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673-0364
  • 国内刊号:31-1946/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200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4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外科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1期文献
  • 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甲壳素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甲壳素(HAP/β-TCP/CS)多孔支架的制备及其与人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以羟基磷灰石粉体为基体,采用有机泡沫浸渍-发泡复合成型工艺制备出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再将该多孔支架与甲壳素复合得到有机-无机复合支架,然后通过体外培养实验评价该复合支架的干细胞相容性.结果 复合甲壳素可以显著提高HAP/β-TCP支架的抗压强度,并且该支架具有三维连通网状结构,细胞在支架上粘附,生长良好.结论 该复合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干细胞亲和性和生物相容性.

    作者:王红梅;陈庆华;潘兴华;庞荣清;丑修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MTT法检测国产PGA支架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检测国产PGA支架对瘢痕、皮肤和肌腱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瘢痕、皮肤和肌腱成纤维细胞,取第二代细胞接种到96 孔板,以不同浓度的国产PGA支架浸提液培养,用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在国产PGA上的增殖情况.结果 不同浸提液培养的瘢痕、皮肤和肌腱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国产PGA支架对瘢痕、皮肤和肌腱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该材料可以用于以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的组织构建.

    作者:邓丹;武晓莉;许锋;高振;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

    目的 介绍单纯应用扩大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方法.方法 将背阔肌周围脂肪组织分为5个区,切取背阔肌及周围脂肪组织,不应用乳房假体,进行即时或后期乳房再造.结果 应用该方法再造乳房95例,其中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后即时再造24例,保留皮肤改良根治术后即时再造36例,改良根治术后即时再造26例,后期再造9例,其中1例为改良根治术后,其他8例为改良根治术后,再造乳房均形态良好.术后6例乳头部分坏死;14例胸部皮肤表皮脱落,自行愈合;2例背部供区部分坏死;背部顽固性血清肿2例,再次手术后愈合.结论 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安全有效,再造乳房形态良好,尤其适用于中、小乳房的乳房再造.

    作者:亓发芝;陈君雪;迪根红;顾建英;施越冬;张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力学刺激在工程化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改建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索力学刺激在工程化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改建中的作用.方法 将分离并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与添加了Matrigel的液态Ⅰ型胶原混合,在环形槽中铸成环状心肌细胞/胶原条带.构建的条带在环形槽中培养7天后取出,在对其施加10%的静态拉伸力的情况下,再培养7天.通过光学显微镜、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等对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工程化心肌组织在力学刺激组的第2天可观察到局部跳动的区域,随时间的延长跳动的区域逐渐增多,强度逐渐增大,并终形成一致跳动.而对照组未经力学拉伸刺激的工程化心肌组织则未能形成一致跳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结果显示,构建的工程化心肌组织经力学刺激,心肌细胞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条带中,且多数沿拉伸方向伸展,胞核呈长梭形,其形态类似于天然成熟心肌组织.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条带中心肌细胞含有排列整齐的肌原纤维,并沿着细胞的长轴方向伸展,肌小节结构和Z带清晰可见.结论 力学刺激可以更好地促进工程化心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改建,使其更接近正常心肌组织.

    作者:段翠密;常海霞;郭希民;赵云山;何文俊;江红;王常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骨髓脂肪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初步探讨

    目的 从人骨髓脂肪层中分离培养骨髓脂肪细胞,探讨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 体外贴壁培养和扩增人骨髓脂肪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脂肪细胞表面抗原CD105、CD166、CD49d等的表达情况.通过RT-PCR检测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2(PPAR-γ2)、CCAATT增强结合蛋白(C/EBPs)和瘦素(leptin)的表达.经体外诱导分化检测骨髓脂肪细胞的体外成脂和成骨能力.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骨髓脂肪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具有相似的表面标志,但骨髓脂肪细胞特征性表达CD49d、C/EBPs以及leptin.体外诱导分化实验显示骨髓脂肪细胞具有成骨和成脂的能力.结论 骨髓脂肪细胞具有脂肪前体细胞的特性,但同时它具有同骨髓基质细胞相似的表面标志和多向分化潜能,提示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作者:陈凡凡;张文杰;崔磊;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a(NO3)2的滴加速度对β-磷酸三钙粉体纯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反应物滴加速度对β-磷酸三钙(β-TCP)粉体纯度的影响.方法 将一定浓度的Ca(NO3)2溶液滴加到不断搅拌的(NH4)2HPO4溶液中,调节pH值和Ca(NO3)2的滴加速度,用XRD图谱检测其对终粉体成分的影响,并采用乙二醇-乙醇法测定了粉体中游离CaO的含量.结果 Ca(NO3)2的滴加速度对粉体的终成分有很大的影响.当Ca(NO3)2的滴加速度为300ml/h时,得到羟基磷灰石(HA)和β-TCP的混合物;当Ca(NO3)2的滴加速度为150ml/h或200ml/h时,能得到纯的β-TCP生物陶瓷粉体.结论 Ca(NO3)2的滴加速度为150ml/h~200ml/h,可以制备纯的β-TCP生物陶瓷粉末.

