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国际刊号:1000-3606
  • 国内刊号:31-137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2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儿科学
临床儿科杂志   2009年6期文献
  • 儿童脑胶质瘤Ki-67抗原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Ki-67抗原在儿童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不同病理分类分级、肿瘤生长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62例不同病理分类分级的儿童脑胶质瘤进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Ki-67标记指数及染色程度.结果 胚胎性肿瘤的Ki-67标记指数(Ki-67 LI)显著高于其他腩胶质瘤(P<0.05);幕上胶质瘤的Ki-67 LI显著低于幕下胶质瘤(P<0.05);Ki-67 LI随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级别增高呈上升趋势,其中Ⅰ、Ⅱ、Iil级的Ki-67 LI显著低于Ⅳ级(P<0.05),且Ⅰ级的Ki-67 LI显著低于Ⅲ级(P<0.01);低级别胶质瘤(Ⅰ级和Ⅱ级)的Ki-67 LI显著低于高级别胶质瘤(Ⅲ级和Ⅳ级)(P<0.01);低级别胶质瘤(Ⅰ级和Ⅱ级)的Ki-67阳性细胞核染色程度明显弱于高级别胶质瘤(Ⅲ级和Ⅳ级)(P<0.01).结论 Ki-67抗原是反映儿童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较可靠的细胞增殖指标,可以为小儿脑胶质瘤病理分类分级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评价息儿的预后.

    作者:鲍为群;蔡嘉琳;吴洁;鲍克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性别及出生体重新生儿脐血促性腺激素和睾酮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及出生体重新生儿脐血促性腺激素和睾酮水平变化及其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足月新生儿130例,男66例,女64例.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莺分为三组,其中巨大儿组28例,官内发育迟缓儿(IUGR)组31例,正常儿组71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组脐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睾酮(T)水平.结果 男性新生儿脐血LH、FSH和T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P均<0.05);IUGR组脐血LH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组(P<0.05),而FSH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脐血LH、FSH和T水平与胎儿性别有关,脐血LH与IUGR的发生有关.

    作者:邹晓平;王雪锋;肖彩琴;张然;钱建刚;马云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胎儿生长发育

    目的 揭示脐血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其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新生儿脐血瘦素、IGF-Ⅰ水平,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百分位数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适于胎龄儿(AGA)组41例及大于胎龄儿(LGA)组29例.同时测量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胎盘重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 ①脐血瘦素水平SGA组与A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AGA与L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脐血瘦素及IGF-Ⅰ水平分别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BMI及胎盘重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脐血瘦素与IGF-Ⅰ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及分娩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血瘦素、IGF-Ⅰ在调节胎儿生长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参与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脐血瘦素、IGF-Ⅰ水平异常可能是引起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巨大儿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孙妍;牛昊书;李俊利;张亚京;周蕊;毛洪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IL-13基因多态性与RSV感染后婴幼儿喘息及哮喘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IL-13基因Arg110Gln多态性在RSV感染后婴幼儿喘息发生和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哮喘患儿和止常儿童各96例,RSV感染后喘息婴幼儿112例,取其颊黏膜细胞,提取DNA,用实时PCR法对IL-13 Arg110Gln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IL-13 Arg110Gln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的A等位基因和A/A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2%和47.4%,46.9%和29.2%,P<0.01).IL-13 Arg110Gln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RSV感染后喘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3 Arg110Gln位点G→A变异与RSV感染后婴幼儿喘息发生和哮喘发病相关,两者在该位点上可能存在相似的遗传基础.

    作者:董晓艳;鲍一笑;吕婕;张廷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川崎病患儿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6例KD息儿及30例健康儿童血浆中PTS分子标志物如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水平,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KD息儿急性期血浆Fg、D-D、E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恢复期非冠脉损伤组患儿各观察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浆Fg、D-D、E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非冠脉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KD存在PTS;PTS在KD尤其在伴有冠状动脉损伤K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梁芳芳;彭程;孙景辉;杨思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ghrelin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分析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及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间的关系.结果 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大于胎龄儿(LGA)三组间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脐血ghrelin水平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性(r=-0.339,P=0.002),脐血瘦素水平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性(r=0.373,P=0.001),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无相关性(P=0.175).脐血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脐血ghrelin水平均无相关性(P=0.267,0.059).结论 Ghrelin及瘦素共同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机制可能与出生后两者的调节机制有所区别,Ghrelin可能并非通过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而发挥调节胎儿生长发育作用.

