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年11期文献
  • 试论《素问玄机原病式》的辨证特点及贡献

    1 简介<素问玄机原病式>为金·刘完素所撰,1卷.其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刘氏自序及<金史·刘完素传>所载,其成书约在大定十二年至二十二年间(公元1172~1182年).

    作者:周国琪;李海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内经》思维方式及特点

    总结作为<内经>主导思维方式意象思维的10个特点(而非优势或缺陷),即意象性、整体性、时行性、易简性、感应性、境域性、常变性、体悟性、能动性、框架性.认为研究<内经>的意象思维,应从意象思维的现象本身入手,通过中医临床体悟而将其过程(现象)掌握,并将其运动规律概括,以临床疗效加以印证.

    作者:王中杰;苏晶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理论探讨

    帕金森病是老年期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缺乏根治方法.从肾与脑的生理和病理关系入手,提出肾虚血瘀是老年帕金森病发生的根本,运用补肾活血法可获满意疗效.

    作者:杨明会;李敏;窦永起;刘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试论机体免疫与中医肿瘤学

    机体免疫与肿瘤的关系一直是医学探讨的重点,究竟人体对肿瘤有没有免疫力?早在20世纪初,Ehrich就预言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肿瘤作用.长时间的研究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恶性肿瘤的自然消退,带瘤延年,原发性肿瘤切除后转移瘤的消退,以及肿瘤尸检发病率的发现,表明由于机体的免疫抵抗力,肿瘤可以在生前不表现任何症状.

    作者:吴秋玲;孔庆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病毒性心肌炎古代文献理论梳理及中医药辨治研究

    病毒性心肌炎以儿童和40岁以下的成年人居多,大多数患者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常见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头晕、乏力等症状.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药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疗效.

    作者:刘寨华;张华敏;唐丹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壮医防病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壮族是我国人口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经验,为本民族的繁衍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蓝毓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素研究初探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位、病性证素.方法:选择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一般资料和四诊信息等,运用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证素分布.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性证候要素有气滞、气逆、湿、热、阳虚、阴虚、气虚、血瘀等,病位证候要素有肝、胃、脾、肾等.

    作者:丁霞;王万卷;金贤国;李晓林;刘敏;高树彪;杭海燕;文智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四逆散治疗脾胃疾病的探讨与临床应用

    四逆散原为<伤寒论>治疗少阴病阳郁不伸所致的热厥证而设,后世多将四逆散作为调和肝脾、疏解少阳之剂,并化裁出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等著名方剂.笔者喜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疾病,兹将个人认识与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力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学预防方法探讨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疾病.中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率为22%~75%~([1]).

    作者:王少松;王普京;张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主要侵犯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属于中医痢疾、泄泻等病证范畴.

    作者:朱立;王新月;于玫;安贺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MT1E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及不同中医治法对其表达调控的差异研究

    目的:比较常用不同中医治法对MT1E表达调控作用的差异,以及初步探讨MT1E在肝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1)以DEN诱发大鼠肝癌形成为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常用中医治法对MT1E基因表达的差异;(2)针对MT1E基因mRNA序列设计2个siRNA靶点,分别经质粒重组后电转入SMMC-7721肝癌细胞株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T1E基因的表达情况,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1)芯片结果显示,MT1E基因在肝癌形成后表达明显增加,不同中医治法对其具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其中健脾益气法的下调作用明显;(2)成功筛选到MT1E基因RNA干扰的1个有效靶序列,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到电转染72h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3)MTT的结果显示,有效干扰靶点电转染144h后细胞的生长增殖得到了明显的抑制.讨论:MT1E基因是中医健脾益气法防治原发性肝癌的有效靶点之一,经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该基因的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有关.

    作者:管冬元;方肇勤;代小平;梁超;胡卫;吴中华;高必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清营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清营汤对神经的保护修复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模型,观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组织病理学形态、组织IGF-1的变化.结果:大鼠糖尿病2周后,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发生变化,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血清及组织IGF-1表达下降;中药治疗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组织IGF-1表达提高,神经病理形态有恢复.结论:清营汤保护受损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增加组织IGF-1的表达,对DPN大鼠神经具有修复作用.

