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杂志

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3-7067
  • 国内刊号:31-1975/R
  • 影响因子:0.74
  • 创刊:1985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60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精神病学
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杂志   2001年3期文献
  • 腺病毒介导BDNF基因转移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转移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将重组腺病毒载体4μl注入承受单侧大脑皮质重锤打击的大鼠海马,对照组注射病毒缓冲液.伤后3 h及1,3,7,14 d利用免疫组化单标/双标染色,原位杂交/组化染色及DNA末端原位标记等方法,检测伤侧大脑皮质和海马各区iN-0S、BDNF及凋亡相关信号表达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各损伤组大脑皮质及海马各区iNOS阳性细胞于伤后3 h开始显著增多,7 d达高峰.多数iNOS阳性细胞同时呈现凋亡相关蛋白阳性反应或TUNEL阳性反应,但很少同时表达BDNF mRNA.注射病毒载体组伤后3,7 d,海马CAl区和DH区表达iNOS、凋亡相关蛋白的细胞及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均<0.01),而表达BDNF mRNA的神经元显著增多.提示,TBI诱导海马细胞表达iNOS及诱导海马细胞凋亡;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转移通过抑制iNOS表达、增加BDNF表达及减少细胞凋亡的机制保护海马神经元.

    作者:王国强;廖维宏;沈岳;李芳;张微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楼皂甙翻转急性吗啡耐受关节炎大鼠下丘脑内ACTH水平的下降

    采用大鼠温水甩尾实验、痛行为评分法和β-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观察重楼皂甙对完全福氏佐剂所致的关节炎大鼠急性吗啡镇痛耐受的作用及其机制.实验发现,完全福氏佐剂所致的关节炎大鼠在每2 h间断皮下注射吗啡,共注射6次后出现吗啡镇痛耐受,此时大鼠海马内ACTH和β-内啡肽、下丘脑内β-内啡肽水平明显下降,大鼠灌服重楼皂甙(60 mg/kg)后,急性吗啡镇痛耐受关节炎大鼠的痛行为学评分显著下降,而温水甩尾潜伏期明显升高,同时伴随下丘脑和海马内ACTH、下丘脑内β-内啡肽水平的明显升高,其中重楼皂甙对下丘脑内ACTH的作用和急性吗啡耐受关节炎大鼠的痛行为学变化显著相关.提示通过翻转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因急性吗啡镇痛耐受而引起的下丘脑内ACTH水平的下降,重楼皂甙可阻断急性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

    作者:徐海伟;黎海蒂;王建;范晓棠;李希成;龚发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突触前nACh受体对成年爪蟾视顶盖区微突触后电流的调制作用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研究了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AChR)对成年非洲爪蟾(Xenopus)脑片视顶盖区自发微突触后电流(mPSC)的调制作用.在顶盖区第六层细胞上,记录到自发微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成分,观察到其发放频率明显高于自发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频率.在TIX和atropine存在的情况下,carbachol等nAChR的激动剂可使mPSC的频率增加,但振幅不受影响.nAChR的竞争性拮抗剂DH-β-E可抑制由于加入nAChR激动剂所引起的频率增加,而对nAChR亚单位的选择性阻断剂mecamylamine,则仅能在个别细胞上发挥这一作用.

    作者:温晓红;蔡浩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颅重复性磁刺激后大鼠纹状体FOSB蛋白的表达

    观察经颅重复性低频磁刺激(rTMS)对大鼠纹状体FosB蛋白表达的影响.6-OHDA单侧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磁刺激器给予大鼠头部1 Hz,100 mT的重复性刺激,14 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纹状体FosB免疫阳性产物.rTMS后能够引起大鼠纹状体区域明显的FosB蛋白表达,这种表达广泛分布于尾壳核及苍白球,尤以腹侧纹状体及尾侧的壳核明显.6-OHDA损毁后予以rTMS,损毁侧FosB蛋白表达未出现减少,且尾壳核的背外侧部表达明显上调.对照组动物仅损毁侧有少量的FosB表达外,纹状体内未见FosB阳性标记.经颅重复性低频磁刺激能够激活纹状体内神经元,推测rTMS可能在增加多巴胺释放的同时,又能够激活多巴胺受体的活性,故在帕金森病等的治疗上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林宏;刘慧玲;鞠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颅重复性低频磁刺激后大鼠苍白球及黑质HMW MAP-2表达的变化

