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采用改良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小肠,初步从形态学上研究小肠肌层发育,探讨完善构建的条件.方法 实验分4组:A组,空白管样多聚体支架植入近交系wistar大鼠体内,共4例,植入后第3、4周取材;8组,非改良方法分离小肠上皮类器官单位(Intestinal epithelium organoid units, IOUs)与多聚体支架复合植入大鼠体内,共4例,植入后第3、4周取材:C组,改良方法分离IOUs与多聚体支架复合植入大鼠体内,共8例,植入后第3、4、7、11周取材;D组,改良方法分离IOUs与细胞外基质胶(ECM胶)复合物注入裸鼠背部(每只注射4例,3例为复合物,1例为空白ECM胶注入),共16例.植入后第1、2.3、7周取材.取材后均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 改良方法分离IOUs构建的囊样小肠肠壁仅能见到类粘膜肌层发育,未见到典型的固有肌层发育.非改良方法可以见到团块样聚集的类固有肌层发育.空白支架植入未见小肠细胞发育.结论 利用组织工程小肠模型研究大鼠肠道重构发育是一个较好的方法,粘膜肌层的重构可以不依赖环肌层和纵肌层肌细胞的存在.
作者:周莹;施诚仁;刘伟;周广东;曹谊林;蔡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削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削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同期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17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l7例游离皮瓣中,15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近舌尖处部分坏死,1例腿部供区皮下积液,换药后痊愈.随访3个月~4年,舌功能良好,下肢无运动障碍.1例(T2N2M0)14个月后死亡,1例(T3N1M0)6个月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结论 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效果好,对供区影响小,是修复舌癌术后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戴捷;周晓;陈杰;喻建军;李赞;黄文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s)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在治疗股骨头坏死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MSCs,体外鉴定成骨和成脂肪能力.利用外科手术法建立兔双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模型,将复合细胞的骨基质明胶材料填塞缺损区.治疗后3个月,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MSCs和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感染的间充质干细胞(MSC/HGF)经荧光染料二醋酸琥珀酰酯羟基荧光素标记后,氯化钴处理72h,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培养的细胞在适当条件诱导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组织学显示,单纯支架对照组仅见疏松的纤维肉芽组织填充;MSC组可见致密的纤维肉芽组织填充,其间有较多新生血管,但未见新生骨组织;基因转染细胞组多为软骨样组织填充,周围可见新骨带形成.Lane-Sandhu骨组织学评分显示,MSC/HGF具备佳的骨修复能力.三组差异显著(p<0.01).培养体系中加入氯化钴后,已增殖的MSC/HGF比例显著高于MSCs(p<0.001),提示MSC/HGF具有更强的抗低氧损伤能力.结论 在该模型中,MSC/HGF体内成骨能力优于MSCs,这种现象可能与MSC/HGF具有更强的抗低氧损伤能力有关.结果 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是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缺血性骨坏死治疗的有效途径.
作者:宫恩年;楼晓;商丰元;魏成刚;施志超;汪劲松;袁丽珍;王立生;郭子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制缺陷性型腺病毒AdCMV-VEGF对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于SD大鼠下腹部设计以腹壁下静脉为蒂的单蒂静脉岛状皮瓣,皮瓣区域注入重组的复制缺陷性型腺病毒AdCMV-VEGF(5×1011pfu个病毒颗粒溶于1ml生理盐水中)、AdCMV-Gal和生理盐水,2周后观察皮瓣成活面积,并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常规组织切片检测.结果 AdCMV-VEGF治疗组皮瓣平均成活率为22.3%,成活率高于AdCMV-Gal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显著(p<0.01).无一例游离移植复合组织成活.结论 应用复制缺陷性型腺病毒介导的人VEGF cDNA可增加非生理性皮瓣(静脉皮瓣)的成活面积.
