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影响因子:1.65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3
  • 全年订价:4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 中医学
中国针灸杂志   2003年4期文献
  • 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方法:用该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30例,并与明目地黄丸组20例进行同期对照,观察视力、定量视野、视敏度、视网膜电流图(ERG)、视网膜振荡电位(OPs)、眼电图(EOG)、视觉诱发电位(VEP)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可有效地改善视细胞的功能及代谢,促进视网膜内层循环,提高视敏度,保护中心视力.

    作者:郝小波;王桂红;彭崇信;钟舒阳;唐忠鲁;方燕飞;黎海平;张亚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规律及疗效.方法: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进行针灸治疗.主穴:百会、内关、足三里.以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为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治愈23.7%,显效55.3%,有效13.1%,无效7.9%,总有效率92.1%.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BELL氏积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灸能有效地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作者:阎虹;李忠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腧穴放置小极板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腧穴放置小极板与口服药物保列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以会阴、中极穴置小极板,对照组25例口服保列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腧穴放置小极板疗法具有较高疗效,为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何学斌;吴耀;罗济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H2受体拮抗剂二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H2受体拮抗剂二联治疗组及H2受体拮抗剂为主的三联法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疗效基本一致(P>0.05),而治疗组症状消失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H2受体拮抗剂二联法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显著、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出现率低等优点.

    作者:宋京英;王文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刺络拔罐围刺为主治疗高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名患者随机分为刺络拔罐围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各6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治愈率93.3%,对照组73.3%;皮损修复、结痂、疼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短,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刺络拔罐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操作简便易行,且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肯定.

    作者:庞素芳;鲍家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刺为主治疗髂腰三角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髂腰三角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髂腰三角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髂腰三角区特定穴位组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痊愈率74.0%,有效率98.0%,与药物组进行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髂腰三角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作者:陆瑾;李杭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方法,穴取中极、归来、太冲、三阴交,治疗24次为一疗程,共160例.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定指数(L),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I-PSS和L.结果:160例患者治疗前I-PSS积分为23.4±5.8分,L积分为4.4±0.5分,治疗后I-PSS积分为10.2±5.1分,L积分为1.3±1.2分,治疗前后I-PSS和L积分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缓解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清国;王朝阳;李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刺加舌针治疗亨特综合征4例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亨特(Hunt)综合征是一侧周围性面瘫同时伴有外耳道疼痛和疱疹的一组症状.在临床上笔者采用常规针刺加舌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吴氏三刀法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上以L4/L5、L5/S1椎间盘突出为多见.自1996年10月~2002年8月,笔者应用吴氏三刀法配合手法松动术治疗本病9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汉卿;朱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甲钴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多伴有跛行及肌力减退,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和工作.

    作者:潘海根;刘霞;袁浩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梅花针叩刺治疗慢性胃炎48例

    1临床资料本组48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小22岁,大60岁;病程短10个月,长12年.症状:胃脘痛48例,呕吐16例,两胁胀满30例,反酸28例.胃镜检查结果:浅表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24例,肥厚性胃炎6例.

    作者:李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灸药结合治疗皮肤瘙痒56例

    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小18岁,大80岁;病程短3天,长1年.

    作者:刘新府;付玉珍;付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治疗胃痛51例

    笔者于1998年8月~2001年5月,应用穴位注射治疗胃痛5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建宁;陈庆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刀缓解中风偏瘫肌张力增高32例

    中风偏瘫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患肢肌张力异常增高,甚至出现痉挛状态,称为偏瘫痉挛期.临床表现为特异的运动模式.笔者采用针刀切割相关肌组织,可即时降低肌张力,缓解足内翻、前臂屈曲内收状态,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张翠平;李素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阴阳经交替取穴电针治疗脑外伤后遗症38例

    各种外伤性颅脑损伤治愈后,部分病人常留下肢体挛缩、偏瘫、头痛、眩晕、失语等后遗症.笔者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电针阴阳经交替取穴治疗,收到效果.

    作者:刘荣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结合中药治疗顽固性支气管扩张咯血128例

    支气管扩张咯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用中、西止血药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但有少数咯血患者病情极为顽固,咯血数月,甚则咯血数年而不愈,虽经多种药物治疗,仍咯血不止.

    作者:王伟;刘海静;孙占玲;陈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宏观整体地认识经络实质

    目的: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正确认识经络实质.方法:以<灵枢>中有关经络论述为指导,综合我国学者多年来经络研究的成果,归纳、总结了构成经络实质三大要素,即经络组织结构、经络作用通路及经络效应表现的相关资料.结论:提出经脉是附着于筋膜组织,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带状结构;络脉是小血管,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网状结构.

    作者:郑利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刺头穴对运动条件下人脑功能成像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动状态下针刺头穴对正常人大脑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用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观察6例正常人运动时针刺前后的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针刺百会与左侧曲鬓穴可使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前叶葡萄糖代谢增高,但以左侧大脑为主;葡萄糖代谢减低区主要集中在左侧小脑、脑干和前额区及颞叶.结论:针刺头穴百会与曲鬓可以增强大脑双侧有关运动区域的代谢,但以同侧为主.同时也影响大脑的高级思维活动.

