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多模式镇痛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髋置换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正常对照(N)组、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D)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联合术后镇痛(DS)组和右美托咪定连续输注联合术后镇痛(DiS)组.患者入麻醉复苏室(T0)及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分别进行VAS和Ramsay评分,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N组比较,DS组T1~T4时刻、DiS组T0~T4时刻VAS明显降低,DS组T1、T2及DiS组T1~T3时刻Ramsay评分明显升高,DS组、DiS组术后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DS组T1、T3时刻、DiS组T1~T3时刻VAS明显降低,DS组T1、T2及DiS组T1~T3时刻Ramsay评分明显升高,DS组、DiS组术后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及DiS组补救镇痛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组比较,DiS组T1时刻Ramsay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有适度镇静和加强舒芬太尼镇痛作用的优势,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韩新;樊理华;麻陶霞;游敏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门诊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宫颈旁阻滞麻醉联合羟考酮注射剂与丙泊酚麻醉在手术时间、恢复时间以及术中术后生命体征波动的差异.方法 将89例来我院行门诊人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宫颈旁局部麻醉+羟考酮注射剂(M)组和丙泊酚麻醉(P)组,观察患者从到达门诊人流室至离开人流室的时间、从到达恢复室至能出院回家的时间,以及患者的基础无创动脉收缩压,在术中术后的低无创动脉收缩压、血氧饱和度(SpO2)和慢心率.结果 M组和P组从到达至离开人流室的时间分别为(11.60±1.80)min和(11.70 +2.14)min,P>0.05;从到达人流室至准备出院回家时间分别为(31.58 +5.41)min和(59.57±8.33) min,P<0.01.与M组相比,P组更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导致SpO2下降,低无创动脉收缩压降低(p<0.05),但慢心率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旁局部麻醉联合羟考酮注射剂可以应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术,且相较丙泊酚麻醉,门诊人流室周转速度更快,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更小.
作者:尤之斌;李文君;黄红辉;王华庆;王均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测定海马神经细胞内外地西泮、氟硝西泮和劳拉西泮含量的方法,并比较海马神经细胞模型对这3种药物的吸收利用差异.方法 采用HPLC-CAD法测定含量.色谱柱:Capcell C18(250 mmx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4:56),柱温30℃,流速1.0 mL· min-1,CAD检测器,检测波长254 nm,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3种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培养基及细胞中的其他成分能很好分离.地西泮、氯硝西泮与劳拉西泮分别在质量浓度1.83 ~ 183.16、1.81 ~190.04、1.74 ~173.56 mg·L-1时呈线性关系(r >0.999 0),方法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9%、100.42%和99.98%.给药培养24 h的海马神经细胞对地西泮、氟硝西泮和劳拉西泮的平均吸收率:正常组分别为45.11%、32.60%和29.73%,模型组分别为31.30%、25.98%和21.81%;平均转化利用率:正常组分别为72.98%、73.16%和74.90%,模型组分别为78.89%、83.04%和85.01%.结论 正常组对3种药物的吸收效率比模型组更高,而模型组对吸收的药物转化利用率比正常组更高.HPLC-CAD法同时测定海马神经细胞内外液中3种苯二氮(卓)药物浓度的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为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海马神经细胞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检测方法.
