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4406
  • 国内刊号:31-1726/R
  • 影响因子:0.50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73
  • 全年订价:31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国际药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药学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年1期文献
  • 右美托咪定对脑血管病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脑血管病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脑血管病手术患者64例,年龄19~67岁,体表面积1.7~2.1 m2,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32)和对照组(C组,n=32).麻醉诱导前D组经静脉10 min内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 kg-1,随后以0.7μg· kg-1·h-1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夹闭或切除病灶前即刻(T1)、夹闭或切除病灶后5 min(T2)、手术结束时(T3)及手术结束后24 h(T4)血液中星形胶质细胞S100蛋白的β亚型(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2组患者术前1d、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 C组S-100β及NSE浓度在T2-4时刻较在T0时刻升高(P<0.05),D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D组S-100β浓度在T2-4时低于C组(P<0.05);D组术后1周MMSE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 kg-1随后以0.7μg· kg-1·h-1剂量输注至术毕,对脑血管病手术患者可能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骆晓攀;王文元;陈龙;方俊标;徐卫财;胡双飞;张运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单次和多次口服加兰他敏缓释混悬液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目的 评价加兰他敏缓释混悬液单次和多次口服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安全性.方法 将36名健康受试者分为低(8 mg)、中(16 mg)、高(24 mg)剂量组,男、女各18名.单次给药在低、中、高剂量组中共同进行,多次给药在中剂量组中进行.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加兰他敏浓度,应用WinNonlin 6.3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幂函数模型分析单次给药剂量组ρmax、AUC0→∞与剂量的线性关系.用不良事件来评估安全性.结果 低、中、高剂量组单次给药及中剂量组多次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5.08±2.50)、(3.73±1.47)、(3.88±1.51)、(2.98±1.57)h;ρmax分别为(21.38±3.26)、(41.74±6.51)、(53.99±9.57)、(49.95±10.18)μg·L-1;AUC0→∞分别为(437±119)、(749±140)、(1 019±231)、(963±276)h·μg·L-1.ρmax和AUC0→∞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大,即药物呈线性消除.健康受试者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系统和胃肠系统症状.结论 加兰他敏缓释混悬液日剂量在8 ~24 mg内呈线性药动学特征,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一旻;李华芳;张岩;葛庆华;黄文武;刘红霞;李妍;沈一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延胡索中5种生物碱含量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原阿片碱、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小檗碱、巴马汀等5种成分含量,并应用于延胡索饮片和颗粒剂的含量测定和比较.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3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进样体积20 μL.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5种生物碱成分在55 min内完全分离,每种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种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92%、101.82%、101.42%、98.26%和101.52%,RSD分别为1.71%、1.28%、1.61%、1.90%和0.94%.建立的方法成功用于24批延胡索饮片和市售颗粒剂的含量测定.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延胡索饮片和颗粒剂的质量评价.

    作者:赵丽沙;董宇;黄飞华;许平翠;寿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有限取样法估算中国肝移植患者服用霉酚酸钠肠溶片后霉酚酸及其代谢物的体内暴露量

    目的 建立预测肝移植受者口服霉酚酸钠肠溶片(EC-MPS)后霉酚酸(MPA),以及MPA代谢物(MPAG、AcM PAG)的体内暴露量的有限取样法(LSS)模型.方法 34例接受EC-MPS+他克莫司+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的中国肝移植受者,共采集49例次术后21 d内患者口服EC-MPS前即刻及服药后0.5、1、1.5、2、2.5、3、4、8、12 h全血标本,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MPA及MPAG、AcMPAG浓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获得包括1~4个浓度估算MPA AUC的LSS模型,计算预测误差,Bland-Altman分析法用于评价预测值和实测值的一致性,并采用bootstrap法对初选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同时,评估采用LSS法预测MPAG和AcMPAG体内暴露的效果.结果 佳有限取样法有三点法(2、3和8h)和四点法(1.5、2.5、3和6h),对应的MPA预测模型为:MPA AUC0→12h =7.22 +0.54 ×ρ2 +2.32 ×ρ3 +5.74 ×ρ8(R2 =0.79),AUC0→12 h=10.78+1.13 ×ρ1.5+0.50 ×ρ2.5+1.37 ×ρ3 +3.32 ×ρ6(R2=0.84);对应的MPAG和AcMPAG模型R2均>0.90.结论 对于采用EC-MPS+他克莫司+浚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肝移植受者,在服药后2、3和8h或者1.5、2.5、3和6h进行有限取样法监测血浆MPA及其代谢物浓度,能够估算EC-MPS给药后MPA、MPAG、AcMPAG的AUC0→12h值,可用于预测患者给药后MPA及其代谢物体内暴露.

