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672-7061
  • 国内刊号:31-1927/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4
  • 周期:季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精神病学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急性病毒性脑炎合并(癎)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合并(癎)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9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EEG)、神经影像学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4例患者中,伴发(癎)性发作23例(24.5%),与不伴(癎)性发作者相比,其EEG异常明显(P<0.01),平均住院天数长(21.6 d对12.7d).结论 病毒性脑炎合并(癎)性发作会延迟神经功能恢复、延长住院天数.

    作者:顾勤;詹青;王勤鹰;金花;刘黔云;余敏;姜嘟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药结合认知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药合用联合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3组患者在个性化认知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针刺、中药和针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Barthel指数(BI)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对各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HDS、BI和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针药组疗效分别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而针刺组和中药组疗效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药合用能改善卒中后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且针药合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作者:周翠侠;崔晓;倪欢欢;吴佶;史骏超;黄春水;汪军;胡永善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标准化位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颜面部痉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标准化位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 BTX-A)治疗颜面部痉挛的有效性、疗效一致性及安全性.方法 标准化控制肉毒毒素注射位点的范围,分析连续3轮次治疗的有效率、症状缓解程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共60例颜面部痉挛患者接受了连续3轮次治疗,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8%、96.4%和98.3%,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1.7%、21.4%和20.8%.3轮次治疗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位点注射肉毒毒素治疗颜面部痉挛患者疗效确切,多次重复疗效一致、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潘有贵;靳令经;刘务朝;聂志余;詹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童孤独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综合干预方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 3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采用综合干预方法,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采用心理教育量表(PEP) 、JL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综合治疗能提高PEP各项目得分,除模仿、表达外,差异均有显著性;CAR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孤独症患儿的能力,降低功能障碍.

    作者:曾海辉;韦晓燕;蒙柄宇;陈爽;罗秋燕;杨小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

    易损斑块是指具有破裂倾向的、容易引起血栓形成或可能快速进展成为“犯罪”斑块的粥样硬化斑块,也叫不稳定斑块或高危斑块[1].上世纪80年代,心血管专家首先提出此概念,认为该类斑块是导致大多数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原因[2].易损斑块的形态学特征包括薄纤维帽、较大的脂质核心、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以及斑块内出血等[3].以往,常以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评估卒中风险,目前斑块的稳定性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预测卒中风险的价值可能超过颈动脉狭窄程度[4].

    作者:余寿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动态脑电图在司法精神医学临床中的初步应用

    动态脑电图(AEEG)由于监测时间长,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够完整记录24 h生物节律内大脑功能的瞬间障碍(瞬时放电),可明显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尤其对可疑癫(痫)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们选取我院鉴定的刑事案件中的39例癫(痫)涉案人,做AEEG监测进行鉴别诊断,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李素芳;宗文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30例临床分析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又称营养障碍性脊髓病变.该病可引起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变性,并可累及脑白质、小脑、脑干、视神经、自主神经等.在疾病早期,因症状缺乏特异性,易导致漏诊及误诊,从而引起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而致残.本文对30例SCD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对之认识,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耿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EFNS原发性肌张力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

    目的 提供2006年版原发性肌张力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更新.背景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主要发生于年轻人的临床表现多样的慢性致残性疾病.诊断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分为单纯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和阵发性肌张力障碍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的评价须使用经过验证的评定量表.遗传学检测应在临床诊断后实施.推荐DYT1检测用于发病年龄小于30岁的肢体起病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或有家族史的早发型肌张力障碍.推荐DYT6检测用于早发型或家族性颅-颈肌张力障碍或排除DYT1诊断后的患者.对早发的肌阵挛患者应检测DYT11基因突变,如果DYT11基因直接测序为阴性,则需要增加基因量以提高检出率.对所有早发且排除其他诊断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均应试行左旋多巴治疗.神经生理学检查有助于对特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病理生理机制的描述.治疗 A型肉毒毒素( BoNT/A)是原发性颅(不含口下颌)或颈肌张力障碍的一线治疗方法,对书写痉挛亦有效.B型肉毒毒素(BoNT/B)治疗颈肌张力障碍的效果不亚于BoNT/A.苍白球深部脑刺激(DBS)也是一种治疗选择,特别适于药物或肉毒毒素治疗无效的原发性全身性或颈肌张力障碍者.DBS对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不佳.DBS手术需要掌握特殊技能的专家及多学科团队的参与.

