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673-0364
  • 国内刊号:31-1946/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200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4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外科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5期文献
  • A型肉毒毒素改善面部动力性皱纹的近期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的特点及效果评价.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78例面部皱纹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46岁,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面部除皱,包括额纹48例,鱼尾纹30例.注射前及注射后1、3、6、9个月分别照相,比较面部皱纹变化情况,结合患者自我感觉等指标,综合分析A型肉毒毒素注射除皱的近期效果.结果 所有78例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医患双方就术后效果共同进行评价,注射部位皱纹消除明显,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疗效良好,安全方便,副作用少,术后满意度高.

    作者:陈俊男;李治桦;吕晓杰;胡晓春;王艺;田孝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扩张法修复效果不佳的再造耳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扩张法外耳再造术,应用于外耳再造术后外形不佳的患者.方法 从2010年7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7例外耳再造术后外形不佳患者.手术分为两期:一期取出耳支架,同时行扩张器置入术.二期取出扩张器,植入耳支架.结果 7例全部成功,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30个月,再造耳凹凸感明显,耳廓亚单位表达清晰.结论 扩张两期法修复形态不佳的再造耳,安全、稳定、创伤少,可以再造出外形良好的耳廓.

    作者:刘暾;周栩;韩雪峰;胡金天;王悦;钱瑾;章庆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在面部较大面积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7年,对10例较大面部浅表性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进行修复.Ⅰ期手术形成由颞浅动脉顶支供血的筋膜岛状瓣,预置于耳后乳突区皮下,同时在筋膜瓣下埋置皮肤扩张器.注水完成并保持3~5个月,动脉造影观察颞浅动脉分支在耳后的区分布.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动脉直接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覆盖面部创面.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术后24h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受阻,致浅表组织坏死,于2周内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存活良好.皮瓣切取大面积7 cm×3.5 cm.结论 颞浅筋膜岛状瓣预置耳后扩张皮瓣,皮瓣薄,供皮区无需植皮,面部不增加额外切口,适合于面部较大面积创面的修复.

    作者:张英;俞哲元;袁捷;韦敏;祁佐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表达hTERT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类肝样细胞分化能力研究

    目的 对表达hTERT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进行成瘤风险评估及类肝样细胞分化能力的鉴定.方法 将表达hTERT基因的大鼠BMSCs进行裸鼠致瘤试验评估成瘤风险,通过序贯法诱导成肝分化,于诱导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ALB和AFP的表达、糖原染色鉴定糖原储备能力.结果 裸鼠致瘤实验提示表达hTERT基因的大鼠BMSCs无成瘤风险.成肝诱导后,细胞形态逐渐变为圆形;ALB仅在诱导第21天部分阳性表达,AFP在诱导第14天起阳性表达;糖原染色阳性.结论 表达hTERT基因的大鼠BMSCs无致瘤风险,且具有类肝样细胞的分化能力.

    作者:马迪;施敏敏;严佶祺;陈雪华;计骏;张佳年;彭承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与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 观察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在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Poly-L-lactide/Polycaprolactone,PLLMPCL)复合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hADSCs,制备PLLA/PCL复合支架.取PLLA/PCL浸提液培养hADSCs,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评价支架的细胞毒性.hADSCs传代扩增后,接种到PLLA/PCL支架材料上.体外培养1周,裸鼠皮下分别培养1周、2周,HE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裸鼠体内复合支架材料内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表达情况.结果 hADSCs在PLLA/PCL浸提液中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率,表明PLLA/PCL浸提液无细胞毒性.hADSCs接种于PLLA/PCL支架上,经体外、体内培养后,均能长入PLLA/PCL支架的孔隙内,且体内培养比体外培养有更多的细胞长入支架内部.经体内培养后,复合细胞的支架比单纯支架有更多的细胞渗入支架内部.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内培养2周后,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支架材料内部分细胞SMA表达阳性.结论 PLLA/PCL复合支架材料,安全无毒,与hADSCs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种子细胞的载体用于组织工程膀胱缺损修复的研究.

