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分为PD组30例、神经系统其他疾病组33例和正常老年组60例,测定被检者血浆Hcy浓度、血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等,并且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844ins68和甲硫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的基因表型.结果PD组血Hcy浓度明显高于神经系统其他疾病组和正常老年组(P<0.01);经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D组的血Hcy水平与维生素B12呈负相关.此外,MTHFRC677T纯合突变型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和杂合突变型.结论本文证实C677T纯合子突变可能是导致血浆tHcy水平升高的遗传决定簇.因此,补充营养元素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有助于降低Hcy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有必要对人群进行MTHFR基因多态性筛选.
作者:傅毅;陈生弟;刘建荣;倪培华;应雅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氯化锂对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锂对学习记忆的影响与NOS表达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组和四个氯化锂(LiCl)(3,30,300,3000 mg/kg)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含LiCl(3,30,300,3000 mg/kg)的饲料喂养60 d,通过Y-迷宫实验,比较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别;采用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DG)一氧化氮合酶(NOS)与nNOS阳性细胞数的差别.结果3,30mg/kgLiCl组大鼠Y-迷宫实验成绩明显好于正常对照组(P<0.01);300,3000 mg/kgLiCl组大鼠则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NADPH-d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LiCl(3,30 mg/kg)组大鼠海马NOS与nNOS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Cont组(P<0.05);LiCl(300,3000 mg/kg)组大鼠NOS与nNOS阳性细胞数少于Con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较低浓度的氯化锂能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NOS活性和nNOS蛋白表达,而较高浓度的锂则可能减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NOS活性和nNOS蛋白表达.
作者:杨芳;李积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电刺激Wistar大鼠海马(分为单侧、双侧点燃及左右侧交替点燃三组)来建立复杂部分性癫痫的动物模型,探讨三种方法在建立癫痫动物模型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单侧点燃组、双侧同时点燃组、双侧交替点燃组.按Goddard方法将电极分别植入左侧海马(单侧,UK组),双侧海马(双侧,BK组;交替点燃组,AK组),每日接受电刺激,刺激条件为:刺激强度400 μA,频率60 Hz,波宽1ms.持续时间1 s.结果BK组与UK组相比,两者点燃率有显著差异(100%vs55%,P<0.05).点燃速度也显著减慢(P<0.05).与AK组与UK组大鼠达到5期惊厥的刺激次数(19.36±3.47)相比,AK组痫性发作出现的速度显著增快(10.85±1.98),且点燃成功率为100%,与UK组相比(55%)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单侧海马电刺激建立癫痫的动物模型时,出现点燃的延迟现象,表现为部分性发作和低水平的双侧海马ⅡS活动.大鼠双侧海马交替电刺激建立癫痫的动物模型时,表现出点燃的拮抗作用.
作者:张东君;周盛年;徐广润;于美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质粒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大脑中动脉(MCA)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Longa 6分制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焦油紫(CV)染色和图像分析处理系统测量梗塞灶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鼠脑中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CRMP-4蛋白的表达.结果经侧脑室注射含有VEGF基因的质粒可以在缺血损伤脑区表达VEGF蛋白,并促进缺血侧纹状体的血管增生.在此条件下,VEGF高表达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加快、体重下降幅度缩小.再灌注2周时脑梗塞灶体积由对照组的(22.35±2.04)%,(n=5)缩小至VEGF质粒注射组的(17.38±1.56)%(n=6)(P<0.05).同时,VEGF质粒注射组缺血侧纹状体内CRMP-4阳性细胞数为42±8.41,对照组仅为13.75±4.52,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后侧脑室注射脂质体包裹的VEGF蛋白表达质粒对缺血损伤脑具有保护效应.
