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4406
  • 国内刊号:31-1726/R
  • 影响因子:0.50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73
  • 全年订价:31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国际药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药学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8年6期文献
  • CYP3A酶活性与紫杉醇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建立肿瘤患者紫杉醇给药后血浆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并研究患者个体内CYP3A酶活性与紫杉醇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20例肿瘤患者血浆紫杉醇浓度及尿液CYP3A酶活性,采用两变量Bivarite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紫杉醇个体血药浓度范围为0.2~5.83mg·L-1,相差近30倍;紫杉醇血药浓度与CYP3A酶活性常用对数(IgCYP3A酶活性)线性相关,r=0.938 1.结论 紫杉醇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临床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通过测定CYP3A酶活性制定紫杉醇给药方案是可行的.

    作者:陈敏玲;张顺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55例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不同基因型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男36例,女19例,年龄(34±8.25)a,病程(6.7±1.35)a,应用阿德福韦酯10 mg,po,qd,疗程为48 wk.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定量检测HBV-DNA,PCR微流芯片检测HBV基因分型.治疗48 wk后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卸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结果 55例患者中,测得B基因型14例,占25.45%,C基因型38例,占69.09%,3例未分型.在B基因型中,ALT复常率78.57%(11例),HBV-DNA阴转率35.71%(5例),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4.28%(2例);在C基因型中,ALT复常率76.31%(29例),HBV-DNA阴转率47.37%(18例),HBeAs/抗-HBe血清转换率18.42%(7例).B、C基因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地区慢性乙肝中C基因型患者占多数.阿德福韦酯是一个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其抗病毒疗效与病毒的基因型无关.

    作者:丁洋;赵连荣;窦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探讨睾酮对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机制

    目的 探讨睾酮对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机制.方法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正常对照组(A组)、正常致痫组(B组)、阉割组(C组)、阉割致痫组(D组)、阉割后加小剂量睾酮致痫组(EL组)及阉割后加大剂量睾酮致痫组(EH>组)大鼠海马和皮质中谷氨酸(Gh)、天门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及甘氨酸(Gly)的含量变化.结果 各组大鼠海马氨基酸含量:D组Asp、Gh、Gly及GABA的含量较A、B及C组明显高,P<0.05.EL组和EH组Asp、Glu及GABA的含量较D组明显低,P<0.05.皮质:D组Asp、Glu及GABA的含量较A、B及C组明显高.P<0.05.EL和EH组Gh及GABA的含量较D组明显低,P<0.05.结论 睾酮的抗痫部分机制可能是由于其可使致痫大鼠脑组织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降低所致.

    作者:张宇浩;汪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丙酸氟替卡松局部治疗鼻息肉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对体外培养的鼻息肉成纤维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以探讨其局部治疗鼻息肉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11例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进行传代培养后获得鼻息肉成纤维细胞,观察在不同体积分数(2%、4%、8%)丙酸氟替卡松作用铝、72、96和120 h对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和Hoechest染色观察丙酸氟替卡松(体积分数为4%)作用48、72、96和120 h时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当丙酸氟替卡松的体积分数>4%时能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P<0.05).流式细胞仪和Hoechest染色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4%的丙酸氟替卡松能导致成纤维细胞凋亡.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体外能抑制鼻息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孙臻峰;陈霞芳;张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汉族青年人群中性别对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性别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测定红细胞COMT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法,测定166名健康汉族志愿者红细胞COMT活性,分析性别与COMT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志愿者COMT基因1947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进一步分析该位点不同基因型组内性别和COMT活性相关性.结果 建立的测定红细胞COMT活性的HPLC-ECD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满足测定需要.84名男性COMT活性为(1.347±0.621)pmol·mg-1·min-1,82名女性为1.255±0.473pmol·mg-1·min-1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T基因1947位点G/G、G/A和A/A基因型组内男性和女性COMT活性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对COMT活性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长连;林翠鸿;黄品芳;刘亦伟;柯蒙;俞昌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对普外科老年患者全麻腹部大手术后谵妄发作的分析

    目的 为了预防普外科老年患者全麻腹部术后的谵妄发作.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3月年龄≥160 a全麻腹部手术的出院病历69份,其中在普外科病房术后1 wk内出现活动过强型谵妄症状14例为发作组,另选手术时间≥2.5 h、年龄≥60 a、原发病诊断与发作组相似但术后未出现谵妄症状的4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围手术期用药等谵妄易感和促发因素.结果 发作组年龄≥65 a的男性患者占85.7%,手术时间为(4.17±1.32)h显著长于对照组(3.47±0.96)h(P<0.05),谵妄多在术后当日、d 2或d3开始发作;日剂量≥384m异的曲马多、硝咪唑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7.1%、78.6%显著多于对照组19.O%、45.2%(P<0.05);自控镇痛泵中用吗啡且合用氟喹诺酮类及硝咪唑类药物使用率为66.7%显著多于对照组的9.1%(P<0.05).结论 年龄≥65 a的男性老人施行全麻腹部大手术、超剂量使用曲马多、联合使用硝咪唑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术后易并发谵妄;消除谵妄促发因素可降低谵妄发作率.