    作者:陆佳倩;刘晓雪;陈皓;陈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由不同剂量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探索野百合碱造模的剂量.方法 将70只SPF级3月龄雌性SD大鼠用简单随机抽样,分为实验1组(n=33)、实验2组(n=22)和对照组(n=15),分别向大鼠腹腔注射60mg·kg-1野百合碱、50 mg·kg-1野百合碱和等量生理盐水,8周之后测量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实验2组与实验1组的大鼠死亡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大鼠的肺动脉收缩压和肺中、小动脉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的肺动脉收缩压相比,P >0.05;而肺中、小动脉厚度相比,P<0.01.结论 野百合碱可成功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且给药剂量60与50 mg·kg-1所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死亡率及肺动脉收缩压相当,而中、小肺动脉中膜厚度在给药剂量50 mg·kg-1中更为明显.

    作者:杨力凡;陈丹丹;周达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危重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于治疗后1、3d,比较2组患者心肌生化指标和心功能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93.22% vs 91.53%,P>0.05).治疗后1、3d,观察组的cTnT、LDH、CK-MB、CK、AST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均为P<0.01).2组的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乙醇中毒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对患者的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心脏意外事件发生,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作者:王晋鹏;李杏;黄夏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丹酚酸A对紫外线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丹酚酸A(Sal A)对紫外线(UV)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UV组、Sal A+UV组和联合组[Sal A+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shRNA+ UV组].采用噻唑蓝(MTT)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γ-H2AX、H2AX、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RT-PCR方法检测Nrf2和HO-1 mRNA的表达.结果 Sal A+UV组的细胞存活率较UV组显著升高,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坏死率较UV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UV组和联合组γ-H2AX表达显著升高,Nrf2和HO-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UV组相比,Sal A+UV组Nrf2和HO-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γ-H2AX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Sal A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UV诱导DNA损伤作用,达到抑制RPE损伤作用.

    作者:李霞;方世记;郑丽云;李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遵义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之间的关系

    目的 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的疗效关系.方法 选取79例被诊断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行CYP2C19基因型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检测,服药后1周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复测,根据不同的代谢类型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 各基因型所占比例:CYP2C19*1/*1为44.30%,CYP2C19* 1/*2为39.24%,CYP2C19* 1/*3为3.80%,CYP2C19* 2/*2为8.86%,CYP2C19* 2/*3为3.80%,CYP2C19*3/*3为0;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之间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在中国人群中的突变频率较大.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无法得出氯吡格雷疗效与基因型之间的具体关系,还需要增加样本量并综合多因素考虑.

    作者:林牧;马庆庆;唐一锋;韩晓静;唐竹;陈云华;石国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以帕金森病患者依从性为例,探索临床医师-药师联合门诊的新模式.方法 通过随访以临床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模式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其就诊前后依从性采用Morisky问卷测评,并进行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在以临床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模式就诊前后依从性Morisky问卷评分为0分的(依从性好)从14人增加到49人,评分为3、4分(依从性差)的从26人减少到6人;年龄、付费方式、Hoehn-Yahr分级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P>0.05),而文化程度、新模式的干预则与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之间相关(P<0.05).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模式对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超;罗巍;韩家赟;叶晓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三藤胶囊中雷公藤酯甲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三藤胶囊中雷公藤酯甲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Hyper Clore BDS-C18分析柱,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以水-乙腈为流动相,1.0 mL·min-的流速,梯度冼脱,测定三藤胶囊中雷公藤酯甲的含量.结果 雷公藤酯甲在0.68 ~6.8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8.17%,RSD=1.31%(n=9),检测限为每粒胶囊含雷公藤酯甲不低于0.046 mg.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以作为三藤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梁健;沈熊;吕迁洲;胡亚男;杨春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肠外营养管控软件研发及其对医嘱合理性的影响