作者:郭馨;陆世铎;孙凤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PTP(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甲基-苯基四氢吡啶)对小鼠下丘脑和海马内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每日接受25mg/kg MPTP腹腔注射连续5 d,后一次MPTP注射后第1天,第3天和第14天,断头杀鼠并迅速取出海马和下丘脑,对照组为生理盐水注射组.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海马和下丘脑内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动态水平,结果统计使用方差分析.结果MPTP注射诱导了海马和下丘脑IL-6水平的变化以及海马IL-1β的变化,下丘脑IL-1 β水平未受到MPTP影响.具体表现在海马和下丘脑IL-6在第1天升高,而海马IL-1 β水平在MPTP注射后第3天显著降低.结论MPTP诱导了下丘脑和海马IL-1β和IL-6等前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提示下丘脑和海马参与了MPTP诱导的脑内炎症反应.
作者:申延琴;李康生;罗燕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钙/钙调素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α在Alzheimer病(AD)老年斑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女性AD患者及10例年龄、性别等匹配的正常老年人的海马切片,进行CaMKⅡ-α免疫组织化学和CaMKⅡ-α与β-淀粉样蛋白(Aβ)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研究.结果CaMKⅡ-α正常分布于神经元胞质、轴突,但在AD患者的海马,CaMKⅡ-α沉积于神经元外并形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样结构.其中,大部分CaMKⅡ-α斑块样沉积存在于主要由Aβ组成的老年斑中,只有那些很小的CaMKⅡ-α沉积斑不含Aβ.在弥散型斑块中,CaMKⅡ-α沉积撒落在未融合的Aβ沉积中.在经典型斑块中,交互出现的CaMKⅡ-α和Aβ沉积围绕着均质融合的Aβ核心.老年斑周围反应增生性星形胶质细胞不过度表达CaMKⅡ-α,且与CaMKⅡ-α沉积间无明确关联.结论CaMKⅡ-α沉积可能参与了AD患者老年斑形成,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不参与CaMKⅡ-α沉积.
作者:陈贵海;王月菊;周江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纹状体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estin的表达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向成年SD大鼠纹状体内立体定位注射0.5μl KA(1 mg/ml),分别于手术后第1、3、7、14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纹状体内nestin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纹状体内可观察到微弱的淡染nestin样免疫活性阳性细胞;大鼠纹状体KA损伤后1 d,nestin样免疫活性增强;第3天nestin样免疫活性达峰值,nestin样免疫活性阳性细胞的胞体肥大,突起粗大,分支增加;此后nestin样免疫活性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减弱,其胞体和突起逐渐变小变细.结论成年大鼠纹状体内注射海人藻酸可诱导nestin的大量表达,该表达可能与脑损伤后的自身修复相关.
作者:姚瑞芹;徐铁军;张凤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聚ADP核糖多聚酶(PARP)不同时空的表达改变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ARP蛋白表达与降解、凋亡的时空动态改变.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诱导PARP蛋白表达增强,与凋亡的时间变化规律相似,但范围大于并涵盖凋亡的范围,凋亡分布区外侧的缺血区表达也明显增加.(2)同时,PARP蛋白出现降解,随着缺血或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降解逐渐增强.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神经细胞DNA修复蛋白PARP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轻度缺血时,PARP可修复受损DNA,神经细胞耐受缺血而存活;缺血损害重时,PARP被降解,DNA修复机制受损,细胞凋亡程序启动.
作者:杨渊;张苏明;方思羽;韩莉;江红;许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记录幼年非洲爪蟾视顶盖区第六层神经元的自发性微突触后电流(mPSCs).方法应用盲法电压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观察到用谷氨酸受体激动剂NMDA灌流脑片后先引起mIPSCs的频率明显增加并出现内向膜电流及高频的mEPSCs,经一段时间洗脱后mIPSCs和mEPSCs又均完全消失,而膜电流恢复到原来未加NMDA前的水平.GABA受体的激动剂GABA可诱发明显的外向膜电流.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BM)不仅能将mIPSCs全部抑制掉,并且还可以诱发mEPSCs.谷氨酸受体的拮抗剂APV对mPSCs亦有类似的作用,不仅可以抑制顶盖神经元的mEPSCs,而且可以使原有的mIPSCs的频率和振幅均增加.结论幼年期的突触前、后膜上既有兴奋性谷氨酸能受体也有抑制性γ-氨基丁酸能受体,而且在突触前膜上受体可以调制突触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突触前、后膜上的受体间存在相互作用,以确保突触前后活动和功能上的稳定,从而达到神经网络的平衡.
