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年4期文献
  • 真寒假热证之我见

    结合临床病例和<伤寒论>的有关叙述,对<中诊>五版和六版教材等所描述的真寒假热证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身热而喜加衣被是真寒假热证发热的特点.

    作者:庄泽澄;月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刺络放血疗法探源--析《内经》刺血络法

    就<黄帝内经>关于刺血络疗法的论述,据中医基本[1]理论和临床法则进行分类整理,从刺血疗法的治疗机理、主治范围、处方原则、刺络部位、刺络方法以及刺络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探讨,说明刺血络法在<黄帝内经>时代,已初步形成了以脏腑经络气血学说为指导的理论体系,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针灸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弛;周章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序贯检验在中医临床慢性疑难病证研究中的应用优势

    分析序贯检验在中医慢性疑难病证研究中的应用优势,并以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为例,做了详细说明.在该例中序贯试验进行至第8例时达到了近期缓解率95%的预期指标,至第13例时达到了尿蛋白平均阴转时间15.15d±11.53d的预期效果,大大减少了用其他统计方法所需病人的例数,避免了因治法不当可能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作者:王志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生血营养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生血营养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铁性贫血患者20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104例服用生血营养液,每次 10ml,饭后服,每天2次;对照组101例,服用富马酸亚铁,每次 0.2g,饭后服,每天3次.用CD-1700血球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用CL-37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生血营养液能明显地改善缺铁性贫血患者症状,提高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含量,且无胃肠道副反应.结论:生血营养液是一种理想的纠正贫血的营养品.

    作者:谭兴贵;刘北平;张大顺;邹晓玲;陈清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清肝降压胶囊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采用随机盲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率44.0%,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显效率26.0%,总有效率74.0%.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朱玉梅;彭淑莲;鲁卫星;何玉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益气活血法改善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生物学特征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拟建立相对完备的症状、体征客观定量的评估体系,对益气活血法改善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症状、体征的有效性方面作出客观评价.方法: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作出气虚血瘀证模型,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作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在手术过程中对其存活率进行观察;分别在缺血再灌注6h、24h、3d对其神经系统体征进行评分;分别在缺血再灌注3d、7d对其体重、气虚、血瘀症状、体征做出客观评价;在缺血再灌注3d进行HE、免疫组化染色.结论:益气活血法能显著改善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的生物学特性,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临床疗效机制之一.

    作者:李净;王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天保宁对阿霉素致大鼠心肌损伤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保宁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时心肌肌球蛋白重链的变化及心肌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ip等体积生理盐水;(2)阿霉素组(Doxorbincin, Adrinmycin,ADR):于实验开始后第2、4天ip ADR 1mg/kg;第6、8天 ip ADR 2mg/kg;第10、12天ip ADR 3mg/kg;第14、16天 ip ADR 4mg/kg,16d累计用药剂量达20mg/kg.(3)天保宁组(ADR+天保宁):ADR的剂量用法同ADR单用组,天保宁(浙江康恩贝制药公司)450mg/kg隔日灌服共8d停药24h后,称体重、心肌重量、左心室重量及心肌蛋白的提取、肌球蛋白重链(MHC)分析,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天保宁组大鼠的体重、心体比及左室心体比(LVM/BW)均较ADR组有显著改善(vs P<0.01).电镜下可见,ADR组心肌细胞严重损伤,提示有心衰发生,天保宁组大致正常.同时,天保宁组中α-MHC向β-MHC转变减轻,α-/β-MHC较ADR组低(P<0.05).结论:天保宁可改善ADR对心肌损伤时的毒性反应,特别是减轻ADR对心肌肌球蛋白重链中α-MHC向β-MHC转变,具有抗重塑和抗心衰的作用.

    作者:王华军;陈金水;陈小明;吴天敏;许昌声;谢良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益气化瘀方调控颈椎间盘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目的:分析正常、退变SD大鼠颈椎间盘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益气化瘀方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基因表达谱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从正常、退变和益气化瘀方组大鼠颈椎间盘中抽提mRNA,经反转录后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动物椎间盘cDNA的探针,再与512点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激光扫描仪扫描并进行图像分析、标准化处理、ratio值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共筛选出18条表达有差异的基因,11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ratio<0.4),7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ratio>2.5).益气化瘀方与模型组比较,共筛选出22条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益气化瘀方上调18条基因(ratio>2.5),下调4条基因(ratio<0.4).其中在上述检测中表达明显的是信号传导类基因,益气化瘀方能够上调多数细胞信号传导类基因(如PTK等).结论:初步筛选出大鼠退变椎间盘中相关基因,与已报道基因在颈椎间盘退变的表达模式类似,说明大鼠椎间盘退变受到各种基因的调控,初步阐明了颈椎病在基因水平上的发病机理.益气化瘀方参与了椎间盘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调控,参与椎间盘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过程,从基因表达角度解释了中药治疗颈椎病的药效机理,丰富了中医气血理论.

