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672-7061
  • 国内刊号:31-1927/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4
  • 周期:季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精神病学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6年2期文献
  • 73例外伤性颅骨缺损不同时期的修补效果

    目的报告73例外伤致颅骨缺损修补的疗效,比较不同时期修补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颅骨缺损修补的时机.方法73例中43例于伤后1~3月行颅骨修补术(早期组),30例于颅骨缺损后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正常组),比较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73例均一期愈合.早期组术后并发症较正常组无增加,但早期组伤后6个月生活质量较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结论颅脑外伤手术后,切口愈合好,减压窗凹陷患者,于去颅骨瓣后1~3个月修补效果优于3~6个月修补者.

    作者:蔡佩浩;顾国山;许乐宜;孔令军;沈知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SBI)的CT及MRI和全脑血管造影(DSA)表现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无症状脑梗死的定义分SBI和非SBI两组,对两组的年龄、发病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BI的发病率为45%(72/160),其中基底节区、放射冠、额叶及顶叶、颞叶为好发部位;SBI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脏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与SBI的发生率基本相当,而其形态异常却与SBI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MRI是确诊SBI重要条件之一;DSA能显示颅内血管;积极有效地干预其危险因素,可以大程度预防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作者:刘春梅;姜建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月时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收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早期康复治疗急性期内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者92例;肩手综合征者20例.结论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有预防DVT的作用,且没有药物防治时的不良反应;对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对肩关节半脱位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王晓兰;黎鼎如;赖宝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后颅窝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和治疗(附23例报告)

    目的总结后颅窝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后颅窝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平均年龄为35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颅神经受损、小脑或脑干受压、癫癎和颅内压升高.病灶位于第四脑室内、枕骨板障内、CPA、CPA-斜坡和CPA-中颅窝底各为4、1、7、4和7例.CT上均表现为低密度;MRI上多数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征象.本组经枕下正中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和幕上下联合入路手术各为5、11和7例.4例因为包膜粘连脑干行次全切除,余者全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无菌性脑膜炎和暂时性颅神经麻痹.术后22例恢复良好,1例加重.平均随访5年,1例6年后复发再手术.结论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的后颅窝表皮样囊肿可以做到全切除,且无术后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

    作者:梁玉敏;高国一;包映晖;潘耀华;殷玉华;徐巳奕;罗其中;江基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s ofthe nerve system,PNSNS)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在回顾分析中所有病例来源于徐州地区2002年1月~2005年5月就诊于神经科和肿瘤科的PNSNS患者,共31例.经过抗肿瘤治疗后追踪观察其神经系统牛津残障评分(OHS)的改善情况.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对治疗有效和无效的PNSNS病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显示在α=0.05的水平上,筛选出3个对于PNSNS治疗后神经系统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即年龄、抗体滴度、OHS评分.结论PNSNS患者发病时年龄、抗体滴度和OHS评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年龄大于60岁、抗体滴度大于1:4000、OHS评分大于3均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安晓雷;崔桂云;赵辉;张尊胜;汪海岩;张文辉;沈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局部动脉溶栓治疗

    目的评估早期使用尿激酶(UK)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6例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6 h内接受UK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溶栓后90天评估MRS.结果12例患者(75%)获得良好临床转归,4例患者临床转归差,无患者死亡.2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2.5%).12例患者获得血管再通,其中11例获得良好临床转归(P=0.011).11例患者24h神经功能改善,均获得良好临床转归(P=0.004).结论初步结果表明: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接受早期尿激酶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

    作者:孙亚蒙;黄佳荃;沈加林;苗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天智颗粒对肝阳上亢型血管性痴呆认知能力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天智颗粒对肝阳上亢型血管性痴呆认知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收集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21例肝阳上亢型血管性痴呆,治疗组采用天智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都可喜治疗.两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0天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R积分)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P<0.01)及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MMSE-R总积分及记忆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定向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天智颗粒对肝阳上亢型血管性痴呆认知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姚洁明;支惠萍;刘云;翁伟力;徐定;朱旭莹;刘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抑郁对Bobath疗法康复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Bobath疗法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测定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接受Bobath康复治疗,两组病人分别在入院时及3月后进行Barthel指数(BI)总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的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无论从BI总分(P<0.05)还是从ADL积分(P<0.05)的评定结果,均表明非抑郁组较抑郁组有更好的恢复作用.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影响Bobath康复治疗的疗效.

