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糖尿病患者并发的心力衰竭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无关,而由糖尿病性心肌病所致.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心肌细胞钙和钾转运缺陷以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本文就控制血糖以及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噻唑烷二酮衍生物以及抗氧化剂等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作者:邵雅娣;王鸣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通常人们将高血压与心脏、血管和肾脏的临床终点事件,如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竭联系在一起.在过去10年中,也有人提出了长期高血压将引起认知功能损害和男性性功能障碍.
作者:赵绪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有心、脑、血管和眼底多种并发症存在,而高血压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导致恶性循环.本文介绍了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降压药的用药情况,为进一步改善糖尿病高血压药物治疗提供了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张来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临床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GBE)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梗死、冠心病、急性脑血栓、糖尿病肾病等与血液流变学有关的疾病疗效佳.本文对近年来GBE在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建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多项病理生理学研究结果均支持舒张性心力衰竭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症候群.降低容量负荷、减慢心室率、控制血压、改善心肌缺血、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断剂并避免选用正性肌力药物为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作者:严铭玉;王鸣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之一,也是临床医生经常面临的为棘手的难题之一,其治疗对策在近20年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及埋藏式心脏电复律除颤器(ICD)的应用,部分VT得到了根治.但由于介入治疗费用较高及目前心脏电生理技术水平,而且RFCA和ICD仅适用于部分VT病例,所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临床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现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近远期疗效重新评价,有助于合理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防治VT.
作者:昝春辉;宣兵;杨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微粉化技术的开发,是实现该类药物多种途径给药的必要条件.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目前常用的以及有研究潜力的几种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微粉化方法.
作者:高静;储藏;丁雪鹰;高申;王秀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商品名Levemir2开发与上市厂商本品由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公司研发,于2004年5月在瑞士首次上市,目前已在瑞士、爱尔兰和英国上市.
作者:何玉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感染性疾病是我国目前临床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在我国临床使用的药物中,抗感染药物数量大、种类繁多、发展也较快,在整个药品市场中一直占有较大的份额.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医院使用中占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已成为医药市场竞争的焦点.
作者:郭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特应性皮炎(AD)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建立在随机对照研究(RCT)基础上的治疗方法很少.目前对AD治疗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治疗有效性的研究发现,许多药物的体外药学活性与临床疗效之间有很大差异.免疫调节剂为AD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对严重患者及其他药物难治患者.本文介绍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疗效,同时介绍了一些尚未经过试验的药物的优缺点,并回顾了几种药物的临床前试验.
作者:阎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诱导细胞凋亡是治疗白血病和肿瘤的一条重要途径,活性氧在启动和调节细胞凋亡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活性氧参与的细胞凋亡途径及其代表药物在血液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观注.
作者:邵静波;蒋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本指南中的诊断和治疗建议针对无症状性菌尿(ASB)的成年(>18岁)患者,适用于ASB的治疗,对有或无症状的尿路感染的预防不具指导意义.美国感染疾病协会-美国公共卫生署(IDSA-USPHSGS)根据建议的程度和证据的可靠性进行了分类和分级(表1).本指南不能代替医生的临床判断.
作者:万里燕;崔建;袁丽萍;李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硫必利、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 根据罗马Ⅱ诊断标准,75例腹泻型IBS患者入选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一日3次,每次0.1g;口服硫必利早、中0.05g,晚0.1g;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一日3次,每次40mg,总疗程3~6个月.治疗期间,患者每1~2周复诊,观察总体疗效和单项症状好转和缓解情况.结束治疗后随访12周.结果 75例患者中,有效54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94.7%,平均起效时间为(5.7±4.1)天;单项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腹痛95.5%、腹泻94.7%、腹胀90.6%、黏液便87.5%;5例出现症状复发.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硫必利、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能有效治疗腹泻型IBS.
作者:王大力;顾掌生;刘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喉源性咳嗽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20例喉源性咳嗽患者分别采用综合治疗和传统内科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组有效率(95%)明显高于传统内科治疗组(71.66%).结论 在传统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微波热疗术、酮替芬及第二代抗组胺药的综合疗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佳,值得推广.
作者:尤建强;尹骏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苯那普利及坎地沙坦酯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PN)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31例难治性IPN患者接受大剂量苯那普利及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同时口服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GC).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常规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用大剂量苯那普利及坎地沙坦酯2个月,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尿蛋白定量提示完全缓解9例(29.04%)、显著缓解10例(32.26%)、部分缓解7例(22.58%)、无效5例(16.12%),总效率为83.88%.各病理类型观察结果显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及IgA肾病(IgAN)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膜性肾小球肾炎(MGN)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结论 大剂量苯那普利及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对大部分难治性IPN安全有效,其疗效可能因病理类型而异.
作者:张建国;任姜汶;李展旭;张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氯沙坦钾)平行对照.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或氯沙坦钾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 奥美沙坦酯组与氯沙坦钾组比较,患者平均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8.9±8.7)mmHg和(12.6±7.6)mmHg(P<0.01);(13.8±3.5)mmHg和(11.7±3.3)mmHg(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压降低幅度均有显著差异,心率无明显变化.奥美沙坦酯和氯沙坦钾组降压显效率分别为63.2%和57.9%,总有效率分别为84.2%和68.4%,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共出现3例头晕,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改变.结论 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张亚文;丁茹;吴宗贵;陈琴珍;王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