    观察经颅重复性低频磁刺激(rTMS)对大鼠基底节输出结构高分子量微管相关蛋白(HMW MAP-2)阳性标记变化的影响.采用磁刺激器给予大鼠头部1 Hz,100 mT的重复性刺激,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苍白球外侧部(GPe)、腹侧苍白球(VGP)及黑质(SN)等部位HMW MAP-2的免疫阳性产物.较之对照组动物,rTMS后苍白球外侧部和腹侧苍白球HMW MAP-2免疫反应物未见减少,且染色明显增强,阳性标记的纤维增粗;黑质特别是黑质网状部(SNR)亦可见到染色明显增强的HMW MAP-2免疫标记出现.rTMS能够使基底节输出结构中HMW MAP-2的表达发生变化,推测可能通过树突重塑而致突触传递的变化等而发挥其临床治疗作用.

    作者:林宏;宿长军;鞠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切断周围支对背根节神经元BDNF,NT-3及其mmRNA表达的影响

    为探讨周围支切断对DRG神经元BDNF,NT-3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将5只成年猫麻醉后暴露双侧L7DRG,于一侧距DRG 1 cm处切断外周支,另一侧为对照.动物存活3 d后取两侧L7DRG制作20μm厚冷冻切片.分别用BDNF、NT-3抗体及BDNFcRNA,NT-3cRNA探针(地高辛末端标记)行ABC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观察BDNF,NT-3及其mRNA的阳性产物部位,计数恒定面积内BDNF,NT-3及其mRNA的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BDNF及mRNA的阳性细胞主要是DRG胞体偏小的神经元(13~57 μm).而NT-3及mRNA的阳性细胞则主要是胞体偏大的神经元(57~100 μm).恒定面积内BDNF及其mRNA和NT-3及其mRNA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实验侧分别是16.4±0.7,11.1±1.4和24.5±2.1,22.8±3.2,而对照侧则分别是10.3±1.9,6.1±0.9和12.5±2.7,15.3±4.1.比较两侧BDNF、NT-3及其mRNA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周围支切断可致DRG BDNF,NT-3的表达明显增多.提示BDNF,NT-3可能在外周神经切断的早期反应中发挥作用.

    作者:顾玲;高玉培;王廷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LPS激发大鼠延髓内脏带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神经元FOS表达水平的变化

    观察腹腔注射细菌内毒素(LPS)后,大鼠延髓内脏带(MVZ)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元FOS表达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大鼠经LPS腹腔注射后1,3,6,12 h分别行固定取材制片.每个时间点的切片分为3组,分别进行抗FOS、抗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抗FOS/GFAP/酪氨酸羟化酶(TH)三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①FOS反应在LPS注射后3 h达到高峰,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MVZ内.②GFAP反应在注射后1 h即达到高峰,表现为胶质细胞肥大、数量增多.其分布与FOS基本相同.③三重染色观察到GFAP与FOS的多种聚集方式(FOS/GFAP/TH,FOS/GFAP,GFAP/TH),FOS阳性神经元周围GFAP免疫反应产物更密集.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对LPS起反应,其反应高峰的出现先于神经元.

