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4406
  • 国内刊号:31-1726/R
  • 影响因子:0.50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73
  • 全年订价:31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国际药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药学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2年4期文献
  • 葛根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2)及合用葛根素治疗组(葛根素组,n=21,1例脱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wk,按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uropean Stroke Scale,ESS)评价神经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按Pullicino公式计算血肿量.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葛根素组ESS积分治疗前(51.13±22.03),治疗后(70.80±24.30),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BI由治疗前的(33.00±13.60)升高至(56.33±19.86),P<0.01;血肿量治疗前为(12.16±14.96)mL,治疗后为(1.67±2.62)mL,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ESS积分分别为(49.86±18.83)和(63.82±22.07),P<0.05;BI分别为(30.20±13.49)和(45.05±14.56),P<0.01;血肿量分别为(16.30±14.55)mL和(5.91±6.95)mL,P<0.01.同期2组比较,治疗后葛根素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肿量显著减少(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合用葛根素治疗脑出血有利于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改善.

    作者:侯群;王珏;张歌心;陈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那屈肝素钙与硝酸异山梨酯或葛根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索抗栓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或葛根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62.6±12.9) a,予那屈肝素钙0.4~0.6 mL,sc,bid,持续7 d,硝酸异山梨酯10 mg+5% GS 500 mL,iv gtt,qd,持续14 d;B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65.5+10.3) a,在那屈肝素钙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 gtt,qd,持续14 d.结果:A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与B组疗效(60%)相比,P<0.01;A组ECG改善80%,优于B组56%(P<0.05).B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及激活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而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聚集率(PAR)和血浆黏度(PV)均下降;A组治疗后PAR及PV均下降,而PT,APTT 和Fg无显著变化.结论:在那屈肝素钙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或葛根素对UA的早期治疗都有良好的抗栓及临床疗效.

    作者:朱文敏;吴士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对血压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目的:探讨3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对非杓型的高血压病患者BP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共入选非杓型BP分布的高血压病患者161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赖诺普利(10 mg*d-1),非洛地平(2.5 mg*d-1),或氢氯噻嗪(50 mg*d-1),并于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BP监测.采用余弦拟合方法分析治疗前后患者BP时间生物学特征的改变.结果:赖诺普利组与非洛地平组治疗后24 h BP均值明显降低,但其振幅、峰值相位无变化;氢氯噻嗪治疗降压效果不甚理想,但显著增加了患者BP的夜间降低幅度,使患者BP由非杓型转变为杓型分布.结论:氢氯噻嗪治疗可能使非杓型分布的高血压病患者的BP转变为杓型分布,从而有助于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郭艺芳;宋光耀;Stein PK;Domitrovich PP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咪达唑仑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咪达唑仑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采用C18柱及保护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V/V),含乙腈1%、二乙胺0.1%、磷酸0.05%;流速为0.6 mL*min-1;提取液为乙醚;采用紫外检测,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咪达唑仑与内标分离良好,保留时间分别为(11.21±0.58) min和(9.41±0.39) min;咪达唑仑在0.1~2.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9×10-4X-9.17×10-2,r=0.999 8;日内及日间变异均<6%;低检测浓度0.05 μg*mL-1.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咪达唑仑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作者:奚菁颖;宋钟娟;陈焰;童如镜;沈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金蒲抑瘤片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金蒲抑瘤片体外对肝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MTT法、生长曲线、荧光染色、血清药理学、DNA凝胶电泳等实验技术研究金蒲抑瘤片体外对BEL-7404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金蒲抑瘤片体外对BEL-7404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经体内代谢的含药血清也具有抑制细胞生长的能力.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出现荧光染色增强、胞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金蒲抑瘤片及其含药血清,在一定浓度下能诱导BEL-7404细胞凋亡.