    作者:王拥军;施杞;李家顺;贾连顺;周重建;刘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排毒双调综合疗法抗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排毒双调综合疗法对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纤维化的疗效及其与单一疗法的比较,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5/6肾切除动物模型,通过检测实验大鼠治疗前后的体重,血清BUN、SCR的含量,TGF-β在肾组织的表达,肾纤维化的程度等来观察排毒双调综合疗法对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与单一疗法比较,排毒双调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实验大鼠的体质状况,阻抑实验大鼠体重的减轻,降低血清BUN、SCR的含量,抑制TGF-β在肾组织的表达,减轻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纤维化的程度.结论:排毒双调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纤维化有减轻、缓解作用,较单一疗法效果为佳;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在肾组织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文颖娟;曾富海;董正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愈肝片对实验性大鼠急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愈肝片对大鼠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和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组造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清中AST、ALT、TP、ALB和出凝血时间的变化,取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测.结果:愈肝片能降低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ST、升高白蛋白ALB,改善出凝血时间,可明显减轻肝组织变性、坏死程度;并能降低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ST、ALT,升高ALB、TP.结论:愈肝片对D氨基半乳糖和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慢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立昌;张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照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 I)、载脂蛋白B(APOB)、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INS)、进食及体重的影响.结果:给予黄连解毒汤干预的2型糖尿病大鼠,其TC、TG、APOB、FBG水平均比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而HDL-C、APOA I水平显著升高,OGTT改善,大鼠体重减轻.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降糖、降脂等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促进胰岛素释放等环节密切相关.

    作者:冷三华;陆付耳;屠庆年;徐丽君;杨明炜;王开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沥水调脂胶囊在体外对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沥水调脂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和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由痰致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甲醇除蛋白后的沥水调脂胶囊含药血清和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mox-LDL)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用3H-TdR掺入法检测DNA合成率.结果:低浓度的除蛋白含药血清(5%、10%)在5、10μg/ml的nox-LDL处理VSMC细胞组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高浓度除蛋白含药血清(20%)对两个不同浓度的mox-LDL诱导的VSMC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0%、42%,P<0.05);其作用方式与维生素E相似.结论:沥水调脂胶囊呈浓度依赖方式抑制mox-LDL诱导的VSMC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该药的抗氧化作用有关,进一步提示氧化损伤是由痰致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抗氧化可能是阻止由痰致瘀的主要手段.

    作者:陈杲;宋剑南;史国峰;刘卫红;陈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药防治肝癌机理及实验研究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s cancer,PLC,在我国尤以肝细胞癌/hep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常见)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PLC的恶性程度高,病情变化快,预后极差,目前治疗手段中仍以手术为佳,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放射治疗、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等方法也确有较好疗效.但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发展到晚期,此时多数病人的体质已难以耐受这些治疗.因此,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就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为了探讨中药防治肝癌的机理,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现就近年来实验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蒋时红;周宜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机理的实验研究近况

    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即肾组织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血管活性物质、生长因子与化学趋化因子、反应氧中间产物等几方面对近年来中医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机理的实验研究成果、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作者:赵贤俊;南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藏象学说的研究概况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医药学不断与现代科技融合,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的科学舞台,藏象学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多学者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医藏象学说的内涵及其实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因此,整理藏象学说的内容,研究藏象理论,对指导中医临床、使中医理论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20年来有关藏象学说的文献作一总结,以明确藏象学说的研究概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吕冬梅;黄璐琦;杨洪军;戴汝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民间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98例

    流行性腮腺炎古称痄腮,俗称虾蟆瘟,为一种急性全身性病性传染病,以腮腺肿痛为其主要特征.睾丸炎为其主要并发症.笔者采用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开郁消痰、软坚散结法治疗本病9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玉梅;朱玉梅;杨乾霞;杨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涤痰法治疗神经官能症

    涤痰法是中医治疗法则的常用方法之一,只要辨证准确对一些疑难杂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列举三个应用该方法治愈神经官能症的病例,都是采用涤痰法,针对脏腑病机遣方用药,其疗效迅速、显著.

    作者:赵智恭;赵铁葆;边朝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土茯苓水煎剂防治复发性口疮50例

    复发性口疮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的局限性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病证的疾病,是以长期反复疼痛性溃疡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本病不受年龄、性别限制,无明显发病季节,可数年到数十年.笔者近年来应用土茯苓水煎代茶饮防治口疮复发,效果明显,介绍如下.

    作者:姜明煤;车桂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调肝理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肠道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被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随着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人们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本病的患病率有日益增高的趋势.本病病程缓慢,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笔者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本病3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数理统计思想及方法在辨证规范化研究中的应用及思考

    回顾了近几十年来运用数理统计学思想和方法对证进行规范化研究的现状,论述了不同学者采用不同的数理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此进行的研究和探讨,判别分析、回归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数理统计学方法,这些方法对证的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作者就此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克服这些缺陷发扬数理统计方法的优势是目前应该引起注意和改进的.

    作者:袁世宏;张连文;王米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之我见

    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方法研究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从而掌握事物内在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1].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统计学在现代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以及所有的医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在中医药学研究中,除了实验研究方面的应用,统计学方法在证候研究[2]、中药学[3]、方剂学[4]以及医案研究[5]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还很少见到有统计学方法的使用.笔者认为,统计学方法是可以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现试加论述,以抛砖引玉.

    作者:高剑波;烟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名老中医吴少怀生平及学术流派

    全国名老中医吴少怀,字元鼎,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895年出生于济南,1970年溘逝于济南,享年75岁.

    作者:张弘毅;张迎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