    作者:葛煦;饶志仁;杨志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钾通道GIRK4中G 蛋白βγ亚基结合区的研究

    G蛋白激活的内向整流型钾通道(GIRK)在调节心肌房室细胞和神经元的兴奋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阐明G蛋白βγ亚基激活钾通道的分子机制,运用系统缺失突变和重组蛋白体外结合方法,研究GIRK4分子中能够与G蛋白βγ亚基结合的区域.结果表明,GIRK4 N端膜内域中的41~92区和C端膜内域中的253~348区分别是G蛋白βγ亚基的小结合区域.这一研究为进一步确定Gβγ激活GIRK通道的调节位点,明确其中关键氨基酸残基组成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兴东;张勇;陈哲宇;黄爱军;由振东;路长林;何成;Diomedes E Logothetis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的细胞骨架

    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痴呆的严重性有关的和合理的原因是触突丧失.尽管β-淀粉样蛋白假说盛行,但它引起突触丧失是微弱的;其他的病理变化更能说明突触损伤现象.轴突终末的正常依赖于轴浆流;轴浆流的功能需要完整无损的微管和运动蛋白--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发动蛋白.从早期AD的电镜研究以来,就已知在AD神经元中微管数量减少.正常情况下,微管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是平衡的;稳定的形成成分依赖于tau与微管的正常结合.但在AD中,tau的过磷酸化导致缠结形成和微管溃解.缠结的数量并不足以说明皮层神经元和突触的丧失;但在聚合前的缠结状态中,tau的过磷酸化无疑起重要作用.目前正在进行的运动蛋白异常的研究也将为通过轴浆流减少的方式而引起AD突触丧失的假说作出贡献.

    作者:董新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Memantine对缺氧缺血脑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期严重的临床疾患,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大量研究证实,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胺(Memantine)可以有效地减少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损伤.应用膜片钳技术的研究进一步从细胞水平证实了美金胺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示美金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国庆;陈惠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LIM同源盒基因家族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LIM同源盒基因家族是同源盒基因的亚家族之一,它作为一类转录调节因子,通过其LIM结构域特异的分子内或分子间相互作用,在不同种类动物的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发现,该家族中的某些基因在成年动物及神经损伤再生过程中也可能有作用.随着对LIM同源盒基因家族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有可能为进一步认识成年与再生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葛学铭;范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主要综述fMRI产生的历史、成像原理、成像技术和方法、已经取得的成绩以及将来研究发展的方向等.fMRI产生于MRI技术广泛应用的20世纪90年代,主要受快速成像技术的影响,从有创走向无创,从而受到神经、认知和心理科学领域的极大关注.fMRI原理是根据神经元兴奋后局部氧耗与血流增幅不一致,用BOLD效应机制成像,间接显示神经元活动.成像主要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和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技术,二者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上各有优劣.近几年来,fMRI技术对脑功能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估计将在这一领域继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将来fMRI可能主要在BOLD效应的生理过程、临床应用以及高场磁体的应用等领域进一步展开.

    作者:孙学军;刘买利;叶朝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果蝇中枢神经元受体和离子通道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果蝇这个良好的实验材料使我们能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等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研究无脊椎乃至脊椎动物神经元的信号转导、神经网络的信息加工及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规律等提供了一条捷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研究都致力于果蝇基因的克隆和DNA测序工作.然而,新近果蝇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完成标志着对果蝇的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通过直接的生理学特别是电生理学方法去研究果蝇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已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本文综述果蝇中枢神经元受体和离子通道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伍龙军;徐天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神经干细胞分化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具有比预期广的分化能力.要充分发挥神经干细胞的潜能,必须揭示其向特异性细胞系分化的机制.近来研究证实,细胞因子及内环境信号均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对神经干细胞分化机制认识的加深,将大大加速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怡;娄淑杰;路长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亚细胞的Ca2+动力学

    阐述了内质网、线粒体、细胞核及其他亚细胞区域的Ca2+浓度在细胞静息及活化状态下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

    作者:严进;吴飏飏;崔瑞耀;窦颖;路长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常用词汇(A部)