作者:杜国强;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组胸腺素β4(Thymosin β4, Tβ4)通过改善创面基质环境促进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大鼠背部制作直径8mm的全层皮肤损伤模型,动物分为对照组(PBS)、Tβ4低剂量组、Tβ4中剂量组、Tβ4高剂量组,每组5只,每天两次给药,2d、4d、7d取材,行ICAM-1(Intercellular adhesion inolecule-1)、MMP-2 (Matrixmetallopoproteinase-2)、LN-5(Laminin-5)的免疫组化并进行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分析.结果 经Tβ4处理后的创面.ICAM-1阳性表达多,早期中、高剂量组表达较强(p<0.01),中期均减弱,高剂量组相对较强;晚期各组表达增强,高剂量组强(p<0.01).MMP-2早期对照组表达高(p<0.01),高剂量组弱(p<0.01);中期中剂量组表达明显(p<0.05);晚期基质阳性明显增多,对照组表达强(p<0.01),高剂量组弱(p<0.01).LN-5早期各组均可见较多的阳性表达,对照组与低剂量阳性强(P<0.01),中剂量组阳性少;中期中剂量组表达强(p<0.01);晚期中剂量组仍然有较强的阳性表达(p<0.01).结论 Tβ4可能是通过调节ICAM-1、MMP-2、LN-5的表达,改善创面基质环境,促进皮肤创伤愈合.
作者:李艳;王冠;于虎;杨小凡;许松山;聂李亚;车永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为携带淋巴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治疗肢体阻塞性淋巴水肿提供解剖学依据和皮瓣设计思路.方法 在16侧新鲜尸体上下肢上行普鲁士蓝-氯仿间接注射染色,解剖、观察浅集合淋巴管在前臂皮瓣和小腿内侧皮瓣供区的分布、走行.结果 前臂皮瓣和小腿内侧皮瓣的供区内可供移植、吻合的浅集合淋巴管分布较稳定,能够保证设计尺寸为5.0cm×15.0cm的皮瓣内包含2条或2条以上的浅集合淋巴管.结论 切取携带可供吻合的淋巴管的前臂皮瓣和小腿内侧皮瓣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皮瓣的设计要根据局部淋巴管的走行和分布灵活调整.
作者:殷初阳;李圣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介隆胸术治疗轻度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对15例女性轻度漏斗胸患者,年龄18~35岁,在双侧腋窝横皱襞内各作4cm切口直达皮下组织,随后向内分离至胸大肌外侧边缘,切开胸大肌肌膜,用手指钝性分出胸大肌后间隙,用乳房分离器插入间隙广泛分离至设计范围再置入乳房毛面硅凝胶假体.结果 15例患者通过腋下人路行隆胸术后,随访1~9个月,均未见局部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前胸壁漏斗胸状畸形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隆胸术治疗轻度漏斗胸,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损伤小,效果满意等优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毅敏;CHUA Chek-hau;穆雄铮;俞哲元;CHIN Wen-shin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一期修复面部外伤.方法 分析不同原因的面部外伤患者,共92例,均采用整形外科原则,进行一期修复.结果 术后增生性瘢痕和继发性畸形的严重度得到明显的缓解,效果满意.结论 颜面部外伤应用整形外科原则进行一期修复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作者:陈曦;孙靓;徐健;徐淑芬;卢玲;祁佐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Ⅰ、Ⅱ型乳头内陷的特点,并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设计双环埋线矫正乳头内陷并于术后即刻起悬吊牵引持续至少2周.结果 自2006年10月到2008年4月共治疗11例(19个)先天性乳头内陷和1例(2个)乳头平坦者.随访3~18个月,术后乳头、乳晕血运良好,乳头外形满意,感觉良好.仅1例复发,再次以同样方法矫正后,效果良好.结论 该方法适合矫正Ⅰ、Ⅱ型先天性乳头内陷或乳头平坦、轮廓不明显的患者,手术操作简便,可靠有效.
作者:田勇;李伟;周兆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将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薄膜材料上,构建含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工程表皮.方法 从小儿包皮分离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对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进行鉴定,并进行不同代次细胞生长动力学检测.将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薄膜上,进一步检测两种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经鉴定两者分别表达S-100和角蛋白.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薄膜上的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能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替代物.两种细胞在材料上生长状态良好,分布均匀,并表达各自特异性标志物.结论 以壳聚糖-明胶薄膜材料作为支架材料,成体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为种子细胞,能有效地构建含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工程表皮.