    作者:向辉;赵莉;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面神经调控术修复面瘫后面肌联动的初步报告

    目的 为了改善面瘫后遗症中面部表情肌联动、误动,及健侧面肌肌力偏强,口角歪斜,无法微笑,表情怪诞的症状,设计通过跨面神经移植来调控健侧的肌力并让患侧联动面肌的动作分离,使误动的面肌的收缩活动与健侧同步,从而恢复自然对称的微笑表情.方法 高选择的切断健侧面神经的分支,将健侧的神经动力通过跨面的神经移植,转移至患侧,然后高选择地将患侧联动面神经分支切断分离,将分支的远侧断端与健侧转移来的移植神经吻合,由健侧神经提供动力来支配患侧的部分面肌,使该面肌获得与健侧同步的动作.结果 2003年至今共有6例接受面神经调控手术.术后随访病例的口角同步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精确设计的面神经调控术对修复面瘫后面肌联动症有效.

    作者:杨川;王炜;李伟;林晓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面神经腮腺外分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准确地描述面神经腮腺外段的分支,走行等情况,为颌面外科、头颈部整形与美容外科提供重要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20具(40侧)新鲜成人头颈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并记录照相;利用上述形态学资料作为各种面神经损伤的诊断依据,指导相关手术的设计、分离和寻找面神经分支.结果 ①五组神经的分支数个体差异很大,平均颞支3.2支,颧支2.2支,颊支3.6支,下颌缘支1.3支,颈支恒为1支.②面神经急诊损伤探查缝合术12例,均成功.二级吻合前的损伤才具有神经缝合的条件,而二级(集中)吻合后的分支极其细小,探查、缝合基本不可能.③做面神经解剖术或者其他手术需辨清面神经各支时,颞中筋膜和咬肌筋膜是重要的标志.腮腺混合瘤切除面神经解剖术4例,跨面神经移植术2例,SMAS-颈阔肌除皱术千余例.这些手术中,发生明确的医源性面神经颧支损伤2例.结论 ①除颈支或单支的下颌缘支外,各组神经支可以被损伤或切断1~2支而不至于造成严重、永久的瘫痪;②在手术中,颞中筋膜与咬肌筋膜既是重要的保护结构,又是明确的辨别寻找标志.

    作者:王志军;王娜;胡刚;张晨;王江宁;高景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静电纺丝制备PLGA纤维支架的初步研究

    目的 以PLGA为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纤维支架,考察制备参数对纤维支架结构的影响规律.方法 本实验以氯仿为溶剂,调节PLGA溶液浓度和流量分别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纤维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纺丝溶液的浓度、流量对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结果 随着纺丝溶液浓度的增加,纤维直径增大,支架结构中纤维比例增加.而随着流量的增加,纤维直径略有增大,液滴增多且逐渐聚集成团.结论 当其他参数一定时,溶液浓度过低或流速过大均无法得到理想的纤维结构.

    作者:何晨光;赵莉;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创面的病理生理以及治疗

    组织损伤后的正常反应是恢复组织解剖与功能完整性的一个及时有序的连续过程.临床上根据愈合时间把创面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在慢性创面中,这种有序过程受到干扰,愈合过程延长,终导致解剖和功能上的缺陷,然而,确切的时间分界还很模糊,而且创面部位、病因以及患者年龄和生理条件的不同,愈合时间常有变化,一般认为6周~8周未愈的创面可称作慢性创面[1].对于慢性创面的成功治疗要求对其病理生理形成机制有全面的了解.