    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基本词汇对于神经科学研究同样十分重要.为此,我们特从新国外经典教科书中选择了部分常用词汇,分期刊出,以飨读者.其中@者属分子生物学词汇,其余为细胞生物学词汇.--编辑部acetyl CoA/乙酰辅酶A一种小分子的水溶性代谢产物,由与辅酶 A相连的乙酰基组成,产生于丙酮酸、脂肪酸及氨基酸的氧化过程;其乙酰基在柠檬酸循环中被转移到柠檬酸.actin/肌动蛋白,肌纤蛋白富含于真核细胞中的结构蛋白,与许多其他蛋白相互作用.其球形单体(G-肌动蛋白)聚合形成肌动蛋白纤丝(F-肌动蛋白).在肌肉细胞收缩时F-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activation energy/活化能(克服障碍以)启动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投入.降低活化能,可增加酶的反应速率.active site/活性中心,活性部位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及进行催化反应的区域.activetransport/主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耗能跨膜运动.由ATP耦联水解或另一分子顺其电化学梯度的转运提供能量.adenylyl cyclase/酰苷酸环化酶催化由ATP生成环化腺苷酸(cAMP)的膜附着酶.特定配体与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引发该酶的激活并使胞内的cAMP升高.allele/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部位的基因的两种或多种可能形式之一.allosterictranstion/变构转换小分子与蛋白质上特定调节部位相结合所引起的蛋白质之三级及(或)四级结构的改变,其活性随之发生变化.多亚单位酶的变构调节很普遍.alpha(α)helix/α螺旋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其氨基酸线性序列叠为右旋螺旋,借助主链上的羧基与酰胺基间的氢键维持稳定.aminoacyl-tRNA/氨酰转移核糖核酸用于蛋白合成的氨基酸的激活形式,含有借高能酯键与tRNA分子上3羟基相结合的氨基酸.amphipathic/两亲的,兼性的指既有亲水性部分又有疏水性部分的分子或结构.anaphase/(细胞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或有丝分裂期的成对同源物)裂开并分别(分离)朝纺锤体两极移动的有丝分裂期.anticodon/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互补的tRNA中三个核苷酸的序列,蛋白合成过程中,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碱基配对使携带增长肽链的新增对等氨基酸的tRNA排齐.antiport/反向转运协同转运的一种形式,膜蛋白(反向转运子)向相反的方向转运两种不同的分子或离子跨越细胞膜.antisense RNA/反义核糖核酸具有与某种特异性RNA转录物或mRNA互补序列的核糖核酸,其结合可阻止mRNA转录或翻译过程.apoptosis/编程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死亡通过一系列很鲜明的形态学改变而导致细胞死亡的受调节过程.aster/星体由微管组成的星形结构(称星状纤维),它在有丝分裂期自中心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ATP synthase/ATP合酶附着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及细菌浆膜的多聚体蛋白复合物,它在氧化磷酸化及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ATP的合成.也叫F0F1复合体.ATP ase/ATP酶催化ATP水解成ADP与无机磷酸并释放自由能的一大族酶中的一种.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ARS)/自主复制序列可使酵母菌DNA分子复制的序列;酵母菌DNA复制的一个起源.autoradiography/放射自显影术让照相底片或胶片暴露于样本,使样本(如组织切片或电泳凝胶)中的放射活性分子显影的技术.片子叫作放射自显影图或放射自显影片.auxotroph/营养缺陷体只有培养基内含有不为野生型所需的某种特定养分或代谢物时才能够生长的一种突变细胞或微生物.axoneme/轴丝存在于纤毛及鞭毛、由微管及相连蛋白构成的束, 它负责其运动功能.(徐伟编译陈宜张审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神经元轴突再生的研究进展

    轴突对于神经元间联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当成年哺乳动物大脑或脊髓中的神经元轴突受到损伤后,却不能再生.轴突不能再生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中含有一种被称之为Nogo蛋白的轴突生长抑制物.近Alyson等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对Nogo具有高度亲合力的轴突受体,这一发现首次为了解Nogo的作用基础提供了线索.破坏Nogo与Nogo-66受体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促进在体轴突的再生.如果这一作用被进一步证实,将大大推进神经元损伤后修复的研究.资料来源:Alyson Z.Identification of receptor mediating Nogo-66 inhibition of axonal regeneration.Nature,2001,409(6 818):341.(杨长伟、滕继平编译,陈哲宇审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杀虫剂导致鼠帕金森病