作者:熊雪丰;肖昌钱;韩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Nrf2/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血管内皮细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组、H2O2组、依达拉奉+H2O2组、H2O2+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用不同条件的培养基培养48 h后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HO-1蛋白表达,PCR法检测Nrf2/HO-1 mRNA表达.结果 依达拉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拮抗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组ROS无明显增高(P>0.05),Nrf2/HO-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H2O2组ROS明显增高(P<0.05),Nrf2/HO-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H2O2组比较,依达拉奉+H2 O2组和H2O2+ NAC组ROS明显降低(P<0.05),Nrf2/HO-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H2O2下调血管内皮细胞Nrf2/HO-1表达,而依达拉奉通过清除细胞内ROS,拮抗H2O2下调细胞Nrf2/HO-1表达,从而抑制H2O2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作者:黄慧芬;郑丽云;方世记;邱伟文;蔡学礼;彭潇;吴慧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DP4-Ⅰ)治疗老年(年龄≥65周岁)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从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gov、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Cochrane 5.1手册要求,选择研究、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RCTs的质量,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RCTs.与安慰剂组相比,DDP4-Ⅰ组可显著降低HbA1c(P <0.000 01)、FPG(P <0.001)、PPG(P <0.01),并显著增加HbA1c <7%比例(P<0.01).与其他降血糖药物组相比,DDP4-Ⅰ组可显著降低PPG(P <0.05),但未能增加HbA1c <7%比例(P<0.001),在HbA1c下降值、HbA1c<6.5%比例和FPG下降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DP4-Ⅰ组的低血糖事件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降血糖药物组相比,DDP4-Ⅰ组可显著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P<0.000 1).在其他指标方面,DDP4-Ⅰ组与安慰剂组或其他降血糖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当前的临床证据,DDP4-Ⅰ可有效治疗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安全性较好.但研究间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故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s予以验证.
作者:徐锦龙;唐惠林;俞璐;陈元娜;王井玲;马卫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奥卡西平(OXC)及其活性代谢产物10-羟基卡马西平(MHD)浓度的HPLC测定法.方法 以卡马西平为内标,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10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水-乙腈(65∶ 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OXC与MHD血浆浓度在0.50~50.00 mg· L-1内与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6和0.999 8);低检测浓度0.50 mg·L-1,奥卡西平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相对回收率均为85%~115%,日内及日间RSD均<10%.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奥卡西平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作者:林奕沨;黄成坷;王哲;朱光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CYP3A4* 18B和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稳态剂量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YP3A4* 18B和MDR1 C3435T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剂量×体表面积(ρ0/D0')、稳态剂量/体表面积(D')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6例HSCT患者CYP3A4*18B和MDR1 C3435T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34.38%和43.75%.CYP3A4* 1/*1基因型患者他克莫司初始p0/D0'明显高于* 18B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稳态时D'显著低于*18B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MDR1 C3435T TT型患者C0/D0'、D'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3A4*18B和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及他克莫司所致不良反应无关(P>0.05).结论 HSCT患者CYP3A4* 18B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的p0/D0'、D'相关.
作者:余靓平;欧阳华;鹿全意;吕佩瑜;陈亚玫;王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腹腔镜手术镇痛对患者复苏期间呼吸的影响.方法 从病历数据库选择126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3组:地佐辛5 mg(D1)组,地佐辛10 mg(D2)组和氟比洛芬酯(K)组,每组42例.D1组:手术开始时静脉推注地佐辛5 mg;D2组:手术开始时静脉推注地佐辛5 mg,术中再静脉滴注5 mg;K组:手术开始时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 mg,手术结束前再静脉推注50 mg.术毕所有患者苏醒并拔除气管导管后进入复苏室进行心电监护,并评估疼痛、镇静程度,记录恶心、呕吐、寒战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的Ramsay评分,VAS以及恶心呕吐、寒战、心动过速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拔管期高血压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D2组、D1组和K组.DI组和D2组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K组(P <0.05);D1组和D2组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增加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但5 mg和10 m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佐辛能有效预防围拔管期高血压,10 mg组优于5mg组.术后应严密心电监护,积极应对呼吸抑制的发生.