作者:刘燕;温晓红;管永清;蔡浩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抗痫药丙戊酸钠(VPA)在不同剂量范围对癫痫发作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马桑内酯(CL)急性致痫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单纯CL组和5个VPA预处理组,VPA剂量分别为10,15,20,30,35mg/kg.均于痫性发作24 h后断头取脑,用TUNEL法检测CA1区,CA2区,CA3区,门区,齿状回,丘脑,丘脑下部,杏仁核,额叶皮质,小脑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结果预注射VPA 10~30 mg/kg组与单纯CL组相比,痫性发作程度及各脑区TUNEL阳性细胞密度随着VPA给药浓度的增加而递减.但预注射VPA 35 mg/kg组的痫性发作反而较剧烈,凋亡脑细胞密度与单纯CL组大鼠相近.结论VPA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显著有效地减少痫性发作,这种发作强度的减轻与多个脑区凋亡神经细胞密度明显减少相对应;但当VPA给药剂量超过一定范围则没有同样效应.
作者:朱蔚文;丁松林;陆雪芬;孙卫文;郑德枢;廖卫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和海马在空间学习功能方面有无区别.方法将大鼠穹隆海马伞切断及向边缘区注射海人藻酸,用Morris水迷宫测试两实验组和相应对照组的空间学习能力的变化.结果穹隆海马伞组和边缘区注射海人藻酸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延长,而且延长幅度大致相同.穿环数均有所下降,幅度也大致相同.结论纹状体边缘区同海马一样,与大鼠的空间学习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常铉;舒斯云;包新民;江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神经突起生长导向因子netrin是一种分泌蛋白,在神经发育所需的轴突导向及细胞迁移中发挥双重导向功能--吸引或排斥,主要依赖于生长锥所表达的不同受体结肠癌缺失蛋白(DCC)或UNC5同源物(UNC5H),从而传递不同信息.同时,dcc和unc5h也是肿瘤抑制基因,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这种双重导向功能可能归因于它们属于配体依赖性受体家族.依赖性受体的重要特征是缺乏相应配体时将诱导细胞凋亡,因此推测DCC和UNC5H不仅为神经元传递信号所必需,同时也是细胞生存因子,与细胞存活及正常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
作者:余科科;汪思应;张成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突触前神经末梢的主要作用是以量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并以此激活突触后的靶细胞.突触前神经末梢有大量的离子通道,在递质释放的每个步骤都有大量离子通道参与.这些离子通道主要包括:钙离子(Ca2+)通道、钾离子通道、Ca2+-门控的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氯离子通道、突触前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及其他一些离子通道,其中Ca2+通道在递质释放的过程中尤为重要.Ca2+通道存在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也不同,它们分布在不同的生物组织中.不同Ca2+通道之间还存在着协同关系以促进递质释放.此外,大量存在的Ca2+通道是在生理和药理方面对递质释放进行更有效调节的基础.
作者:李蓓;王智明;李云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P2Y受体是代谢性G-蛋白偶联受体,在哺乳动物已发现8种P2Y受体,它们多表达在外周神经末梢、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和脊髓神经元等部位.其配体为ATP、ADP、UTP和UDP等.P2Y受体可从外周和脊髓等水平对伤害性感受进行调制.P2Y受体调制伤害性感受的机制可能和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也可能和VR1有关.
作者:谢玉丰;唐敬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细胞死亡是生物有机体正常发育和维持稳态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生命现象.凋亡和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它们不同但又难以截然分开.抑制肿瘤细胞无限增殖,使之凋亡是探索抗癌药的重要方向.川楝素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及诱发凋亡作用表明它可能是具有这种功效的抗癌药物候选者.
作者:施玉樑;汤勉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