    一类广泛使用的杀虫剂能引起鼠类产生类似于帕金森病的综合征,这一新发现与流行病学上关于暴露于杀虫剂将增加帕金森病患病风险的研究结论一致,也给此病的研究提供了较好模型.Greenangre领导的研究小组用一种结构类似于MPTP的化合物--鱼藤酮(它是多种杀虫剂的活性成分),诱导鼠类产生了帕金森病的症状.在实验中,25只老鼠被注入杀虫剂,1到5周形成了僵直和不规则运动,在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并且活细胞中有极像雷维小体的沉淀物(帕金森病的一种特征性物质),而这是在以往的其他动物模型中所从未发现的.MPTP致帕金森病的机理是:MPTP代谢产物MPP+能通过血脑屏障,具有多巴胺受体的神经元吸收了它,MPP+干扰细胞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释放自由基杀死细胞,这就产生了与帕金森病相似的运动障碍.鱼藤酮致病机理与其有所不同,它能进入脑内任一种细胞,抑制复合体-1的活性,但却只使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这可能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比其他细胞对于复合体-1的变化更为敏感.至于鱼藤酮或其他杀虫剂能否引起人类的帕金森病,研究人员抱谨慎态度.但流行病学研究无疑支持这一结论.资料来源:Helmuth L. Pesticide causes Parkinson's in rats.Science,2000,290:1 068.(杨长伟编译,陈哲宇审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组大鼠质粒pEGFP-GDNF的构建和在脊髓内表达的实验研究

    采用RT-PCR方法从大鼠胎脑组织总RNA中扩增出该基因的全序列cDNA,并以融合蛋白方式克隆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GFP-GDNF在体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注射法将阳离子脂质体DC-Chol和pEGFP-GDNF基因混合后转染至大鼠胸段脊髓组织中,观察GDNF在大鼠脊髓中的表达.RT-PCR结果表明注射局部GDNF mRNA表达增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注射局部灰质和白质神经细胞内均有较多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GDNF体内转基因的方法是可行的,EGFP可作为报告基因观察GDNF在体内的表达.

    作者:鲁凯伍;陈哲宇;柴延丰;侯铁胜;傅强;路长林;李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第七讲突触可塑性的机制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基本功能,人和动物经过学习可以改变自身的行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为了调节各种适应性反应,神经系统的回路在整个生活过程中都是可变、可修饰或称为可塑的.突触的可塑性主要指突触连接在形态上和功能上的修饰.其主要变化可分为:突触前修饰、突触后修饰、突触前或突触后结构的可塑性等.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变化可以影响到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神经的损伤和修复以及学习记忆等多种脑功能.

    作者:陈忠;魏尔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第一讲神经系统损伤的细胞反应

    再生,特别是中枢神经再生,牵涉到神经活动基本过程以及神经损伤修复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近年来有重要与飞速的发展.现在,我们甚至已经触摸到脊髓损伤后截瘫康复的大门,这真是激动人心、令人向往的科学事态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牵涉到如下一些理论问题:轴突受损伤后其远端及近端的变性;损伤引起的瘢痕组织对中枢再生的阻抑作用;神经营养因子对再生的重要作用;应用神经前细胞(progenitor)、神经干细胞及基因工程方法用于中枢再生的前景等等.为了能将这些喜人的进展及时地介绍给国内广大的神经科学工作者,本刊特邀有关专家撰写该系列讲座.讲座共分若干讲,将分别叙述:神经系统损伤的细胞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修复作用及其机制,胚胎脑移植与中枢神经的再生,神经干细胞参与神经修复,神经干细胞移植在神经退化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基因工程在促进中枢再生中的应用前景,等等.编辑部

    作者:朱粹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