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673-0364
  • 国内刊号:31-1946/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200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4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外科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6期文献
  • 面部对称性的量化研究和临床应用

    目的 探索面部器官的对称性和形态学特征,为面部的修复重建、美容整形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50例正常青年女性,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照片测量法,测量面部的对称距离及角度,观察测量数据的差异和变化.然后选出10例,用计算机制作其侧面部合成图,并和原图进行评分比较.两次实验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内外眦连线和水平线的夹角、眉头眉峰连线和水平线的夹角、鼻翼点到口角点间距、口角点到下颌角点间距,以及下颌角点到软组织颏下点间距,在左右两侧面部的测量值有统计学差异.左右两侧面部合成图的评分分值明显小于被测者原先照片的评分值.结论 中下面部组织的不对称性较为明显.面部的绝对对称是不存在的.对称性的概念不能独立而单一地应用于人体美学中.面部对称形态特征的标准化研究和范围界定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唐梦遥;程丽英;张余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构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

    目的 根据毛囊形成原理,以人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方法 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皮肤替代物真皮层接种人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对照组真皮层不接种任何细胞.在裸鼠背部作一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将两组皮肤替代物气-液界面培养5d后移植到裸鼠背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在移植后第4、6、8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皮肤替代物移植后2周,实验组创面已完全愈合,移植后4周对照组创面才完全愈合,并且对照组创面收缩比实验组明显.移植后6周,实验组真皮层内见到毛囊样结构和皮脂腺结构,对照组未见毛囊样结构和皮脂腺样结构.结论 将人的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共同种植在皮肤替代物的真皮层,可以构建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这种替代物对创面的修复能力更强.

    作者:焦虎;范金财;刘立强;田佳;甘承;冯苏云;付思祺;陈文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神经移植合并双端侧神经吻合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陈旧性损伤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陈旧性损伤的方法.方法 自2000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40例陈旧性双侧指固有神经损伤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15例,行双侧神经桥接端侧缝合;B组13例,行单侧神经桥接端侧缝合;C组12例,行神经桥接断端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6~8个月,A组患者伤指麻木、疼痛完全消失,指腹饱满、弹性佳,感觉测定为S4~S4+级,两点分辨觉为5.0~6.0 mm;B组患者伤指感觉恢复不同步,且缝合侧感觉明显,感觉测定为S1~S3级,两点分辨觉为7.0~7.6 mm;C组患者伤指感觉测定为S3~S3+级,指腹为SI级甚至盲区,两点分辨觉为7.5~8.5 mm.结论 移植神经、双端侧神经缝合对于二期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损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江起庭;冯明生;江志伟;刘进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外伤性癫痫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外伤性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1例晚期外伤性癫痫患者进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仅有先兆者21例,极少发作(≤3次/年)者5例,发作明显改善(减少≥75%)者4例,无明显改善(减少<75%)者1例,满意率83.87%.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治疗外伤性癫痫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合林;李玉强;田爱民;展如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婴幼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引流管堵塞危险因素及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婴幼儿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引起引流管堵塞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术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me cells,MSC)治疗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婴幼儿行脑积水分流术后2年内,并发术后分流管堵塞的各种危险因素;同时,分析11例术前接受静脉输注MSC治疗的患儿危险因素水平减低程度及引流管堵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分流术后引流管堵塞的客观危险因素按相关性排序,依次为:术前脑脊液细胞总数、术前脑脊液蛋白含量、月龄、引流管末端位置和术前血白蛋白指标;MSC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术前进行干细胞治疗组引流管阻塞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未治疗组(53/114) (P<0.01).结论 术前输注MSC可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智蕾;陆永建;刘薇薇;余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低电压细铜丝电疗术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低电压直流电铜丝密集置入,治疗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对23例弥漫性血管瘤患者,采用手法触摸密集置入铜丝,术中持续4V电压直流通电10 min,术后留置铜丝1周.结果 23例弥漫性血管瘤患者,治愈15例,基本治愈5例,有效3例,无效0例.结论 细铜丝留置持续低电压直流电通电术,治疗体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疗效好、操作简单、损伤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志贤;梁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三维有限元法对下颌角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固定方式的下颌角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选择下颌角骨折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螺旋CT扫描及相关软件,建立下颌角骨折内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MSC.Marc软件对模型进行应力分析.结果 张力带固定时应力集中分布于钛板中部,而双列小型板固定时大应力位于上缘钛板中部.张力带固定时骨折断端的大相对位移大于双列小型板固定.在健侧后牙咬(牙合)和前牙咬(牙合)情况下,张力带固定的安全咬(牙合)力范围分别在102.7 N和40.3 N以下.结论 下颌角骨折时,双列小型板固定的稳定性优于张力带固定.选取适当的咬(牙合)方式,张力带固定也可以达到下颌骨骨折固定的安全范围.

