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及动脉压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和治疗组(n=28,接受常规抗心衰和rhBNP联合治疗),以两组心率、动脉压、尿量、血NT-proBNP水平及射血分数(EF)的差异评价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用药后24和48 h心率下降,用药后48 h平均动脉压下降,尿量增加,且上述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NP可改善CHF患者的心衰症状作用显著.
作者:陈焱;张贵生;黄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引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愈发严重,VRE耐药性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可有效治疗肠球菌感染的药物选择余地越来越小,本文总结了常用及新的治疗VRE药物,并介绍其对VRE的作用机制.
作者:鲍娟;戈梅;陈代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继首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l之后,qnrB,qnrS,qnrC和qnrD等其他一些类似基因也相继被发现.另 外,两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即外排泵QepA和OqxAB以及氨基糖苷甲基转移酶Aac(6’)-Ib-cr陆续被报道.本文综述肠杆菌科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符浩;夏兴;陈代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综述近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重点介绍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活性化合物和复合制剂的开发.
作者:谭相端;王攀峰;王国平;钱考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环糊精(CD)及CD/水溶性高分子体系对全反式维A酸(ATRA)的增溶作用.方法通过绘制相溶解度图,考察不同CD与ATRA的包合情况,并以常用凝胶基质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考察其对ATRA/CD包合物相溶解度图的影响.结果α-CD、β-CD、γ-CD与ATRA形成1:1包合物,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其浓度低于6%时,形成1∶1包合物,高于此浓度则形成1:2包合物,在上述各CD高浓度溶液中,ATRA溶解度分别为纯水溶液的5.5、15.1、24.2和34.6倍加入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能进一步提高ATRA/β-CD包合物稳定常数和ATRA溶解度,且CMC-Na作用为显著,0.5% CMC-Na的加入可使ATRA/β-CD包合物稳定常数增加4.6倍,而ATRA的大溶解度进一步增加(为水和1.8% β-CD溶液的247.4和16.4倍).结论以CMC-Na为基质、β-CD为增溶剂制备ATRA外用制剂,可能增加单位制剂ATRA浓度,降低潜在不良反应.
作者:陈中建;戚建平;卢懿;吴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长波紫外线照射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酶生化法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银杏叶提取物能提高HaCaT细胞增生活力,降低细胞内丙二醛水平,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长波紫外线照射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周南;廖勇;黄晨;潘炜华;廖万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哮喘大鼠维生素D3上调蛋白l(VDUP1)的表达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哮喘组、1,25-(OH)2D3组和地塞米松组.以卵蛋白为致敏原制备哮喘大鼠模型,1,25-(OH)2D3组在激发前1h口服1,25-(OH)2D3,地塞米松组于激发前1h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同时提取肺泡灌洗液(BALF)中巨噬细胞,体外给予1,25-(OH) 2D3干预.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4和IL-10水平、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肺组织病理变化.RT-PCR检测肺组织及BALF中巨噬细胞表达VDUP1的水平.结果1,25(OH)2D3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IL-4水平降低,IL-10水平增加,肺组织及肺泡巨噬细胞中VDUP1的表达增加.结论1,25-(OH)2D3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有抑制作用,同时可引起VDUP1表达升高,提示后者有可能作为哮喘氧化应激的监测指标.
作者:周妍;周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延缓和防止心室重构发展,降低CHF死亡率和住院率,目前临床药物治疗仍居主导地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一直是CHF治疗的一线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对CHF预后也有益,但与ACEI相比,其并无显著优势.本文综述ACEI在CHF治疗中的临床地位.
作者:李新立;周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神经内分泌失调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不良预后相关,是临床CHF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心力衰竭患者虽已接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以及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然很高.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与神经内分泌抑制剂联合应用,可降低轻度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且与螺内酯相比,可更进一步减少长期治疗所致的内分泌紊乱.本文综述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心衰的意义,重点介绍依普利酮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循证依据与优势.
作者:戚玮琳;李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破坏为特征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并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本文从作用机制出发,综述首个开发上市的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吸收和促进骨形成双重作用的新药雷奈酸锶,评价其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志宏;沈舜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GIOP)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增加骨折风险.糖皮质激素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常用药物,激素和疾病本身均可干扰骨骼形成和再吸收平衡.GIOP的有效防治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综述GIOP的临床防治进展.
作者:谷立杰;袁伟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与正常人群骨密度(BMD)的差异.方法选取肾移植受肾者53例为移植组(男23例,女30例),正常体检人群115例为对照组(男64例,女51例).以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左股骨颈和全髋BMD,比较不同性别移植组和对照组BMD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男性移植组仅左股骨颈BMD明显低于同性别对照组(P<0.05),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总发生率分别为47.8%和35.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移植组L1、左股骨颈和全髋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总发生率分别为66.7%和35.3%,移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BMD降低,且女性组骨量减少以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高.
作者:金文雅;赵晋华;乔文礼;汪太松;顾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以儿童与老年人为主体的特定人群,熟练掌握吸入产品的使用技术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在压力定量吸入气雾剂(pMDI)的使用中,辅助装置的使用较为关键.吸入辅助装置可降低pMDI使用过程中对“揿压并吸入”的协同要求,还能增加药物在肺部的沉积剂量,提高疗效.本文简要综述吸入辅助装置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应用与吸入辅助装置的推广使用情况.
作者:张海霞;邓万定;周建平;金方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