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673-0364
  • 国内刊号:31-1946/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200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4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外科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2年3期文献
  • 逆行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股骨远端SeinsheimerⅠ-Ⅳ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7年6月至2011年S月对27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C形臂X线机下逆行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并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2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据AK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本组中优23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96.3%.结论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能提供坚强内固定,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刘伟;熊浩;林伟文;夏雄超;赖茂松;区彩琼;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自体脂肪移植治疗川字纹

    目的 探索自体脂肪移植治疗川字纹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O年9月至2012年4月,对8例川字纹患者的累及皮肤区域内进行真皮下自体脂肪注射,提升局部皮肤张力.结果 8例川字纹患者均随访1年,自体脂肪移植3个月后川字纹皱折消失,局部皮肤平坦;6个月后只有1例患者川字纹复发.结论 对于特定类型的川字纹,局部自体脂肪移植可使得发生皱折的皮肤得到充填和支撑,本方法操作简便、安全,疗效良好.

    作者:祝联;李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在颅颌面正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在颅颌面正颌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术中需行控制性降压的颅颌面正颌手术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瑞芬太尼(R组)和硝酸甘油(A组),联合丙泊酚、七氟烷进行控制性降压,每组105例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降压开始5 min(T2)、10 min(T3)、20min(T4)和30 min(T5),记录心率、动脉收缩压、动脉舒张压、动脉平均压.结果 两组患者在T2,T3、T4的MBP均有明显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T2、T3时间点的HR较A组明显减慢(P<0.01);R组停止降压后血压回升较缓慢,而A组停止降压后血压回升较快.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能有效平稳地降低血压,是颅颌面正颌手术中安全、有效的降压方法.

    作者:高秋妮;徐辉;姜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T数据三维重建测量乳房体积在乳房整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乳房体积和乳房假体体积,及其在乳房整形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由CT影像扫描系统获得患者胸部的基本CT数据(层厚3 mm),将CT的二维数据导人计算机,应用 MINICS软件及MagicRP软件对59例胸廓或乳房不对称患者进行乳房体积差测量及乳房假体体积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为患者选择体积适当的假体, 术后测量患者双侧乳房各种径线,并评价其术后效果.结果 59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基本对称,乳房形态理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本方法测量乳房体积准确可靠,在测量乳房和乳房假体体积方面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凌宇;栾杰;李彦生;穆兰花;穆大力;王克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神经导管联合自体变性肌桥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PLGA神经导管联合化学萃取的自体骨骼肌肌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能性.方法 SD大鼠45只,建立大鼠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自体神经(A组)、PLGA神经导管(B组)和PLGA神经导管联合化学萃取自体骨骼肌肌桥(C组),来修复神经缺损.术后通过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测定、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对比等,检测神经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神经导管联合化学萃取白体骨骼肌肌桥能促进坐骨神经再生,各项指标均优于单纯神经导管移植,但是效果略差于自体神经移植.结论 PLGA神经导管联合化学萃取自体骨骼肌肌桥,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的作用.

    作者:李政;周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松质骨基质复合生物蛋白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

    目的 尝试采用松质骨基质与生物蛋白胶复合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软骨细胞,接种于松质骨基质/生物蛋白胶材料上行体外培养、采用HE、甲苯胺蓝染色免疫学检测、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所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的特性.结果 松质骨基质/生物蛋白胶组的组织学结构更接近于软骨样组织,其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基因表达量及蛋白多糖含量明显高于松质骨基质组.结论 松质骨基质/生物蛋白胶复合材料可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是一种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作者:王正辉;常会敏;吴宝俊;杨壮群;Kamal Mustafa;卢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来源成体干细胞及不同细胞系的微囊化包裹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以及不同的细胞系在微囊内的存活情况,为促进骨再生微囊化基因给药平台的建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从大鼠骨髓、脂肪和滑膜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BMSCs、ADSCs和SMSCs),并培养C3H10T1/2,C2C12和NIH/3T3等细胞系,利用高压静电法制作包裹以上细胞的海藻酸-聚赖氨酸-海藻酸(APA)微囊,然后用 EB/Calcein-AM染色方法测定细胞在微囊内1周及4周的存活情况.结果 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ADSCs和SMSCs)以及C3H10T1/2、C2C12和NIH/3T3等细胞系在APA微囊内1周及4周的存活率均较高.结论 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ADSCs和SMSCs)以及C3H10T1/2、C2C12和NIH/3T3等细胞系可在APA微囊内长期存活.

    作者:张书红;沈阳;汤亭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以ITS为主要成分的无血清培养基对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以ITS为主要成分的无血清培养基对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 培养猪耳软骨细胞,分为无血清组和含血清组,无血清组应用包含胰岛素铁硒传递蛋白(ITS)、地塞米松及维生素C为主要成分的无血清培养基;含血清组应用包含10%血清的常规培养基.观察平面和三维培养状态下无血清培养基对软骨细胞增殖、基质分泌和软骨表型维持的作用.结果 平面培养条件下,无血清组的细胞增殖率出现下调,细胞表型不能维持.在三维培养情况下无血清组可以保持软骨细胞存活和软骨细胞的表型,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组织学染色结果与含血清组无明显差异,软骨特异幕困ColⅡ、Aggrecan的表达与含血清组无明显差异,并能够形成较好的软骨样组织.结论 以ITS、地塞米松及维生素C为主要成分的无血清培养基,在三维培养条件下能基本保持软骨细胞的存活和表型,可用于软骨细胞的体外三维培养.