    作者:代燕;张超;赵华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顺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化疗对腹壁皮瓣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前顺铂与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对实验犬腹壁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雄性犬21只,随机分为化疗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n=7).化疗组予以顺铂50 mg/m2 (Cisplatin,DDP)加氟尿嘧啶150 mg/m2(5-fluorouracil,5-Fu);阴性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注射液;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分别于第1、3、5天经腹壁下静脉给予,每21天为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于第42~49天进行腹壁皮瓣手术,术后每天观察皮瓣变化,术后第30天用坐标贴纸法测量皮瓣存活面积,并将整个带蒂皮瓣取下,对皮瓣及腹壁血管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化疗组5只,阴性对照组6只,空白对照组6只,共计17只实验犬存活.术后2~3 d内,各组皮瓣均有不同程度肿胀.术后30 d各组皮瓣存活率相近,分别为(89.94±7.25)%、(91.13±6.28)%、(89.43±6.44)%,P=0.910.镜下显示各组表皮及皮下组织生长良好;各组腹壁下静脉和动脉内均未见明显的血栓形成及炎细胞浸润.结论 顺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化疗2周期对腹壁皮瓣的愈合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周晓;王伟;戴捷;陈森林;肖腾飞;汪安兰;李俊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早期应用对软组织爆炸伤创面作用的研究

    目的 动态观察爆炸伤创面内细菌数量及病理改变,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早期应用,对于控制软组织爆炸伤创面感染及肉芽生长的作用.方法 采用猪爆炸伤软组织缺损模型,3只家猪随机分为一侧NPWT组,对侧为纱布敷料组,每组6个创面;另选取两只家猪形成的6个创面设为暴露组.致伤后分别于6h及第3、5、7天取各组创面中央组织行细菌定量,创面组织培养,HE染色观察肉芽生长情况.结果 治疗前各组间细菌数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各时间点NPWT组细菌计数较纱布组、暴露组数值小.治疗后第3天NPWT组计数达到高,第5天细菌计数降至感染临界值水平以下.NPWT治疗后创面面积缩小,深度变浅.NPWT组治疗后第3天肉芽组织新生较纱布组多,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染色明显,组织细胞水肿减轻.结论 NPWT早期应用能有效抑制爆炸伤创面细菌增殖,促进肉芽生长.

    作者:钱玉鑫;芦立轩;侯强;江华;张文俊;刘安堂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手部外伤性异物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手部外伤性异物取出术中易忽略的几个问题.方法 10年来对126例手部外伤性异物患者进行了异物取出术.术前、术后均行X线检查,部分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术后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65例甲下异物患者中,18例行拔甲后,新生指甲欠平整,外形欠佳;47例采用了指甲部分切除,术后指甲生长良好.1例鱼刺伤异物取出(2枚)术后X线复查,仍可见1枚异物残留.1例患者长期(2年以上)针状异物存留,致生锈,取出时断裂.15例仙人掌刺伤异物患者,取出术后有5例局部仍有红肿症状.2例火药爆炸伤患者中,有1例术后经X线复查仍有部分异物残留并导致局部感染.结论 甲下异物取出时应尽量避免拔甲,以免甲床长期暴露而变得毛糙,造成指甲畸形;金属异物存留时间较长时间者,取出时应尽可能与周围软组织同时切除,避免异物断裂;对于仙人掌刺存留患者,术中应扩大切除范围;火药爆炸伤应清创彻底.

    作者:章开衡;沈尊理;黄燮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段牙髓组织比例及牙髓干细胞分布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前磨牙及第三磨牙牙髓占牙齿的比例,及干细胞分布情况,评估牙齿组织工程临床适宜的选材标本.方法 临床收集不同年龄段因正畸或其他原因拔除的无龋坏、无牙周疾病等的健康前磨牙及第三磨牙,分别称重牙齿及牙髓并计算比例.扫描电镜观察牙髓表面形态.脱钙后病理切片观察,牙髓组织内成牙本质细胞层完整与否,观察细胞与纤维成分比例;阿尔新蓝-希尔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有无双折射现象;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TRO-1以及成牙本质相关蛋白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情况,评估牙髓干细胞在牙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前磨牙及第三磨牙牙髓占牙齿比例逐渐缩小,11~20岁年龄段与31~40岁、41~50岁,以及50岁以上年龄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扫描电镜下可见摘除的牙髓组织类似树桩,有些区域比较平滑,有些区域表面有不规则突起.牙髓组织内存在双折射.STRO-1阳性表达细胞在牙髓组织中散在分布,在血管周围较密集.DSP表达则主要集中在牙本质区域及成牙本质细胞内,牙髓内仅有少量表达.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髓逐渐萎缩,牙髓干细胞的分布集中于血管周围,在牙髓组织内散在分布,未分化的牙髓干细胞不表达成牙本质相关蛋白DSP.

    作者:邹慧儒;YANGXuebin;Steven Brookes;秦宗长;杨敏;何淑萍;辛宇;张兰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真皮成纤维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进展

    真皮成纤维细胞起源于胚胎中胚层间质细胞,是构成体内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以往认为,真皮成纤维细胞在机体发育过程中是分化完全的终末细胞,不具备多向分化潜能,只能作为真皮组织的种子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真皮成纤维细胞能够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向骨、脂肪、软骨、肌腱、神经以及胰岛等多胚层组织器官分化,可能成为组织器官构建的种子细胞来源.现将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马晓飞;朱明;张艳;柴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肿瘤整形外科相关化疗的应用与展望

    由于肿瘤存在复发或转移的风险,肿瘤整形外科手术往往要求有一定疗程的术前诱导化疗和术后巩固化疗,化疗无疑对手术疗效存在影响,但目前对此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肿瘤整形外科手术相关化疗的范畴及作用,相关化疗的适应证,化疗与肿瘤整形外科的相互影响,化疗药物种类及疗程选择,肿瘤整形外科手术综合治疗问题及化疗的个体化等问题.

    作者: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Brg1在细胞重编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Brg1是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染色质重塑过程,同时可以大大提高细胞重编程的效率.本文就Brg1介导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在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屈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目前,软骨组织工程已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为临床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已经成为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但其大规模临床应用尚存在诸多困难.现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就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种子细胞、生物支架材料、体内外构建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莹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溃疡性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肿瘤之一,溃疡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感染、出血、疼痛、瘢痕、功能障碍以及容貌毁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本文就溃疡性血管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