作者:王一川;陈成宇;张民远;莫云长;耿武军;王均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万古霉素耐药研究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以“vancomycin resistance”为主题词,利用智能检索引擎GoPubMed检索相关文献,并运用在线分析工具对万古霉素耐药的研究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3 597篇有关万古霉素耐药的文献.从发表数量上看,可分为3个阶段:2000年以前的上升期,2000-2012年的平稳期,2012年以后的下降期.相对研究兴趣指数在2000年达到高峰,之后呈降低趋势.这些文献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其中美国在万古霉素耐药方面发表的文献数量占首位,我国排第5位.美国的发表数量远高于我国,为10.5倍.在城市分布方面,波士顿居首位.刊载万古霉素耐药的杂志多的是《Antimicrobial Agents Chemotherapy》,为309篇,占总量的8.6%.从作者文献产量角度分析,以COURVALIN P、JONES R、TENOVER F、DONSKEY C发表万古霉素耐药文章数量较多,位居前4,分别为52、42、36、31篇.结论 尽管以“vancomycin resistance”为主题词检索GoPubMed,我国学者发表的中文文章未被全部检索到,但把检索到的文献作为样本可部分反映万古霉素耐药研究的状况.通过分析发现由于人们对细菌耐药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得万古霉素耐药好转,但仍需十分关注万古霉素耐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黄金路;霍炎;万丽丽;杨全军;李婕;干润;陈鹏果;郭澄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剂对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甘露醇组、丹参川芎嗪组(简称丹川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入组患者在围术期均予头孢硫脒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当天,甘露醇组予复方甘露醇注射剂250 mL,iv gtt,qd;丹川组予丹参川芎嗪注射剂10 mL,iv gtt,qd;对照组不予以上两种药物.疗程12 d.3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2日(术前)及术后1、3~5、10 ~ 12 d清晨空腹采集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NF-α、IL-1β及IL-6在血清中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丹川组于术后3~5d和术后10~12 d患者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甘露醇组于术后10 ~ 12 d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均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丹川组于术后10~12d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甘露醇组于术后3~5d和术后10~ 12 d血清IL-6含量降低(P<0.05),并于术后10 ~12 d血清TNF-α、IL-1β含量降低(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剂能够抑制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TNF-α的大量释放,对肢体肿胀的减轻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琼;李颖;周强;刘子修;王飞;蒋继亮;司梁宏;陆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胸腰椎及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胸腰椎体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分成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38例,在麻醉诱导期间均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剂量分别为1~2 μg· kg-1.检测2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改良警觉/镇静视觉评分(OAA/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MSE)、韦氏成人记忆量表及智力量表,以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 用药后,高剂量组AAI为6.1±1.7,OAA/S为0.3±0.1,均低于低剂量组的9.8±1.1和1.0+0.2,P<0.05;术后1、5d高剂量组MMSE得分均高于低剂量组(24.3 +2.1 vs 18.7±1.8,28.6 +1.7 vs 24.1 +2.3,P<0.05),POCD发生率低于低剂量组(28.9% vs 44.7%,7.9% vs 23.7%,P<0.05);韦氏成人记忆量表及智力量表中高剂量组累加、视觉再生、联想学习、数字广度,以及数字符号得分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联线实验得分较低剂量组较低(P<0.05).结论 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患者的镇静时增加用量,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推荐用量为2 μg·kg-1.
作者:金磊;袁海军;陈元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右美托咪定镇静下瑞芬太尼抑制清醒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e50)值.方法 选择择期困难气道全麻手术患者,年龄18 ~ 65岁,ASA Ⅰ或Ⅱ级,0.6 μg·kg-1右美托咪定10 min微泵静注后,用2%利多卡因6 mL行舌根、咽喉及声门上部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4 mL可视软镜引导下行气管表面麻醉,同时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模型).完善表面麻醉5 min后,行可视软镜引导下气管内插管.瑞芬太尼的给药剂量按序贯法确定,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瑞芬太尼起始效应室靶浓度为3.0μg·L-1,各相邻浓度之间的比率为1.1.采用改良Dixon序贯公式计算出瑞芬太尼的ECe50值及95% CI,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分析ECe50及95% CI.结果 0.6 μg·kg-1右美托咪定镇静下,瑞芬太尼用于患者清醒可视软镜气管插管时的ECe50为2.26 μg·L-1,95% CI为2.16~2.36μg·L-1.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用于可视软镜引导下困难气道患者清醒插管,右美托咪定镇静下瑞芬太尼抑制清醒气管插管反应的ECe50为2.26μg·L-1.