作者:张菊芳;沈海燕;王佳鸣;杨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颞浅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如全额皮瓣、颞枕皮瓣,一期修复头皮及颅骨缺损,在切除头皮、颅骨病灶的同时,行组织缺损修复,缩短病程.方法 全额皮瓣除包含有颞浅动脉支外,还包括同侧耳后动脉在内.颞枕皮瓣是以颞浅动脉和枕动脉为蒂的纵跨同侧颞枕区的长头皮瓣.行头皮颅骨病灶彻底切除,以岛状皮瓣修复缺损,供区中厚皮片移植.结果 本组共7例,皮瓣移植均成活,供区一期修复,术后随访3~12个月,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该术式对头皮颅骨慢性溃疡、鳞状细胞癌病灶切除等造成的头皮及颅骨缺损,可一期修复.皮瓣邻近取材,修复范围大,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治疗周期短,是一种修复头皮、颅骨缺损的较好的方法.
作者:吴为民;赵东刚;何德年;闫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人发材料制备中微观结构变化及皮内填充效果进行初步观察,为临床修复体表凹陷寻求良好的软组织填充材料.方法 经漂白和机械加工制备可注射性人发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将制备的材料注射到小香猪皮内,分别在1周、4周、12周和24周取材,观察材料在体内的变化.结果 经过漂白后的人发较好地保留了人发的结构,可注射性人发材料以角蛋白纤维束存在.材料填充后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24周时填充部位材料大部分被吸收,代之以自体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自身胶原,材料周围无明显纤维包膜形成.12周和24周时,填充部位真皮较对照组增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发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并能促进局部真皮增厚;具有良好的填充效果,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填充材料.
作者:汤丁洁;张娇;章庆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别采用诱导和无诱导的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复合珊瑚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比较修复效果.方法 体外扩增、成骨诱导或无诱导培养犬BMSCs,分别将第2代细胞复合珊瑚后修复犬自体右侧3cm的下颌骨节段缺损(诱导组n=6,无诱导组n=6).术后32周,分别通过Micro-CT、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方法检测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32周时,Micro-CT检测示诱导组骨容积率和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体观察示诱导组骨愈合良好,无诱导组中的3条犬为骨不连;组织学检测诱导组有较多成熟骨形成,缺损部分均呈骨性愈合,无诱导组中的3只犬有新骨形成,但形态不完整,另3只犬的缺损部分呈纤维性愈合.结论 成骨诱导的自体BMSCs复合珊瑚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效果优于无诱导组.
作者:袁捷;刘广鹏;柴岗;崔磊;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含有人TRADD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 从人肝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得到cDNA.按照TRADD基因4个外显子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扩增得到4个外显子的基因片段.对4个外显子进行基因拼接,得到全长的TRADD片段.利用AdEasy系统构建TRADD重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并转染成纤维细胞.结果 拼接成功939 kb的TRADD基因,行PCR扩增重组腺病毒中TRADD基因,在略小于1000kb处见到明显的TRADD条带.结论 构建成功的含有TRADD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可用于转染人成纤维细胞.用于检测TRADD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作者:丁先超;田永静;王丹茹;张余光;钱云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治疗睑黄瘤切除后手术修复方法.方法 应用上睑松弛皮肤横行设计超长皮下蒂瓣旋转修复睑黄瘤切除的创面.设计皮瓣的比率可达1:6~10.结果 1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一例(单侧)术后2年复发,再次用相同的方法治愈.结论 超长皮下蒂旋转皮瓣是修复睑黄瘤手术切除后创面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创面较大时更有显著的指征.
作者:连志鸿;刘阳;程开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组织工程学是以细胞生物学、工程学和材料学相结合,在体外或体内构建组织或器官替代物,用于修复、维持或改善机体形态和功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1].组织工程皮肤为急性或慢性皮肤损伤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理念.
作者:陈灿;王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迅速发展,在组织器官的修复和替代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种子细胞的选择,也越来越倾向于体外扩增能力强、供区损失小的基质干细胞.近年来,随着对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认识的深入.
作者:薛桂松;张英;祁佐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正常的皮肤含有分化良好的表皮和真皮层,理想的愈合创面应具有完整的表皮层及真皮层组织.随着人们对创面愈合质量要求的提高,真皮层组织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真皮为皮肤提供机械保护和外观特征.
作者:申霄;亓发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皮脂腺囊肿多需手术治疗.有的患者因惧怕手术而延误治疗,以至并发感染造成面部瘢痕.我科门诊采用经口内切口,切除皮脂腺囊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蔡文兵;沈干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