    作者:石冰;谭家祺;陈绍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转化可能的分子机制

    现代外科的发展将使人类替换体内任一组织的梦想变为现实.软骨属于增殖能力极弱的终末细胞,自1743年Hunter提出软骨一旦破坏即不可自身修复以来,软骨组织的修复一直无理想方法,组织工程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曙光.理想的种子细胞获取是软骨组织工程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是研究多的两类种子细胞来源,具有较大的潜力,在体内外培养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因子在其向软骨细胞分化时发挥调节作用,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赵兴;徐剑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脂肪干细胞免疫学性状的初步实验观察

    目的 初步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s,ADSC)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以及体外免疫调节功能,以期为组织工程提供同种异体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体外培养人脂肪抽吸术中获取的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二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分子HLA、HLA、B7-1、B7-2、CD40的表达.1×105个/孔ADSC细胞分别刺激单一异体淋巴细胞或混合双向淋巴细胞反应,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同时观察ADSC经IFN-γ作用后,免疫分子表达与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情况.结果 ADSC表达HLA类分子,但未检测到HLA类分子阳性表达.B7-1(CD80)、B7-2(CD86)、CD28、CD40未见明显阳性表达.人IFN-γ刺激48h后,HLA类分子表达明显增高,HLA Ⅰ表达未见明显增高.异体或经IFN-γ作用的ADSC均未能刺激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同样数量的ADSC可明显抑制双相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经IFN-γ作用后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减弱.结论 ADSC具有一定的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同种异体细胞来源.

    作者:尹烁;崔磊;杨平;刘波;张英;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有效,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方法 在两段同种异体大鼠的脱细胞坐骨神经之间置入一段自体坐骨神经,形成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与单纯基膜管、硅胶管带自体神经、单纯硅胶管、自体神经等其他桥接物比较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 分组动物实验显示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组的神经功能、形态恢复佳.结论 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简单有效,并能延长修复长度,在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碧菠;戴传昌;钟斌;金羽青;祁佐良;董佳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整形美容医学中的心理因素评估

    整形美容医学不仅局限于医学范畴,而且涉及社会、心理、伦理等诸多领域.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整形美容外科得以迅速发展,与之相关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整形美容手术不仅要维护受术者的健康,而且要在较高层次上达到社会的审美要求和受术者的心理满足[1].整形美容医学是要处理人们的情感、心理、社会需要以及渴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心理和社会的过程,这也是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决定的.整形美容医学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2],深入研究心理因素在整形美容医疗实践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广帅;刘林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组织工程化牙齿研究:机遇与挑战

    自然母亲是组织工程的大师,她通过进化和胚胎发育精确地制造万物;与之相比,人类所做的一切组织工程研究都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再生牙齿研究也不例外.牙齿发育学、干细胞理论以及牙髓损伤修复研究的深入为组织工程化牙齿研究提供了基础;组织工程化牙齿研究前景广阔但是充满挑战.

    作者:金岩;李玉成;史俊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脊髓损伤的再生与重建策略

    脊髓损伤(SCI)后经常产生长期持久的感觉和运动障碍.损伤后的脊髓经历一系列变化,受损伤神经元可能经历死亡、持久萎缩或修复.同时,受损的轴突初显示出生长反应,但稍后损伤处出现纤维的回缩和回缩球的形成.临床上这类病人的功能康复很差,致残率很高.因而,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SCI后永久性伤残率很高,据美国科技评定办公室1990年估计在北美高于1∶1000人口,在我国据北京地区2002年调查,SCI年发病率为60/100万.目前,大多数科学研究聚焦在损伤脊髓的功能重建,以促进动作和生理功能的恢复.研究发现成年脊髓仍然保持着对于在脊髓发育期指导脊髓形成的信号的粗略反应,假如给以适当刺激,还有很高的可塑性,这就给脊髓再生和功能重建研究奠定了基础,带来了希望.促进再生因素和抑制再生因素的精确平衡是损伤轴突再生的基本原理,因此,促进脊髓再生和重建的各种策略也围绕这一基本原理而展开.

    作者:高宜录;顾晓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谦虚谨慎和创新

    2006新年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他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他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国家的使命,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作者:王炜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