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主办单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2-9188
  • 国内刊号:31-1939/R
  • 影响因子:0.84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302
  • 全年订价:41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药学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2009年12期文献
  • 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EH患者经2周冲洗期后,接受卡维地洛一日2次,每次10 mg口服,疗程16周.治疗4周后若舒张压仍然≥90mmHg则剂量加倍,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收缩压由(156.2±11.8)mmHg降至(134.5±10.9)mmHg,舒张压由(101.5±3.7)mmHg降至(85.3±5.6)mm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P<0.01);24h尿白蛋白由(107.2~50.1)mg降至(69.5±31.2)mg(P<0.01):24 h尿总蛋白由(0.28±0.071)g/L降至(0.19-1-0.049)g/L(P<0.01):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由(2.43±0.45)mg/L降至(1.82±0.41)mg/L(P<0.01):尿β2-MG由(0.124±0.038)mg/L降至(0.109±0.016)mg/L(P<0.01).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糖,血脂,血电解质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能显著降低EH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且能减少其24 h尿白蛋白的排泄,降低血、尿β2-MG,对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奇志;张敏;李敏;翁朝航;范可军;陈志松;陈孝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麻醉的比较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和苏醒效果.方法 3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及芬太尼(F)组(n=15),观察患者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术毕停药到呼之睁眼(M1)及拔管(M2)时间;MI与M2时患者的清醒程度.结果 两组插管(T3)时血压均较插管前(T2)时升高,且F组高于R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撑喉镜置入(T5)时血压均较T2时升高.且F组高于R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插管前、插管时及术中BIS值均较术前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R组患者的术后唤醒及拔管时间小于F组(P<0.05),且R组患者唤醒及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好于F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用丙泊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麻醉较芬太尼联用丙泊酚更加平稳,术后恢复更加迅速.

    作者:李敏;曹春芳;张凡;戴体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

    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因免疫抑制活性高,毒性及不良反应小而受到医药学研究及临床的日益关注.市场需求的增加带来了生产及临床上的诸多问题,对此类药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性且具潜力的方法.本文综述目前临床用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生物合成基凶簇的研究价值及意义、研究历史、常用研究方法及应用前景.

    作者:陈怡倩;胡海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烟曲霉对伊曲康唑耐药机制的研究现况

    随着伊曲康唑等唑类抗真菌药的广泛使用,烟曲霉对其敏感度逐步降低,耐药性增强.对唑类抗真菌药作用机制的了解、体外敏感检验方法的标准化以及基因测序、RT-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完善促进了对烟曲霉耐药机制的研究.烟曲霉耐药机制非常复杂,其中还有不少疑点尚待解决.本文主要针对烟曲霉对伊曲康唑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景兰;陈代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抗肿瘤坏死因子α用于重度哮喘治疗的研究进展

    哮喘是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根据其症状、气流受限程度和肺功能等变化可分为间歇性及轻、中、重度持续性哮喘.对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传统方法治疗有时仍难以控制其症状,多项研究表明这可能与其体内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上调有关,本文旨在概述近年来抗TNF-α治疗用于重度哮喘患者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TNF-α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和TNF-α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单抗.

    作者:郑英明;谢强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进展

    心肌缺血是指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供血、供氧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心肌耗氧量增加或供氧减少都可引发心肌缺血.抗心肌缺血药物可以通过减少心肌耗氧量或增加心肌供氧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目前常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和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等.临床可以依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作者:王英杰;王肖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心房颤动治疗药物决奈达隆

    决奈达隆在结构上与胺碘酮相似,但不含碘,因此潜在的不良反应较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显示其应用前景良好.本文对决奈达隆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杰;张楠;葛海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与依帕司他联用抑制大鼠血管再狭窄

    目的 评价醛糖还原酶(AR)在大鼠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探讨AR表达与损伤血管内膜增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阿托伐他汀和依帕司他联用对再狭窄血管中AR及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未干预组、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组、依帕司他组和阿托伐他汀+依帕司他组.除假手术组外均以通气-干燥法损伤右侧颈总动脉,并以左侧颈总动脉为对照.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左、右颈总动脉内、中膜增生情况,计算内、中膜面积及其比值,以荧光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AR及NF-κB的表达.结果 损伤血管术后1周内膜增生明显,术后2周进一步加重;AR及NF-κB表达强于对照组.与手术未干预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依帕司他组、阿托伐他汀+依帕司他组血管内膜面积、血管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AR及NF-κB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且均以阿托伐他汀+依帕司他组为显著.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依帕司他联用可抑制AR和NF-κB表达,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及冉狭窄形成.