    作者:董青;王智樱;杜芸兰;沈沸;俞羚;李焰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美国内科医师学会的临床实践指南

    概述 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CP)发布此指南旨在为住院的非外科患者(内科患者和急性卒中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提供证据和提出临床推荐.方法 此指南是以1950年~2011年4月已发表的关于此主题的文献为基础,通过使用MEDLINE、Cochrane图书馆来检索,另外为确定更多的报道也对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性综述的参考文献进行了检索.检索被限制为随机对照试验和英文出版物.此指南的主要结局是随机后120 d的总死亡率.次要结局包括症状性深静脉血栓、所有的肺栓塞、致死性肺栓塞、所有出血事件、主要出血事件以及机械性预防对皮肤的影响.此指南使用ACP的临床实践指南分级系统对证据和推荐进行了分级.推荐 对于内科患者(包括卒中患者),在启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前应评估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级别:强烈推荐,中等证据).除非经评估的出血风险大于可能的益处,否则临床医师应使用肝素或其他相关药物对内科患者(包括卒中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进行药物预防(级别: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反对使用逐级加压弹力袜机械性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级别: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不支持将不考虑风险的统一的VTE预防作为绩效测量用于这些(包括卒中)患者.

    作者:俞羚;邹静;李焰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欧洲神经病学协会联盟的成人癫(癎)持续状态管理指南

    本文目的旨在评估文献及探讨针对成人癫(癎)持续状态(SE)各种治疗策略的证据等级.我们对1966年- 2005年1月间MEDLINE和EMBASE上发表的相关文献及2005年1月~2009年1月间新版本的所有相关出版物进行检索.此外,还对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注册中心(CENTRAL)进行检索.推荐就是基于这些文献以及我们对主题词相关参考文献的判断并通过建立共识的方式获得.若缺乏证据但共识明确,我们提出良好实践指导.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GCSE)的推荐治疗路径为直接予以4~8 mg劳拉西泮或10 mg地西泮,继以18 mg/kg苯妥英静脉注射.如首次给药后癫(癎)发作仍持续10 min以上,建议再次予以4 mg劳拉西泮或10 mg地西泮静脉注射.难治性GCSE需要麻醉刺量的巴比妥、咪唑安定或异丙酚治疗,药物剂量需以脑电图发放被抑制来滴定至少24 h.非惊厥性SE的初始治疗取决于其发作类型和病因.复杂部分性SE的初始治疗同GCSE,若难治则予以左乙拉西坦、苯巴比妥或丙戊酸等非麻醉类药物.对于不明显的SE(subtle SE),大多需要静脉注射麻醉药.

    作者:高枚春;时丽丽;季伟华;李焰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伴癌综合征的肿瘤筛查:欧洲神经病协会联盟工作组报告

    背景 神经系统的伴癌综合征(PNS)几乎总是早于肿瘤的检测.鉴于肿瘤直接影响预后和治疗,故在PNS中,对肿瘤的筛查很重要,应尽早开展.目的 对已有的有关经典PNS相关肿瘤的筛选予以总结,描述了小细胞肺癌、胸腺瘤、乳房癌、卵巢癌和畸胎瘤以及睾丸癌与伴癌性边缘叶脑炎、亚急性感觉性神经元神经病、亚急性自主神经神经病,伴癌性小脑变性、伴癌性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重症肌无力和伴癌性周围神经高兴奋性的关系.方法 很多研究达到Ⅳ级证据,1个研究达到Ⅲ级的水平.没有合适的证据能做出A-C级的推荐,但共识性良好实践指导(GCP)可以形成.推荐 抗体的性质和一定程度的临床综合征决定了 潜在肿瘤的风险和类型.对胸部筛查推荐CT,如果是阴性的,接着可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FDG-PET).乳房癌筛查先行乳腺X线检查,其次是MRI.对于盆腔区域,超声是首选,其次是CT.皮肌炎患者应行胸腹部CT,女性还应检查盆腔超声及乳腺X线,50岁以下男性应检查睾丸超声,同时50岁以上患者还应行结肠镜检查.如果初查结果阴性,应3~6月内复查,于4年内每6月复查1次.LEMS患者只需复查2年.在只有某个亚组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的综合征中,肿瘤标记物有预测可能的恶性肿瘤的附加价值.

    作者:潘元美;朱莹;周洁茹;李焰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