    作者:左芳;石现;田嘉禾;姚树林;单宝慈;尹岭;常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穴位埋线加灸对衰老模型鼠抗自由基氧化损伤DNA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加灸延缓衰老的疗效及其可能机理.方法:利用小鼠吸入臭氧(O3)制造衰老模型.在其造模过程中,实施穴位埋线加灸治疗,9周后检测小鼠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并用彗星实验(comet assay)检测肝脾组织细胞DNA氧化损伤的程度.结果:经穴位埋线加灸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全血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脾细胞DNA拖尾率显著下降(P<0.05),拖尾尾长显著减短(P<0.01);但肝细胞DNA损伤的拖尾率和拖尾尾长无显著变化(P>0.05,P>0.05).结论:穴位埋线加灸能提高机体抗自由基氧化损伤的能力,减轻脾细胞DNA损伤程度,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但其作用的组织器官存在一定的特异性.

    作者:陈波;吕明庄;贺志光;张遵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耳针沿皮透穴刺治疗肩周炎即时效应观察

    目的:观察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肩周炎的即时效应.方法:以耳穴肩一锁骨为主穴,以肘一肩、颈椎为配穴,进针后沿皮透刺,在留针期间让病人反复活动患部肩关节,观察124例肩周炎患者的即时(留针期间的30分钟内)效应.结果:在镇痛方面的总有效率为88.7%;在恢复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总有效率为86.3%.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是治疗肩周炎并能够快速见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贾春生;葛建军;马小顺;孙立虹;王少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皮肤湿疹

    方法:根据湿疹面积大小,局部用4~8支1~1.5寸毫针围刺,行泻法.再针尺泽、合谷穴,用泻法.对于脾虚湿盛苔腻脉濡者,加取三阴交、公孙、足三里穴,用平补平泻手法;胃热邪实苔黄脉洪大者,加取足三里、中脘、内关,用泻法;肺热苔黄脉浮数者,加取太渊、列缺,用泻法;肝火亢盛苔黄脉弦者,加取太冲、行间、三阴交,用泻法;肾水不足苔少脉细沉者,加取太溪、肾俞,用补法.

    作者:赵寿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药并用治疗湿疹

    方法:针刺配合中药治疗.(1)针刺:主穴为曲池、阴陵泉、血海,配穴为大椎、丰隆、委中、合谷、神门、脾俞、胃俞、膈俞、三阴交等穴.曲池用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时每10分钟行针1次(约2分钟),穴下有酸胀感为佳.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作者:陈淑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多头火针围刺治疗湿疹

    方法:穴取局部皮损区,常规消毒,医者手持师怀堂氏多头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热,迅速点刺皮损区,先根据皮损区大小在边缘围刺一周,然后点刺中间的丘疹、水疱,疱破液出为度.隔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作者:潘小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梅花针叩刺及药物外敷加TDP照射治疗慢性湿疹

    方法:病变部位皮肤常规消毒,然后用梅花针叩刺患部皮肤,将病变部位刺破,微出血,用酒精药棉擦净渗血,再在上面均匀地涂上三九皮炎平、金霉素软膏的混合膏剂,涂擦量以能覆盖患部皮肤为度,涂药后再盖上一层无菌纱布,然后用TDP-6型治疗仪局部照射20~30分钟,再用两层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治疗1次,3~5次为一疗程.

    作者:杨厚信;李登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湿疹

    治法:取双侧曲池穴.药物:强力解毒敏注射液2ml,扑尔敏注射液10 mg(1ml),维生素B120.5 mg(1ml);氯霉素粉剂适量(氯霉素片研成细粉即可).

    作者:柏树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磁化血穴位注射治疗全身性湿疹

    取穴:(1)大椎、曲池、血海;(2)肺俞、足三里、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选用.

    作者:于胜华;李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

    目的:通过综述近15年来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方法:共综合了22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从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疗程、疗效4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结论: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疗效肯定、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的特点.

    作者:王京京;孟宏;文娜;图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灸点穴配合体疗治疗腰痛症

    目的:探讨针灸综合疗法对腰痛症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以针灸配合点穴及体疗的综合疗法治疗34例腰痛患者,并采用目测疼痛分数法(Visual Analogue Scale)作疗效评定.结果:接受1或2次治疗的病例,疼痛减缓27.7%;接受3~10次治疗的病例,疼痛减缓63.8%.结论:针灸综合疗法对腰痛症有较快的止痛效果,但要取得稳定且较高的疗效,宜治疗10次左右.

    作者:张振谦;庄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改善方法学,促进针灸临床研究--学习《针灸临床研究指南》体会

    针灸治疗效果,同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所选择穴位及其组合,针刺手法或电针刺激参数,艾灸壮数和艾炷重量,运针留针时间,治疗次数,治疗时机或时间窗,同针或灸并用的中西药物和电光磁等,病人接受刺灸时所处的功能状态(阴阳虚实)、心理状态以及医师的心理暗示,等等.

    作者:陈汉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灸与美容美形(2)--针灸减肥

    进食的热量长期超过机体的需要,多余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当人体内的脂肪贮存明显超过正常人,体重增加,就称为肥胖,体重增加超过标准体重20%时称为肥胖症。

    作者:于璟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