    作者:张雪梅;郑春华;高招波;魏友平;万明勇;张春花;熊旭华;范剑峰;万红兵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药 raltegravir

    1商品名Isentres2 开发与上市厂商本品由美国默克公司(Merck)开发,2007年11月首先在美国上市3适应证本品联合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适用于有病毒复制且病毒已对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耐药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成人患者.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全球医药快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自制复方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及其人体药动学研究

    目的 自制复方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并参照美国KOS公司的原研药对其处方工艺和人体药动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释放度筛选烟酸缓释骨架组成,以溶出度试验确定洛伐他汀制剂组成,并按常规双层压片技术制备本品.分别以释放试验和释放度检测评价本品的体外释放行为;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健康志愿者空腹及进食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本品以HPMC、PVP为烟酸缓释层骨架,以L-HPC为洛伐他汀常释层崩解剂,经双层压片技术成功制得.体外释放结果为:洛伐他汀30min溶出度≥80%,烟酸释放量2h为30%、4h为50%、8h为80%,f2值>50.人体药动学研究结果为:洛伐他汀单剂量进食组达蜂时间(Tmax)为(1.75±0.42)h、血药峰浓度(Cmax)为(2.12±0.67)ng/mL、半衰期(t1/2)为(11.21±7.60)h,单剂量空腹组Tmax为(1.90±0.74)h、Cmax为(1.49±0.60)ng/mL、t1/2为(12.2±7.65)h;烟酸单剂量进食组Tmax为(3.17±1.05)h、Cmax(317.3±407.1)ng/mL、t1/2为(10.39±5.26)h,单剂量空腹组Tmax为(1.63±0.48)h、Cmax为(247.3±312.9)ng/mL、t1/2为(11.54±5.01)h:结论本研究制得的产品表现为洛伐他汀速释、烟酸缓释的特性,体外释放曲线与原研药对照品一致.

    作者:范新华;屠永锐;胡一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围产期母婴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

    15岁以下儿童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母婴传播,采取剖宫产、人工喂养和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等综合干预手段可以明显降低母婴传播率.对围产期感染HIV的母婴进行早期合理的抗病毒药物干预,可以有效地保障母婴健康.本文综述围产期母婴HIV感染的药物治疗时机、用药方案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作者:张金萍;陈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临床抗真菌疗效仍有待提高.为了提高抗真菌疗效,临床医生常联合应用多种抗真菌药物.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在不同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价值不尽相同.随着新型高效低毒抗真菌药物的出现和应用,临床上出现了多种可能的联合用药方案,但联合用药的确切价值尚需通过临床研究加以验证,联合用药不宜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初的常规治疗方案,且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作者:沈银忠;张永信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应用

    新型高效低毒抗真菌药物的出现和应用,优化了临床抗真菌治疗方案,提高了抗真菌治疗的疗效.伏立康唑作为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安全且组织分布广等特点,在临床抗真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也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并与较多的药物具有相瓦作用.临床应根据真菌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机体免疫状况、真菌药敏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合理选用伏立康唑.伏立康唑在真菌感染防治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需通过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沈银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甲型H1N1流感治疗新药扎那米韦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警示,2009年秋冬季可能出现甲型H1N1流感大规模暴发.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生产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zanamivir,依乐韦,Relenza)能有效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是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南推荐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目前分离自临床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尚未见对该药耐药者.其在国内的成功上市,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应对流感的防控措施.

    作者:赵绪韬;周新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