    作者:叶爱菊;陈赛贞;洪冰;王远明;李爱英;顾宏牵;杨凤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双氯芬酸钠胶浆剂家兔直肠给药的药动学特征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直肠给药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各半),分别直肠给予双氯芬酸钠胶浆剂和栓剂(3 mg·ks-1),按试验方案采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组tmax为12.60 min,ρmax为8.39 mg·L-1(P<0.001);双氯芬酸钠栓剂组tmax为94.46 min,ρmax为5.62 mg·L-1(P<0.001).结论 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直肠给药后血药峰浓度高,且达峰时间短,优于双氯芬酸钠栓剂直肠给药.

    作者:刘加升;夏安周;邢淑华;秦伟;吴晓丽;卓九五;张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一种ADR信号检测的改进算法及其在上海市ADR自发呈报数据库上的应用

    目的 建立改进的信号检测算法并评估其实际检测效果.方法 建立基于新ADR报告(NAR)的信号检测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演算比较基于报告数(REP)和基于药物-不良事件组合(DEC)两种算法的ADR检测效果,评估数据库中已知ADR报告对信号检测的影响;并将NAR算法应用于上海市ADR自发呈报数据库.结果 ①对上海市ADR自发呈报数据库部分数据(2006~2007年)进行了信号检测计算,结果发现基于DEC的算法会产生不合逻辑的虚假信号,而基于REP的算法能避免产生这类信号并能发现被DEC算法忽略的有价值信号;筛除已知ADR报告能提高信号检出率57%.②建立了包含2 650种药物,27 230种DEC的已知ADR数据库,可自动筛选NAR.③采用基于NAR的信号检测算法对上海市2004~2007年ADR自发呈报数据库进行检测,产生信号380条,包括加替沙星-低血糖反应、头孢他啶-过敏性休克,菌栀黄-荨麻疹等值得关注的信号.结论 基于NAR的算法能显著提高ADR信号的检测效率.

    作者:何乐;刘媛;程能能;杜文民;魏志军;陈斌艳;王永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GBE50对大鼠生理/心理应激模型的应激缓解作用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制剂GBE50的应激缓解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生理/心理应激模型(PS/ES Model),大鼠分组后被安置在特制的二室电击笼中,经受足部电刺激(生理应激,PS)或旁观电击(心理应激,ES).每天10 min、为期6 d的刺激完成后,进行旷场试验测定行为学指标,其后测定大鼠血浆皮质酮水平和全血黏度数据.结果 GBE50可恢复PS组大鼠的活动性,显示有改善ES大鼠血液流变学的趋势,对PS/ES大鼠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影响似乎不大.结论 GBE50可从不同方面提供一定的应激缓解作用.

    作者:孙锴;董涛;陈致杰;丁翔;冯艺萍;梁子钧;潘家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调查

    目的 追踪调研2006年本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本院2006年度1 008份出院病历进行调查,以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用药评价,并与2002年调研情况对比.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6.23%;有药敏试验的占26.18%;使用种类前3位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DUI等于或近于1的品种占70%.结论 2006年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较2002年有很大改观,但从病历分析来看,预防、治疗用药中尚存在一些需改进的问题.

    作者:杨锐;赵晶;徐刚;赵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黄汤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目的 建立毛细管电泳方法用于测定麻黄汤中的麻黄碱、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柱(id:75cm×75μm,有效长度66.5 cm),缓冲体系:25 mmol·L<'-1>硼砂缓冲液(pH=9.3),工作电压为20 kv,柱温28℃,波长检测194nm,对麻黄汤中的麻黄碱、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3种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麻黄碱、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为基线分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2%、105.16%、96.31%;RSD分别为1.94%、2.03%、1.78%.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98.17x+9.95,r=0.999 4;y=232.17x+113.41,r=0.996 6;Y=745.19x+182.65,r=0.999 0.结论 此法简捷、快速、灵敏,可用于麻黄碱、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的定量分析.

