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芳;石现;田嘉禾;姚树林;单宝慈;尹岭;常雄
目的:对比观察腧穴放置小极板与口服药物保列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以会阴、中极穴置小极板,对照组25例口服保列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腧穴放置小极板疗法具有较高疗效,为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何学斌;吴耀;罗济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上以L4/L5、L5/S1椎间盘突出为多见.自1996年10月~2002年8月,笔者应用吴氏三刀法配合手法松动术治疗本病9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汉卿;朱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针灸治疗效果,同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所选择穴位及其组合,针刺手法或电针刺激参数,艾灸壮数和艾炷重量,运针留针时间,治疗次数,治疗时机或时间窗,同针或灸并用的中西药物和电光磁等,病人接受刺灸时所处的功能状态(阴阳虚实)、心理状态以及医师的心理暗示,等等.
作者:陈汉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方法:根据湿疹面积大小,局部用4~8支1~1.5寸毫针围刺,行泻法.再针尺泽、合谷穴,用泻法.对于脾虚湿盛苔腻脉濡者,加取三阴交、公孙、足三里穴,用平补平泻手法;胃热邪实苔黄脉洪大者,加取足三里、中脘、内关,用泻法;肺热苔黄脉浮数者,加取太渊、列缺,用泻法;肝火亢盛苔黄脉弦者,加取太冲、行间、三阴交,用泻法;肾水不足苔少脉细沉者,加取太溪、肾俞,用补法.
作者:赵寿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小18岁,大80岁;病程短3天,长1年.
作者:刘新府;付玉珍;付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方法:用该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30例,并与明目地黄丸组20例进行同期对照,观察视力、定量视野、视敏度、视网膜电流图(ERG)、视网膜振荡电位(OPs)、眼电图(EOG)、视觉诱发电位(VEP)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可有效地改善视细胞的功能及代谢,促进视网膜内层循环,提高视敏度,保护中心视力.
作者:郝小波;王桂红;彭崇信;钟舒阳;唐忠鲁;方燕飞;黎海平;张亚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运动状态下针刺头穴对正常人大脑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用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观察6例正常人运动时针刺前后的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针刺百会与左侧曲鬓穴可使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前叶葡萄糖代谢增高,但以左侧大脑为主;葡萄糖代谢减低区主要集中在左侧小脑、脑干和前额区及颞叶.结论:针刺头穴百会与曲鬓可以增强大脑双侧有关运动区域的代谢,但以同侧为主.同时也影响大脑的高级思维活动.
作者:左芳;石现;田嘉禾;姚树林;单宝慈;尹岭;常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于1998年8月~2001年5月,应用穴位注射治疗胃痛5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建宁;陈庆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肩周炎的即时效应.方法:以耳穴肩一锁骨为主穴,以肘一肩、颈椎为配穴,进针后沿皮透刺,在留针期间让病人反复活动患部肩关节,观察124例肩周炎患者的即时(留针期间的30分钟内)效应.结果:在镇痛方面的总有效率为88.7%;在恢复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总有效率为86.3%.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是治疗肩周炎并能够快速见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贾春生;葛建军;马小顺;孙立虹;王少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多伴有跛行及肌力减退,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和工作.
作者:潘海根;刘霞;袁浩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支气管扩张咯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用中、西止血药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但有少数咯血患者病情极为顽固,咯血数月,甚则咯血数年而不愈,虽经多种药物治疗,仍咯血不止.
作者:王伟;刘海静;孙占玲;陈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各种外伤性颅脑损伤治愈后,部分病人常留下肢体挛缩、偏瘫、头痛、眩晕、失语等后遗症.笔者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电针阴阳经交替取穴治疗,收到效果.
作者:刘荣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本组48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小22岁,大60岁;病程短10个月,长12年.症状:胃脘痛48例,呕吐16例,两胁胀满30例,反酸28例.胃镜检查结果:浅表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24例,肥厚性胃炎6例.
作者:李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治法:取双侧曲池穴.药物:强力解毒敏注射液2ml,扑尔敏注射液10 mg(1ml),维生素B120.5 mg(1ml);氯霉素粉剂适量(氯霉素片研成细粉即可).
作者:柏树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规律及疗效.方法: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进行针灸治疗.主穴:百会、内关、足三里.以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为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治愈23.7%,显效55.3%,有效13.1%,无效7.9%,总有效率92.1%.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BELL氏积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灸能有效地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作者:阎虹;李忠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方法:穴取局部皮损区,常规消毒,医者手持师怀堂氏多头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热,迅速点刺皮损区,先根据皮损区大小在边缘围刺一周,然后点刺中间的丘疹、水疱,疱破液出为度.隔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作者:潘小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方法:针刺配合中药治疗.(1)针刺:主穴为曲池、阴陵泉、血海,配穴为大椎、丰隆、委中、合谷、神门、脾俞、胃俞、膈俞、三阴交等穴.曲池用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时每10分钟行针1次(约2分钟),穴下有酸胀感为佳.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作者:陈淑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综述近15年来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方法:共综合了22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从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疗程、疗效4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结论: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疗效肯定、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的特点.
作者:王京京;孟宏;文娜;图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髂腰三角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髂腰三角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髂腰三角区特定穴位组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痊愈率74.0%,有效率98.0%,与药物组进行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髂腰三角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作者:陆瑾;李杭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正确认识经络实质.方法:以<灵枢>中有关经络论述为指导,综合我国学者多年来经络研究的成果,归纳、总结了构成经络实质三大要素,即经络组织结构、经络作用通路及经络效应表现的相关资料.结论:提出经脉是附着于筋膜组织,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带状结构;络脉是小血管,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网状结构.
作者:郑利岩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