    作者:顾国柱;方正龙;支惠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我国大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研究状况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校大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特别时期.其繁重的学习负担、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未来就业的压力,都影响着他们的睡眠状况,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很多院校都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关于大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得到了一些统计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在校大学生的睡眠问题,我们就目前有关大学生睡眠状况和调查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白瑞;倪杰;邱烨静;昌婷婷;王长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与癫癎的研究进展

    在神经递质和受体水平,癫癎的发病机制可累及抑制性的γ-氨基丁酸(GABA)递质受体系统和兴奋性的谷氨酸递质受体系统.谷氨酸受体又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种.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癫癎发病机制方面.本文将从mGluRs在癫癎动物模型包括转基因动物模型及临床研究方面简述mGluRs与癫癎的关系.

    作者:陆钦池;陈生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森田疗法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森田疗法是由森田正马(1920)创立的日本独特的精神疗法,已被证实对焦虑症治疗有效.森田疗法治疗步骤:入院的第一周患者主要熟悉病房和接受必要的检查为主,此后依次经过绝对卧床期、轻作业期、重作业期、生活训练期直至出院.住院时间约需1~2月,治疗期间每天写日记.下面介绍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作者:宗文斌;郭洪续;任清涛;董汉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痴呆是一种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老年期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AD是老年人常见的痴呆类型,根据尸检病理研究,60%~70%的痴呆为此种类型[1].VD是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约占痴呆类型的10%~20%[2],AD和VD病理过程不完全相同,但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病理学所见、影像学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3],在临床上难以准确区分,鉴别诊断的困难长期存在.

    作者:龙淼淼;祁吉;尹建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偏侧舞蹈症3例报告

    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较少见,是继发于基底节脑血管病、风湿病、颅内占位性病变及变性疾病等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兹将作者多年来经治的3例做一简介.

    作者:侯辉光;王戈鹰;杨志新;宋娟;杜文英;张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天智颗粒对大鼠慢性脑缺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天智颗粒对慢性脑缺血模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天智治疗组,用剪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用天智颗粒(5g/kg)治疗1月后采用三等分Y型电迷宫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比较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NSE表达的差异.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增加(P<0.05),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皮质神经元无明显NSE表达,模型组表达明显,治疗组NSE表达较模型组减弱,具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天智颗粒可提高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可以减弱慢性脑缺血诱发的NSE表达,这是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和慢性脑缺血的一种可能机制.

    作者:张博爱;陈烈冉;高林;刘艳茹;李文涛;贾延劼;吴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天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脑内AchE、ChAT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习记忆能力和乙酰胆碱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从而探讨天智颗粒改善记忆的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治疗组用天智颗粒(5 g/kg)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同体积的蒸馏水代替灌胃,1次/天,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30 d后,采用三等分Y型电迷宫和比色法分别测定皮质、海马区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和基底前脑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和乙酰胆碱代谢酶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治疗30d后,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学习记忆能力和基底前脑ChaT活性明显提高(P<0.05),但皮质和海马区AchE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智颗粒能明显促进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基底前脑区ChaT活性,其药理机制可能和改变乙酰胆碱代谢酶活性有关.