    作者:黄小艺;蔡威;刘志伟;徐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一氧化氮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中的作用及中药治疗评估

    目的 了解一氧化氮(NO)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及中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4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便秘组24只和对照组16只,分别饲喂含复方苯乙哌啶的混悬液和普通水,每5天记录一次大鼠大便粒数、大便干重及大鼠体重.饲养90 d后停药l周测定肠道传输功能,再进行2周的中药方剂(黄芪、白术、枳壳等)灌胃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结肠黏膜NO含量、神经元型NO合酶(nNOS)mRNA表达和内皮型NO合酶(eNOS)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便秘组日均粪便粒数小于对照组,平均每粒粪便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便秘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为(420.3 ±129.5)min,慢于对照组的(337.2±74.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中段、远端结肠黏膜nNOS mRNA表达水平和远端eNOS阳性细胞分布在各组问的若异无统计学意义,近、中段结肠黏膜NO含量在对照组与便秘组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便秘组远端结肠黏膜NO含量经中药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NO及其合酶的含量变化不大,以黄芪、白术、枳壳等组成的方剂能降低便秘大鼠远端结肠黏膜NO的合成,其治疗便秘的作用尚有待于验证.

    作者:陈飞波;包云光;舒小莉;顾伟忠;赵婵;姚敏华;欧弼悠;江米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海马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海马CA1区腩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揭示脑缺氧缺血后内源性因素启动海马神经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7口龄SD新生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暴露在低氧环境造成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选用192只大鼠,96只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96只做免疫印迹Westemblot分析.分别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缺氧缺血组,每组又分为1 h、6 h、16 h、1 d、3 d和7 d共6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观察海马CA1区脑源性EPO的表达变化.结果 单纯缺氧、缺氧缺血EPO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埘照组各时间点EPO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缺氧、缺氧缺血后16 h,脑源性EP0表达达到较高水平,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调.结论 脑源性EPO表达在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早期即增加,推测低氧、EPO早期高表达可能是参与海马神经发生的内源性因素之一.

    作者:卢俊杰;蒋犁;朱欢;韩树萍;余章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肺损伤幼猪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表达

    目的 观察细胞凋亡在急性肺损伤(AU)幼猪肠黏膜上皮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幼猪ALI模型,分离肠黏膜上皮细胞,采用流式细胞结合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和电镜方法观察凋亡细胞的改变.同时检测炎症/抗炎因子TNF-α/IL-10 mRNA的表达和氧化与抗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凋亡发生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凋亡的发生机制.结果 模型组肠上皮细胞凋亡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TNF-α mRNA表达增强,IL-10mRNA表达减弱,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减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LI幼猪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与炎症/抗炎因子表达失衡,氧化/抗氧化损伤异常有关.

    作者:张英谦;李涛;李佃贵;孙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院内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近年NICU院内感染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院内感染的定义、病原和发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作一简介并讨论其主要预防措施.

    作者:母得志;李熙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加强儿科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儿科患者因其生理特点,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予特别关注.医院感染使细菌耐药性增加,造成疾病治疗困难,死亡率和医疗费用增加.手卫生和特殊病原的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的感染控制策略,实时监控医院感染和细菌耐药性,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减少各种高危因素,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等是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重要部分.

    作者:周云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进展

    生长受限和发育迟缓近来已成为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主要问题.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的延长,也与矫正年龄2岁时的心理发育落后有明显关系.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危险的肠内喂养已成为优先选择,阻止或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喂养策略,反映了其定义的困难以及对NEC的担忧.文章讨论了目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喂养策略和治疗方法,但尚需进行大规模实用性的临床研究,以发展更为科学的干预方法.

    作者:张志群;朱建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浆置换在儿童紫癜性肾炎和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IgA介导的全身性小血管炎.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HSP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儿科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血浆置换能直接和快速地清除一些直接导致疾病的致病因子,广泛应用于免疫性和代谢性疾病.文章回顾了血浆置换在儿童紫癜性.肾炎和伴有严重合并症的过敏性紫癜中的治疗进展.