    目的 介绍肿瘤专科医院由药师主导的全肠外营养(TPN)管控软件的研发,评价TPN管控软件的应用对TPN医嘱合理性的作用.方法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EMR),药师联合信息科技术人员共同开发适合肿瘤专科医院TPN使用的管控软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该院2015年第二、四季度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病历共387份,其中TPN管控软件应用前200例,应用后187例.利用Excel表格数据自动筛选、分类汇总,再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评价由药师主导的TPN管控软件的临床应用对TPN医嘱合理性的影响.结果 TPN管控软件主要对总热量、糖脂比、热氮比、液体量、电解质等指标进行管控.其中,TPN管控软件应用前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PS评分、体质量指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PN中的总热量、电解质的离子浓度、糖脂比、热氮比、丙氨酰谷氨酰胺使用合理性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专科医院药师主导的TPN管控软件在临床的应用有助于提高TPN医嘱的合理性.

    作者:邵芸;王增;杨国浓;赵晴峰;陈凌亚;陈芳君;陈培;骆虹;曹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药师在非感染性肝病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体会

    目的 总结临床药师在非感染性肝病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体会.方法 临床药师在非感染性肝病科全程参与治疗方案制订和不良反应监测,并为医护提供肝病相关的药学信息,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更为规范地使用激素和微生态制剂等,避免联合使用过多保肝药物;从药物的认识、使用及避免药物滥用方面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结论 临床药师应结合非感染性肝病用药多、药物相互作用复杂,及药源性损伤发生率高的特点,以患者为中心,积极开展针对非感染性肝病的药学服务,以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赵美;朱红;赵庆国;赵艳玲;段惠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对1例冠心病伴心理障碍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心理障碍患者的药学监护切入点.方法 临床药师从本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理障碍的角度出发,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药学监护方案,为患者调整优化冠心病的治疗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提出的治疗方案为医师采纳,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后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能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建议,使患者的治疗方案得到优化.

    作者:张媛;唐翠卿;李进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精细化考评在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持续改进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制定精细化的考评指标,促使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持续下降.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5年1-12月抗菌药物的内科人均品种、外科人均用药天数、各科室使用强度与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中的高危患者.根据2016年内外科目标人均品种数、用药天数、使用强度及高危患者比率,制定2016年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比率,终与临床科室签订2016年协议考评指标.按考评指标对各临床科室进行考核、反馈、公示与指导.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持续下降,使用强度大降幅为21.4 DDDs,预防使用率大降幅为9.8%.结论 精细化的考评指标可以有效并持续降低抗菌药物使用指标,促进抗菌药物更合理的使用.

    作者:曹恒斌;汪荣华;楼亚玲;袁玉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天麻素在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天麻素具有增加中央及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对心肌细胞、脑组织均有保护作用,具有较好的镇静和安眠作用,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症状有缓解作用,在神经、精神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被应用广泛.现对天麻素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天麻素在以后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郑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某口腔医院住院患者2016年肠内营养药使用情况

    目的 了解某口腔医院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药使用合理性,为规范肠内营养药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6年该院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药的使用情况和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该院住院患者使用3种肠内营养药,销售金额和DDDs由高至低依次为肠内营养乳剂TPF-T、肠内营养乳剂TPF-D和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三者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86.08%、12.68%和1.23%,DDDs占比分别为80.80%、15.33%和3.87%.肠内营养药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1.72%.使用肠内营养药患者占住院患者的6.48%,其中,手术患者占98.88%,肿瘤患者占88.79%.结论 该院肠内营养药使用较为严格,品种选择较为合理,符合口腔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需求.

    作者:郑利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住院患者抗癫痫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抗癫痫药物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临床用药特点,为临床药师开展抗癫痫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住院期间使用抗癫痫药物患者的350份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病因、用药方案、抗癫痫药物的使用情况、合并用药和患者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350例使用抗癫痫药物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患者的年龄为(70.05±14.44)岁,以50~90岁的中老年患者为多见;我院抗癫痫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癫痫发作,神经内科和脑外科是重点应用科室;使用抗癫痫药物的住院患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脑血管疾病患者占74.86%,其次为脑内软化灶和脑外伤;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34%因癫痫发作住院治疗,61.43%是长期预防癫痫发作;就抗癫痫药物选择而言,常用药物为丙戊酸钠,使用率达到74.57%,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分列第2、3位;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合并感染后,有31.82%选用了可诱导癫痫发作的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本研究发现有23例患者不规则服药,占6.57%;l2例自行停药,占3.43%;68例鼻饲患者医师医嘱使用了丙戊酸钠缓释片,占19.71%.结论 目前我院抗癫痫药物使用中不少细节问题没有引起重视,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药学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抗癫痫药物治疗的规范化管理,降低患者癫痫治疗风险.