    作者:钱燕娟;梁静;蒋小丰;李琴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果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果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于20℃和37℃条件下,采用HPLE法同时测定6 h内果糖注射液中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的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并测定pH值和微粒数.结果 在20℃条件下.果糖注射液中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的含量6 h内无明显变化;但在37℃条件下,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的含量4 h内分别下降11.84%和8.69%;配伍液的外观、pH值均无明显改变,微粒数符合规定.结论 果糖注射液可以用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稀释剂,但应注意环境温度对配伍液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金雪;寿张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盐酸曲美他嗪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目的 评价国产盐酸曲美他嗪胶囊和进口盐酸曲美他嗪包衣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按两制剂两周期的交叉试验设计单剂量口服20 mg的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后,采用LE-MS法测定血浆中盐酸曲美他嗪的浓度,使用DAS 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结果 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的ρmax分别为(55.9±9.2)和(56.4±12.2)μg·L-1;tmax分别为(2.5±0.8)和(2.7±0.9)h;AUC0→24h分别为(493.8±82.8)和(489.8±108.4)μg·h·L-1;AUC0→∞分别为(513.7±88.6)和(510.1±116.8)μg·h·L-1;t1/2分别为(4.8±0.4)和(4.7±0.4)h.双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受试制剂的ρmax、AUC0→24h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参比制剂相应参数的92.0%~108.4%和91.5%~105.3%,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6±16.5)%(以AUC0→24h计算).结论 国产盐酸曲美他啶胶囊与其进口包衣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胡玉钦;张运好;蔡大伟;侯艳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分别与8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目的 研究室温6 h内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分别与乳酸钠林格液、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液、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液、复方电解质葡萄糖R2A、M3A、M3B、MG3、R4A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配伍后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含量变化,同时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 在室温下配伍溶液6 h内澄清,pH值、不溶性微粒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分别与乳酸钠林格液、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液、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液、复方电解质葡萄糖R2A、M3A、M3B、MG3、R4A注射液配伍后6 h内稳定,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艳红;陈晓辉;毕开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静滴核糖核酸Ⅱ引起严重过敏1例

    患者,男,36 a.于2008年1月2日因病毒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人院.

    作者:李晨;常爱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过程中硝普钠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39 a,体重55kg.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房颤微波消融术.

    作者:郭宏伟;单忠贵;尤颢;赖可可;廖崇先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ary otitis media,SOM)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按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一般认为病程长达8 wk以上者即为慢性.

    作者:姜岚;崔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药师下临床的心得体会

    临床药学自上世纪60年代起步,迄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己形成了完善的药学服务模式.以美国为例,上世纪60年代药师就开始参与直接对患者提供服务.

    作者:方洁;余自成;蔡卫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局部麻醉药脊髓神经毒性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随着局部麻醉药广泛应用于椎管内麻醉,其安全性及可能存在的神经毒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郭建荣;李顺;岳支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53例他汀类药物致肌损害的文献分析

    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临床常用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胆固醇不高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能通过改善血管而起到降低脑卒中和心脏疾病发生的风险.

    作者:阮莲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分析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因不合理使用而出现的细菌耐药、不良反应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是目前医院临床药学及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

    作者:汤静;刘皋林;徐红冰;胡道德;田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枸橼酸西地那非阴道栓对雌性日本大白兔子宫内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枸橼酸西地那非阴道栓对♀性13本大白兔子宫内膜的作用.方法 选取未孕兔子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枸橼酸西地那非阴道栓高、中、低3个剂量组.对照组使用不含药物的空白栓剂,高、中、低3个剂量组使用每枚含枸橼酸西地那非分别为15、10、5 mg阴道栓.每只兔子每天同一时间使用阴道栓1枚,连续给药20 d后,制取标本,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并测定血液中各雌激素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中、低3个剂量组用药后都能增加兔子子宫内膜的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组兔子血液中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西地那非阴道栓明显增加兔子子宫内膜的厚度,对兔子的雌激素水平则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黄学荪;王志强;张虎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北京第八批抗震救灾救援医疗队工作日记(续)

    2008年6月7日(星期六)今天,医院放假,但医疗队依然照常工作,早上交班、查房.

    作者:甄健存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从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探讨中药临床药学教育

    我国的临床药学从西药开始起步、发展、扩大,现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逐步向中药方面扩展.中药临床药学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以来,在广大中药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有了一定进步,但综观全局,其进展较为缓慢.

    作者:吴丽;潘苏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