    作者:黎丹戎;刘宗河;侯华新;吴英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氯倍他索乳膏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氯倍他索乳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和丙酸氯倍他索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水包油法制备氯倍他索乳膏,按药典要求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控制,并建立有效的HPLC测定法.结果:本文的质量控制标准可较好地控制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的制剂质量.丙酸氯倍他索线性范围为 0.5~4.0 μg*mL-1,低检出浓度0.05 μg*mL-1;检测限1 ng;日内、日间RSD均<3.0%;平均回收率:99.18%;同时测定了4批制剂,标示量在95.32%~97.54%之间,符合质控规定.结论:本法为氯倍他索乳膏的质量控制和丙酸氯倍他索的含量测定提供简便、可靠、专一的方法,适于医院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李中东;王宏图;施孝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人肺部感染69例,均为住院患者,A组44例,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 g+5% GNS 100 mL,iv gtt,q 8 h,疗程7~10 d.B组25例,予头孢他啶2.0 g+NS 20 mL,iv,bid,疗程7~10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密切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变化,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胸片.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4 h内,取痰进行细菌培养,阳性者予以分离鉴定.结果:A组治疗后患者发热和WBC升高例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组治疗前后咳嗽、咯痰和口罗音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2组比较,临床治愈率相似(P>0.05).A组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清除率分别为80%,66.7%和50%,而B组则分别为25%,50%和50%.A组上述3种细菌的总清除率达73.3%(11/15),明显高于B组33.3%(P<0.05).A组绿脓杆菌的清除率低于B组,分别为28.6%和50%(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分别为68.2%和44%(P<0.05).结论:2药治愈率相似,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总有效率较头孢他啶高,特别是清除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效果佳.细菌耐药性低,适用于老年肺部感染.

    作者:张月莉;顾芹;龚瑾;庞仲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国产与进口茴三硫片对口腔疾病引起口干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进口和国产茴三硫片(ANTT)对口腔疾病引起口干症的疗效.方法:口腔疾病所致口干症状患者40例,按随机表(双盲)分成2组.国产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51±6) a.进口组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50±13)a.分别用进口或国产ANTT片25 mg,po,tid×28 d.结果:按可视分析标尺(VAS)法、主观症状评价表及唾液流量(用滤纸洇湿时间进行测定)进行评价.用药后,各主、客观症状都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2组各症状的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间各症状的改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和进口ANTT疗效相当.

    作者:周伟;周正波;戚向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纤维蛋白胶在猪心脏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从正常健康献血员血浆来源的自制的SD病毒灭活型人纤维蛋白胶,对猪心脏移植过程中各吻合口的止血效果及封闭作用.方法:在肝素化低凝状态下行猪心脏移植手术,在心脏和血管缝合处的外部的渗血部位,以常规的压迫止血和使用经病毒灭活处理的人血纤维蛋白胶作比较,观察缝合后伤口的渗血量和止血时间.结果:2组对比,纤维蛋白胶在吻合口起到立即止血、封闭伤口和减少心包渗出的效果,止血时间和渗血量较压迫止血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人纤维蛋白胶对于缝合后的猪心脏、血管和伤口有明显的止血,封闭伤口和减少渗出的作用,为在心血管手术应用提供了可能.

    作者:薛毅;张卫;王庆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病76例

    目的:通过与卡托普利对比,评价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以及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Glu)、肌酐(Cr)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1~2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培哚普利组76例(培哚普利2~4 mg,qd);卡托普利组50例(国产卡托普利25~50 mg,tid).疗程均为4 wk,治疗前后有水银柱血压计的偶测BP和24 h动态BP记录,以及清晨空腹测量血清TC,TG,Glu,Cr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偶测BP,24 h平均BP和BP负荷均明显降低,培哚普利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96.1% vs 80%,P<0.05),峰谷比值培哚普利也明显优于卡托普利(SBP: 68.6mmHg vs 48.7 mmHg,DBP: 70.2 mmHg vs 51.4 mmHg,P<0.05),2组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类似(15.8% vs 18%,P>0.05).培哚普利组治疗后TG,Glu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培哚普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药物,疗效明显优于国产卡托普利;并能够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糖和脂质代谢.

    作者:王春富;杨东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国产辛伐他汀胶囊和片剂的生物等效性

    目的:评价口服单剂量40 mg辛伐他汀胶囊试验药和辛伐他汀片剂对照药在空腹、健康中国男性受试者中的药动学特点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方法检测血浆中辛伐他汀的浓度,利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国产辛伐他汀胶囊和片剂的AUC0-t分别是:(27.88±4.66) h*ng*mL-1和(29.20±6.03)h*ng*mL-1;AUC0-∞分别是(30.51±5.17) h*ng*mL-1和(31.10±6.37) h*ng*mL-1;cmax分别是(7.75±3.65) ng*mL-1和(8.43±3.30) ng*mL-1;tmax分别是(2.35±0.88) h和 (2.25±0.77) h;T1/2分别是(4.09±1.84) h和(3.84±1.06) h.结论:2种国产辛伐他汀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处理(SPSS 10.0软件的方差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国产辛伐他汀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是97.47%.AUC对数转换后的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国产辛伐他汀胶囊和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李雪宁;陈伟力;吴伟洁;许剑安;沈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的疗效