    作者:刘瑾春;康宁;肖苒;刘霞;曹谊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颅缝早闭症相关实验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研究

    目的 探讨用于颅缝早闭症相关实验的荧光定量PCR的佳内参基因.方法 应用与颅骨成骨、颅缝闭合相关的3组实验标本,分别为:Fgfr2cC342y/+Crouzon综合征小鼠颅缝组织、颅缝早闭患者体外培养颅缝原代细胞和体外培养的小鼠Kusa 4b 10成骨细胞株.以常用的候选管家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 geNorm软件对RT -qPCR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筛选出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为稳定的管家基因作为内参.结果 Fgfr2C342Y/+c小鼠颅缝组织,Cyc1-Gapdh- Canx为佳组合;颅缝早闭症患者体外培养颅缝原代细胞,18S rRNA和ATP5B为佳组合;体外培养的小鼠Kusa 4b10成骨细胞株,18S rRNA和Canx为佳组合.选择不同内参基因对目的基因RT-qPCR的结果影响显著.结论 在设计RT-qPCR实验之前,应针对所选择的标本类型与种类进行管家基因稳定性分析,以增加结果的可信度.

    作者:杨娴娴;Jodie T Hatfield;Susan J Hinze;穆雄铮;Peter J Anderson;Barry C Powell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脂肪干细胞与人工骨混合后的成骨作用研究

    目的 探索人脂肪干细胞与不同种类的人工骨混合后的成骨效果.方法 体外分离、鉴定脂肪干细胞,与3种类型(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源自小牛骨的天然无机骨和重组异种骨)且不同浓度的人工骨混合培养,并设立对照组,利用茜素红染色及染色洗脱液吸光度值测定来对成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和低浓度小牛骨与脂肪干细胞混合培养,其成骨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小牛骨与脂肪干细胞混合培养的成骨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异种骨与脂肪于细胞混合培养的成骨效果差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骨提供支架的脂肪干细胞诱导成骨的效果要优于单纯诱导培养脂肪干细胞.在一定浓度条件下,羟基磷灰石作为人工骨支架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骨效果.

    作者:张健;杨晶;杨光艳;王庆福;沈军;张兰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辅助组织瓣修复复杂或慢性创面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术前准备阶段协助组织瓣修复复杂或慢性创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近2年来用此方案治疗的8例复杂或慢性创面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创面血运差、骨或其他深部组织外露和顽固感染,一期先行清创手术后使用 VSD持续负压吸引创面治疗,待创面新鲜无感染、肉芽丰富后,二期行组织瓣(包括带蒂组织瓣和游离组织瓣)移植覆盖创面.结果 应用VSD技术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6个月,无慢性感染、溃疡和窦道存在,效果满意.结论 术前正确应用VSD技术,可使创面准备相对简便和快捷,可有效地协助组织瓣修复复杂或慢性创面,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郝纵彬;罗旭松;杨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黄种人鼻整形的研究进展

    黄种人的鼻整形是在鼻整形领域中的一个扩展性的研究命题.虽然各种鼻整形技术的主要原则同样适用于黄种人,但由于种族因素和解剖学差异,黄种人的鼻整形有其独有的特点.在近些年的研究中,黄种人的鼻部整形呈现一些值得注意的进展本文就黄种人群鼻整形中鼻背部整形、植入材料、鼻尖成形及隆鼻后并发症处理方面等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晶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释放膜微粒: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新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体外扩增能力强和免疫原性低等特点,已成为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的重要种子细胞.MSC治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部分疾病已经完成Ⅲ期临床试验,证实了这种新型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关于MSC治疗的机制并未阐明.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及其旁分泌作用,可能不是其组织修复及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而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膜微粒,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本文就MSC膜微粒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李志勇;郭子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一代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研究进展

    细胞支架是构建组织工程器官或组织的重要基础.在短短几十年内,细胞支架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促进了细胞支架从第一、二代向第三代发展本文概述了第三代细胞支架的主要特征:介绍了细胞支架制备技术的新进展,特别介绍了用超临界反溶剂(SAS)工艺制备第三代细胞支架的特点、优势及技术关键:指出了开发第三代细胞支架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SAS工艺将天然、合成高分子材料与生物活性材料这三类材料进行复合,制备性能可调、综合性能优良的细胞支架;并提出了按此途径尚需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要达到的主要目际

    作者:李志义;丁兆红;刘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mTOR及其信号通路与视神经再生的关系

    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已证实其在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和调控细胞周期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与视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视神经损伤临床治疗的个重要的潜在靶点.本文就mTOR信号通路与视神经再生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许益聘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黑色素瘤的肿瘤标记物研究进展

    黑色素瘤(Melanoma)是一种位于皮肤、黏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作为可供客观测定和评价的一个生化或分子生物学指标,生物学标记物可反映机体的生物学状态及进程是近年来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检测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过程具有关键的辅助作用.

    作者:王一村;邵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