    作者:刘霞;马明华;田薇薇;干志彬;薛冬梅;余自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参麦注射剂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血液高凝状态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剂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血液高凝状态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瞻性收集收治的血液高凝的晚期肺癌患者9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参麦注射剂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凝血指标、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免疫功能.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深静脉血栓、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2.22±1.04)vs (3.07±1.02) mg·L-1,P<0.01];D-二聚体显著降低[(1.26±0.67)vs(1.99±0.68) mg·L-1,P<0.01];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显著增高(68.65±9.04vs 58.81±8.88,P<0.01);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23.91% vs 6.52%,P<0.05);CD4+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45.91±3.62)vs(37.42±3.21)%,P<0.01];CD8+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24.56±2.89)vs(32.37±2.46)%,P<0.01];CD4 +/CD8+显著升高(1.57±0.25vs 1.21±0.15,P<0.01).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和其余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剂联合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凝血功能,防治血栓形成,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刘海;吕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精制冠心片指纹图谱的建立

    目的 建立复方中药精制冠心片指纹图谱,纳入企业内控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HPLC法,ACE C18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波长275 nm,柱温30℃.结果 建立了20批精制冠心片指纹图谱,标定23个共有峰,指认5个,相似度均>0.9.结论 所建立的色谱条件能够有效分离精制冠心片的主要成分.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精制冠心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心冬;边雨;苏婷;姜文月;任绪华;高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银杏叶提取物片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白质疏松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

    目的 评价银杏叶提取物片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白质疏松引起的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经确诊为脑白质疏松合并认知障碍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人.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片40 mg,tid;试验组予银杏叶提取物片40 mg+胞磷胆碱钠胶囊0.2g,tid.2组患者连续服用12周.分别在服用前及服用1、3、6个月后通过随访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在服用前和用药6个月后进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测定.结果 2组患者认知能力MoCA评分治疗前为(18.52±3.72)和(18.23±3.24)分(P>0.05),治疗后,试验组(28.74±3.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3.87 ±2.51)分(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对照组(38.23±5.10)分,相比试验组(39.21±4.8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48.21±3.8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4.87 ±4.22)分(P<0.05);社会活动能力FAQ评分在治疗前对照组(1.38±1.12)分,相比试验组(1.40±1.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试验组(6.82±1.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25±2.00)分(P<0.05).试验组患者BDNF和NGF的含量也高于对照组和用药前(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胞磷胆碱钠可以明显改善脑白质认知障碍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对于病情的进展有着重要的延缓作用,其作用可能与BDNF和NGF的表达提高有关.

    作者:杨毅;韩晨阳;张晓玲;王琰萍;官俏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抑制性寡核苷酸对狼疮样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抑制性寡核苷酸(TLE)对狼疮样综合征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空肠弯曲菌CJ-S131诱导构建红斑狼疮样综合征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狼疮样模型组,抑制性寡核苷酸皮下给药(给药剂量分别为5、10、20、40 μg)的4个组.检测TLE对小鼠脏器指数、血清抗自身抗体、血清肌酐和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以及对肾损伤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TLE(给药剂量为20、40μg)能显著抑制血清抗双链DNA和抗核小体抗体的水平(P<0.05);TLE(给药剂量为10、20、40 μg)明显改善肾病理和功能的损伤(P<0.05).结论 TLE对小鼠狼疮样综合征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波峰;欧颖烨;陆叶;陈海霞;力弘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参附注射剂联合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机制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剂联合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心肌酶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多巴胺2 μg·kg-1·min-1,iv gt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参附注射剂.疗程均为7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5.37% vs 60.98%,P<0.05).2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APACHE Ⅱ评分及WB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K-MB和cTn 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RP较治疗前降低而IL-10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CRP低于对照组而IL-1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剂联合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心肌酶和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朱仕兵;陈志明;王艳鹏;李志会;孙静;陆雅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