    作者:姚海军;赵阳;周哲;肖冬冬;周娟;张明;王忠;何创龙;卢慕峻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1年至2014年,选取11例颊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后缺损.皮瓣制备时采用改良式参考线,并借助于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血管.血管吻合操作均在放大镜或显微镜辅助下完成.结果 11例皮瓣全部存活,没有发生血管危象.颊部缺损得到修复.患者术后开口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受区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开裂、感染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线状瘢痕较为隐蔽.结论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晓萌;张玮;武和明;叶金海;陈洁;丁旭;吴煜农;袁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hVEGF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复合物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h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s在SD大鼠急性牙周缺损模型中对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 人工构建SD大鼠急性牙周缺损模型.设以下6组(36只SD大鼠,n=6):空白对照(A组);单纯e-PTFE膜(B组);BME+e-PTFE膜(C组);BMSCs+BME+e-PTFE膜(D组);空转BMSCs+BME+e-PTFE膜(E组);h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s+BME+e-PTFE膜(F组).分别将转染hVEGF165基因的BMSCs与未转染的BMSCs接种于胶原膜BME-10X后,按各分组植入人工牙周缺损内,并以空白胶原膜和空载体为对照.4周后取材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测量新生牙槽骨面积、新生牙骨质面积以及新生牙周膜宽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再生,A组、B组和C组三组新生牙槽骨面积(NB)、新生牙骨质面积(NC)和新生牙周膜宽度(NP)均无明显差别(P>0.05);与A组相比,D组、E组、F组的NB、NC均有显著增加(P<0.05);与E组相比,转染有hVEGF165基因组(F组)的NB、NC和NP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 hVEGF165基因转染BMSCs与胶原膜复合物可促进大鼠牙周组织再生.

    作者:赵俊杰;朱小峰;闫福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离断眶隔脂肪与上睑提肌腱膜之间的纤维条索治疗轻度上睑下垂

    目的 探讨治疗轻度上睑下垂的简便方法.方法 2011年以来,对12例轻度上睑下垂患者行上睑下垂矫正术,手术松解离断眶隔脂肪与上睑提肌腱膜之间的纤维条索以矫正上睑下垂.结果 本组12例患者,9例患者上睑下垂得到矫正,3例有所改善.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离断眶隔脂肪与上睑提肌腱膜之间的纤维条索,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作者:王志刚;曲妙轩;许黎平;张丰;黎慧娟;穆雄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柠檬酸酸蚀后再植牙根表面的脱矿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脱矿方法酸蚀牙根后,根面形貌的变化及胶原纤维暴露面积,探索牙根再植的佳存活条件.方法 收集离体狗牙,制备5 mm×5 mm大小的根片,随机分为7组:A组未经酸蚀处理,即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30%柠檬酸浸泡处理1h;其余5组使用浸有30%柠檬酸溶液的小棉球擦拭牙面,时间分别为3 min、5 min、10 min、20 min和30 min,设为C-3、C-5、C-10、C-20、C-30组.处理后样本扫描电镜观察根面微观形貌.热重分析仪SDT检测酸蚀处理对牙根无机物损耗的影响.在根面接种骨髓间充质细胞,观察细胞早期附着及增殖情况.结果 未处理的根面可见明显玷污层,经柠檬酸浸泡1h后根表面光滑,未见有暴露的胶原纤维.而使用擦拭方法处理的根面不仅能去除玷污层,而且能暴露胶原纤维,且随擦拭时间的变化暴露的胶原量也有明显差异.C-5组根面暴露的胶原面积高于C-3组,而处理时间超过10 min的根面可以发现牙骨质的大面积脱矿,牙本质小管暴露,且胶原纤维也随着牙骨质的剥脱而破坏.此外,接种在酸蚀根面的细胞附着形态较好,增殖活性强于未处理根面.结论 柠檬酸根面擦拭处理5 min为理想的再植牙根表面处理方式.