    作者:张博爱;高林;陈烈冉;李文涛;刘艳茹;贾延劼;吴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石杉碱甲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选择性抑制作用及促智作用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选择性抑制作用及其对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记忆障碍模型的改善作用.方法用Ellman法分别测石杉碱甲及对照药物他克林抑制小鼠10%脑皮质匀浆上清和血清(1:19)中胆碱酯酶活性的IC50.用东莨菪碱(2 mg/kg,ip)造成小鼠记忆障碍模型,观察石杉碱甲对模型小鼠上台潜伏期和上台前游泳距离的影响.结果石杉碱甲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丁酰胆碱酯酶活性的IC50分别为0.039±0.004 μmol/L和大于10 μmol/L,而他克林抑制这两种酶的IC50分别为1.84±0.09 μmol/L和0.52±0.03μmol/L.石杉碱甲(0.2 mg/kg,ip)组小鼠的潜伏期明显短于东莨菪碱组,两组潜伏期分别为40.9±18.5 s和75.3±19.4 s,上台前路程分别为8.9±2.8m和12.5±5.0m.结论石杉碱甲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且其选择性强于他克林.石杉碱甲对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黄雪萍;邵碧云;黄泓;高小玲;李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诱发电位形成的可能机制

    脑诱发电位活动的起源与形成关于脑诱发电位的起源与形成存在若干理论.王纪佐等曾作过研究,归纳为四个方面.

    作者:陈兴时;张明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森田疗法与睡眠脑电

    森田疗法是由森田正马(1920)创立的日本独特的精神疗法,已被证实对焦虑症治疗有效.森田疗法治疗步骤:入院的第一周患者主要熟悉病房和接受必要的检查为主,此后依次经过绝对卧床期、轻作业期、重作业期、生活训练期直至出院.住院时间约需1~2月,治疗期间每天写日记.下面介绍森田疗法与睡眠脑电的进展.

    作者:路英智;宗文斌;蒲金玉;郭洪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现状与展望

    脑卒中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更是导致成人残疾的第一位疾病.据卫生部统计,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为700/10万左右,患病人数超过800万人,我国每年为此所花费的医药费用高达上百亿元.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ies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是一种以线粒体脑肌病、酸中毒、卒中样发作为主要表现的进展性神经系统遗传病,部分病人还可伴有糖尿病、听力损害等多系统病变.

    作者:赵重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肌病的电生理表现

    解剖和生理基础运动单位一个运动单位是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其轴索和所有它支配的肌纤维构成的.肌纤维有两种类型:Ⅰ型(红肌纤维)和Ⅱ型(白肌纤维),用ATP酶染色可将这两型纤维区分开来.构成同一个运动单位的肌纤维类型相同.

    作者:乔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肌营养不良症(muscular dystrophy,MD)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肌纤维变性和坏死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萎缩.一般为临床医生所熟知的是Duchenne/Becker型MD、面肩肱型MD、眼咽肌型MD,但在实践过程中常会碰到不符合上述类型的以肩胛带和骨盆带肌不同程度无力或萎缩为主要特点的MD,多笼统称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

    作者:赵重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

    急性缺血性卒中1.证据: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评价过阿司匹林的作用,尚未评价过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包括噻氯吡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双密哒莫的复合制剂).目前已经完成两个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包括国际脑卒中试验(IST)和中国急性卒中试验(CAST)[1,2],均在卒中发病48 h内应用阿司匹林(IST平均用药在卒中发病后19 h,CAST则是25 h).

    作者: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共识专家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

    认知功能障碍与痴呆的基本概念认知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从简单的对自己与环境的确定、感知、注意、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执行功能指的是有效地启动并完成自己决定的、有目的的活动的能力.执行功能是种复杂的过程,含有计划、启动、有效地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以及自我调整等内容,涉及到计划、启动、顺序、运行、反馈、决策和判断等.

    作者: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专家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破裂: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多数情况下,颅内动脉瘤破裂在CT上的特征性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可伴有脑内出血(IPH)、脑室内出血(IVH)或硬膜下出血(SDH).但少数情况下,也可仅表现为IPH、IVH或SDH,而无SAH的发生.作者总结13例无SAH的破裂动脉瘤资料,复习文献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魏亮;梁玉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