    作者:何旭;刘光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婴儿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初步评价

    目的 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婴儿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2007年5月-2008年2月就诊的10例4~9个月婴儿经主动脉造影确诊为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窄处内径为4.1~7.4 mm,长度7.9~11.9 mm,合并中~重度的肺动脉高压.选用6~12 mnl国产肌部或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术后主动脉造影、术后24 h及1~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主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显示无残余分流.随访超声心动图无明显降主动脉缩窄,1例左肺动脉轻度狭窄.无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可用于关闭婴儿粗大管型的动脉导管未闭,成功率高,近期疗效肯定,中远期疗效需随访观察.

    作者:谢育梅;张智伟;李渝芬;钱明阳;石继军;王树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厌食和睡眠障碍共病的初步探讨

    目的 了解儿童厌食和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兰州市二城区三所幼儿园和三所小学2~12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母亲孕期、出生、喂养和睡眠情况及父母一般情况等,共发放问卷1 8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560份,回收率86.7%.结果 调查儿童中厌食375人,发生率为23.9%,其中48%同时合并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儿童330人,其中54.5%合并有厌食;厌食合并睡眠障碍儿童180人,发生率为11.5%.两者的发生主要与母亲孕期的睡眠、心情、饮食、生产情况,辅食的添加时间,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结论 厌食和睡眠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儿童期的厌食和睡眠障碍与母亲孕期、围生期因素及早期的喂养有关,提示早期干预的必要性.

    作者:张海燕;鲁格兰;耿文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举办2010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函授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009年度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住院肺炎患儿不同血清型肺炎链球茵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当前从我国住院肺炎儿童分离的肺炎链球萧血清型分布和不同血清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评估应用疫苗预防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和控制耐药菌传播的价值.方法 肺炎链球菌分离自4家儿童医院呼吸科年龄≤5岁的住院肺炎患儿,采用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型分析,E试验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79株肺炎链球菌中以19F型为常见(占60.6%),其次为19A(9.7%)、23F(9.3%)和6B(5.4%),7价结合疫苗(PCV7)覆盖率为81.0%,PCV7在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和敏感菌株中的覆盖率分别为84.2%(202/240)和61.5%(24/39).超过90%的19F和19A型菌株对青霉素不敏感,19F型以中介株为主(71.6%),19A型以耐药株为主(55.6%).结论 住院儿童肺炎病例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以19F、19A、23F和6B型常见;PCV7覆盖大多数肺炎链球菌和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应用该疫苗可有效地预防国内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和阻止耐药菌株传播;非PCV7覆盖的19A型具有较强耐药性.

    作者:姚开虎;王立波;赵根明;郑跃杰;邓力;赵瑞珍;邓秋莲;胡英惠;俞桑洁;沈叙庄;杨永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利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7年住院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6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儿伴有基础疾病,并且都有发热.肺部感染4例,CT扫描出现新月征或气环征2例.肺外感染2例.半乳甘露聚糖试验1/5患儿阳性.4/6患儿为曲霉菌感染.主要以二性霉素B或二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4/6患儿治愈,1例死亡.结论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和严重免疫抑制是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的重要因素.患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全面考虑进行诊断,曲霉菌感染常见.二性霉素B治疗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