    作者:朱文婷;汪俊;岑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90锶-90钇敷贴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头面部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90Sr-90Y敷贴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头面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32例头面部瘢痕疙瘩患者首先于皮损内注射得宝松,每4周1次,共3~4次;待瘢痕疙瘩体积缩小、变平后,使用90Sr-90Y敷贴治疗,每次吸收剂量为400~600 cGy,每周2次,4次为一疗程,通常每个部位治疗2~3疗程,总吸收剂量小于80 Gy.结果 32例患者中治愈26例,显效4例,治愈率为81.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 90Sr-90Y敷贴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头面部瘢痕疙瘩,方法简便、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烨生;刘影;郝慧钧;孙善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肋软骨耳再造术后胸廓畸形的相关因素

    小耳畸形是颅面畸形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自体肋软骨耳再造术是目前佳的治疗方法,然而应用该方法的部分患者在术后因截取自体肋软骨出现一定程度的胸廓畸形.本文就小耳畸形患者术后可能导致胸廓畸形的相关因素,如手术年龄、手术方法、肋软骨再生机制的研究等进行综述.

    作者:汪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瘢痕疙瘩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瘢痕疙瘩(Keloids,KD)是一种继发于创伤的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性皮肤病,易感人群好发,通常不会自发消退,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是目前整形外科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K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细胞因子、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胶原代谢、基因表达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本文对近几年有关KD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特异性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静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单侧下面部面瘫的动力性修复治疗

    面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下面部面瘫常表现为口角歪斜,不能形成正常的笑容.下面部面瘫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要达到面部静态的对称和比较自然的笑容,尽量恢复面部表情功能.神经吻合术、跨面神经移植及肌肉转移术是常用的动力性修复方法.本文就单侧下面部面瘫的动力性修复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赵小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羊水来源干细胞骨向分化的研究进展

    羊水来源干细胞的属性介于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之间,保留有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的未分化属性,因无致瘤性、不促发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而受到关注.目前,有关其细胞来源及特性、骨向诱导分化及培养,以及在组织工程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认为,羊水来源干细胞的骨向分化有望成为骨缺损修复的新的骨组织来源.本文对羊水来源干细胞骨向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缪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穿支皮瓣术前血管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穿支皮瓣技术是目前整形外科常用的重建技术之一.但穿支血管管径细、变异大,术前需进行精准的定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显像技术被应用于穿支血管的术前定位,包括多普勒超声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进行术前设计和皮瓣切取,从而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并发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就目前穿支皮瓣术前血管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袁宇雯;昝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光耀中华止于至善——纪念宋儒耀教授诞辰一百周年

    宋儒耀教授(1914.11.16~2003.2.19),辽宁海城人,中国著名医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整形外科奠基人之一.1932年就读于四川华西大学医牙学院,1939年毕业获牙医学博士学位;1942年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1948年毕业获医学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就读于四川华西大学医学院,1950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华西大学医学院牙症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业务副院长、院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华整形外科杂志》总编辑、名誉总编辑,国际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IPRAS)理事、美国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ASPA)终身会员、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者: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因治疗产品、细胞治疗产品和组织工程产品在欧盟的监管

    欧盟将基因治疗产品、细胞治疗产品和组织工程产品定义为先进医疗产品(Advanced therapy medicinal products,ATMP),以专门的规定对此类产品进行管理,包括此类产品的技术要求、获准上市的程序、临床试验要求和生产要求.目前,我国对于此类产品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法规.本文将介绍欧盟在此类产品上的监管法规,为我国探索和实践此类产品的监管提供参考.

    作者:韩倩倩;王春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及伦理问题探讨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免疫调节、造血支持及促血管新生的功能特点,使其成为继造血干细胞之后又一个有望应用于临床的成体干细胞.有些国家已经批准MSC作为药物,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克隆氏病、骨关节炎等疾病;同时,数百个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上万人已经接受了MSC治疗.然而,MSC本身及其治疗过程,都可能引起相应的毒副反应,甚至产生致命的并发症.因此,在MSC治疗某些疾病效果尚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新型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应重视符合医学伦理规范的受试者知情权保护.参试者有权了解细胞治疗细节及其可能机制,潜在的风险及规避措施,其他可以采用的治疗手段及其与细胞治疗的比较等细节,以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

    作者:王东梅;郭子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Kolb循环学习法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1 Kolb体验式学习循环的概念和基本内涵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杰出的体验学习大师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其理论著作《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一书中,提出了体验学习的模式——体验学习环理论[1].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验式学习本质上就是通过亲身体验从而进行学习.Kolb提出的体验式学习模型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

    作者:章一新;苏薇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