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创刊于1992年。八年来坚持以促进临床药学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为办刊宗旨,受到了国内外一致好评。主要报道我国临床药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动力学,血药浓度监测以及有关医院药学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本刊的读者为医院药师、医师、临床药学研究人员和其他医药研究人员。
1.《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文章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有逻辑性,层次分明,文字精练。研究论文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及图表)不超过6000字,综述和述评不超过7000字。文题:能准确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字数20字左右,最多不超过30字。不要副标题,不发表系列文章,尽量避免使用代号(如英文缩写或自定义,要在首次出现时,给出其全称)。
2.《中国临床药学杂志》作者:作者署名应是能解答文章的有关问题者,不宜太多。学术指导者依实际情况可以是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若署名有变动,应有单位证明信。请在首页下脚写出通讯作者及其联系方式(Tel、Fax、E-mail)。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在前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中间加分隔号。如:段清宇,DUANQing-yu。
3.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关键词:最好3~5个,可从题目、摘要和正文中选出重要词汇,尽量从医学主题词中选择。中英文关键词要一致。
4.正文:层次标题不宜过多,论著类限3个以内,综述类依具体情况而定。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比较重型肝炎(SH)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治疗前后心钠素(A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变化,进而比较治疗效果.方法:用放免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90例SH并SBP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ANP,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各型重型肝炎ANP,TNF-α,TBIL,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SH并SBP患者HBeAg,HBV-DNA阳性组的ANP,TNF-α,TBIL,ALB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治疗后ANP,TNF-α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90例SH并SBP患者中存活47例(52.2%),死亡43例(47.7%);存活组治疗后的ANP,TNF-α,TBIL和ALB水平下降较死亡组明显(P<0.01);ANF,TNF-α水平分别与TB,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r=0.573 3,r=0.541 3,P<0.01).结论:SH并SBP患者检测ANP,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对观察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吕汉文;谢毅生;付晓梅;杨清绪;朱全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SAS实现不良事件数据人工检查的半自动化,评价半自动化方法对临床数据管理工作量、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原始变量转化为统一的CDASH标准变量,利用SAS对传统数据清单进行加工,提前筛选出无差异记录,终生成匹配报告和不匹配报告,两份报告以更简明易于查阅的新的数据清单形式输出.以4项临床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统计使用半自动化方法前后需人工检查的不良事件数目,研究半自动化方法对工作量的影响.采用交叉试验比较手工方法和半自动化方法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半自动化方法能快速、准确地筛选出匹配的不良事件记录,减少手工检查的不良事件数,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情况下(P>0.05),显著减少工作量并提高工作效率(P<0.01).结论 此方法能够辅助传统人工检查,实现人工检查的半自动化,效果明显,减少人工依赖,保证数据质量,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陈昕;章蕴毅;张薇;费卓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对1例患者停华法林药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进行药学服务.方法 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用药史,结合患者基因检测为医师提出治疗建议.结果 患者经合理处置后INR恢复至安全范围,经行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用药,患者达标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可综合专业知识和新技术进展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李进峰;徐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病例】 女,32 y,患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1 mo。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因不愿手术治疗,于1999年9月20日来中医科就诊。用止痛化症胶囊[吉林省辉南天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卫药准字(1996)第431316号,批号 99040142]口服治疗。19:00服药1次,1次5粒,2 h后出现面部瘙痒感,21日上午症状减轻。又继续服用该药,tid,1次5粒。次日1:00许,开始感全身瘙痒,起风团及红斑,不能入睡。在院外肌注扑尔敏一支后,痒感减轻。22日8:00再次就诊。查体:患者面部、躯干部可见蚕豆大小不等的椭圆形红色斑疹,高出皮肤,边缘清楚,中心色较深,有灼热及痒感,压之褪色。询问病史:既往有虾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诊断:荨麻疹型药疹。给予5 %葡萄糖500 ml、地塞米松10 ml、葡萄糖酸钙10 ml, iv gtt, 3 d。外用3 %硼酸水湿敷患处,并嘱停用中药。3 d后复诊,全身皮疹消退。 止痛化症胶囊主要成分:全虫、蜈蚣、丹参、当归、鱼腥草等。
作者:韩新华;王孝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干预措施对我院病区合理用药的效果,以实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抽取我院2007 - 2009年各1-6月份病区医嘱各100份,均参照WHO合理用药指标结合本院实际设定的用药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07 - 2009年各上半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9%、62%和61%,药物通用名使用率分别为56%、75%和89%,各年度之间差异均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 0.01);另外,受调查的医嘱中针剂使用率高、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细菌培养率低等现象较突出.结论 调查结果提示我院实行的干预措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持续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进.