    目的:观察静注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AF)复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阵发性AF患者分为胺碘酮组(n=26)和普罗帕酮组(n=25).胺碘酮组先给予胺碘酮150 mg,iv,0.5 h后再给予胺碘酮150 mg,iv,继之以1 mg*min-1,iv gtt,6 h,随后以0.5 mg*min-1,iv gtt,24 h.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70 mg,iv,继之以0.5 mg*min-1,iv gtt,总量至280 mg.结果:胺碘酮组4h内转复8例(30.8%),4~8 h内转复8例(30.8%),8~12 h内转复2例(7.7%),12~24 h内转复2例(7.7%),未转复6例,总显效率为76.9%.普罗帕酮组4h内转复7例(28%),4~8 h内转复6例(24%),8~12 h内转复3例(12%),12~24 h内转复1例(4%),未转复8例,总显效率为68%.结论:静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AF复律疗效相当.

    作者:巢为农;万玉鸿;戴佩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尼莫地平片的溶出度考察

    目的:对国内外7个厂家生产的尼莫地平片进行溶出度考察.方法:按部颁标准[WS1-(X-100)-95Z]以15%乙醇为溶出介质,测定尼莫地平片溶出度.结果:各药厂产品的体外溶出百分率与时间关系均符合威布尔分布函数方程,其中A,D,E,F,G厂生产的尼莫地平片溶出均符合部颁标准规定的溶出限度.而B,C厂的片剂溶出不符合上述标准溶出限度.提取参数(T50,Td,m),并对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论:7个厂家生产的尼莫地平片的溶出度参数5家符合部颁标准,另2家的产品不符合部颁标准.

    作者:郭英芳;肖克来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比卡因在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家兔体内布比卡因的血药浓度.方法:色谱柱为Nova-Pak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1醋酸缓冲液35∶65(V/V),紫外检测波长265 nm,柱温(40±0.5) ℃.结果:布比卡因的保留时间为9.20 min,与血浆峰分离良好,无内源性物质的干扰.在5~1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 0(n=7).低检测浓度2.5 μg*mL-1.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布比卡因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陈伟力;魏朝晖;许剑安;徐红蓉;李雪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3种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3种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经济效果.方法:将123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3组,各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方案1给予能量(三磷腺苷,辅酶A)和维生素C;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方案3在方案1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运用药物经济学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方案3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另外2个方案,方案2高于方案1,成本/效果比方案1为31.84,方案2为36.16,方案3为35.86.增量成本/效果比与方案1比,方案2为50.75,方案3为46.61,与方案2相比,方案3为30.66.结论:方案3治疗方案为佳方案,方案2优于方案1.

    作者:姜丽丽;王玮琴;金大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6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65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面部肌肉局部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65例面肌痉挛者症状有明显好转.其中显效者51例(78.5%),有效者14例(21.5%).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春霞;相波;陈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阿米卡星在小儿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阿米卡星(AMK)治疗小儿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TM)感染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一次大规模院内NTM切口感染中10例儿科患儿的AMK应用方法、疗程及不良反应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NTM感染患儿中10例应用AMK,剂量为7.5 mg*kg-1*d-1,总量0.3~18 g.7例为静滴或肌注,6例为局部封闭.疗程分别为2 d~4 mo,联合用药5~7 mo后,全部治愈;治疗过程中肾功能监测11例、纯音测听10例、脑干诱发电位6例,均无异常,无听力下降、平衡障碍及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本组病例在密切监测下应用AMK长疗程是安全的.

    作者:刘世新;朱永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我院400个住院病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的用药状况和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调查了400个出院病例,统计分析了有关病例的一般资料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进行综合评判.结果:共有395例使用抗菌药物,术前30 min预防性用抗菌药物占15.38%,术后预防用药占100%.使用频率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其中头孢曲松注射液的用药天数为1 090 d,用药例次达195例次.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或基本合理占73.6%,存在问题占26.33%.使用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不恰当联合用药(54.81%).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广泛,尚存在滥用现象.

    作者:彭梅;罗筱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硫酸镁外敷致急性喉水肿1例

    [病例]男,41 a.左上臂被玉米叶划伤后1 d,局部出现红肿、疼痛,且范围渐扩大.村卫生室未做出明确诊断,仅给予50%硫酸镁(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宏达医疗器械厂,批号 010416)外敷,而未用其他药物.敷药约15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下肢瘙痒,急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立宁;潘新杭;孙爱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接种人用浓缩狂犬疫苗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病例]女,27 a.5 a前因狗咬伤,全程注射5支狂犬疫苗无过敏反应.2000年5月16日因被猫抓伤而注射狂犬疫苗(山东省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 20000203,2.5 U*2 mL-1)2 mL,注射部位发痒、发红,热敷后症状减轻;3 d后,第2次注射狂犬疫苗2 mL,注射部位也出现红斑、瘙痒,继而整个下肢,次日出现全身过敏症状,泛发大片状充血性红斑片,上有隆起风团块.并出现上腹部烧灼感、疼痛,伴有腹痛、腹泻.

