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主办单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2-9188
  • 国内刊号:31-1939/R
  • 影响因子:0.84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302
  • 全年订价:41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药学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2012年5期文献
  • 尿样监测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指导中的意义

    目的 评价以尿样临测推测日蛋白质和盐分摄入情况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开展营养指导的有效性.方法 CKD患者(n=40)在家中自行收集24 h尿样,由营养师和医生根据24 h尿样检测结果推测日蛋白质和盐分的摄入情况,并依此配置饮食方案,给予相应的营养指导.结果 与营养指导前相比,患者经营养指导后日蛋白质和盐分摄入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尿样监测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营养指导的依从性,有效延缓CKD患者的病程进展.

    作者:雷振;刘景芳;蔡东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心衰患者优化药物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CHF)患者接受优化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期血压(B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记录315例CHF患者入院时及症状缓解期的血压水平、血肌酐值、血红蛋白值和心超检查相关数据等,随访至少一年的全因死亡率.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缓解期收缩压(SBP)低是死亡率较高的因素(P=0.027),在LVEF减低性心衰(HFrEF)患者中,症状缓解期SBP与死亡呈负相关.结论 症状缓解期SBP低是CHF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紊,尤其是HFrEF患者.

    作者:沈虹;刘铭雅;魏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阴道内酸性环境对白色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治疗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阴道内酸性环境与白色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对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妇科门诊的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SVVC)患者进行阴道菌株分离、鉴定,获得白色念珠菌96株.检测不同pH值环境下菌株对硝酸咪康唑与克霉唑的药物敏感性,并观察相关性.结果 在pH值偏酸性的环境下,两种唑类药物的MI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更强.结论 维持阴道内酸性环境能更有效地治疗白色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作者:施磊;宗黎琼;童剑倩;郭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口服药物吸收的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多种细胞模型如常用的Cao-2和MDCK细胞,以及新近开发的MDCK-MDR1、M细胞、药物溶出/Caco-2细胞组合、HT-29和TC7细胞等均可用于口服药物吸收的评价,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综述各类细胞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江雪;奚泉;周建平;金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鸡矢藤的研究进展

    鸡矢藤中含有环烯醚萜类、三萜类、甾体类、黄酮类、挥发油及其他多种成分,具有抗炎、镇痛、降尿酸和保肾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结合鸡矢藤的主要化学成分综述其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鑫杰;缪刘萍;周海凤;吴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抗革兰阴性菌新靶点:脱乙酰基酶(LpxC)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脱乙酰基酶(LpxC)是催化革兰阴性菌外膜脂多糖主要成分类脂A的关键酶,其结构和序列与各种哺乳动物蛋白都不同源.此酶为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其缺失或过表达都会使某些革兰阴性致病菌死亡.本文综述LpxC的结构、酶学性质、催化机制及其抑制剂等研究进展.

    作者:方敏;陈舟舟;陈代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齐多夫定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端粒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并因此成为癌症治疗的主要靶点.随着对端粒酶抑制剂研究的深入,作为治疗艾滋病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重新引起关注.本文综述齐多夫定作用于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研究进展.

    作者:刘宇;林军;郑玉果;朱宝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舒尼替尼衍生物ZH26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目的 研究舒尼替尼衍生物ZH26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噻唑比色法体外检测ZH26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S180肉瘤、Colon26结肠癌小鼠肿瘤模型和裸鼠人体肿瘤移植瘤NCI-H460人大细胞肺癌移植瘤、SPC-1肺腺癌移植瘤模型,评价ZH26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 ZH26体外对多株肿瘤细胞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大多数肿瘤细胞株的IC50值为3.33~5.68 μg/mL,与舒尼替尼相当.体内试验表明,30~90 mg/kg ZH26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率为40.55%~66.82%;对小鼠Colon26结肠癌的抑瘤率为55.41%~78.14%;对NCI-H460人大细胞肺癌的抑瘤率为48.14%~70.56%;对SPC-1肺腺癌的抑瘤率为42.06%~92.18%.结论 ZH26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相关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肖璘;刘珉宇;蔡立;郑红艳;邓轶方;赵小烨;刘全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评价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分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FGA)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GA).自1952年氯丙嗪问世至今,抗精神病药物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由于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与阻滞多巴胺D2受体有关,随之发展了一系列D2受体阻断剂的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氟哌啶醇、奋乃静、舒必利、三氟拉嗪、氯普噻吨、五氟利多和硫利达嗪等,即FGA,又称典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盛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的识别和处理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外周动脉疾病(PAD)好发于糖尿病患者.重症肢体缺血(CLI)指的是肢体动脉闭塞致血流不能满足静息时肢体代谢需要的状态,是PAD的严重表现.CLI的治疗包括戒烟、血糖控制、他汀类药物、降压和抗血小板治疗及血运重建,不适合血运重建或血运重建不成功者可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的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CLI的临床表现以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苏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药物治疗综述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及早给予药物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症状,还能积极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降低截肢率,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

    作者:林琳;汤正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来源于骨髓,是具有修复内皮和新生血管功能的干细胞.糖尿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和功能均出现下降,EPC已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一个新靶点.本文综述EPC在糖尿病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和药物干预机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佳超;李晓牧;陆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糖尿病足的一站式治疗

    糖尿病足(DF)的临床治疗是集内分泌科、血管外科、骨科和整形外科的综合性治疗.DF的一站式治疗能大程度保全患者肢体功能.本文综述DF一站式治疗的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治疗现状.

    作者:邵明哲;张健;赵珺;梅家才;潘烨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