    作者:王建文;胡沛丽;刘英;冯晨;于芳;唐锁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晚期乙肝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于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为2组,A组孕妇于孕期第28、32及36周时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 IU;B组孕妇未注射HBIG.分别检测两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及乙肝病毒DNA(HBV DNA).结果 A组孕妇378例,共分娩新生儿378例,其中新生儿血HBV DNA>500 copies/ml 17例,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为4.497%;B组孕妇391例,共分娩新生儿391例,新生儿血HBVDNA>500 copies/ml 17例,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为4.348%(X<'2>=0.005 6,P>0.05).血清抗-HBs阴性的孕妇所生新生儿中,A组有9例血清抗-HBs阳性,B组未见血清抗-HBs阳性(X<'2>=7.474,P<0.05).结论 给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于妊娠晚期注射HBIG 3次,每次200 IU不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机会,但部分新生儿可获得血清抗-HBs.HBIG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妊娠妇女中的应用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薇莉;赵隽;邱申熊;周坚;张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研究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的流行状况、临床特征、耐药谱和分子学特征.方法 总结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社区发生MRSA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及分子学检测;分析本地区儿童CA-MRSA感染现状、发展趋势.结果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儿中MRSA检出率从7.5%增高至9.7%,其中CA-MRSA占MRSA的10.9%,而卫生保健相关性MRSA(HCA-MRSA)为65.2%.MRSA检出率有一定的季节分布.呼吸科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HCA-MRSA阳性高(20%),CA-MRSA在外科较多(40%).CA-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比例高为40%,HCA-MRSA以肺炎和败血症为主(52%和36%).HCA-MRSA危险因素主要是卫生保健机构接触和使用抗生素(64%),而医院获得性MRSA(HA-MRSA)以插管和机械通气为多见(4%).30株MRSA mecA基因均为阳性.其基因型SCCmec Ⅱ型6株,SCCmecⅢ型15株,SCCmecⅣa型1株和SCCmecⅤ型2株,未能分型6株.PVL基因阳性11例,CA-MRSA均携带PVL基因.12株MRSA的spa基因中有3株(25.0%)完全相同.非多药耐药MRSA为17%,多药耐药MRSA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达80%.结论 上海地区儿童社区发生的MRSA感染增多,应引起儿科医师重视.儿童HCA-MRSA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和败血症;CA-MRSA除了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外,也可引起重症肺炎和败血症.上海地区儿童MRSA菌株以SCCmecⅢ为主,CA.MRSA以SCCmecⅤ和未能分型株稍多.spa基因的多样性提示目前本地儿童MRSA并非流行株,需要作进一步连续耐药监测.

    作者:陆敏;张泓;乔蓉;车大钿;陆权;张育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反复腹痛患儿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检测与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腹痛与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关系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200例反复腹痛患儿进行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检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 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106例,感染率为53.0%.通过相应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结论 儿童反复腹痛患儿中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很高,反复腹痛儿童病因的检测应包括蓝氏贾第鞭毛虫,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作者:廖红群;邱伟;李新维;苏水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感染菌中191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型别特点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武汉地区住院患儿感染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及耐药性.方法 应用MICs试验和PCR方法,研究武汉地区住院患儿及ICU病房收集的2 258株Ecoli和1 129株K.pneumoniae产ESBLs的发生率、可能的基因型及耐药性.结果 产ESBLs的Ecoli和K.pneumoniae的发生率分别为60.2%(1 360/2 258)和49.0%(553/1 129).RAPD分析显示一些不同的产ESBLs的菌株具有相同的RAPD型别,而不同的RAPD型别的菌株可能含有相同的产ESBLs的基因型.这些菌株耐受绝大部分的β-lactams(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和non-β-lactams(如氨基糖苷、四环素和氯霉素),几乎所有的产ESBLs菌株对亚氨培南、头孢美唑和β-内酰胺抗生素/克拉维酸敏感.TEM是产ESBLs的主要基因型,CTX-M型也常见,其中以CTX-M-3为主.产ESBLs一些E.coli和大部分的K.pneumoniae的菌株含有不止一个ESBLs的基因型.产ESBLs菌株的传播绝大部分依赖质粒的水平转移.结论 武汉地区分离到的Ecoli和K.pneumoniae菌株产ESBLs很常见,因此对这些菌株进行监测并阻止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鲍连生;董宗祈;虞涛;曾叶;黄永国;杨劳荣;张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人类博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2008年1月-12月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拭及痰液标本252例分成2份,1份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甲、乙型流感病毒,Ⅰ、Ⅱ、Ⅲ型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常见的7种呼吸道病毒;另1份用于提取HBoV DNA,分析HBo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随机抽取1份HBoV DNA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并通过Clustal W软件与GenBank中其他HBoV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252份标本共检测到15份(6.0%)HBoV PCR阳性扩增产物.HBo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冬春季多发;73.3%HBoV感染患儿的年龄为6个月至3岁;53.3%的患儿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包括毛细支气管炎);53.3%患儿合并有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感染.HBoV单独感染与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在临床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别.HBoV NS1测序的291 bp与GenBank中2个原型株HBoV Stockholm 1(stl,No.DQ00495)、HBoY Stockholm2(st2,No.DQ00496)和北京的2株(No.DQ988934.2及No.DQ988933.1)的同源性为99.0%.结论 HBoV在15例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拭及痰液标本中检出,HBoV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著,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有较高的合并感染,HBoV单独感染与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在临床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别.