    作者:丛晓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布洛芬致哮喘发作1例

    [病例]男,57 a.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1 h,于2001年8月17日就诊.患者右侧腋前线第3~5肋间持续隐痛4 d,渐进明显,与呼吸有关,咳嗽后加重,不影响活动,无外伤史.于8月16日来我院就诊.曾有支气管哮喘发作史.检查局部皮肤正常,右腋前线第3~5肋间轻度压痛,右上肢活动自如,两肺呼吸音清晰,胸片未见异常.

    作者:刘栋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阿莫西林胶囊致过敏性休克1例

    [病例]男,53 a.因咳嗽、咯痰、咽喉疼痛1 d,自服阿莫西林胶囊(香港澳美制药厂,批号 010209,每粒250 mg)500 mg,服药1 h后,患者突然出现全身瘙痒,继而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急诊送入本院.查体:T 35.6 ℃,P 118 beats*min-1,R 30 beats*min-1,BP 75/4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斑丘疹.

    作者:魏妙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碘海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病例]男,50 a.因右上腹隐痛、发烧、寒战、头痛、恶心3 d,自服对乙酰氨基酚、诺氟沙星等药无效入院.查体:T 39.2 ℃,P 94 beats*min-1,R 20 beats*min-1,BP 120/7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实验室检查:WBC 29.4×109*L-1,N 0.89,ALT 123.8 U*L-1,ALP 268.9 U*L-1,GGT 384.0 U*L-1.B超: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双边影;肝大,肝内光点分布不均.临床诊断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作者:彭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抑郁症药物治疗新进展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其治疗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较早的抗抑郁药,较早的抗抑郁药例如异环类抗抑郁药[HCAs,包括三环类(TCAs)及四环类抗抑郁药]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临床实践证明为有效的药物,但其不良反应常使药物不能充分发挥其疗效,患者对这些药物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均较差.与老一代的抗抑郁药相比,大多新抗抑郁药不仅能有效治疗抑郁,而且扩大治疗范围,提高耐受性、安全性及依从性,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等.

    作者:顾牛范;李华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复制性腺病毒与抗癌治疗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发现,在受到病毒感染或接受病毒疫苗后,偶然有个别肿瘤自然消退[1],从而引发许多病毒抗肿瘤临床试验,但由于其裂解癌肿效率/毒性比太低,相关试验被迫中止.1953年腺病毒被分离出来并证实它主要在肿瘤多发部位--上皮细胞中增殖,又激起了对腺病毒抗癌的兴趣.将不同血清型腺病毒分别注射到宫颈癌病灶内,肿瘤短暂消退后,紧接着肿瘤进行性生长,腺病毒抗癌试验又被迫中断.

    作者:张莉;刘皋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尼可刹米的临床思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动脉血气的特点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氧疗和呼吸兴奋剂是常用的2种治疗手段.氧疗可改善缺氧,但不能纠正CO2潴留,且因吸氧削弱低氧对呼吸的刺激,有可能加重CO2潴留.呼吸兴奋剂使用方便、经济、易于推广.但因其疗效不一,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地位长期存在争议[1~4].有作者[2,3]认为呼吸兴奋剂可提高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加吸气驱动,改善通气,降低CO2分压(PaCO2);也有人[4]认为,其改善通气的同时增加CO2产生量和氧耗量(oxygen consumption,O2),故得不偿失.我们认为只有掌握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和呼吸兴奋剂的临床药理,才能正确合理地应用尼可刹米(nikethamide),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防止或避免不良反应,也就是说必须形成一个呼吸兴奋剂合理用药的临床思维.

    作者:陈余清;蔡映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一种改善脑卒中病残性药物--依达拉奉

    脑卒中是人类常见疾病,其致死率居世界第3位.由日本三菱化学制药公司独家开发的依达拉奉(MCI-186,edaravone)注射剂已于2001年4月在日本获准上市,用于治疗神经损伤症状,减轻日常活动障碍及脑梗死急性发作的瘫痪.

    作者:陈静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氟喹诺酮类新药--加替沙星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日本杏林制药公司继诺氟沙星、氟罗沙星之后研制开发的又一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由BMS公司于1999年12月在美国首次上市,随后在墨西哥上市,目前国内己仿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

    作者:邓立东;周静;蒋学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刊载量、作者及文献源分析

    作者:张晓敏;程务本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