    作者:徐小萍;杨进;朱平;许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型猪冠心病模型痰瘀互结证候诊断与评分

    目的:研究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诊断及评分标准.方法: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0周,2周时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小型猪冠心病模型.测定30点体表心电图(BS-ECG)、体重指数(BMI)、模拟病理图像分析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对胸痹心痛的主症、兼症、舌象及舌下脉络和脉象进行标准化评分,量化统计学处理.结果:痰瘀互结模型动物在主症、兼症、舌象及舌下脉络和脉象4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变,而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6~10周时模型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借助证候客观化评分方法,可有效模拟研究实验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中医证候四诊表现.

    作者:李欣志;马晓斌;李磊;史跃;马彦雷;刘建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络气郁滞证候对血管内皮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络气郁滞证候因素对血管内皮的作用并对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慢性束缚法建立络气郁滞证候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内皮结构、功能以及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血浆ET-1明显增高(P<0.05),血清NO明显下降(P<0.05),主动脉组织超微结构明显改变,血清皮质酮(CORT)、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明显增高(P<0.01或P<0.05).结论:络气郁滞证候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结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证候因素影响机体神经-内分泌网络紊乱有关.

    作者:吴相春;来静;吴以岭;贾振华;王洪涛;张秋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复元活血汤治疗肋骨骨折30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复元活血汤源自<医学发明>,笔者从2002-2008年门诊肋骨骨折病例中按就诊顺序随机观察,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2岁~72岁,平均年龄52岁.

    作者:杜德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治疗大肠黑变病36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我们于2005年6月~2008年8月,经电子结肠镜共检出并治疗大肠黑变病36例,患者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30岁~86岁,平均58岁,男女比例1:1.4.患者大多以便秘、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甚至黏液血便为主诉.

    作者:王庆利;陈金亮;刘翠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52例神经性耳鸣临床观察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所创之名方,方载于<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近几年来,笔者辨证加减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虎清肝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35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BH)患者逐年增多,其患病率可能与地区因素、HBV垂直传播、长期感染及男性有关.与HBeAg阳性的CBH相比,HBeAg阴性CBH患者对抗病毒持续应答率低,所需治疗时间较长,而且更易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作者:付修文;李玉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艾灸对克隆氏病大鼠结肠黏膜TNF-α、 TGF-β_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灸防治克隆氏病(CD)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和西药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制备大鼠CD模型.隔药灸组与温和灸组选择天枢、气海穴治疗,西药组以柳氮磺胺吡啶溶液灌胃治疗.分别采用ELISA法和HE法观察CD大鼠结肠黏膜TNF-α、TGF-β_1含量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TNF-β_1含量显著增高,呈现典型的CD肠道炎症和肠纤维化表现;隔药灸、温和灸和西药组则均有明显降低,结肠组织形态结构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两艾灸组优于西药组.结论:艾灸可能通过降低结肠黏膜TNF-α、TGF-β_1的含量,从而减轻CD肠道炎症,防治肠纤维化发生.

    作者:施茵;吴焕淦;秦秀娣;涂小予;张立恒;王乾瑶;黄文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就诊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患者连线实验、STROOP TEST 2、年龄量表总分以及MO值之间经相关性分析(P<0.05),有显著意义;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和高敏C反应蛋白异常组比较:STROOP TEST2、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方面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联想学习,年龄量表总分、MQ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患者高收缩压水平与HsCRP存在显著相关意义,且1级、3级之间HsCRP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脑内存在血管内炎性反应,血管内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高血压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与脑内海马旁回、海马、边缘系统、双顶上区等部位的损伤有关.

    作者:王振垚;王硕仁;吴爱民;邹忆怀;张允岭;谢颖桢 刊期: 2009年第11期