    作者:张学红;张国成;许东亮;聂晓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一起暴发宋内志贺茵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某小学暴发的宋内志贺菌食物中毒大便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志贺菌监测、分离、鉴定依照<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共获得245份大便培养阳性病例完整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26例,女119例.结果 发热、呕吐、腹痛、寒颤、里急后重是多数患儿的首发症状,男生的腹泻次数与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中性细胞比例,中性细胞绝对值,低血钾,大便常规白细胞构成比、红细胞构成比、脓细胞阳性率、隐血阳性率,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大便常规中吞噬细胞阳性率高于男生(P<0.05).结论 宋内志贺菌感染多呈不典型发作,部分临床特征有性别差异.

    作者:陈桂华;邓建军;陈昌辉;朱渝;乔勇;李晓辉;何亚薇;李桦;余华;蒋虹;张熔;彭茜;李运璧;万朝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致儿童茵血症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 探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致儿童菌血症的菌种分布及耐药件现状.方法 应用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进行培养鉴定,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3软件对耐药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年1月-2007年12月从儿科病房血液标本中共分离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51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35株(66.95%),沃氏葡萄球菌46株(13.1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件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5.75%(301/351).MRCNS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结论 CNS已位居儿童血流感染病原菌的首位,MRCNS检出率高且呈多重耐药,糖肽类抗生素是治疗MRCNS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许建成;周琪;黄晶;续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感染患儿危重病例评分与凝血功能紊乱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感染患儿病情严重度与凝血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 将收住人ICU的88例急性感染患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后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所有患儿检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析比较三组患儿主要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 危重组PT、APlT较非危重组延长,极危重组PT、APTT延长更明显(P<0.01).极危重组PLT较非危重组低,而危重组PLT较非危重组高(P<0.01).结论 急性感染患儿危重病例评分与凝血功能紊乱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加重,凝血功能紊乱更明显.

    作者:王平;曾晓辉;唐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手卫生情况调查问卷及现场观察评估

    目的 了解临床各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方法 通过不计名当场回收问卷形式评估手卫生相关知识,并现场观察了解手卫生实际执行情况.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3份,实际回收203份.在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医护人员自评洗手率分别为33.5%和52.7%,其中医护人员吃饭前、上厕所前后、下班前洗手率大于90%,接触病人后洗手率为70.4%,其中接触体液及血液后的洗手率为100%,明显高于未接触体液者.而实际现场观察到的总洗手率为58.8%,调查问卷及现场观察两者结果基本一致.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执行率以医师高,为85.7%(P=0.002),接触患者直接范围之后的手卫生执行率以护士为高,为44.2%(P=0.009).不同科室间,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及接触病人直接范围后的手卫生执行率均以血液科高,分别为68.4%、72.7%及94.2%(P=0.000);接触病人后以内科监护室及血液科的手卫生执行率高,为86.5%及82.9%(P=0.000).大部分被访者对手卫生院内感染相关知识认识不足,无人答全问卷中相关院内感染英文缩写的全称,只有3.4%的被访者表示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1人(0.5%)表示每次洗手时间>30 s.结论 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理论上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实际洗手依从性有待增强;应加强相关指导,提高洗手依从性,减少院内感染,有效保护医护人员自身及病人安全,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袁维荣;安晓霞;周云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夫西地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感染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 了解夫西地酸对引起儿童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抗菌药物比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浆凝固酶、金葡菌单克隆抗体及Vitek-32型仪进行菌株鉴定,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并用D-试验检测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结果 68株金葡菌中共检测到MRSA 7株,占10.29%,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菌珠5株,诱导试验阳性2株,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菌株占40.00%.全部菌株均对夫西地酸和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98.52%、70.59%、63.24%、20.59%、14.71%、11.76%和10.29%;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47%.结论 夫西地酸对引起儿童感染的金葡菌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胡龙华;余晓君;熊建球;贾坤如;胡晓彦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