,在维持上皮组织完整性和上皮组织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DETCs在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和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配合;何泽亮;李晓东;安亮恩;卓勤强;刘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你好,请问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尊敬的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