作者:赵琴芬;吴秀英;董梅娇;蔡美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耳郭浆液性软骨膜炎,又称耳郭假性囊肿、非化脓性软骨膜炎或耳郭软骨间积液等.多见于中年男性,诊断不难.治疗方法很多.我们自1989年5月~1999年6月采用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204例病人,收到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162例,女42例,年龄18~68 y,其中30~60 y 175例,占总数 85.7%.病程短3 d,长者3 mo,均为单耳发病.病变位于舟状窝95例,三角凹及对耳轮61例,位于耳甲腔48例.病变以耳郭中上部为主.1.2 治疗方法注射用氟尿嘧啶0.25 g(南通制药总厂,1 支10 ml,0.25 g),病变部位及周围皮肤严格消毒,在积液低部位,用7号针头空针刺入囊肿,抽净积液后,不拔出空针头,更换吸有药液的针管将药液注入,反复冲洗后,保留少许药液于囊内,不需其他处理.当日注药治疗一次后,嘱患者10 d后复诊,若积液未消失,可重复治疗.
作者:蔡洪海;谭清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97例经内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洛杉矶分级标准分为4级,随机分为2组.雷贝拉唑组(51例)予以雷贝拉唑10 mg,po,qd;奥美拉唑组(46例)予以奥美拉唑20mg,po,qd,治疗8wk.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8wk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MOS SF-36评分.结果 97例RE患者完成8wk疗程.治疗1、4、8wk后,2组SF-36总得分均显著提高(P<0.05).用药1wk后,雷贝拉唑组较奥美拉唑组SF-36总得分高,得分分别为(548.2±42.8)、(518.3±46.5)分(P<0.05),2组得分在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领域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8wk后,2组SF-36总得分及各领域得分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起效迅速.
作者:王锋;许树长;王胜兰;程琦;陈莹;卢裕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丹酚酸A(Sal A)对紫外线(UV)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UV组、Sal A+UV组和联合组[Sal A+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shRNA+ UV组].采用噻唑蓝(MTT)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γ-H2AX、H2AX、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RT-PCR方法检测Nrf2和HO-1 mRNA的表达.结果 Sal A+UV组的细胞存活率较UV组显著升高,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坏死率较UV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UV组和联合组γ-H2AX表达显著升高,Nrf2和HO-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UV组相比,Sal A+UV组Nrf2和HO-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γ-H2AX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Sal A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UV诱导DNA损伤作用,达到抑制RPE损伤作用.
作者:李霞;方世记;郑丽云;李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本院1988年至2003年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FPIA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3 884例患者的6 574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 574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值在治疗浓度0.5~2.0μg·L-1内的共4676例次,占71.1%;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0.5μg·L-1)的共1 106例次,占16.8%;高于治疗浓度上限(>2.0μg·L-1)的共792例次,占12.1%.性别对地高辛血药浓度无显著影响.随年龄增大,地高辛血药浓度呈增高的趋势.结论 通过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说明本院应用地高辛基本合理.对高龄患者应适当减少地高辛剂量.
作者:夏东亚;郭涛;蒋苓;赵庆春;刘宝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法测定单味雄黄和六神丸可溶性砷的含量方法;考察六神丸配伍对雄黄中可溶性砷溶出度的影响,探讨六神丸的配伍机制.方法 分别建立了ICP-MS和HPLC-ICP-MS法测定雄黄及六神丸中总砷和可溶性砷含量的方法,采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为溶出介质,考察雄黄和六神丸中可溶性砷的溶出情况,分析配伍使用对雄黄中可溶性砷溶出的影响.结果 5种不同形态砷标准物质在5 ~ 500 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良好,回收率89% ~ 102%.可溶性砷从六神丸复方中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均明显低于从单味雄黄中的溶出.结论 六神丸复方配伍可显著降低雄黄中可溶性砷的溶出,从而降低其毒性.
作者:王启铮;王丽敏;敬应春;王建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请问一下,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尊敬的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急急,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