作者:李浩文;陈晓贞;张旭彤;田龙义;林丽;李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病例] 老年女性患者,65岁,既往体健,主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6d”于2015年12月16日入院.入院当日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 12U·L-1,谷草转氨酶(AST) 14 U·L-1,碱性磷酸酶(ALP)83 U·L-1,总胆红素(TBIL) 13.5 μmol·L-1,直接胆红素(DBIL) 1.2 μmol·L-1,间接胆红素(IBIL) 12.3μmol·L-1,肌酐(Scr) 42.5 μmol·L-1,尿素(BUN)7.34 mmol· L-1,提示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全腹部CT平扫示降结肠管壁增厚,符合占位,诊断为降结肠远端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为明确占位病变性质拟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检查前于2015年12月17日给予番泻叶(100 g,每次10 g,代茶饮)灌肠.12月21日患者出现剧烈腹痛、腹泻症状,伴无尿,停用番泻叶,此时共服用番泻叶约70 g.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剂(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35150903)30 mg,im,腹痛症状无缓解.
作者:党和勤;王彦辉;李长秀;陈文文;张许;李振山;王丽;苏凤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骨科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和意义.方法 药师深入病房,提供面向医师、护师和患者的药学服务,并对药学服务实例进行展示和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在药学咨询、药物相互作用、患者用药教育和不良反应等方面提供药学技术服务.结论 临床药师工作获得医护人员认可,提高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杨琼;李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过程,逐渐提高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方法 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突发脑梗死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在患者突发急性脑梗死后积极参与临床治疗过程.从患者出发,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抗凝药物进行分析并为临床提供建议,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能够提高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逐步提高临床药师在临床的作用.结论 临床药师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杨云云;王卓;李莉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癫痫的长期治疗给患者带来经济和身心的双重负担.一些患者会在癫痫发作控制后选择停药,而停药却常常导致癫痫的复发.目前尚无临床指南可以明确指导应如何停药.通过总结现有的相关报道,探讨何种癫痫可以选择停药,停药是否会导致复发,复发是否会导致癫痫更加难以控制;若选择停药,那应该何时停,应该如何停药,脑电图是否可以预测停药风险等.
作者:邵腾飞;葛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已超过30年,其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和防止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引发的细胞损伤等作用,发挥一定的心脏保护作用,对冠心病的疗效显著.近年来丹参酮ⅡA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通过调节微小RNA发挥其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王俐;覃韦苇;蔡博丞;戚玮琳;王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某口腔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现状,促进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对2013-2015年该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5年,该院门急诊未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DDDs占比分别为0.77%、0.41%和0.51%,金额占比分别为4.02%、2.45%和2.28%,使用强度(每日每百张床位消耗抗菌药物的DDDs)分别为0.27、0.16和0.19,使用率分别为0.25%、0.15%和0.19%;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93.33%、80.00%和92.31%.注射用美罗培南和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DDDs占比在2013-2015年中均分别位居第1位和第2位.结论 该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2013-2015年中均使用极少,应用较为严格,使用品种符合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抗菌治疗特点.
作者:郑利光;王真真;刘立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寻找医嘱中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理论预测与实际发生情况之间差异的规律.方法 利用“e药通”软件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季度住院患者医嘱,得出理论预测数据;查看患者电子病历系统用药前后肌酐、钾离子、凝血酶原时间、血糖等结果的变化趋势,分析药物相互作用对患者病情的实际影响,从而得出差异规律.结果 分析2 109次223种药物相互作用,其中肾功能损伤的85条中实际发生48条;影响钾离子的76条中发生14条;改变凝血功能的24条中发生5条;7条血糖影响未知.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实际发生率为34.9%,实际发生的病例中以肾功能损害,特别是降压药物与抗菌药物联用致肾功能损害为多见.结论 利用软件分析药物相互作用时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药物不良反应实际发生率较高的药物进行定期总结和加强监护.
作者:梁悦;赵彤;高岸;汤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